手机充电比特斯拉充电还贵?共享充电宝界“BAT”为何还是赔钱

2021-12-13
共享充电宝没有护城河

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雪豹财经社(xuebaocaijingshe),作者:闫学功,创业邦经授权发布,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一次不愉快的消费经历,让梁晓君把共享充电宝列入了自己的“黑名单”。

不久前,梁晓君在出差期间手机电量告急,于是通过餐厅的“怪兽充电”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归还充电宝时系统显示,使用时间为33分钟。但回家两天后,梁晓君收到一条信息提示,被告知她未归还充电宝,将被扣费99元。她联系了客服,却被对方要求返回100多公里外的现场查看。

双方协商的结果,是梁晓君与怪兽充电共同承担这笔费用,她需要支付48元。但在她看来,怪兽充电此举无异于“乱收费”。梁晓君选择向消费者权益平台投诉,最终得以减免此次扣费。

图片

梁晓君的遭遇并非个例。雪豹财经社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9789条对怪兽充电的投诉,小电科技投诉量17654条,由街电和搜电合并而来的竹芒科技则被投诉超6200条。

共享充电宝头部玩家“小竹兽”(小电、竹芒和怪兽充电),满足用户“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简单期待,为何会这么难?

价格涨了,体验差了

移动互联时代的手机电量“焦虑症”,让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应运而生,却也催生了新的焦虑。

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被资本推上风口,玩家们为了抢占市场纷纷采取低价策略。当时,共享充电宝的收费通常为每小时0.5元到1元,还会赠送免费时长,个别品牌免费充电时长甚至高达2小时。

据Trustdata数据,截至2019年底,头部企业“三电一兽”(小电、街电、搜电、怪兽充电)的市场份额合计达96.3%。

随着市场格局稳定,共享充电宝行业迎来集体涨价,从“1元时代”迈入“3元时代”。

目前,共享充电宝价格已普遍涨价到每小时3元以上。今年3月,国内多家媒体曾报道,某地酒吧夜店、热门景区等地的共享充电宝价格高达每小时10元,99元封顶,被网友戏称“比特斯拉充电都贵”。今年以来,“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

今年6月,有关部门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美团、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价格水涨船高,共享充电宝的使用体验却没能同步提升。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透露,消费者投诉最多的是乱收费。约40%的消费者反映充电宝在归还后仍在继续计费。这可能是系统错误、没有归还成功等原因造成的,但后果最终都由消费者买单。

除了乱扣费,找不到归还点、不能用却强行扣费等,也是被网友吐槽的重灾区。

上海消保委也证实,在共享充电宝服务的投诉中,有23%的消费者遇到过上述问题,而且联系客服也无法解决。

为何越涨越亏?

用户们纷纷声讨充电宝企业涨价,但提供共享充电服务的企业们却并没有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事实上,曾被誉为国内共享经济最后一块“遮羞布”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普遍“电量告急”。

图片

据财报数据,2021年三季度,有“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之称的怪兽充电,营收微增0.6%至9.3亿元,净利润却由去年同期的1.09亿元下滑至亏损7944万元。怪兽充电结束此前连续5个季度的盈利,首次亏损。

这与怪兽充电高昂的营销成本不无关系。作为市占率34%的共享充电宝“一哥”,怪兽充电至今仍未摆脱靠烧钱换市场的局面。

今年三季度,怪兽充电的成本与费用同比增长25.8%至10.1亿元,其中销售与市场费用同比增长23.8%至8.14亿元,占其总营收的87.5%。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怪兽充电净利率分别为8.2%、2.7%、1.28%,今年三季度净利率为-8.5%。

图片

对比前几季度的增收不增利,怪兽充电如今的处境更加不利。今年三季度,怪兽充电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共享充电服务营收8.5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96亿元有所减少。这意味着,共享充电宝烧钱换市场的阶段,已成为过去时。

今年4月初上市时,怪兽充电的发行价为8.5美元。截至12月10日美股收盘,怪兽充电收跌0.67%至1.48美元,已较最高点跌去85%。

怪兽充电CEO蔡光渊将营收增速趋缓和利润下降归结为受疫情影响。他预计,公司四季度业务将继续受到挑战,营收预计为8亿-8.3亿元。

截至2021年9月30日,怪兽充电的POI(点位)环比增长7.7%至82万个,充电宝数量却从去年二季度的600万个减少至580万个。怪兽充电目前的策略,是减少投放密度、增加投放广度,尽可能覆盖更多的面来去提升用户使用频次,但这一策略显然尚未取得显著成绩。

不只怪兽充电“电量告急”。“小竹兽”中的小电科技同样盈利状况堪忧。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2020年,小电科技净利润为别为-0.45亿元、1.94亿元和-1.07亿元,亏损比怪兽充电来得更早也更大。

共享充电宝没有护城河

共享充电宝难盈利,归根到底在于行业门槛低,难以形成真正的护城河。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规模为127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278亿元。但因为门槛低,规模并不算大的赛道已显拥挤。除“小竹兽”外,美团、云充、魔宝电源、云租店、哈喽等玩家们也试图分一杯羹。

图片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大多数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是为了方便,并没有明显的品牌倾向性,而是会选择距离近、点位多、便于归还的品牌。为了争夺更多点位,共享充电宝企业展开了疯狂“内卷”。

共享充电宝企业与线下商户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入场费+分成”。为了拿下更多点位,尤其是人气餐饮店铺等优质点位,共享充电宝企业会以高额入场费和高比例分成进行竞价。

即使是共享充电宝头部玩家,在点位铺设过程中也几乎没什么议价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为商户打工”。怪兽充电相关负责人曾对《中国经营报》透露,共享充电宝的收益中,商户起码能拿到五成,有些流水比较好的商户甚至能拿到八成。

据怪兽充电财报,其高昂的营销费用主要用来铺设点位和拓展用户。小电科技招股说明书披露,2020年付给商家激励费用(分成费用)及进场费合计占比近总营收53%。

今年9月底,怪兽充电竞标成功,成为唯一入驻环球影城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蓝鲸财经援引知情人士称,其中标原因是入场费(至少700万元)给得到位。

何处寻找“新电源”

坐拥上亿用户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不缺流量,只是苦于没有更好的变现渠道。

目前,共享充电宝企业营收模式单一。怪兽充电2021年三季度财报披露,共享充电服务营收贡献占比96.2%,小电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年共享充电业务营收占比97.3%。

盈利状况不佳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亟需寻找新的故事,为自己“充充电”。

拥有超过80万商户点位和两亿多注册用户的怪兽充电,曾试图寻路广告业务。蔡光渊称,要尝试让有需求的企业,通过怪兽充电进行品牌营销。但从结果来看,这条路并不好走。2021年三季度,怪兽充电广告业务营收720万元,占总营收不足1%。

小电科技盯上了短视频流量的风口。据招股书透露,小电科技计划为点位的合作伙伴及商家提供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解决方案。不过目前来看,这一尝试未能激起多大水花。

竹芒科技则计划在未来3年内,打造并落地至少3款新的智能硬件产品。目前,该公司已在部分区域试点口罩机、无人零售、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产品。

此外,“小竹兽”们还尝试过白酒、电子烟、抽油烟机等业务,但均未有建树。

好不容易从激烈的竞争中厮杀到头部位置的“小竹兽”,又面临新的成长挑战:老本行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沼,又迟迟找不到第二增长曲线。

但用户们已经没有太多耐心了。经历过上次的风波之后,梁晓君花69元网购了一个充电宝,打算随身携带。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消费者,在失望中选择离开,才是共享充电宝前路最大的阴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梁晓君为化名。)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雪豹财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