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全称:白泽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融资轮次:天使轮
产品/服务:位置空间定位解决方案
创始人:苏靖轩
出生年份:1996年
教育背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技术硕士
作者丨琢介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Midjourney
如今,卫星定位的技术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地理信息行业流传着两个数字:“80”和“85”。指的是“人类活动中所有产生的数据有80%和空间位置有关”、“85%以上的大数据都和时空信息有关”,可见位置信息的重要性。
但在隧道、地下停车场、人潮涌动的商场、电梯等特定环境,卫星定位会有丢失的情况,另外,在火灾等复杂环境下,卫星信号受到干扰,也无法精准定位。
针对这类问题,2024年4月,苏靖轩和张伟成成立了白泽汇智。以清华大学校友作为核心成员,致力于解决卫星信号遮挡、干扰环境下的精准定位问题。
他们依靠的是一种名为“伪卫星”的核心技术。当手机等终端在遮挡场景中接受不到卫星信号时,就可以通过“伪卫星”来做参考点,实现定位。苏靖轩说,“在地面遮挡环境中,伪卫星的信号强度比卫星信号高1000倍。”
01尖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苏靖轩是吉林四平人,2014年,他正在清华电子工程系读大三,在导师姚铮的带领下,开始了新一代卫星导航技术研究。姚铮对导航系统的研究很深,作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姚铮是国家级人才计划得主,也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三期系统信号结构设计人。
这次,他们瞄准的是“地面伪卫星技术”。伪卫星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包括地面伪卫星与高空伪卫星两大技术方向。地面伪卫星定位技术,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多个信号发射器来实现定位,相较于传统卫星定位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弥补卫星信号遮挡场景下的服务能力,特别适用于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医院、机场、高铁站等。

新定位技术的研发非常复杂,相当于要做一个微缩的本地定制化卫星定位系统,包括了信号发射基站、接收设备、同步传输网络,以及信号结构设计、导航定位解算算法等。从项目立项,到“飞星”伪卫星系统雏形搭成,团队整整花了3年。那时的苏靖轩已经读到了研二。
然而,由于技术受限、成本高昂、应用环境特殊等因素,早期的伪卫星技术主要用于军工及少数极端场景,一直未商业化。
2019年,苏靖轩硕士毕业,在IBM担任了一年的数字化战略咨询师,又转到字节跳动做商业化运营。2021年5月,他进入一家针对矿山等封闭场景的自动驾驶公司清杉科技,担任COO,负责融资与运营工作,在1年内帮助公司完成了两轮、总额数千万元的融资。
2024年,苏靖轩离开清杉科技,用他的话说,当时的情况,是“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促成他创办了白泽汇智。
当时,国家在对北斗微信导航系统的发展做规划,在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定位难题上,伪卫星技术,将在其中扮演“增强”和“补充”角色。此为天时。
伪卫星技术在2024年左右成熟度大大提高,原来20多万的设备,在做了功能优化之后,降到了三四万,已经迈进商业化门槛,此为地利。
最后是人和,苏靖轩和白泽汇智的其他核心团队,都对伪卫星技术的发展非常看好,几个人都已准备好在这个方向进行商业化探索。
于是,苏靖轩和此前就职于大疆的本科同学张伟成,以及几位同门师兄弟创建了白泽汇智。苏靖轩任CEO,张伟成任CTO,导师姚铮教授担任科学家顾问。
公司名字里的“白泽”,取自《山海经》里的神兽,神兽白泽具有感知世间万物的能力,恰好和伪卫星技术强大的感知定位能力契合。苏靖轩给自己取了个花名叫“白泽”,公司其他人的花名都是从山海经里选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张伟成,花名“毕方”,是古代神话里给黄帝护车的神鸟。
2024年4月,白泽汇智进行了种子轮融资,2025年8月,公司拿到了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

02国产替代,价格打到海外的1/10
“截止到目前,国内这套成型的产品,从定位、精度、工程化,到成熟度等全栈的能力,我们应该是独一份。”苏靖轩对公司的技术非常自信。但是,在面临商业化的道路上,在创业初期,白泽汇智遭遇到了艰难的挑战。
首先是,手里握着的这项超牛技术,去哪里找它的商业化应用场景?
“打个比方,就像我有一个锤子,要用这个锤子去砸钉子,但是找钉子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要不断尝试各种可能。”苏靖轩说,白泽汇智面临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能做的事太多,需要做割舍、做选择。
有时候,在商场,多即是少,少即是多。苏靖轩说的“能做的事太多”,又何尝不是一种“少”,国内几乎没有同行,这样一种技术,商业化场景在哪里?
伪卫星技术的优势,是信号覆盖好,可以快速部署,适用于高并发、复杂度高的场景。但是,在精准定位领域,还有蓝牙等其他技术方向,而且各有优势,比如在停车场,蓝牙方案虽然布置起来稍嫌复杂,定位略有偏差,信号略差,但是给车定位足够用,而且价格低。当然,到了机场这种更大的空间,蓝牙的信号覆盖就成了问题。
在创业早期,白泽汇智不断测试各个方向,发现跑不通立刻调头。在互联网,管这叫“快速迭代”。苏靖轩和张伟成经常在一起聊,希望快速确定产品的落地场景。

“创业过程中一个真实的感受,就是不要执着于技术的先进性。在一个东西的商业化过程当中,技术可能只占30%,甚至更少,更多的是怎么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一个合适的产品形态,或者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再往下是一个合适的产品类型,到最后才是选择哪种技术。”苏靖轩说,他们后来开始尝试思路反推,遇到客户,对方提出需求,他们根据预算,给对方一个方案。
“过去我们拿着锤子找钉子——先有技术,再去找场景;现在反过来,我们先看需求,再定产品形态。”苏靖轩说。
“现在我们对外的形象或者定位,是做所有跟室内位置服务相关的事,北斗伪卫星是我们最核心的技术。蓝牙和超宽带的厂商很多,他们干不了的事我们能干,但他们能干的事我们也能干。”
苏靖轩说,2024年9月份,公司把重庆的项目交付完以后,到今年年初,公司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矩阵,要干什么方向、什么产品形态,包括硬件、软件怎么搭配,“算是完全的清楚了”。
白泽汇智最终确定两条主线:一是做“基础设施”,为隧道、地下空间、园区等场景提供高精度定位信号,提供自研的高精度定位设备,实现时空感知能力升级,甚至可以直接接入百度高德等图商服务;
二是做“测试与模拟工具”,服务科研院所、车企、无人机厂商,用于北斗定位功能的信号校准与算法验证。根据客户项目需求或采购需要,提供卫星信号模拟器产品销售及租赁。
此前,卫星信号模拟器相关产品主要由两家厂商能提供——美国Spirent与法国Safran,一台全频点GNSS模拟器售价达到百万元。白泽汇智全栈自研的国产版本,仅需数十万元即可达到同等服务能力。除了便宜之外,更大的意义,是实现了对标全球高端卫星信号模拟器的全国产自主,在北斗系统和星网系统的开发上能够提供更加适配的研发服务能力。

白泽汇智生产的GNSS模拟器
2024年,白泽汇智接到的首个商业项目,是为重庆沙坪坝高铁站提供地下定位服务。沙坪坝高铁站地下共有七层,结构复杂。白泽汇智在地下五层的地下停车场及连接隧道区域布置了14个伪卫星基站,实现了定位信号全覆盖,精度在米级。最终实现的效果是,用户只要打开地图,就能按照导航找到车。
截至目前,白泽汇智已完成多个项目交付,包括重庆沙坪坝高铁站、北京华润幸福园区、南京麒麟科技园,以及数家科研院所与车企实验室等。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场景方,如高铁站、商场、隧道、园区;另一类是科研机构,用于定位算法测试或设备检验。
03拓展场景,打造空间计算和智能体作业的底座
2024年,白泽汇智实现了约200万的营收。其中,基站设备销售约占60%,数据服务与租赁约占40%。2025年,公司发展到25人,苏靖轩预计,今年营收有望突破千万元。
“在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领域,确保精准的位置和空间服务是绝对必要的。”苏靖轩认为,现有的定位技术存在多个问题,包括成本高、精度差、并发量低、需单独使用终端、覆盖范围有限以及场景适配性不佳等。
他判断,在未来两年“伪卫星”技术会迎来较大的发展。
“只要北斗系统存在一天,它的市场就不会小。”苏靖轩强调,北斗不仅是国家级基础设施,更是一条不断延展的产业链:从信号源到接收端,再到算法、硬件、地面站,正在迎来全面升级。在苏靖轩看来,北斗的商业价值已经潜移默化地嵌入了生活,为导航、通信、能源、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支持。
“大家觉得这是个‘老行业’,其实它一直在生长。过去伪卫星只是科研工具,如今飞机、机器人、自动驾驶、乃至家用割草机都开始使用高精度定位模块。”苏靖轩说道。

他表示,白泽汇智未来将继续依托伪卫星这一核心技术优势,拓展新场景,丰富产品矩阵。例如为室外机器人、无人机做定位,结合计量检测和开发平台能力,推动北斗为代表的综合感知能力向更多的场景拓展等。此外,还会将导航定位的优势,向上延伸至数据服务——利用其信号生成与采集能力,建立高价值的时空数据资产平台。
“我们希望最终做的,不只是设备,而是一套空间计算和智能体作业的底座。”苏靖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