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衰退来得更猛烈些:革新者的“危”与“机”

关注
资本不值钱,所有东西都在上涨。所以,我们才会经历轮回。

 

 

  全球股市轮番下跌

  国际国内股市的轮番下跌,已经让创投圈切实的感受到寒意,各个媒体开始特别撰文谈论风险、泡沫以及离谱的估值。根据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价值10亿美元及以上的初创公司数量已经从2010年的不到10家跃升到了至少130家。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the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数据,风险资本的投资总额也翻了一倍以上,从2010年的230亿美元增加了到了500亿美元,而且今年第二季的风险资本自2000年底以来首次突破了170亿美元。国内的创业者不禁感概:“几十家VC,很多感兴趣,但就是不投。当时有投资人说你项目很好,我们很有兴趣,内部在讨论,但是后来不接你电话。这是很痛苦的。”“如今大量的创始人都没有经历过1999年,除了过去24个月的情况,他们基本上对金融市场一无所知。”知名风险投资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在一次采访中说,“他们觉得游戏就是这种玩法;资本不值钱,所有东西都在上涨。所以,我们才会经历轮回。”

  转“危”为“机”,考验创业者的真正时刻

  谈到轮回就不如穿越回100年以前,在1846到1852年,美国的电报线路长度增长了10倍多。大多数电报公司主要都是由本地小投资者投资,过剩的工作能力使得电报价格骤然下降,因此它们不得不黯然退场。10年之内,大部分电报网络都到了一家企业的手中:西联汇款公司。整个国家也有了任何规模的企业都可以利用的电报网络。而且,电报网络的迅速发展开启了其他的重要创新——美联社的诞生以及在新闻搜集、全国股票市场、货物交易和商业信息方面的飞跃。

  1880年代的铁路建设狂潮最终引发了激烈的价格大战。到1893年,美国几乎25%的铁路线都宣告破产。这次的输家是债券投资者,其中的许多都是外国投资者;而赢家是J • P • 摩根公司和其他大公司,20世纪初,7家大集团控制了全国大约2/3的铁路系统。对铁路失去理性的狂热投资为全国性的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消费者和商界成为了赢家。20世纪的许多重要产业都是在这种新兴、廉价而且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络上形成的,比如蒙哥马利•沃德公司、西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和其他一些美国知名品牌。

  在20世纪90年代互相促进的网络和光缆泡沫中,企业投入了300亿美元的资金,在10年内建造了9000万英里的光缆。据估计,2001年只有5%的光缆处于工作状态。以普通消费者为服务对象的公司,从亚马逊网站到Webvan,都在危险的扩张计划中浪费了风险资本和公众的大量资金。但是最终,它们在全国建立了广泛的网络,并且把新媒体带给了数百万民众。据Nielsen/NetRatings统计,到2006年,8400万美国人和42%的美国家庭都可以利用宽带上网。在这一平台上还建立了许多著名企业:Vonage、Skype、Google、eBay和Infosys。

  在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帮助下,美国经济几乎直接从网络投资狂潮过渡到了房地产和房地产信用泡沫时期。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了泡沫的到来:与历史趋势的背离、抛物线式上升曲线、不惜一切代价的投资心理,以及对冷静分析的专家,如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的漠视。在《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书中,席勒曾经警告过人们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统计,2004年人们购入的房产中23%都是为了投资。这直接导致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塌。

  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二手房市场开始崛起,带动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般的虚涨了4年,房地产的火爆使得房屋租金大幅上涨,传统的门店式的商业零售不堪重负,然而厉兵秣马7年有余的电商网站开始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从2009年开始,以网上购书为代表的当当、亚马逊都经历了一轮年均增长过100%的高速蓬勃期,顺利捱过瓶颈期的淘宝,用2011年的11月11日,一个人造的节日,确立了电商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霸主地位。

  潮涨,潮汐,100年,繁华时人声顶沸,真假难辨,潮退后一片狼藉,相互踩踏。曾经挂在信誓旦旦的人们口中的趋势与确定性,真如樯橹灰飞烟灭,然而真正的革新者恰如冬雪中的一抹亮色,正待含苞怒放。

本文系创业邦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来源:创业邦|http://www.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