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京东智驾一号位具身智能创业,成立一个月融资2亿元,高瓴智元抢投

关注
做具身智能里的“华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杰西卡,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又一位智驾圈大佬,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北京星源智机器人(以下简称“星源智”),由前京东智驾一号位打造,成立不过月余,在遍地高手的具身智能赛道里,已经被资本早早关注。

星源智最近宣布,公司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已经筹集到2亿元。投资方既有高瓴等知名机构,也有智元机器人这样的产业明星。

其布局的细分赛道也比较特殊——并不是打造机器人,而是专攻机器人的“大脑”,做具身智能里的“华为”

具身智能新秀,成立1个月,融资2个亿

据企查查资料显示,星源智位于北京亦庄,成立时间是2025年8月1日,到现在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

图片

图源:企查查

但就是这样一家“刚满月”的新公司,在资本市场已经被早早关注了——

星源智近期官宣,已完成2亿元的天使轮融资。

投资者包括高瓴、元禾原点、中科创星、元生创投等机构,以及智元机器人、芯联资本、国汽投资、中力实桥等产业投资方。

图片

图源:企查查

如今的具身智能正值火热,技术大牛如云,遍地是高手,星源智凭啥能迅速获得关注呢?

首要原因,显然和这家公司要做的事有关。

尽管名字叫做“星源智机器人”,但这家公司并不打造机器人的整个本体。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其业务是打造物理世界的通用具身大脑,实现多模态空间智能。

简单理解,就是开发连接AI物理世界的“物理AI”模型,模型还需要具备很强的泛化性、通用性。

通过这种模型,机器人不仅仅能够“理解”世界,还能够基于“世界理解”,主动做出规划和决策。

图片

不过,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差异化上已是各显神通。

星源智能被外界广泛关注,可能更多还是因为这家公司的不凡出身。

自动驾驶大牛创业,做具身智能“华为”

不管是出身背景,还是核心团队,星源智的底子都算得上硬。

星源智实际孵化自智源研究院,也是后者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重要产业化载体之一。

并且公司的创始团队,实力也不容小觑。

星源智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东,创业前是京东物流智能驾驶一号位,全面负责产品的全栈研发、商业化闭环。

图片

刘东

他还是智源研究院PI,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具身智能的高性能端侧算力平台、360°融合感知模组,以及视觉语言导航上。

还有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智源学者穆亚东

他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多聚焦于多模态大模型、具身大模型和机器人方向。

图片

穆亚东

星源智的诞生,最初就来自于刘东和智源研究院的思维碰撞。

时间回到2022年,彼时的刘东,正负责京东L4级自动驾驶物流车项目,当时该项目的L4车队规模已达到600多辆,已成领先之势。

但刘东很快发现,京东快递配送人员约有40万,末端压力巨大,而自动驾驶物流车缓解了干线运输压力,但还有一系列末端配送难题,例如仍需人工上下楼等,依然得不到解决。

图片

为此,他表示曾在京东主导开发过室内的配送机器人,用无人车和室内配送机器人进行接驳,让货物快速上楼。

但由于当时的大模型等技术存在局限性,没能让这一愿景完成规模化落地,直到2023年底——

多模态大模型的进步,让他看到了解决末端问题的可能,也让他萌生了用具身智能来实现愿景的想法。

刘东在接受智能涌现采访时透露,当时恰逢智源研究院愿意拿出资源,支持相关的科学研究,且允许团队基于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孵化:

我跟院长王仲远聊完后感觉特别契合,很快就达成了一致,2024年就开始做现在这个项目。

图片

看到这,也许你有所疑问,那为何没有去做能实现配送的机器人,而是去打造机器人的通用大脑?

刘东给出的解释是,国内打造具身机器人本体、VLA操作模型的创业公司众多,但在通用具身大脑赛道,仍然存在一定空白。

所以,星源智选择做具身智能供应商,通过具身大脑,帮助机器人实现对世界的理解与任务的宏观规划,再去调用不同的VLA操作模型。

此外,刘东表示,星源智也会作为细分场景解决方案供应商,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提供完整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是很像车圈里的华为

图片

而且星源智显然有备而来,这种模式已经开始落地了:

今年9月初,星源智已经和亦庄机器人签署了战略合作。

后者是北京亦庄发展的一个机器人产业集群,涵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场景应用全产业链。

其重点运营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也就是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所在地,已经引入了北京优必选、星海图等具身智能头部企业。

图片

根据协议,双方计划成立联合专项工作组,在三年内完成不低于5亿元的订单,落地场景包括餐饮、酒店、养老服务、园林等等。

至少现在看来,星源智的商业前景已经开了个好头。

其实也不意外。

毕竟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在技术底层逻辑、系统架构等方面本身存在共通,从车圈转行已有天然优势。

图片

且随着具身智能走向火热,越来越多来自车圈的大佬,都在尝试加入这个新的赛道,寻求或创造新的机会:

例如,前华为车BU首席科学家陈亦伦,携手百度资深副总裁、前智能驾驶事业群负责人李震宇,联合创立它石智航

此外还有前文远知行COO张力、地平线前智驾一号位余轶南、出身Waymo和蔚来的姚卯青、前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郭彦东……都已投身具身智能公司。

车圈大佬们换了马甲,却依然在追逐同一件事:用技术去改造物理世界。

如果说过去十年,车圈见证了自动驾驶的沉浮与重构。

那么下一个十年,或许就是具身智能的黄金年代。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