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系”的崛起与转折

关注
韩寒的才华与流量变现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作者:陈碧婷,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尽管,2025年十一档延续了最近半年电影市场的低迷,然而,韩寒旗下亭东影业成为当下最活跃的电影公司,还是让市场看到了亮点。

不知不觉间,韩寒早已不再是大众所熟知的作家、赛车手、导演,而是摇身一变,成为电影市场的投资大佬之一。

韩寒的亭东影业,韩寒出版人路金波的果麦文化,韩寒电影的发行方博纳影业,共同集结成了一股电影新势力。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尽管博纳影业于冬扶持起了韩寒在电影市场的江湖地位,但当博纳影业陷入业务低谷期需要现金的时候,持续向其输血的,正是亭东影业。

然而,《四海》的票房滑铁卢犹在眼前;随着韩寒系投资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多,爆款的概率反而越来越低了。韩寒的才华与流量变现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电影大佬韩寒

毫无意外地,2025年十一档电影票房以“扑街”告终。“爆款未爆、黑马未突围”之下,今年国庆节8天假期总票房仅为18.32亿元,比去年7天假期的21.02亿元还少了接近3个亿。

十一之后的这几半个月,电影市场延续了最近半年的低迷状态,工作日全国票房仅有两三千万,周末也超不过1个亿。

为数不多的亮点,居然是韩寒。

韩寒旗下的亭东影业,作为《浪浪人生》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主要出品方,算是十一档参与度最高的电影公司之一;尽管《三国的星空》票房高开低走,但是,起初并未被市场看好的《浪浪人生》渐入佳境,已经连续多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

事实上,这种单一档期由亭东影业挑大梁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23年五一档电影市场整体状况不佳,可“菜鸡互啄”的有限竞争中,拔得头筹的两部电影,流量担当《长空之王》和搞笑担当《人生路不熟》,都是由韩寒主要投资的。

影视行业,早已不再把韩寒看作是新人。只是,从导演到资本的转换之快,确实令人感到意外。

2014年,韩寒跨入电影行业,首部作品《后会无期》暑期上映,斩获票房6.28亿元,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进入票房榜TOP10。

尽管,市场对流行作家跨界电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与韩寒齐名的郭敬明,2013年便上映了《小时代》;但是,就电影市场而言,韩寒明显更加成功。

2015年,韩寒成立亭东影业,影视业务布局加快。2017年贺岁档《乘风破浪》票房10.49亿元,2019年贺岁档《飞驰人生》票房17.16亿元,都进入档期前三;2024年贺岁档,《飞驰人生2》卷土重来,一度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最终斩获33.61亿元票房,成为贺岁档亚军,以及全年票房亚军。再加上《四海》,韩寒导演作品票房累计达到73亿元。

同时,亭东影业也在电影投资领域多点开花,2015年《万万没想到》、2017年《解忧杂货店》、2021年《扬名立万》、2023年《人生路不熟》《念念不忘》《长空之王》等等,其中多部作品,韩寒出任监制。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亭东影业投资的电影、剧集合计37部。

至此,完全可以把韩寒的亭东影业,列入四大民营电影新势力之一。另外三家,猫眼背后是腾讯、美团和光线传媒,中国儒意吞并万达电影、顺便牵手陈思诚的壹同,以及绑定了多位知名导演的欢喜传媒。

传统四大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万达电影、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已然分崩离析,只剩下光线传媒还站在行业C位。曾经的黑马,乐视影业早已消失,北京文化也失去了自己的金手指。

所以,新兴电影势力大多跨界而来。猫眼的起点是互联网,韩寒原来是作家、赛车手,陈思诚是导演和演员,儒意掌舵人柯利明来自金融行业。

韩寒的铁三角

在特别讲究圈子和资源的影视江湖中,新势力很难异军突起,猫眼、儒意、壹同们大多承接了传统巨头的江湖地位。

韩寒也一样,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得到了于冬以及路金波等人的鼎力支持。

亭东影业由韩寒持股57.26%,第二到第四大股东分别是博纳影业、阿里影业以及果麦文化的实际控制人路金波——他和博纳影业实际控制人于冬,都是这家公司的董事。

博纳影业于冬+亭东影业韩寒+果麦文化路金波,形成了韩寒系影视业务版图的主体。其中,韩寒是核心和纽带。

2009年,韩寒想进军电影圈,但缺乏号召力。后来,果麦投资《后会无期》,于冬以发行费用作为投资成本,签下3.5亿元的票房保底协议,解决了韩寒的后顾之忧。

后来,韩寒作品和亭东影业的投资作品,博纳影业(001330.SZ)和果麦文化,均多有参与。

可以说,韩寒从作家和赛车手转型为导演,进入成为影视圈中的资本大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于冬。

于冬,1994年北影毕业后进入中影发行科,26岁时成为中影最年轻的副科长。1999年,博纳影业创立,2010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影视公司。

最近这些年,博纳影业通过《长津湖》《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等一系列主旋律作品,获得商业和声量上的巨大成功。《哪吒2》之前,《长津湖》已经在中国票房榜首位上坐了很久。

不过,随着观众对同类题材的审美疲惫,博纳影业大国题材的后续影响力在下降,《传说》《蛟龙行动》等大制作接连失利。急于寻找下一棵摇钱树的于冬,看中了韩寒。

韩寒与路金波的故事,开始得更早。2000年,韩寒发布长篇小说《三重门》,一举成为畅销书作家。但因为版税和版权等问题,对当时的出版社多有微词。

路金波,早年被称为“网络文学三驾马车”之一,后离开榕树下创立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路金波与韩寒首次合作,两年后开始成为韩寒的出版人,陆续推出《一座城池》等作品。

早在路金波的果麦文化成立之初,韩寒母亲周巧蓉就作为路金波唯一的合伙人出资,持股10%。经过多轮融资,周巧蓉套现数千万元,到果麦文化IPO时,仍持有4.53%的股份,进入前十大股东名单。目前,周巧蓉仍然是果麦文化的第三大股东。

同时,从2017年开始,博纳影业也入股果麦文化(301052.SZ),IPO前成为其第三大股东,目前已完成退出。

后来,博纳影业回A上市,关键时刻韩寒同万达电影、张涵予、黄晓明、章子怡、陈宝国等一起“突击入股”,不断共享资本盛宴。

集体危机降临

韩寒最早被人熟知,还是因为作家的身份。1999年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0年的《三重门》、2001年的《零下一度》、2002年的《像少年啦飞驰》,都成为畅销书,从此一炮而红。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寒的创作密度下降,且同质化逐渐严重,便开始用作家的收益,转向赛车。韩寒多次回忆自己从北京拿完版税背了一书包现金去买车的经历。

赛车手韩寒,数次拿到拉力赛和场地赛全国冠军。不过,天花板的限制,以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下,韩寒面临再次转型问题。一番谋划下,勇闯电影圈。

韩寒电影经常关注赛车题材,与自己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韩寒在力盛体育(002858.SZ)车队的经历,还被编排到了电影《飞驰人生》中。

数次转换赛道,都能做到行业顶尖,韩寒的能力,当然不止于当年的那个少年作家。

相对于此前的创作者定位(如果漂移画圈也算创作的话),那么,现在的韩寒,已经彻底转换成了创作背后的资本。

目前,韩寒旗下两大业务集群,以ONE APP为主的互联网出版业务,以亭东影业为主的影视业务。现阶段,主要以影视业务为核心。毕竟,相对于文学和赛车,影视业务能够快速实现自己的才华和流量变现;《飞驰人生》等IP,也让韩寒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吸金能力。

不过,从最近几年的作品来看,亭东影业主导的项目,慢慢出现了博纳影业同样的问题。

2022年贺岁档《四海》遭遇票房滑铁卢,果麦和博纳均录得亏损。今年十一档,果麦文化和亭东影业共同主导了易中天的《三国的星空》,但这部作品并未能接住国漫的热潮,猫眼专业版预测票房不到9000万元。

果麦文化本来已经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业绩回暖,但全年业绩堪忧。十一档前后,果麦文化迎来股价巨震,几个交易日的功夫,直接腰斩。

图书市场收缩,路金波本想借助韩寒和于冬的资源闯荡影视圈,培育第二曲线,没想到这里的水更深。

博纳影业深耕影视,近年遭遇的压力更为深重,公司主营业务长期负毛利运营。更为关键的是,影视行业特别依赖于业务循环。当整个市场的正向循环尚未打通,越是带着希望而来,可能越是失望而归。

去年,博纳影业对亭东影业减资,持股比例从11.25%下降至9.40%,向后者回收7000万元现金,用以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今年上半年,博纳影业向亭东影业借款不超过4000万元,按3.1%的年利率支付借款利息。

当合作项目顺风顺水的时候,大家一荣俱荣;当体系内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能是一损俱损。此前的华谊兄弟也是如此,从来都没什么新故事。

接下来,韩寒旗下的大IP续作《飞驰人生3》,将在2026年上映,能否让韩寒的亭东影业,以及博纳影业和果麦文化,打一场翻身仗?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