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今年港股最大车企IPO来自重庆

关注
稳居中国市场50万以上豪华车销售冠军的宝座。

图片

「IPO全观察」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并揭秘VC、CVC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来源丨薛皓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Midjourneyy

今天,赛力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超越一个月前在港交所上市的奇瑞,成为今年港股最大的车企IPO。

2016年,小康股份登陆A股,近10年后,赛力斯登陆港交所。

此次港股上市发行价为131.5港元,募资约129亿港元。截至发稿,港股市值2190亿港元(约人民币2008亿元)。

赛力斯此次IPO的基石投资者有22家,总认购金额高达8.26亿美元(约64.21亿港元),几乎占据了本次IPO募资总额的半壁江山。这些投资者涵盖了政府基金、国内外金融机构及汽车产业链伙伴。

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在上世纪80年代,从重庆的一家弹簧厂开始创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商海浮沉,塑造了如今市值2000亿元的赛力斯。

重庆,一直伴随着张兴海的发展轨迹,赛力斯的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均在这里。并且,赛力斯的香港IPO,最大的基石投资者也是重庆产业母基金,投资金额超21亿港元。

从做弹簧到造豪车

60后张兴海出生于重庆,成长于重庆。原本是位普通车间工人的他,在23岁那年,和亲戚凑出8000元,创办了一家弹簧厂。这家弹簧厂主要卖的是,用于家电和汽车座椅的弹簧产品。

张兴海的厂子,专攻国产替代的市场,当时同类产品主要进口自海外,价格昂贵且难用。靠着更好的产品和更低的价格,张兴海的生意很快做大。

他又很快瞄准了和家电弹簧器相关的汽摩配件减震器市场。生意同样做得很好。

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

在和整车厂的合作过程中,他敏锐地观察到:国产汽车市场正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不过,没造过汽车的张兴海,不敢贸然跨入整车制造,而是先做起和汽车相近,但更简单的摩托车。

当时的重庆,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摩托车供应链,发展出多家后来知名的摩托车品牌,包括嘉陵摩托、建设摩托、力帆摩托等。张兴海也在重庆,成立了“新感觉摩托”。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张兴海意识到,进军汽车制造的机会来了:2003年,东风集团需更换合资伙伴,张兴海趁机入股,与东风汽车公司、东风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整车制造公司,张兴海担任总经理。之后,这家公司改名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

两年后,第一辆东风小康面包车上市。张兴海主打的产品定位是性价比和接地气。为此,他请来了由于《士兵突击》而走红的王宝强,作为代言人,还打出了“开东风,奔小康”的口号。车辆销量长年位居国内微型车的前三。

2016年,小康股份成功在A股上市。

同一年,马斯克创办的特斯拉在大洋彼岸发展得很好:Model X和Model 3相继推出。张兴海也观察到新能源车势不可挡的趋势。

小康股份上市不久,他就在硅谷成立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SF Motors,还聘请了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作为高级顾问。

然而,结果证明,张兴海的这一布局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SF Motors推出车型的销量低迷,未获市场认可。

张兴海调转了公司方向,与华为合作,联合造车。

2021年,双方联合发布了“问界”,定位高端的SUV市场。2024年,问界的全品类交付量达近39万辆,同比增长268%。

2022年,小康股份改名为赛力斯,标志着全面聚焦新能源。

张兴海的创业之路是从弹簧厂做起的,经过了燃油车整车制造,来到如今的新能源车制造。可以说,他经历了3次创业,而他三次创业的大本营都在重庆。

依赖和自主的平衡

2024年,赛力斯扭亏为盈,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之后,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和其它几家不同的是,赛力斯和华为在造车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正是所谓的“华为智选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华为负责智能驾驶等AI软件系统、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以及市场销售渠道,而赛力斯则参与到整车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在这一模式下,华为既是赛力斯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是赛力斯在市场营销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

近三年多,赛力斯对华为的采购额正在逐年增加,从2022年58亿元增长到2024年420亿元。2024年,赛力斯对华为的采购,占当年采购总金额的30%,占当年营收的29%,华为保持着第一大供应商的位置。

除了向华为采购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的软硬件零部件,赛力斯也向华为采购广宣服务,包括将问界汽车在华为零售门店展示,提供展示、试驾、销售等动作。赛力斯已出现于华为700个体验中心,自带流量的华为余承东时常下场,为问界产品造势。

同时,赛力斯强调,华为不参与赛力斯的利润分成。

2024年,赛力斯对华为旗下子公司引望进行股权投资,以115亿元收购引望10%的股权,形成了“业务+股权”的深化合作模式。引望是华为从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系统的公司,除了赛力斯,引望还和阿维塔签订了115亿元的股权合作,而且江淮、奇瑞等车企也计划入股。

此外,赛力斯还从华为手中,购入25亿元的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

2024年,赛力斯的营业收入已上升至1451亿元,同比增长306%。并且,公司也由亏转盈,2023年亏损24亿元,2024年净利润59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赛力斯依旧保持着增长势头,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7%。

赛力斯和华为合作了M5、M7、M9等多款车型,2025年前三季度,问界的全车型收入占整体营收的比重超过90%。累计起来,问界全系列的累计交付超过80万辆。其中,卖得最好的是问界M9,到今年10月底,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了25万辆,稳居中国市场50万以上豪华车销售冠军的宝座。

和华为的合作,推动了赛力斯的市值一路狂飙,从107亿元(2019年)到目前2000亿元。

但是,市场也有质疑之声,认为赛力斯过于依赖华为的技术和渠道,会限制其长远发展的可能性。

2023年和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7亿元、56亿元。

赛力斯本次香港IPO所募资金的主要目的,也在于加大研发投入,其中超过90亿港元用于研发投入(70%募集资金)。这些资金也投向魔方技术平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车型研发等方面。

除华为以外,赛力斯还与超大型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入局具身智能赛道。近期,赛力斯宣布和字节跳动达成《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字节跳动将发挥AI大模型等方面技术优势,赛力斯将发挥制造业等方面优势,共同推动具身智能的产业落地。

为何布局具身智能?其实,在新兴具身智能赛道中,其中的硬件供应链和AI能力,一定程度上,和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有着不少的重合之处。小鹏汽车、蔚来、比亚迪等车企已经入局这一赛道。

除了具身智能合作,字节跳动的AI通用大模型,豆包大模型将进入赛力斯旗下汽车的车机系统。

看来,赛力斯已开始尝试,从与华为合作“造车”,跨越至与字节跳动合作“造机器人”。通过多方合作,以及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公司的战略自主能力,也为公司长远发展进行布局。

重庆重回造车巅峰

重庆拥有深厚的历史工业底蕴,可追溯到清朝李鸿章于重庆境内设立的“四川机器局”。在抗战期间,重庆是大后方的重要军事工业基地,留下很多兵工厂。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兵工厂继续生产军用装备,比如军用吉普车,奠定了重庆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

改革开发后,重庆开始了一场军用转民用的浪潮。在汽车领域,诞生了长安汽车集团,后来长安汽车与外资企业福特和铃木,建立合资公司,推出了一批例如福克斯、蒙迪欧等明星汽车产品。

在摩托车领域,诞生了嘉陵等知名摩托车企,而重庆也成为了摩托车之都,摩托车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

得益于逐步完善的产业基础,重庆汽车产量一度跃升至全国第一,突破300万辆。汽车产值也一度占重庆GDP的三分之一,成为支柱产业。

重庆一度成为中国的“底特律”,但是产业也有隐忧,包括低端内卷的价格战、依赖合资品牌等。

在重庆汽车产业呈现下滑趋势之时,也是汽车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时候。2018年末,重庆政府出台了《重庆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18-2022年)的通知》,推动重庆本土汽车品牌向新能源车企转型。

“电动化”和“高端化”是重庆打出的两张王牌,长安汽车推出了“阿维塔”、“深蓝”等新能源车品牌,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近50万辆,同比增长超74%,销量位居国内车企前列。

赛力斯和华为合作打造的“问界”产品,尤其是问界M9,更树立起了国产中国高端SUV的标杆。

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超过2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95万辆,同比大增90%。重庆汽车业正在重回巅峰。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