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的投资要靠长远眼光布局

风投的角色是,对接资源,扶持和培育新一代独角兽企业。

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遭遇持续破坏:全球地表温度较工业化前上升1.1°C,物种灭绝速度超自然速率1000倍,近30年损失4.2亿公顷森林,每年1100万吨塑料入海,北极海冰近10年缩减了13%……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反映了全球生态系统正在加速恶化。从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到资源短缺引发的生存危机。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环境生态,也会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未来走向。

4月23日,祥峰投资和淡马锡基金会刚在上海举办了首届“绿智未来”可持续发展全球挑战赛(以下简称“挑战赛”)。祥峰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郑俊聪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责任,要为社会创造长期价。

风投的角色是,对接资源,扶持和培育新一代独角兽企业。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责任,更是商业机遇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行动指南,它不仅关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挑战赛是个翘板,一方面能加强与全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促成项目更快落地。

目前大赛已经启动,即日起至7月25日为项目征集阶段,初审及复赛将分别于8月、9月举行,决赛暨颁奖典礼计划于10月底举办。11月至次年10月进行项目落地试点及成果验收。

祥峰中国基金合伙人夏志进说,不能用短期视角去看绿色科技的投资和商业落地,它是一个更长期的事情,“也许是 10 年,也可能是 20 年。”

储能、太阳能、光伏等都是机会,但也会有新的机会出来。夏志进认为,新材料方面机会非常多,“比如电池、催化剂等,都与新材料的科技创新有很大关系“。

夏志进说,在新材料领域,国外已经有了上百年的企业,中国企业在技术和资源积累上相对薄弱,“对中国企业来说,反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是有一个长期确定性的方向,中国在减碳、可持续发展上的决心是很大的。这就意味着新材料科技有很多创新迭代的机会。

这次挑战赛聚焦能源转型、工业脱碳、绿色农业、降污减排四大领域——既是当下生态危机的核心症结,也是未来绿色经济的突破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章俊良提出,能源转型将是一个基于绿电的“能电气化尽电气化”的过程,新能源将从补充能源逐步走向主体能源。

他认为,零碳电力搭配各种储能技术,包括适于长时储存的氢能和其他绿色燃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路径。

投资要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

绿色经济的可持续性,离不开资本与责任的平衡。

短期逐利思维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例如盲目追逐补贴驱动的风口,忽视技术真实价值。相反,以慈善公益资金为种子,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形成“耐心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更有利于创新落地。

祥峰投资中国基金早在 2013 年就开始布局绿色经济赛道,投资了混合锂金属电池研发及制造企业SES AI麻省固能,并引入淡马锡作为其后续投资者。目前SES AI已经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据了解,SES AI正在研发的“分子宇宙”AI模型,已发现让锂金属电池、硅负极电池有更高性能的分子,通过AI加速了新材料的研发。未来将拓展到氢能、化工等领域的材料研发。

祥峰中国还投资了新能源矿卡企业铱钼智能、新能源无人农机企业中科原动力、新能源电池领域特种材料企业朴烯晶、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技术服务公司兰木达、专注于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燃烧系统的策立工程、锂电池回收企业道童新能源、环保新材料企业当盛新材、绿色农业领域企业美村农场等。

投资策略反应市场规律,可持续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一些具有前瞻性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商业机遇;而投资也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更是要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祥峰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郑俊聪说。

这背后也需要人才和创新生态的双向协同,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黄文雄说,未来会将创新科技引入东南亚,共同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这一宏伟的目标。

来源:祥峰投资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