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济大省“交卷”,下一步继续“跳起摸高”

2024-01-23
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只能是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淡忠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1月22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官宣了2023年的成绩。

回顾过去一年,经济大省四川走出一条“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曲线。2023年刚一开局,四川多项指标增速低于全国,后来才逐渐上升,经济增速上半年追平、前三季度反超,到全年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

最终交卷,经济总量站上“6万亿”。量中有质,是其更突出的成绩,无论是创新驱动,还是区域均衡发展,四川都已进入新的阶段。“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只能是高质量发展”,这句话既是四川对2023年“成绩单”的概括,也是对2024年继续奋进的承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聚焦2024年,四川将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目标再一次锁定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新的一年跳起摸高,“经济大省”将如何闯出又一个高质量的“6%”?

均衡的“质量”

在经济大省四川2023年经济答卷中,“6”算得上最亮眼的数字。

回顾四川经济攀升史,2007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1年突破2万亿元,2015年突破3万亿元,2018年跨过4万亿元台阶,基本按3至4年一个万亿元台阶的节奏稳步前进。接下来,迈入“5万亿元”“6万亿元”,明显提速。

在全球经济普遍面临增长下行挑战的背景下,2023年四川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最终完成年初制定的“GDP增长6%左右,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确保总量突破6万亿元”的目标。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17046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这个6%是非常不容易的”,四川省政协委员、统计局局长胡品生分析了这个增量背后的质量,“财政收入、税收、银行存贷款等指标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相关指标是非常匹配、协调的”。

拿下这样的成绩,无疑是经济大省四川勇挑大梁的生动体现。而“成都作为全省发展的压舱石”,则是挑起全省的大梁。

成都的状态怎么样、成效怎么样、水平怎么样,决定着四川怎么样。对于四川而言,在完成今年全年目标上,成都要进一步发挥好“挑大梁”的作用。

“在四川只有成都是最明显的,所有要素是最全的。”前瞻布局和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时,成都理应走在前列。

而四川,现在也不只有成都,一座中心城市带全省的局面正逐渐改善。如宜宾的动力电池、光伏,绵阳的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已经在全省颇具显示度,驱动着经济大省四川重塑着“多点支撑”的经济地理版图。

除了向“压舱石”成都要增量,多年培育的副中心城市迎来“收获期”。就在一个月前,四川省委省政府陆续印发《关于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关于支持乐山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的意见》,四川从“7名种子选手”中选择4城,先行一步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或区域中心城市。

2023年,川北、川南、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经济体量均站上新的台阶,“逐步成为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比如,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绵阳在全省地市中率先突破4000亿元;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经济总量有望突破6500亿元,一南一北两大副中心已经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的18%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2024年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牵引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被放在首位。其中专门强调,“一中心一方案”支持省域经济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等。

发展的均衡度,正在成为衡量四川下一个“6%”目标完成质量的隐性指标,包括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引导产业从中心至外围梯次分布、合理分工……

创新的“进展”

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成色,体现在创新。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2023年四川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城叔注意到,无论是创新平台的打造,还是企业具体的创新实践和人才汇聚,以及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结构调整,都涌现出一个个与质量相关的“重要进展”,“以新促质”贯穿了从研到产的整条线。

比较突出的是,2023年四川的创新源头迎来了几个“国”字号。包括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开工建设并当年封顶,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全国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揭牌运行,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入选十大国之重器等等,进一步提升了四川创新源头的能级。

企业在创新上发力,创新的人才也在汇聚。比如,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500家,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R&D比重超过60%,在川“两院”院士增至67位……创新要素不断升级,积蓄着新的发展势能。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19012

科技创新的最终指向是驱动产业变革,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根据报告,四川的产业结构也有了质的跃升。

“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壮大”“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都、德阳、绵阳、宜宾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这些阶段性成果意味着,新质生产力正以燎原之势点燃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引擎。

基于2023年形成的“重要进展”,四川提出新的要求:“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技术。”

希望以更高质量挑大梁的四川,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程度溢于言表。2024年四川规划要重点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中,“科技创新”占了两条——在创新能力方面,要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产业建设方面,要前瞻布局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对报告提到的科技创新相关内容很受鼓舞。”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江表示,在他深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由此,他给四川提出了“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打造科创新高地的战略推动力”的建议。

四川亦正有此意,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写上了一句“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我们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要在这个领域加大、加快谋划,绝不能掉队。”

改革的“动力”

完成2023年初设定的目标后,四川将2024年的增长预期再一次设定在了“6%左右”。放眼全国,目前站上“6万亿”的省份,包含四川在内一共就6个,继续增长6%绝非易事。

“这是一个跳起来摸高的目标。”在胡品生看来,2023年是疫情恢复的第一年,前一年基数相对比较低,但是2024年是在基本恢复的基础上,实现6%的目标还是比较难的。这对于6万亿量级的经济体而言,是什么概念?一个百分点就是600亿元的增加值,相当于24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含金量是不一样的,难度系数也是不一样的”。

如何保持这个增速?四川核心的解题思路是“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句话,一头是“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内循环堵点;一头是“扩大开放”,以更大开放提升外循环质量。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36263

2024年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一方面更加浓墨重彩。具体而言,有几个要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深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革、深化财政金融改革、深化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深化公共服务供给改革。

这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很多是往体制机制上动刀。比如检查督查,要“更多采用联合检查,减少对企业干扰”;针对水电气接入环节,要开展“潜规则”专项整治;提到深化转移支付改革时,特别提到“突出奖勤罚懒导向”,从而精准推动财力下沉。

四川提出:“工作推不动就需要创新,创新推不动必须靠人。”如何理解“靠人”,那就是“大胆创,大胆试”。解除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进而释放出发展的最大活力。

扩大开放则是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建设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势必提升四川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位势和能级。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的动力,四川动了真格,政府工作报告甚至把高质量发展写进了“政府自身建设”里,倒逼政府在推进转型升级、开辟新赛道上想真招、出实招。

四川最新提出,要用好高质量发展考核的指挥棒和红绿灯,引导全省各地比一比、赛一赛高质量发展的真成绩。

“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只能是高质量发展”,一座“经济大省”想要“真正挑起大梁”,这也是应有的自觉。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