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唯一下滑市场!苹果再失守,谁蚕食了份额?

关注
上一财季业绩刚有所好转,苹果大中华区的营收便再次下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张俊,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上一财季业绩刚有所好转,苹果大中华区的营收便再次下滑。

2025财年第四财季,苹果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3.6%,也成为全球唯一业绩下滑的市场。苹果CEO库克给出的原因是,主要是供应限制导致iPhone销量环比下降。

不过专家认为,苹果中国区营收下滑源于内外部双重压力。内部看,iPhone主力机型升级幅度有限,难以激发用户的换机欲望。iPhone Air发售延迟,也直接冲击第四财季销量;从外部看,面临本土品牌强势崛起与消费偏好变迁,华为的回归直接冲击了苹果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内外因交织下,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大中华区再成唯一下滑市场

近日,苹果公布了2025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四财季总净营收为1024.6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949.30亿美元相比增长8%;净利润为274.6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47.36亿美元相比增长86%;每股摊薄收益为1.85美元,与上年同期的0.97美元相比实现增长。

苹果公司第四财季每股收益和营收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从而推动其财报发布当天盘后股价上涨逾3%,突破52周最高价。

不过,该财季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

第四财季,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为144.9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50.33亿美元相比下降3.6%;对比之下,美洲、欧洲、日本、亚太其他地区的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第三财季起,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便开始下滑,其中季度跌幅最高达13%。2025财年第二财季时,苹果大中华区收入160.02亿美元,同比下降2.26%,同样是唯一负增长的地区。直到第三财季,苹果凭借618大促降价措施,终于扭转了大中华区营收连续7个季度下滑的颓势。

图片

在电话会议中,苹果CEO库克解释大中华区营收下滑时,给出的原因主要受iPhone销量下滑的影响,而iPhone销量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限制。因此,可以说是供应限制导致了业绩下滑。

他解释称,面临的限制并非在于产能本身,而是苹果预估的iPhone 16系列产量略低于实际需求。也就是说,苹果本可以卖得更多。至于iPhone 17系列,苹果看到用户对产品的需求非常强劲。因此,苹果在第四财季积压了大量订单。

iPhone Air延期“背锅”?

对于苹果大中华区业绩下滑,专家们给出了与库克不同的解释。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BUG》栏目表示,内部原因方面,苹果近年产品创新速度有所放缓,iPhone等主力机型升级幅度有限,难以激发用户的换机欲望。同时,苹果的定价策略保持高位,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对消费者吸引力减弱。软件生态方面,苹果对中国本土化需求响应不够及时,例如部分生活服务功能接入不如国产厂商深入。

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加剧是重要因素。国产手机品牌在折叠屏、快充等差异化创新上进展迅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也向《BUG》栏目指出,苹果中国区营收下滑源于内外部双重压力。内部看,产品节奏失衡与AI技术短板凸显:iPhone Air因仅支持eSIM且国内运营商未适配,发售延迟至10月22日,直接冲击第四财季销量;生成式AI布局滞后于中国厂商,智能化体验不足削弱产品吸引力。外部则面临本土品牌强势崛起与消费偏好变迁:华为等国产厂商在高端市场突破显著,中低端通过性价比策略挤压苹果空间;经济环境波动叠加国产品牌认可度提升,高价iPhone需求承压。内外因交织下,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仅支持eSIM的iPhone Air在国内市场未如期上市,也确实打乱了苹果的计划。9月12日,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启预购,而iPhone Air却未在当天同步开启预购。苹果公司当时回应称,正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力争尽快在中国推出。三大运营商当时尚未准备好eSIM手机业务是主要的障碍。一直到10月17日,iPhone Air才开启预购,并于10月22日起正式发售。

图片

不过,主打轻薄的iPhone Air的用户反馈也两极分化。在社交媒体上,有用户总结称,手感确实很好,但为了轻薄也牺牲了很多配置,比如只有单扬声器,音质差、音量小;电池小、续航一般。另外,还有多位用户吐槽,iPhone Air的后盖比较脆弱,在没有经受很大磕碰的情况下出现了后盖碎裂。

日前,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表示,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导致供应链已经开始缩减产能和出货量。预计到2026年一季度,大多数供应商的产能会缩减80%以上,部分出货前置时间较长的零组件预计在2025年底前停产。郭明錤还提到,回溯苹果过往推出的机型,无论是mini、Plus还是如今的Air,都未能成功开拓出新的市场区隔与定位。

高端地位正在动摇

对于中国市场的颓势,库克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目前苹果门店流量同比增长显著,iPhone 17系列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综上,预计在新一财季营收将逐步恢复增长。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BUG》栏目表示,未来苹果在中国市场将面临更多挑战。首先是AI技术落地速度,国产厂商正在快速将大模型等AI能力整合到手机中,而苹果的AI布局相对谨慎;其次是本土化竞争,中国厂商更擅长把握本地用户需求,在系统优化、生态互联等方面更具优势。此外,供应链调整、数据合规要求等也都是苹果需要应对的课题。

他特别提到,华为回归对苹果的影响是深远的。华为凭借品牌忠诚度和技术突破,正在重建其高端市场地位,这直接冲击了苹果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更关键的是,华为带动了国产供应链和技术自信,可能改变消费者对高端手机的认知标准。

他同时指出,苹果依然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忠实的用户群体,若能加速创新节奏、优化定价策略、加强本土化服务,仍有机会保持市场地位。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苹果需要更积极地适应这一变化。

实际上,除了华为,一直喊出对标苹果的小米也有新动作。iPhone 17系列发布后不久,小米也随后推出了小米17系列,并且在中高配版本上推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屏设计,给出了不一样的玩法。10月,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小米17系列销量已超过100万台,比往代速度更快;不久前,卢伟冰进一步透露,小米17系列的总销量比上一代增长30%,其中Pro版本占比超80%。

紧随其后,OPPO、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们也纷纷出招。OPPO发布Find X9系列,vivo发布X300系列,而华为也即将在今年11月推出Mate 80系列。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从苹果手中抢夺高端用户成为国产手机厂商们的共识。小米、OPPO和vivo均在新一代手机系统中强调兼容苹果生态,连华为的鸿蒙6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华为在日前的鸿蒙6发布会上称,将支持与苹果 iOS / iPadOS / macOS互传。

面对国产手机厂商们的围攻,以及目前中国市场的业绩下滑,苹果需要在新一财季中给出更好的表现。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