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百度、小鹏汽车财报解读

2022-12-12

小米、百度、小鹏汽车最新财报解读。

作者 | 金诺 编辑 | 鹤翔

来源 | 商业财报 ID:Earnings-Vip

近期,小米、百度、小鹏汽车发布了最新财报。其中,小米集团业绩承压,净利润同比下滑近六成;百度Q3净利润同比增长16%,营收结构转型“新AI”;小鹏汽车亏损不断、销量垫底,跌出新能源第一梯队。

01 小米Q3财报:造车“负重”、业务下滑,雷军的“风口论”还奏效吗?

原定于12月1日举行的小米发布会宣布延期,让众多期待小米13的“米粉”希望落空,纷纷猜测官宣于12月8日在日本举行的小米新品发布会是否会有更多细节披露。

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上澄清表示,日本发布会将公布另外新品,而非小米13。

图源:微博

虽然有不少“米粉”对新品抱有期待,但也有不少曾经的“米粉”吐槽小米的手机就是在堆料,毫无新意可言。

小米集团近日披露的最新季度财报,也同样没给资本市场带来太多惊喜。

不断亏损,造车成本太大

11月23日,小米集团-W(港交所: 01810)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 本季度总营收70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7%; 毛利润为117亿元,同比下降18%。

图源:小米集团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

综合今年披露的三份季度财报来看,小米已经连续3个季度营收同比下降。而净利润方面的表现更是惊人的差,Q3的经调整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跌幅高达59.1%,下降接近六成。

再聚焦到细分业务上,智能手机为小米的主营业务,Q3手机业务为小米带来425.1亿元营收,占总营收60.3%,但较去年同期仍呈减少态势,同比下滑11.1%。

图源:小米集团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

小米手机业务的下滑尚且在市场预期当中,因为今年的全球手机市场普遍都不太景气。

据IDC数据矛中信证券研究报告,全球主要品牌手机中除了苹果,Q3出货量较去年同期都在下降。

图源:IDC,中信证券研究所

但是,影响的也不仅仅只有手机业务。小米目前的三驾马车中其他两驱:“IoT”与互联网服务,在今年Q3同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受手机行业的大背景影响是其一,而小米坚持在造车事业上不断砸钱投入也是连累整体业务营收利润双下滑的原因。

图源:小米集团2022 Q3财务结果公告

对于利润腰斩,小米在汇报中是这样解释的,净利润的大幅缩水主要是小米造车和其他创新业务费用导致的,这部分支出费用为8.29亿元。

在2022年第三季度,汽车业务的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 16%,为18 亿元。造车的巨额成本也体现在了亏损上面,小米今年Q3的净亏损为-14.74亿元,而去年Q3则是盈利7.89亿元。

造车这一业务就算乐观估计,也得到2024年才能正式量产。此外,截至本季度的最新数据,小米汽车的员工达到了 1800 名的规模。

现阶段,造车业务对小米来说,还是一个不断亏损且不会产生效益的项目。再叠加智能手机主业务的“颓势”debuff,小米未来近一年半的财报数据可能都不会太好看。

图源:网络

不得不说,雷军对于造车业务确实投下了巨大赌注,他还曾在发布会上潸然泪下地称,小米造车是他最后一次创业,甚至声称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他要“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追逐风口,难成高端

雷老板对于造车的执着,并不像之前创办小米手机那般,是出于某些情怀那么高尚,而是基于他对未来风口的判断。

图源:网络

毕竟,“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句人人皆知的商业名段子可是雷军脱口而出的。

雷军对于风口的追逐,不局限于造车,还押注在小米手机高端化之路上。只可惜,这也成为小米高端化不畅的原因之一。

一个品牌要给消费者留下踏实、稳定的形象,比如华为,一想到就是可靠的技术;比如苹果,那就是独一无二的IOS。

小米把系数、堆料做到极致,但却缺少特色,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

就像蜜雪冰城再怎么堆料提高定价,它也很难成为喜茶。

“高端”并不仅是指某一方面的体验、价格或是某款机型,而是品牌调性、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以及消费体验以及服务水平等所呈现的综合体验。

想当年,红米以不到1000元的定价和超高品质被称为“性价比天花板”,在2019年却被剥离成独立品牌Redmi,小米从那会就开始明确高端化路线,但此后也频频被网友调侃,小米每年都是“冲高年”。

图源:雷军微博评论

一个品牌的路线改变和用户心智的设立并非一蹴而就的。

就算是高端化相当成功的华为,其实也是在技术这条苦路上扎根了几十年。因此,华为MATE系列的成功算是为国产手机的高端化闯出了一片天,同时也给了小米一种“能比肩华为”的错觉。

目前全球公认前3的手机品牌,苹果、三星和华为,也是唯三拥有手机SOC的品牌。

System on Chip,为系统级芯片,它是把CPU、GPU、RAM、通信基带、GPS模块等整合在一起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小米高端化之路难走,最致命的短板还是在自研SOC上,如VIVO、OPPO等国内其他品牌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难题。

这便能解释,为什么华为因美国制裁所留出的高端手机市场空缺,小米至今仍无法完全填补。

图源:网络

当然,小米也知道自研芯片的重要性,但是做产品的坚持、决心以及眼光并不够长远。

在17年小米就曾推出澎湃S1,但在市场遇冷后便戛然而止;18年小米宣布已经投入生产澎湃S2,也遭难产至今再无音讯。

在高端化上太过急于求成,又对市场反应太过敏感,导致小米的产品方向不断调整,无法坚持做出一个长期稳定的系列。

图源:网络

最好的案例的就是小米平板4,自2018年推出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宣布停更。业务急躁所导致手机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引来众多用户不满与投诉,也让小米的高端化之路更加一波三折。

想赚快钱没有错,但华为珠玉在前,也向行业证明了要靠自研技术打入高端化市场是一条难度极大、且需一直埋头苦干的长期路径。如果无法坚持长期主义,那么恐怕小米的高端化和投入重金的造车都会像之前芯片项目一样不了了之。

毕竟,风口能让一只猪飞,却没法成就一个经典的品牌。

02 百度Q3财报:十年阵痛,押注“AI”这步棋走对了吗?

近日,百度动作不断,也利好不断。

先是在11月29日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品牌“Apollo”在线上举办Apollo Day技术开放日活动上,宣布明年将扩大Apollo业务规模,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又在12月2日第十七届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兼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总经理何俊杰,对话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

当刘润问及百度保持增长、打破流量困局的秘诀时,何俊杰答曰“科技创新”,称百度一贯坚持科技创新,“长期主义的红利是‘虽迟但到’。”

图源:百度联盟公众号

事实上,红利并没有想象中来得迟,起码在百度最亲财报数据中可窥见一二。

11月22日,百度集团-SW(港交所:09888)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创新业务后起发力。

一面是未来可期,但另一面则是悄然落幕。

12月,百度糯米迎来离别之期。此前公告称,百度糯米APP于今年8月底下线,12月正式停止所有服务。

图源:百度糯米官网

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上,百度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互联网公司,沉沉浮浮二十多年,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新势力崛起,百度虽风头大不如前,但也算是靠着第二、第三等多条增长曲线,以及试图开辟AI新时代的举措避免了出局的危机。

稳健回升,股价上涨

百度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25亿元,同比增长2%。 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与前几年相比,百度算是从低谷逐渐爬升。

图源:百度集团2022年Q3财报

经历过 2018-2020 年 的营收增速低迷期,此前漫长布局的各类产业也开始产生回报。 面对 风云变幻的 市场状况,“全面转向AI”则是百度痛下决心的二次创业。

百度2014-2021年营收图,图源:开源证券研究所

在财报表现与利好消息的双重加持下,近日百度的股价也连连上涨。

截至12月5日收盘,港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势,百度集团-SW(09888)涨11.12%,报117.9港元/每股,对比10月前还在跌跌不休的态势,百度股价有望回升。

图源:雪球

再聚焦其他财务数据,由于2022年的互联网宏观市场营销减弱,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及广告收入不必避免地有所下滑,同比下滑4%。

总体依然保持同比增长的原因是,有着表现出色的非在线营销收入,即其他增长曲线:云业务以及AI业务等同比25%的强势增长,把整体营收弥补回来。

图源:百度集团2022年Q3财报

今年的互联网大厂都不好过,为抵御寒冬,各家的财报数据都尽数贯彻“降本增效”的宗旨。

百度集团在Q3季度的销售及管理费用为5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9个百分点,近三成。从费用这一方面也可看出,百度在“节衣缩食”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百度核心业务构成,图源:德邦证券研究报告

漫长煎熬的转型与“勒紧裤腰带”的节约策略都在此季度奏效,百度的利润逐步提高,百度的经营利润(非公认会计准则)此季度涨势显著,为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实现自去年Q2后五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其中核心业务的经营利润(非公认会计准则)达到了67亿元,利润率为26%。

阵痛过后,“红利”待现

创立于2000年的百度,算得上国内互联网企业中最早吃到螃蟹的那一批。

凭借着搜索引擎自带的巨大PC流量,百度躺着赚钱。在2005年上市的百度,曾经是国内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上,“BAT”阵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曾一度被认为是互联网市场的三家头部品牌,互联网新势力的快速崛起,致使“BAT”已经很久没有人提及了。

只不过如今的腾讯和阿里市值均在万亿级别,腾讯接近3万亿,阿里接近2万亿,百度最新总市值却只有3000多亿(港股数据)。

作为曾经BAT的三巨头之一,百度早已掉队。其中B已经被字节(Bytedance )取代,并且互联网市场上又迎来了高速增长的TMD(头条、美团、滴滴)。

图源:网络

百度此前起家模式是Web1.0,靠PC时代的搜索流量。而智能手机与4G的高速发展带来了Web2.0,即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

在Web2.0中,用户制造内容并且消费内容,而公司只是一个媒介平台。互联网公司赚着服务的佣金,是Web2.0最快捷、高效的盈利模式。

2015年是百度在营收上掉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此后的三年,正处在国内移动互联网呈井喷式发展的黄金阶段。

其实在更早的2010年,移动互联网刚开始萌芽的时候,百度就已经出现了掉队的端倪。

百度之所以没能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依托的平台差异,在Web1.0时代中的PC流量已经逐步褪去,在2.0中被聚集到了APP。像微信、淘宝这些超级APP甚至构建了自有的独立生态闭环,将把流量牢牢锁在平台内部。

对此,百度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它曾经打造了“百度全家桶”,即一系列百度系APP,推出了百度糯米、百度外卖以及百度电商,但均以失败告终。

搜索引擎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精准的答案,而移动互联网恰恰相反,它的目的是想尽办法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逗留在这个APP上。

困于Web1.0思维的百度,不擅长创造增值的内容留下用户,决定了它很难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图源:知乎截图

二是盈利模式的转变。

Web1.0时期的盈利方式主要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因此百度创作出的竞价排名机制,成为其巨大盈利来源的同时,也造就了百度转型“桎梏”。

具体来说,出于商业利润的虚假排名与用户渴望答案的精准性,两者产生背离,并进一步产生了“劣币驱除良币”的恶性循环。

尤其泛滥的莆田系医院广告让百度陷入了道德困境,2016年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引发了全民声讨,百度遭遇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短短3个月损失20亿。

这也意味着,百度如果无法摆脱靠搜索流量竞价而获利的模式,那么势必在营收和舆论上将走向万劫不复。

曾经广告业务占总营收高达90%的百度,为摆脱单一的广告变现盈利模式,近年来也在忍痛止血、寻找新生。

2021年初,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公开宣布:“在未来3年,百度的非广告收入占比将超过广告收入。”

进入Web3.0时代后,移动互联网流量接近天花板,资本市场又需新的模式来推动增长,百度押注的就是“AI”。

图源:新浪财经

如今,百度的定位是一家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从“互联网公司”摇身一变到“AI公司”。

在内部信中,李彦宏也表示接下来对智能云、智能驾驶业务板块还会继续投入,巩固新 AI 业务中的领导地位。

理论与前景虽好,但实际成效尚未真正展现。

AI业务、云业务以及自动驾驶等创新业务占核心营收的比重此季度下降至 25.8%,仍不足三成。

百度的汽车智能化业务也预计在2023下半年或2024年才会开始正式大面积营收,AIGC和数字人业务的商业模式仍面临市场检验。

百度声称的“长期主义红利”,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03 小鹏汽车Q3财报:亏损不断、销量垫底,跌出第一梯队

12 月初,美股的中概股集体涨了一波,其中小鹏汽车 的 涨势尤 为 突出。

就在前不久的11月30日,小鹏汽车(纽交所:XPEV,港交所:09868)在一天之内暴涨50%,与此同时它也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

图源:雪球

股价如此暴涨,按理说应该是财报数据向好,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小鹏汽车Q3财报数据却不甚理想,不断扩大的亏损和逐渐减少的交付车辆都显示着小鹏有陷入衰退的迹象。

亏损面扩大,交付量垫底

在营收方面,小鹏的增长较为乐观。 2022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68.2亿元,同比上涨19.3%。

可营收增长的同时,对应的总销售成本也在增长,同比增长20%。

综合下来,小鹏的毛利率反而下降了。今年Q3小鹏的毛利为9.23亿元,毛利率为13.5%;而去年Q3的毛利为8.2亿元,毛利率为14.4%。可见,小鹏今年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0.9%。

小鹏汽车这个季度的亏损情况更是惊人,亏损面扩大了近五成。数据显示,2022Q3净亏损为2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9亿元同比多出49%。

图源:小鹏汽车2022年第三季度的未经审计财务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也是肉眼可见的下滑。

除了在2021Q4唯一一次超过四万辆的41751峰值成绩外,其他时期均在二三万辆浮动。2022Q3总交付量29570辆,而11月仅交付了5811辆电动车。

图源:小鹏汽车2022年第三季度的未经审计财务业绩

图源:小鹏汽车2022年第三季度的未经审计财务业绩

这个数值单看没有概念,可一旦与市面上其他新能源的交付量进行对比,就会感受到强烈的“伤害性”。

图源:网络

在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中,小鹏只有排序第一位“哪吒”11月交付量的零头。聚焦交易量的同比增长率,小鹏也是新势力中唯一一家下滑的品牌,同比下滑达到惊人的62.78%。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瑞幸Q3整体的开店速度慢了下来

为何财报数据堪忧,股市却一片大红呢?

「商业财报」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受中概股普遍乐观情绪的影响,伴随着中国境内逐渐宽松的防疫政策,资本市场对经济复苏重振信心。

二是小鹏此前的股价已经跌无可跌,股价暴涨也不过是触底回正。

回顾小鹏的高光时刻,2020年8月28日美股上市股价即相较发行价暴涨41%,当天收盘价高达21.11美元,当时小鹏汽车市值更是逼近150亿美元。

没想到此后股价便波动起伏、螺旋式下降。尤其是今年以来,小鹏汽车的股价一路下跌。截至12月7日,小鹏汽车股价仅为11美元每股,总市值为94.82亿,市值缩水近四成。

图源:雪球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小鹏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新能源汽水开始“二次创业”的契机是基于13年移动互联网赛道已经过于饱和的态势,而新能源出行被认为是下一个巨大的风口。

只可惜,小鹏汽车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作为目前造车新势力品牌中成立较早的小鹏,也曾稳居销冠梯队,没想到11月交付量却惨然垫底。

小鹏如今在新能源市场中所面临的难题,与刚成立那会儿截然不同。

8年过去,新能源发展已然度过最佳窗口期,政策补贴红利也即将到头,小鹏却被无数后来者弯道超车。

除了与同期的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竞争外,如今的小鹏来面临着来自各大传统车企研发电车的压力,以及小米、华为等互联网企业跨行造车的新势力围剿,更别提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巨头了。

曾经叫嚣着要“对标特斯拉”的小鹏,如今已四面楚歌。

面对困境,小鹏也尝试改变定位,从以往做中端市场,到现在学着蔚来到高端市场上分一杯羹。

小鹏G9就是被寄予厚望,冲击高端市场的武器。公开信息显示,这款车的最低起售价为30.99万元。

图源:小鹏汽车官网

发布会上,何小鹏自信地称小鹏G9为50万以内最好的SUV,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实际上市后交付表现差强人意。

11月,小鹏G9仅卖出1546辆,其实在上市初期G9就因为过多的SKU(足足有20个版本),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吐槽。当时小鹏汽车也及时发布公告称,收到消费者反馈将及时作出调整。

图源:小鹏汽车微信公众号

由于在宣传中出现5D音乐座舱、激光雷达等众多诱人的配置,可这些宣传的性能亮点全是选装,花了三十多万的低配版本却一样都不拥有,因此G9在上市初期出现大量退订潮。

正如汽车论坛的网友所说,小鹏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定位不清晰、没有爆款车型,二是注重研发、但是用户体验与营销都不尽如人意。

图源:汽车之家APP截图

对此,小鹏汽车在本季度也做了相当多的调整。今年10月,小鹏汽车内部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目的就是改善组织效率,贴近用户真实需求。

一直专注于“智能驾驶”的小鹏,就跟创始人何小鹏的工科男出身类似,充满着一种接地气的直男色彩。但是面对高度内卷的造车行业,只靠技术驱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

图源:浙商研究所研报

“专注研发”的小鹏是包括蔚来、理想、特斯拉等五家车企在内,研发占营收比最大的公司,接近20%(21年数据)。

“专注研发”是巨大优势,却也能成为盈利阻碍。

研发占比过大导致项目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如此以往亏损面不断扩大的小鹏又该怎么讲好新故事,以吸引资本不断投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