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颠覆就是简单化、感性力、微观力

  11月26-27日,2013创业邦年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开幕。本次年会主题为“颠覆力”,创业者与投资界代表轮番登场,共同回顾2013年的创投圈大事件,探讨2014年的创新模式以及商业新格局。在26日上午的活动中,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做了精彩发言,就行业垄断、避开巨头、行业竞争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与现场嘉宾、观众进行了精彩互动。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周鸿袆:今天让我过来讲两句话,刚才俞永福也讲到了,大家在这里谈创业,谈颠覆,谈谈方法,但其实学武术的人知道,武术中经常讲究“四两拨千斤”,我也经常试图教大家一些“柔道”的方法,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柔道战略》。但武术中还有一句话,叫“一力强十会”,你再怎么会也架不住对方是一个500公斤、1000公斤的大胖子,往那一站岿然不动。我就觉得现在中国互联网不好玩了,本来大家玩柔道、玩擒拿、玩武术,现在巨头们都改相扑了,所以相扑一来呢再颠覆、战术什么的都不合适了。最近我看了一下环球形势,南极大陆有帝企鹅,北冰洋上有北极熊,这两大生物快把中国互联网所有的市场、用户增长的价值都垄断了。唯一庆幸的是,今天的互联网业也算扬眉吐气了,也产生了一些世界级体量的公司,他们大概等于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加起来的总和。这几年里边,我们创业邦也不断的教授大家各种各样创业的招数,你不得不承认一点,创新和颠覆还是很重要的。

  我今天就在想,可能我讲这些都是废话,因为面临500公斤、1000公斤的大胖子,我教大家如何上窜下跳可能都不是很有效果,但是既然大家选择了创业、创新,巨头让我们无路可走了,我们只有硬着头皮把路走下去,狭路相逢,勇于亮剑。其实今天关于“颠覆”大家都讲了很多,我想讲讲我的理解,颠覆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首先我觉得,所有的颠覆最本质来源于人性,所有的颠覆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去颠覆。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有太多创业者喜欢谈理论、谈概念,希望听那种成功的创业者分享一些心灵鸡汤类的故事。但是你要知道,用户从来不会因为这些而选择你的产品,用户也不会因为你扮成中国的乔布斯而相信你,用户永远相信的是你给他创造什么价值。那么,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我们不要把“颠覆”老是划等号到做一个别人都没做过的东西,这个基本上是幻想。最近可穿戴设备可以说风起云涌,但你说哪一个东西是我们没见过的,哪一个东西不是巨头们也正在琢磨的事?所以在今天的颠覆里面,我们可能找不到一个幻想中的、只有自己存在的蓝海市场,我们能杀进去都是别人正在做的事情,还是红海市场。

  但是颠覆,恰恰是把这件事情换一种方式去做,这里边有两种方式,一种颠覆我觉得是简单而极致的那种,从人性上来说,就是经常说的用户体验,说得最通俗的就是你让用户用你的产品时,跟别人相比觉得特别简单、特别方便。我们经常说“小白用户”,后来用户就问我说你怎么老是羞辱我们?我说有误解,小白并不是说这个人是白痴,也不是说这个人不懂,而是说作为一名消费者,这个东西在大家的专业领域之外,当我们去消费的时候,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去多动脑子的。就像我们去餐馆点菜,我们一定要去研究这个菜是不是地沟油吗?我们去买汽车,难道一定要成为一名发动机专家吗?同样,我们在做APP做软件的时候,我们老觉得琢磨出很多道理,用户就该这么用。但其实用户选择我们的产品理由很简单,就是don't make me think,不要让我去思考,所以你把很多东西做得简单,是用户体验的一个趋势。就像我们现在讨论苹果的成功一样,大家说他这么成功、那么成功,我举一个很简单例子,你给一个3岁的孩子,给他一个iPad,你再给他一台windows电脑,看看他在三分钟内能够学会、或者说不用学就能操作哪个设备?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苹果的用户体验简单到极致,所以第一个颠覆你如果能在你身边发现说大家在用一些产品的时候,还有很多磕磕绊绊,还有很多痛点,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你能把它做到简单、方便,你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个颠覆性的创新,而颠覆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性,就是大家不愿意多动脑子。今天物质这么丰富,选择这么多,同类产品这么多,你说我会为了用你的软件,再读上一本说明书吗?十年前,很多东西是给极客用的,所以不仅产生了软件这么一个产业,还产生了像在海淀图书城,你会看到的《21天学会用excel》《21天学会用什么什么》,到了今天,你觉得还有可能吗?所以我是觉得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方式,套用一句商学院的术语,叫商业模式的颠覆。但实际上用大实话来讲,商业模式的颠覆是什么?就是把很贵的东西,想办法把它成本降低,或者干脆把别人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实际上360杀毒,大家想想,就是一个商业模式的颠覆。包括说微信对运营商的颠覆,不就是把大家常用收费的短信和彩信,不仅变得更方便了,同时也变得彻底的免费。你从人性的角度可以想,为什么免费的力量有这么大,本质上人们都爱占便宜。佛法中说贪嗔痴,有人指责中国人爱用盗版,其实不光中国人爱占便宜,但美国人民更爱便宜。比如最早的团购网站Groupoun是从美国起来的,他们为了能到餐馆吃到打折的大餐也很踊跃。还有当年惠普公司收购了一个操作系统WebOS,据说当年比安卓还要好,然后做了一个平板电脑touchpad卖399美金,好几年都没卖出几台。后来惠普说我们决定停止这个生意,决定在某年某月开始清仓,价格定为99美元,据说半天全美的存货一抢而空,这个证明降价和免费的力量是巨大的。还有前些天的智能电视大战,传统家电厂商和互联网企业联合的电视,我就问很多小白同学你们为什么去买那个盒子、电视啊?他说那个便宜啊,60寸的大电视他卖2000多块钱,我干嘛不买啊!所以你会发现,如果你能把一个事情做到特别便宜,或者说干脆就把它给免费了,让别人收费的实在卖不下去了,它也是符合人性的。

  我说的这两个最本质的人性方面的颠覆,其实可以再补充几点。前两天我去了趟硅谷,当然我不能像永福他们那样,他们都是成功企业家,到斯坦福做演讲,去买买Tesla汽车,我一般都是到小创业公司去参观参观,因为我特别愿意见全世界各地创业者,包括国内的创业者,我还是发现了一些他们之间的不同,所以我想再总结几点,讲讲如何去颠覆。

  第一个,我还是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差异,颠覆力量应该源自于产品力,而不是概念力。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国内的创业者实话说,一上来给我讲概念、讲大市场,甚至讲宏观世界形势,其实你们都是被类似这种年会、杂志,被类似的评价家忽悠,他们都登一些成功的案例,然后把它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把模式反向总结,大家听的特别有道理,觉得今天流行O2O,去年流行SNS,于是很多创业者根据这种理论,来谈我要做一个什么事业。注意,一个东西能被总结成理论,说明满大街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都能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就能颠覆呢?相反,所有的颠覆,无论你有多么宏大的想法,它都源自于一个在针尖上能聚集的力量,都源自于一个产品的突破。我见过很多国外的创业者,一些人来自于硅谷,他们都有一个传统,所有人上来先不谈大的,都是来描述我做了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包括我参加很多创业比赛的时候,很多选手在台上就只有5分钟时间,洋洋洒洒讲了4分半钟,我还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还在宏论革命形势。所以我认为,你真的要去颠覆,首先源自你做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可能你看不到它未来的大意,也不一定能预言说它未来赚多少钱,但是你能说服别人,让在场的观众、投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我需要的产品,那么你可能就已经突破了。

  第二个,真正的颠覆是来自于感性力,而不是来自于理性力。很多创业者特别理性的给你做市场的分析,做营销的分析,去做用户的分析,你看完了他通篇的商业计划,你觉得分析的很好、头头是道,很多这种大的企业高管出来创业往往也会做出这样一个创业的计划,但是他少了什么呢?他少了真正对市场贴近的观察。在中国这种优秀的例子很多,中国有很多这种草根创业者,比如说最早做91的这帮人,他们可能没有这么多理性的分析,但他们对市场和用户有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对用户有一个近距离的观察。很多人买了iphone,他不会用itunes安装软件、太复杂了;或者很多人好容易卖了肾卖了iphone,就再也花不起钱买软件了,这个时候他会需要盗版免费的应用,然后91里面可以提供……当年像李兴平的hao123也是一样,当时很多互联网的大佬都看不起。这怎么做理性分析?很多人觉得导航站是落后的东西,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搜索框,或者是连搜索关键字都不用了、基于推荐的引擎。这种道理讲的再多、分析得再理性,但其实一点也不make sense,在现实中并不发生。相反,这种感性是能够观察用户的表现。所以我劝很多创业者,与其做这种理性的分析,不如多到人多的地方去,比如很多人下了班以后就坐在那按手机,你就偷偷观察一下;或者很多人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在高铁车厢里坐得百无聊赖的时候,你认真的去观察,去感性的感受下他们的动态,你会发现在现实中还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说在没有wifi的时候干什么,有wifi了又会怎么样,他们是怎么去下载游戏的?你会发现很多机会,而这种机会往往也是产生颠覆的灵感。

  第三个,其实谈到颠覆,我之前在网上也写过一个文章,关于微创新,我也经常强调颠覆要的是微观力,而不是平台力。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很多创业者一出来就说我要做平台,平台是产生不了颠覆的,大公司也不是做平台,是因为大公司把规模做大了,他自然就变成了一个平台。而对我们没有资源,比较苦的创业者来讲,我们不要去做平台,这种平台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的。所以真正的颠覆力来自于在微观的地方,把你的资源聚焦在一点,我们经常讲做得简单也好,做得便宜也好,最重要的是极致,所以有时候从微观的角度、从单点突破才能形成颠覆。我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是《品牌再定位》的作者写的一系列书里面的一本,它有两个翻译,一个版本叫《商战》,另一个叫《营销战》,这本书是值得创业者好好去看的,里面讲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我从里面总结出来一个感悟,就是颠覆力不在主流热门市场,颠覆力实际上是在边缘,在侧翼上。我很喜欢读军事,历史上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说诺曼底登陆,盟军从来不是在德国防守最严密的地方去强攻,他是选敌人想不到的地方去攻破。昨天我在清华演讲的时候也举了这个例子,所以很多时候颠覆并不是敲锣打鼓来的,如果一个颠覆的趋势今天《创业邦》杂志都给你做了介绍了,那么对不起,巨头的战略部恐怕早就已经做了分析报告,也会有所应对。所以在什么情况下做颠覆呢?就是干那些巨头认为非常罕见的事情,巨头看了不屑一顾的事情,或者巨头根本看不清、看不懂的事情,甚至是巨头会嘲笑的事情,基本上就会有颠覆的可能了。其实俞永福当年做UC的时候、胡泽民他们做91的时候、我在做360的时候,很多公司能够做到今天,是因为巨头给了我们三五年成长的时间。如果今天你一做,巨头立马就反应过来了,就是你把俞永福、雷军绑在一块,他也做不成。我们尊敬的雷军把小米做得这么成功,让我们仰望,但是你想想小米刚出来的时候,我去拜访手机厂商的时候跟他们说“小米模式很可怕,太了不起了,可能会颠覆你们”,所有厂商像看傻子一样对我说“周鸿祎你有没有搞错啊,他怎么会做成啊,他就是一个笑话”,结果3年之后,没有人还会觉得这是个笑话。当年whatsapp或者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我跟运营商讲“有家互联网公司可能会颠覆你们,他们在遥远的南极大陆”,结果运营商说,以后开会,再也不要请周鸿祎来讲话了,妖言惑众。

  所以我们要颠覆的时候,一定要打侧翼战,千万不要看到巨头在那里,你就准备冲进去跟巨头分一杯羹。这就要求创业者要有一种做冷板凳的精神,因为你做的不是最热门的事情、最时髦的事情,可能媒体不给你报道,排行榜也不给热评,你不要觉得没有意思。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点评,十年前张涛做大众点评餐馆点评的时候,有人看到它的商业模式吗?肯定很多人都是不屑一顾的。所以我也经常提醒我们的小伙伴最好低调些,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想法,恨不得敲锣打鼓,今天去新浪做访谈,明天到创业邦亮个相,其实早期的时候最好还是让巨头看不见,适度的参加会议。但是更多的时间应该猫起来跟小白泡在一起,琢磨琢磨他们有什么感性的需求,把你有限的力量聚焦在单点的侧翼上,三年之后等你再亮相的时候,你会发现巨头就看不明白,他终于看明白了,就已经望尘莫及了,这样你才能真正获得颠覆的可能。因为时间有限,剩下的心得在写微博的时候再说吧。谢谢大家!

  附: 周鸿祎现场演讲精彩视频

[page]

  以下是创业者问:

  艾诚:我们已经感觉到您演讲的颠覆力了,我们感觉到掌声和笑脸都增加了很多,谢谢您精彩的演讲,三分钟就倒计时了,你肯定演讲是意犹未尽,主办方在这样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10分钟的创业者问,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上有一沓非常厚的信,这些问题都是给您的,我们选几个。先从第一个开始。第一个问题是您有最怕的对手吗?如果有,为什么?如果没有,最怕的事是什么?

  周鸿袆:有啊,所有对手我都很害怕,开个玩笑,其实我觉得经常有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实际上我觉得每个企业最担心的应该是自己,就是你自己有没有好的管理能力,自己有没有保持持续的创新力,自己能不能去找到用户那些没有被发现出来的需求,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自己能控制的,我觉得在战场上勇士和逃兵的差别,并不是说勇士不害怕,所有人在面对枪口的时候都害怕。有个记者揭露说,我在打cs的时候有人从背后打了我一枪,我像个兔子一样就跑掉了,哈难道我要站着挨枪子吗。所以勇士的差别在于,你能很好的控制恐惧,你能够把这种恐惧转成动力,所以比如说今年互联网有几个土豪,北有北极熊南有企鹅,你恐惧也没有用,要么像胡泽民一样,既然恐惧就加入他们。所以这种恐惧没有用,所以我就忘掉了,但是我对自己这种内部不能创新的恐惧,不能做出产品的恐惧,这是我最怕的。

  艾诚:现场对周总的答案满意吗?好,看第二个问题,您好,每次看到您都信心满满,请问自创业以来,你受到最大的打击是什么?

  周鸿袆: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多次回答过了,我受到打击太多了,记不清楚了,给大家分享一个,最近我听到一个传言,两大巨头会面,说周鸿袆属什么呢,周鸿袆属蟑螂,怎么打都打不死。我说,我是被巨头打击的次数太多了,慢慢你就习惯了,慢慢就能承受了,所以以后你们面临土豪打击的时候,把他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当做磨刀石,让他们帮助你把刀磨得更锋利。

  艾诚:好,我们回归到正常创业的问题,如何从红海里寻找蓝海?

  周鸿袆:我刚才已经点到了,你看苹果最近十年来做了多少红海的事情,无论是MP3播放器,还是智能电话,还是平板电脑,都是已经被别人提出来、验证过的、有了成功或不成功的概念,但是苹果把它换了一种模式去做,所以如果你能在红海里换一种思维去看,think different,选择非主流的去特立独行,就是主流怎么做,你就反过来干。巴菲特也说过,别人贪婪你恐惧,别人恐惧你贪婪。只要你反向操作,包括两个反向操作,比如说巨头把产品越做越复杂,你做越简单;巨头越来越沉重,你就越来越轻灵。巨头挣钱越挣越多,比如把搜索结果里恨不得都换成广告,你真要做,你说我没有广告,或者更少。这种反向操作,至少是把红海变成蓝海的一种方式。

  艾诚:您刚才提到了要颠覆,主流怎么做,咱们要反着来,但是真正走在路上的创业者都知道,逆其道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需要强大的动力支撑,您的动力是什么?

  周鸿袆:有两点,一个是内在的动力,因为我自己一直觉得,我老喜欢做别人不敢做,或者不想做的事,就是小孩时候课堂上老想搞恶作剧,希望标榜自己与众不同。以前是软件时代,后来是互联网时代,现在是无线互联网时代,再到明天的智能硬件时代,如果我能一直做出来一些不一样的产品,让别人觉得很好玩、很有价值,这是就是我一直的一个动力。还有我要感谢这些土豪,每天早晨起床我心灰意冷、不想工作的时候,一想到他们时刻想剿杀我,我就又信心百倍的从床上跳起来了。

  艾诚:我们有一个问题来自于胡泽民胡总。

  胡泽民:我有两个事,第一个我来更正一下,我不是被老周打到百度里面去的,其实在我们这些小公司眼里周总也是可以一屁股把我们坐死的人。

  艾诚:同意吗?周总?

  周鸿袆:当然不同意了。

  胡泽民:第二个问题,其实我很好奇啊,如果我现在想做安全,我该怎么做?

  艾诚:周总愿意分享吗?

  周鸿袆:其实我跟大家分享的这种思想上的武器,像打土豪分田地,大家手里得有家伙,我认为思想是最有力的,就像AK47,不仅能对付土豪们,如果你真想对付我,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如果有一天我们做得不好,我也相信,台下在座的各位中间也能产生颠覆者。我唯一期望的就是,能在你颠覆我之前我能先投资你。谢谢!但是胡总有一点,我今天不想PK你的,但是要讲一个客观事实,在有了360之前中国的土豪们以前有并购的习惯吗?花个几千万都很心疼,他们觉得我干吗买你呢,照抄一个就可以了。其实因为有了360,巨头也产生了恐惧,巨头恐惧他们会有很多非理性的行为,他们也会去反思,所以这几年里他们对互联网不管怎么着也开始有了一些投资,开始有了一些购并,而且并购的价码已经可以和美国互联网相齐平了。其实91卖出之前,我和胡泽民彻夜长谈了一番,可能这种商业价值被巨头认可之后,可能就面临着360的威胁,使得他把91给收了,对于91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所以后来很多创业者都学会了,大家会发现今年关于我的绯闻是最多的,可以获得一个绯闻男主角了都,一有消息说这个公司被360看上了,两大巨头公司投资部就蜂拥而至。所以,我们经常说以后各位兄弟实在坚持不下去,像俞永福说的,打群架打不下去了,真的要投靠土豪阵营,我理解,过来跟我说一下,我帮你抬价。

  艾诚:谢谢周总。这个问题来自现场的观众,特别适合您颠覆性的回答,您是未来五年后互联网会是什么样的,从技术的角度讲,从企业的生态角度也分享一下?

  周鸿袆:我觉得从我的观点,上网的设备已经被分散化了,已经不是几屏合一了,电视、电视、手机、平板这四个已经分散了很多上网时间,你所有能见到的设备,无论是穿在身上,戴上身上,包括家里,汽车里的,所有能想象的地方都是智能系统,能够随时随地连接网上,这个人所有的数据都在云端,所以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从企业生态角度,完全取决于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结果,如果最高人民法院依然认为腾讯在中国有这么多用户,90%的大家都认为他是垄断者,但是他依然说他不是垄断,所以这样的话,我觉得五年以后我们可能还能开会,但我们这些创始人可能就跟地下党开会似的了。我们就是一两千万收入,一两百个人,再往上走不上去,中国互联网价值会翻十倍,巨头会成为翻十倍市值的公司,还有我们再开会,过十年五年你还会发现有一帮老白菜帮子,中国首富、二富还是这帮人。美国的90后都成为互联网先锋了,中国还是一帮70后的老人家在互联网上叱咤风云,这是他们的幸福,但是全国创业者的悲哀。

  艾诚:谢谢。最后一个问题来自于创业邦的团队,我们知道在2009年时候你是创业邦100的上榜企业,从09年到2013年360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您能简单分享一下这几年发生了什么?

  周鸿袆: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领军企业,谁说我们是领军企业,对吧,我们只是领导的也不叫领导,我们只是帮助了很多第三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我们跟两个超级大国在不懈地做着抗争而已。

  艾诚:好,感谢您谦虚和颠覆性的回答。

  周鸿袆:我最后补充一句,其实我跟胡泽民也认识很多年了,我们也有很多意见一致,也有很多不一致。我这个风格是比较二,大家可以不喜欢我的风格,也可以不喜欢我的乱放话,我也经常瞎说一通,我希望大家可以不支持我,但是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支持互联网行业反垄断,因为只有反垄断了,才能打土豪分田地。

  附: 周鸿祎现场演讲精彩视频

来源:创业邦|http://www.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