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座小城杀出400亿IPO,北大数学系才子掌舵

关注
明略科技
北京大数据
关系挖掘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最近融资:IPO|10.18亿人民币|2014-04-03
我要联系
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等都是其客户。

图片

「IPO全观察」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并揭秘VC、CVC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明略科技

北大数学系才子吴明辉,20年前曾提出“七次创业理论”,如今他成功收获一个IPO。

11月3日,AI独角兽明略科技成功在港交所挂牌。明略科技IPO发行价定为每股141港元,开盘价大涨98.58%至每股280港元,募资规模超10亿港元。截至发稿,总市值一度超过440亿港元(约合403亿元人民币)。

出乎意料的是,这家AI独角兽将总部设在了四川资阳——一座夹在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地级市。

明略科技身后汇聚了腾讯投资、快手战投、淡马锡、红杉中国等一支豪华的投资军团,累计融资近50亿元。

如今,明略科技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等135家《财富》世界500强都已经成为了其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酒店机器人一哥”云迹科技也于近期登陆港交所,吴明辉也同时是云迹科技联合创始人。这意味着19天内,他接连收获了两个IPO。

图片

北大学霸掌舵

四川资阳收获超级IPO

早在创业之前,吴明辉就已经被不少人称为“北大才子”。

1982年出生的吴明辉,自学生时代就展现出卓越的数理天赋。2000年,他因奥赛成绩优异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系。

本科期间,出于对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他与同学共同承接软件外包项目,这段持续三年的实战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工程能力,也为其日后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他再次获得保送资格,进入北大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

2005年,还在读研的吴明辉在一次散步中和学弟聊起自己的“七次创业理论”。

在他看来,人生从25岁硕士毕业到46岁之间,共有七次创业机会,每个周期约三年。他认为只要其中一次取得成功,人生轨迹就将彻底改变;即便未能如愿,这段经历积累的实战经验也足以让他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怀揣这样的信念,尚未毕业的吴明辉便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当时,北大要求学生每天跑步打卡,而代跑服务则在学校BBS上盛行。

于是,吴明辉带领团队开发出一套手掌打卡系统,成功遏制了代跑现象。这个从硬件到算法完全自主开发的项目,不仅展现了其技术落地能力,也为他后续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6年,面临硕士毕业的吴明辉为了留住核心团队,正式注册成立“秒针系统”,开启首次创业。

他敏锐地捕捉到云计算与数据分析的行业趋势,带领团队打造出专注于广告效果分析的营销智能平台。到2009年,秒针系统成功获得宝洁等头部客户的认可,业务逐步步入正轨。

图片

明略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明辉,图源:明略科技官网

2014年,不满足于现状的吴明辉开启第二次创业,带领部分核心团队创立“明略数据”,将技术重心转向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次年,公司迎来关键转折——石家庄市公安局主动寻求合作。

明略数据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构建出具备推理能力的警务知识图谱系统,极大提升了公安案件的侦破效率。2016年起,该产品在公安系统实现规模化落地,并逐步拓展至制造、金融、安防等多个行业。

2020年,正在北大攻读大模型方向博士的吴明辉带领团队抓住企业数字化转型机遇,以企业微信为入口推出AI销售赋能工具,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此时,明略科技估值已突破200亿元,成为国内大数据AI领域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2021年3月,明略科技战略性收购武汉夜莺61.77%股权,持续强化其在数据驱动解决方案领域的布局。

2025年9月,公司正式推出专有大模型产品线DeepMiner,以“可信智能体模型+可信数据”双轮驱动,构建多智能体协同系统。

吴明辉认为,不管是上一代的AI公司还是这一代“六小龙”中已落后的公司,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他们的founder没有亲自下场做模型。他强调,“可信”是明略科技在ToB领域的核心价值主张,公司定位始终是打造“数据驱动的可信生产力”。

据招股书披露,按2023年总收入计算,明略科技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为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等135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覆盖零售、消费品、汽车、3C等多个关键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明略科技的境内运营主体明略科技(资阳)有限公司100%控股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资阳市经济合作与外事局也显示,2023年明略科技总部正式落户资阳高新区,并先后设立明略软件系统(资阳)有限公司与秒针信息技术(资阳)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

这也意味着,夹在成渝之间的地级市——四川资阳收获了一个超级IPO。

图片

腾讯为第一大股东

既给钱又给项目

作为老牌AI独角兽,明略科技背后站着一支豪华的投资阵容,包括腾讯投资、快手战投、淡马锡、红杉中国、华兴资本、春华资本、金沙江创投等,融资总额接近50亿元人民币。

不过,这家公司的估值轨迹并非一路高歌,而是走出了一条明显的波动态势。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0年是明略科技估值的高光时刻。

当年2月,公司完成2.1亿美元E1轮融资,投前估值达23.62亿美元(约合168亿元人民币);同年9月及11月又相继完成两笔E2轮融资,其中11月融资规模达1.32亿美元,投前估值攀升至29.18亿美元(约合208亿元人民币),每股成本为23.97美元。

然而此后三年,公司未再进行任何外部融资。

直到2023年11月启动F1轮融资时,其估值已大幅回落至5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每股成本仅为3.93美元,较三年前的高点缩水明显。

进入F轮融资后期,公司在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分别完成5087万美元的F2轮和2993万美元的F3轮融资。作为IPO前的最后一轮,F3轮投前估值为15亿美元(约合107亿元人民币),每股成本10.88美元。这一数字意味着其估值已基本回落至多年前的C1轮融资水平。

这也意味着,在E2轮及之前高位入局的财务投资者,即便伴随公司成功上市,其投资账面仍可能面临浮亏压力。而F轮融资的参与者,则主要集中于创始人吴明辉旗下信托、腾讯、金汉王及金拓资本等关联方与老股东,外部新资本参与度极低。

有分析认为,此举或是希望通过较低的持股成本,对前期高位投资进行成本摊薄。

在所有投资方中,腾讯的角色尤为关键。

自2018年C轮首次投资以来,腾讯逐步从财务投资者升级为明略科技的核心战略股东,不仅连续加持D轮、2020年E轮及E+轮,更在2024年F轮及2025年港股上市基石轮中持续加码。

对于腾讯的投资,吴明辉曾坦言,双方在理念上高度契合。“腾讯具备开放的文化基因、领先的云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产业资源。”

业务层面,双方也实现了深度绑定。

据披露,在腾讯完成C轮战略投资后,明略科技便与腾讯云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构建中台生态体系。其中,明略科技依托“数据中台”和“AI中台”的数据治理与知识图谱能力,为腾讯云提供底层技术组件支持。

在一项城市超脑数据中台项目中,双方合作后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了56家委办局的数据对接,成功入库27亿条核心数据。

此外,明略科技旗下重要产品“微伴助手”正是基于腾讯生态的私域运营工具,帮助企业通过企业微信与微信平台,打通公域与私域的客户互动闭环。

股权结构上,截至IPO前,腾讯持有公司26.96%的股份,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超过创始人吴明辉所持的12.23%股份。

其他较大的投资包括,金拓及航景基金持股为8.55%,红杉中国持股为7.46%,淡马锡(Temasek)持股为4.14%,华兴资本通过华晟持股为3.97%,星界持股为3.51%,春华持股为2.78%。

值得关注的是,吴明辉的布局并不仅限于明略科技。

10月16日,云迹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吴明辉也作为云迹科技联合创始人参与其中,担任非执行董事,并在IPO前持有3.99%的股份。这意味着19天,他接连收获了两个IPO。

吴明辉与云迹科技的结缘始于2014年1月,当时他加入由支涛带领的创业团队,担任公司董事,后于2025年2月转任非执行董事,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建言献策。吴明辉还为云迹科技带来了两位关键人才——胡泉与李全印,两人均出身于秒针系统。

图片

年入14亿

上半年已扭亏为盈

在AI浪潮中,明略科技以多模态数据智能、企业级知识图谱与数据隐私技术三大核心能力为底座,构建了一套覆盖企业全域运营的软件产品矩阵。

这些产品深度融合复杂数据分析与AI能力,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直接驱动业务增长的商业洞察,助力企业实现从线上营销到线下运营全链路的效率提升。

财务数据显示,明略科技在2022年至2024年间营收呈现波动态势,分别为12.69亿元、14.62亿元和13.81亿元;同期毛利保持在6.76亿元、7.33亿元和7.13亿元的水平。

而2025年上半年业绩展现出积极信号:营收达6.44亿元,同比增长14%;毛利提升至3.6亿元,毛利率从50.6%跃升至55.9%,增长5.3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盈利能力的改善。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运营利润614万元,运营利润率为1%,相比上年同期8452万元的运营亏损,大幅提升16个百分点,标志着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从经调整运营利润看,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9.3亿元、-1.18亿元和58万元,到2025年上半年已达2688万元,呈现出清晰的改善轨迹。

招股书指出,这一转变得益于产品能力强化与AI创新带来的收入增长,以及严格的成本管控和AI智能体技术的应用。

业务结构方面,明略科技的业务构成也正在调整。

具体来看,营销智能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秒针系统、私域工具及金数据三大人工智能软件,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投放的广告转化率等,帮助企业和广告代理商选择最有效的营销渠道,制作营销内容。其虽仍为最大收入来源,但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3.3%逐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5.0%,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3.54亿元。

与此同时,营运智能业务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智能营运(如对话式智能方案、员工管理、供应链管理与设备管理),收入分为标准化服务与定制化服务。同期收入达2.68亿元,占比从28.6%提升至41.7%,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支柱。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研发投入的持续收缩。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7.5亿元、4.8亿元、3.5亿元和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59.2%逐步降至23.4%,2024年研发开支较2022年近乎减半。

对此,明略科技表示,研发开支率下降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促成,包括:精简部分业务、采用人工智能增强型开发工具,以及实施更严格的投资审查流程。

客户结构方面,明略科技主要服务于消费品、食品饮料、汽车、3C行业及线下零售餐饮连锁企业。报告期内,来自公司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5.4%、36.0%及35.1%。

根据招股书,本次募集资金净额的35%将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当前,随着大数据和AI技术的迭代,各行业对数据智能与业务决策深度融合的需求日益迫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数据智能应用软件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327亿元以15.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9年的675亿元,增长前景广阔。

穿越估值波动周期,登陆资本市场只是一个新开始。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性增长,平衡规模扩张与研发投入,将是吴明辉带领明略科技穿越下一轮产业周期的关键。

图片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