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战事再起,谁会成为下一个票房“黑马”?

2022-02-02
今年的春节档迎来了上百家影视公司入局,8档电影争霸,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月2日16时37分,2022春节档新片总票房(含点映)突破25亿元。激烈的票房争夺战已经打响,而谁又将创造下一个“李焕英”神话?

编者按: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胡描,编辑:罗丽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年电影的第一场盛宴,在大年初一这天正式打响。

据猫眼数据,自大年初一开始至初二13时,37小时之中春节档票房已达到22.44亿元,大年初一票房达到14.94亿元,总场次52.5万场,刷新中国电影市场单日场次纪录。《长津湖之水门桥》以9.81亿票房占据榜首,《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四海》《奇迹·笨小孩》分列第二三四位,也都超过2.7亿票房。

今年除了前四名影片竞相角逐,今年春节档还有《狙击手》以及熊出没、喜羊羊、小虎墩等IP动画片齐上阵。春节前,预售票房已突破10亿元。

119x220>

截止2月2日16时,春节档新片票房榜 数据来源:猫眼数据

从上映的电影来看,今年的春节档阵容十分豪华。

导演一列,有着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张艺谋这样的元老级前辈,也有韩寒、文牧野等实力新秀。演员方面,吴京、沈腾、易烊千玺、刘昊然等演技、票房担当在列。

春节档向来是电影圈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近年来影视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春节档所带来的提振作用自然被更多影视资本盯上。

回顾春节档近10年,从《西游降魔篇》票房破10亿,到《美人鱼》、《唐人街探案2》破30亿,再到《你好,李焕英》创下54.14亿的票房佳绩,每一年都是一个量的飞跃。

但另一方面,春节档票房的集中度也在加剧。以2021年为例,《你好,李焕英》加《唐人街探案3》两部电影就占据了整个春节档的8成票房。在今年,多部优质电影同步上映,票房高度集中局面或许会有所改变。

不过,从全年整体的电影市场来看,行业的“马太效应”依然在加剧。据艺恩数据,2021年新上映电影数量达到了554部,达到1亿票房的电影为59部,破20亿的影片只有3部,却贡献了大盘票房35%。

一定程度上,处在腰部的电影号召力正呈现出疲软的态势。但一个电影行业想要稳定持续的发展,腰部获利有希望,才能够激发整个行业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这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春节档能够维系的。

01. 37小时突破22.44亿元

当前厮杀得如火如荼的2022春节档,8部上映的影片中,备受关注的有《长津湖》的姊妹篇《长津湖之水门桥》,张艺谋与女儿张末共同执导的《阻击手》、文牧野与易烊千玺合作的《奇迹·笨小孩》、韩寒的第四部电影《四海》,以及带着开心麻花标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其中,在预售前期,《长津湖之水门桥》被公认为最有可能创造高票房。这既是因为作为续集,票房冠军《长津湖》已经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也是因为多部主旋律电影在2021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票房排名top10的影片中,除了《长津湖》外,还有《我和我的父辈》、《怒火·重案》、《中国医生》。

事实证明,《水门桥》也没有让人失望,至2月2日中午13时,票房已破9.81亿。

在《水门桥》之下,《奇迹·笨小孩》、《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四海》、《狙击手》4部电影的票房潜力也很大。

《奇迹·笨小孩》由文牧野执导,易烊千玺主演。文牧野作为新锐导演,首部电影《我不是药神》就斩获31亿票房,并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易烊千玺更是近年来演技获得认可的大热顶流,票房累计即将破百亿。

两人的强强联合也使得这部电影从宣布上映开始,就获得了不错的讨论度。2月2日中午13时票房突破2.7亿,豆瓣评分达到了7.4分。在最热的春节档中,《奇迹·笨小孩》或许可以重现《我不是药神》的成绩。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四海》两部具有喜剧元素的影片,在春节档中各有优势。

前者由“麻花系”演员马丽,出演过《西虹市首富》、《飞驰人生》经典配角的魏翔共同主演,配角里也有一批熟悉的喜剧演员。在其宣布春节档上映之前,开心麻花系的另一部电影《超能一家人》宣布撤档。一定程度上,《杀手》能够填补撤档电影缺席后的市场空白,斩获开心麻花影迷手中的影票。

不过,开心麻花在这部剧里仅是第三出品方,且开心麻花在频繁推出《李茂换太子》、《温暖的抱抱》、《李茶的姑妈》等口碑不佳的电影后,其票房号召力已有所减弱。

《杀手》能否获得好成绩,关键还是得看影片本身能否立得住脚。

《四海》则是韩寒第四部电影。从首部电影《后会无期》的6.28亿元票房,到《乘风破浪》票房突破10亿元,再到《飞驰人生》创下17.28亿元票房,韩寒一直没有让观众和资本失望。此外,两大主角沈腾和刘昊然的加盟,也让这部电影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度。

相比之下,张艺谋协助女儿张末拍摄的《狙击手》收到的关注并不高,这或许也与影片前期宣发投入不高有关。

另外,张艺谋本身虽然有着很强的票房号召力,但其近些年在主流商业片中发力不足。虽然同为抗美援朝题材,但《狙击手》或许很难重现《长津湖》的票房奇迹。

对于今年的春节档,国泰君安研报认为,较快增长的电影银幕数给予票房良好的支撑——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2021年底我国电影银幕数已达8.22万块,位居全球首位,2022年春节档票房有望创历史新高。另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国家电影局的数据计算,2022年春节档有望产出85亿元左右的总票房。

巨大的票房“蛋糕”早早吸引来了影视行业中的大小企业,据“电影情报处”统计,8部影片背后共汇聚了127家公司(含重复公司),真正实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整体看来,今年进驻春节档的企业数量达到了历史高峰。

在这一百多家企业里,既有业内头部、腰部的民营公司,如博纳、坏猴子、光线、新丽、亭东等,也有传统老牌,如《水门桥》背后有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背书,《奇迹·笨小孩》的背后有深圳广播影视集团。互联网资本也在加大投入,最典型的就是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文化在今年春季档共参投了6部影片。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影视行业来说,春节档无疑是一次“回血”机会。不过,也是因为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火爆,以及过去两年影视行业寒冬的影响,今年春节档存在普遍提价的现象。

在北京市《水门桥》的平均预售票价已经高达82元,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也高达57.7元,比历年春节档都贵。

观众虽然愿意为高质量影片买单,但若春节档的电影质量撑不起来,“最强春节档”或也只将剩下“最贵春节档”的标签。

02. 票房无上限

之所以能够出现多部电影争相上映,百家企业共同进驻的盛况,得益于春节档近10年来的迅猛发展。

回顾春节档的前世今生,已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腾飞三个阶段。

春节档也叫做“贺岁片”,最早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彼时,香港影坛中的名导、演员很有默契地会在春节期间共同制作、拍摄喜剧片、动作片等受大众喜爱的类型影片,为春节增添欢乐的氛围。

如《八星报喜》、《家有喜事》、《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警察故事》等影片均是在农历新年期间推出,并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内地贺岁片起步要比香港晚了十多年。在1995年,香港电影《红番区》进入内地,成为了第一部内地的贺岁片,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也被视为是春节档的开端。

在此后的几年中,许多影视行业中的人看到了春节档的潜力,纷纷开始打造内地的春节档。

在那个时期,比较典型的就是冯小刚拍摄的系列电影,其凭借《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天下无贼》等贺岁片,成为了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导演之一。

同期,还有张艺谋的《英雄》,周星驰的《功夫》,陈凯歌的《无极》等等。在一众商业片的促进下,内地的春节档正式成型。

不过,在2013年之前,内地春节档的票房还没有那么突出。以2008年为例,数据显示,春节7日假期中,票房仅为1.1亿元,仅占全年总票房的2.6%。彼时票房能够破亿的电影也寥寥无几。

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周星驰带着“西游”系列的知名IP,以及大牌明星的加入,最终获得了内地12.47亿的票房,全球累计票房2.15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卖座的华语电影。

在这之前,国产贺岁片票房想要超过10亿,都像是“天方夜谭”。而在这之后,爆款春节档电影便开启了无上限的收割票房之旅。

2016年出现了总票房达33.97亿的爆款《美人鱼》,2018年《唐人街探案2》的票房与此齐平;2019年又出现了总票房高达46.86亿元的《流浪地球》。

到了2021年,则出现了54.14亿票房的《你好,李焕英》,以及45.23亿票房的《唐人街探案3》。两部票房收割机齐聚一个档期,这也侧面说明了春节档的市场足够大,能够容纳多部电影角逐。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过去9年,春节档总票房占全年总票房的比例从2013年的3.57%,提升至2021年的16.67%,已经成为内地电影市场第一大档。

而春节档的故事还将继续延续。当《长津湖》在非春节档期间,就斩获了57.3亿的票房后,行业内外都在猜测第一部票房突破60亿的电影会花落谁家。

目前谁都无法对这个问题下判断,但至少,在春节档诞生这样一部电影的可能性最大。

03. 谁在加剧“马太效应”?

如何能够打造一部“爆款电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行业中盛传这一个创作公式:春节商业+顶级流量小生+商业大制作IP。

但在过去两、三年中,如《上海堡垒》、《阿修罗》等扑街的商业大片,已经用事实证明,这一逻辑已经行不通。

观众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商业巨制《图兰朵》为例,虽然有着姜文、胡军和苏菲玛索等影星的加盟,但故事本身难以立住脚,最终累计票房只有1890万。在口碑上,也成为了与《阿修罗》《上海堡垒》齐名的烂片。

此外,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第一炉香》,虽然也有流量小花参演,但也未获得理想的票房。

但一旦有好电影出现,其带来的能量巨大。在2021年,全国电影票房定格在了472.58亿元,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84.49%。据艺恩数据,2021年新上映电影数量达到了554部,达到1亿票房的电影为59部,破20亿的影片只有3部,却贡献了大盘票房35%。

整体来看,“国”、“家”两大主题的电影已经成为主流。

在票房冠军《长津湖》之外,2021年还有13.29亿票房的《中国医生》、14.76亿票房的《我和我的父辈》、13.29亿票房的《怒火·重案》,以及11.9亿票房的《悬崖之上》。

在过去,这类电影大多由国营电影公司制作,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参与度也在逐步提升,这也说明主旋律电影正在迎来商业化的黄金时代。

《你好,李焕英》则掀开了2021年“家”类型电影的序幕。在它之外,讨论家庭、亲情话题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分别拿到了12亿票房、8.6亿票房,成绩斐然。

另外,还有一些小成本电影,凭借好剧情和题材,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悬疑剧情片《扬名立万》获得了超过9亿的票房。元旦上映的《爱情神话》,讲述了几个不同身份女性的爱情观,也取得了不错票房和口碑。

这些小成本电影“以小博大”的故事,也给许多“腰部”电影制作人、导演“逆袭”的希望。

事实上,行业的“马太效应”正在逐年上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二八效应’,甚至在2021年国庆档出现了‘一九效应’。”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票房更多集中在少数影片身上。而当市场缺乏这类影片,整体票房便会出现明显的下滑,不利于影院的稳定营收。

不仅如此,这还会影响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有序发展。当众多资源投身于一部或少数电影中,电影的整体发展存在偏科,难以给到小成本电影足够多的机会和资源。长此以往,也将影响中国电影的整体品质。

要实现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需要更多处在腰部的电影被看见。但从目前的市场集中度来看,行业还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回归春节档,它的存在本身也在加剧这种“马太效应”。

不过好在观众心中自有一杆秤,能够支撑起影片票房的,不再是档期和噱头,而是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故事和内涵。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