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三部门发布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夯实中医药类专业主体地位,调整优化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中医药主干专业。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布局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专业。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建设。(证券时报)
日前,多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通知》明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的最大亮点在于“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方面,自主创业的范围加入了开设网店,自由职业的范围加入了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
近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这是继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6月19日,教育部召开介绍2020年高考防疫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安排的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全国将设考点7000余个、考场40万个,安排监考人员94.5万人。今年高考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
教育部表示,截至5月11日,目前开学已经复课的学生总数是10779.2万,超过了1个亿,占学生总数的39%,接近40%。这一个多亿的学生里面,高校大学生是290.7万,包括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部分高校开学,目前高校还没有开学的只剩下四个省,即北京、河北、湖北和黑龙江。
记者从中国教育考试网获悉,教育部考试中心刚刚发布消息称,为落实国家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切实保障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研究决定,取消原定于2020年上半年举行的部分考试项目,其中包括5月23至24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考试时间将视情况另行通知。
针对近日“原6月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消,与下半年考试合并”的传言,3日从教育部考试中心证实,教育部考试中心已于2月底发布公告,推迟全国范围内2020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书画等级考试(CCPT)网上报名工作,并未发布取消考试的通知。(新华视点)
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王登峰表示:大学开学跟中小学遵循的原则一样,最大区别是,大学生开学涉及到相当多跨省流动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就近的中小学开学问题,在中小学基本开学或者在疫情得到更进一步控制的前提下,再考虑大学的开学。所以可以明确,大学开学要相对继续往后延。(人民日报)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统筹积极推进和规范实施相结合,注重及时调整规范线上教学行为,严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师直播上课或录课,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尽量避免因打印作业或学习资料而造成家庭临时购买设备,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要综合评估疫情对考试考点组织、交通出行、命题制卷,中学教学等综合因素影响。高考方案必须需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关工作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教育部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受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为此,教育部全力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承载能力、支撑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等因素,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时,围绕社会服务管理新业态发展等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积极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已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举办了12场大型招聘活动,最近还将举办18场。同时要求各省市各高校大力增加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匹配度高的网络招聘会。寻求与社会招聘网站合作,已遴选了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企业开辟校园招聘专区。从28日起,教育部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不见面也能招聘,也可签约认定。
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需要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鼓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据教育部官网,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下发《关于谨防有人利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名义进行网上收费诈骗的预警》。其中提到,严禁以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名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违规收费。《预警》指出,延期开学期间,教育部整合国家、有关省份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台电视空中课堂及部分省份网络学习平台等,均为免费提供。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停课不停学”,各地要区别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网上教学的特点,合理选择学习资源。对上网学习的要求,可借鉴一些地方好的做法,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同时,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强调,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
教育部发布通知,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可安排一些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网上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提醒广大家长,在防控疫情严峻形势下,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珍惜宝贵假期,不过度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
教育部发布通知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疫情流行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等。近期各地各高校将举行的特殊类型招生考试、高职分类招生考试等一般应推迟进行。确须如期举办的,要在科学研判基础上,制定严格预案,合理调整考试方式等,并向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备。各地要通知辖区内中小学生不参加社会机构等部门举办的比赛、展示、评比等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等。
12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教育App)备案名单,一起小学等152款应用获得通过。根据今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截至2019年12月16日,共有1321家企业提交了2279个教育App审核申请,教育部组织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核,首批通过了152个教育App的审核。
9月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规范的教育App大致分为三类:市场竞争提供、师生自主选用;学校企业合作、学校组织应用;学校自主开发、部署校内使用。《意见》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