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你用了没有?号称“不用打字即可沟通”的Yo,极致到连APP的图标都是空白的色块。通过添加账号之后,对方的大名会在屏幕上粗狂的显示。当你点击联系人时,那位就会收到一个“Yo”的推送,还能听到一个低沉男人的声音。
有人说,他现在只用Yo和老板沟通,难道他和老板有同卵双胞胎般的心理感应?作死嘞!有人说,他现在只用Yo和女朋友沟通,算是偷着懒还能装着逼!狂野大色块,少到可怜的功能,你怎么会相信这竟会是时下最惹眼的社交应用。这个无字的YO,会是无言的结局吗?
人与人线上关系走强
在互联网链接人与信息的时代,主要的应用是门户与搜索。那个时代,是PC时代,而PC更多的是生产力工具,其次才是个人和家庭财产。网络空间,是虚拟的空间,脆弱的信任关系,让人们更多的愿意以虚拟的身份来到网络空间,匿名成为主流的上网方式,“没有人知道网络另一端是人还是狗”,是那个时代最为典型的描述。
在互联网链接人与商品的时代,当可以在线上完成交易的时候,互联网才开始和现实世界越来越多地发生关系,进而是开始冲击现实世界,甚至是开始改造现实世界。线上的力量开始走强的时候,线上也越来越多的需要和线下的身份进行对接和关联。线上信任关系的累积,也促使人们在线上有更多的生活。
在互联网链接人与人的时代,FaceBook和Linkedin的成功,是线上人与人建立强信任关系的强大推动力量。当GOOGLE最初提供通讯录云端同步功能的时候,俺的体验过程是两个字——“担心”,以至于把整个通讯录全部编辑成只有自己懂得的编号最终才放心。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亲人朋友都在微信(或LINE等)里面,是个应用都有机会调用通讯录,互联网开始彻底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原来割裂的线上与线下存在,越来越开始成为一体。比如,现在你已经不能再号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人了,互联网不再是属性称号了,因为互联网已经是空气,谁离开空气都无法生存。
过度反应之过度补偿?
互联网上人与人关系走强的过程中,伴随的是人们开始越来越适应互联网的强关系存在,甚至淡忘了原点时的匿名化。强关系对弱关系的这个取代和颠覆,经历了渐进和持续的漫长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不是存在过度的反应?
而眼下的各类匿名的走热,SnapChat、Secret、Whisper、Yik Yak一浪一浪扑来,像是一个过度补偿的开始,怕是之前过度反应的明证。匿名应用尚未热潮退去,Yo、Hipe、“Yo,Hodor” 等奇葩社交应用开始来袭,又是什么?
每种社交应用都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压力。信息传递越多压力越大,通讯方式不同压力不同。所以视频、语音和文字方式的沟通压力递减。没有勇气使用Secret的俺,之前只用文字社交的俺,曾试用某款语音社交产品,心惊肉跳之余给闪删了。同样,选择多跟压力也成正比,没有选择就没有压力,就像Yo。就像有人说他女朋友再也不抱怨发的信息文字太少了,就是前面偷着懒还能装着逼的那位。
现在的社交应用,走过千山万水,功能太过强大,以至于要管道化运营商了。功能强,信息大,选择多,所以给用户的压力过大了。所以现在这批以减压为己任的Yo们出现了。所以这是压力角度的过度反应之过度补偿的开始。
刚需的社交
社交是刚需,引无数英雄与土豪竞折腰。从PC时代的论坛、博客、MSN、QQ、微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FaceBook、twitter、微信、Line,社交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移动互联网开启的大时代刚刚开始,还有巨大的未知和空间。基于社交这个刚需,作为创业者,有一飞冲天的榜样诱惑;作为投资者有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态,总是会对社交应用给于万分的小心。因此,基于社交的新应用一旦出现,总是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大家争相探索着一切的可能性。
先是一波匿名应用捞到天价估值,SnapChat为代表估值约达36亿美金,又有Secret、Whisper、Yik Yak一浪一浪扑来;后是大批“奇葩”社交新秀们,从点对点照片应用TapTalk、Facebook的新品Slingshot 再到Yo、Hipe、”Yo,Hodor”。而中国版 Secret从”秘密”到“无秘”又到“友秘”,在App Store下来上去,发扬着“小强”般的生命力。当然还有小声、乌鸦等等了。
刚需属性的社交,仍处于过度反应之过度补偿的开始阶段。所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社交领域的创新仍会非常的活跃。所以Yo还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仍有美好的未来可供想象。
智能化与社交合体的起点?
当我们惊讶于友邦友人的创造力,下颌还没有来及闭上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又让下颌张得更大了。Yo的创始人说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基于Yo的消息推送生态圈。有人还在把Yo当做一个可以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工具,比如你赴约按时到了,可以Yo下一般都矜持而迟到个把钟的女友。已经开始有人想到了与IFTTT合作,让Yo火速与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物联网发生关联了。
比如:发送 Yo 给 IFTTT触发预先设定的推文;发送 Yo 给 IFTTT 可用 Jawbone Up App 在运动场地签到;发送 Yo 给 IFTTT 打开 Aros 空调机组。所有的场景,IFTTT已经设定好了,仿佛Yo和IFTTT是天生的一对儿,IFTTT已经早早就等在哪儿了。
借由IFTTT,你不用再怀疑Yo是否有存在的理由了;借由Yo,IFTTT也可以涅槃了。Yo和IFTTT的合体,是社交与智能化合体的起点。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新链接时代已经来了,仿佛一幅波澜的画卷徐徐打开了一角,让人遐想无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