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执行理事教你如何打造指数型独角兽:开放的公司文化、一切皆可量化的技术趋势

关注
谷歌、Zappos、Facebook成功的共同原因之一:相互信赖的组织框架与开放的公司文化

本文来自于奇点大学创始执行理事、奇点大学全球大使 萨利姆·伊斯梅尔(Salim Ismail)的重磅新书《指数型组织:打造独角兽公司的11个最强属性》,揭密了加入“独角兽俱乐部”的制胜秘笈。

从 2002 年开始,手机行业的增长都是年年翻番,而不是专家预测的12%— 16%。指数级增长规律不只存在于集成电路上,3D 打印、生物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库兹韦尔的“加速回报定律”,正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范式。看似与信息技术毫无瓜葛的洗车工,都将因此而遭受沉重打击。

诺基亚斥资 81 亿美元收购 Navteq,看重的是实体资产。谷歌以11亿美元买下以色列小公司 Waze,看重的是它的5000万用户和这些用户的共享信息。Waze 拥有的交通运动信号数量,是 Navteq 通过实体传感器所获取信号数量的100 倍。线性的诺基亚和指数的谷歌,早已分出高下。

指数型组织形成的 9 大驱动因素

指数型组织不是哪个天才的凭空想象,而是在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进化而来的。对于“变化”成为主旋律的今天,“5 年计划” 太久了;“租赁”资产比“拥有”资产更具灵活性;最重要是的,“信赖”和“开放”显示出了巨大威力。指数型组织不仅能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也是“先到先得”的,谁都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虽然指数型组织听起来似乎是革命性的新事物,但实际上,其众多特性早已存于商业世界的某些角落里了。硅谷的高科技创业公司生态系统也是这一模式的案例:企业家、员工、科学家、市场人员、专利律师、天使投资人、风投乃至顾客——这一切都发生在旧金山湾区的一小块弹丸之地上。而另一个更为不同寻常之例则是华尔街。

借助于在摩尔定律光环下每过几年就会诞生的新一代技术,许多产业的基础设施已做好了让业内组织向这种框架转变的准备。而这些组织也不会错过这些机会,因为它不仅能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而且还是先到先得的。

在本章中,我们会深入剖析指数型组织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特性。其中我们要着重指出发挥重要作用的9 大驱动因素。

因素1~2:信息让一切变得越来越快、5年计划太久 

因素3~4:边际成本下降、“租赁”取代“拥有”

因素5~6:“颠覆”已成新常态、小公司的优势更大

  因素7:“信赖”胜于“控制”,“开放”胜于“封闭”

  我们在Valve 软件公司身上看到,员工自我管理可以成为指数时代的一剂高效强心针。千禧年一代天生独立自主、习惯数字化生活,而且厌恶从上至下的控制和阶级制度。为了充分利用这批新的劳动力并留住尖端人才,公司必须接受开放的环境。

  谷歌就是这么做的。谷歌的目标和关键结果系统在整个公司里是完全透明的。每一个谷歌人都能查询其他同事和团队的OKR,了解他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和过去取得的成果。尽管这样的透明政策会带来文化和组织精神方面的影响,但谷歌认为它所产生的开放性足以抵消任何负面作用。

  谢家华凭借着完全相同的哲学将Zappos 打造成一家10 亿美元的公司。Zappos 只关注客户服务和开放性,其公开发表且每年更新的长达500 页的文化手册规定了公司的性质。据Zappos 的“公司教练”戴维· 维克(David Vik)称,Zappos 有5 大格言,在组织内部推行企业文化。

  ● 眼界:你在做什么。

  ● 目标:你为什么做。

  ● 商业模式:在做的时候你从哪里获得动力。

  ● 惊奇和独特的因素:你鹤立鸡群的条件是什么。

  ● 价值:你关注什么。

  传统组织采用控制框架是因为,公司往往要在管理层和团队之间漫长的反馈回路上浪费大量资源,不得不进行监督和干涉。不过,在过去的几年里,一批全新的协作工具的出现让组织能在无监督、全员工自我管理的情况下管控每一支小团队。指数型组织正逐步掌握这些能力,它们通过实时跟踪数据来完成自我管理,并且产生了卓越的成效。Teamly 就是一个出色的案例,它将项目管理、OKR 和成果报告与内部社交网络的力量结合了起来。

  指数型组织正在采用信赖框架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世界里,可预测的过程和持久稳定的环境已成了过去式。一切可预测的东西都已或即将被人工智能或机器人自动化所取代,而人类工作者只需处理异常情况。因此,工作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这对每个团队成员主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也提高了。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也常常会希望组织能更信任他们。据201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51% 的美国人对自己的老板满意。

  你一定要明白的是,开放式的信赖框架并不能独立实施或由发布的命令决定。开放式的信赖框架是在实现了员工自我管理、仪表盘或实验之后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

  Facebook 能变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对其员工的信任。在大部分软件公司(当然也包括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新软件的发布会经历一层又一层的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和集成测试,且测试通常都是由独立的质量监管部门负责的。

  不过,Facebook 的开发团队得到了管理层的充分信任。任何团队成员都能在未经审查的情况下将新的代码发布到在线平台上。虽然从管理风格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不合常理,但由于赌上了个人的声望,而且不会有别人来给代码挑毛病,Facebook 的团队会更努力地工作,确保不出差错。其结果就是,Facebook 能以硅谷史上无人能及的速度,发布复杂程度难以想象的代码。在这一过程中,它将行业标准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因素8:一切皆可测量和知晓

  世上第一只加速度仪(用于测量三维方向上新运动的设备)跟一只鞋盒差不多大,重量大约为两磅;而现在的加速度仪直径仅4 毫米,并已走入地球上每一台智能手机里。

  欢迎走进这场传感器革命,这是时下正在发生的最为重要却最不广为人知的技术革命之一。如今的一辆宝马汽车安装有超过2 000 个传感器,跟踪着从胎压到燃油量再到传动性能和急停状况的一切数据。飞机引擎的传感器更是多达3 000 个,每次飞行它们都会记录下数十亿个数据点。就像我们在第1 章中提到的那样,用由64 个激光发射器组成的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的谷歌汽车,每秒可以产生一个GB 的数据。

  这场革命也同样影响了人类的身体。2007 年,《连线》杂志编辑盖瑞· 沃尔夫(Gary Wolf)和凯文· 凯利(Kevin Kelly)发起了量化自我运动,他们将目标放在自我跟踪的工具上。第一届量化自我大会于2011 年5 月举行,而量化自我社群现已经拥有来自38 个国家的3.2 万名成员。

  在量化自我运动中涌现出许多新的设备,Spire 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款测量呼吸的量化自我设备。奇点大学校友弗朗西斯科· 莫斯科尼(FrancescoMosconi)是Spire 的首席数据官,他编写的分析方法和软件专门用于获取有关呼吸的实时反馈信息,并分析呼吸和压力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这与宝马传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反馈信息可用于降低轮胎的打滑可谓殊途同归。

  人们借助全球在网的超过70 亿部智能手机和其中配备的高清摄像头,可以将任何东西实时记录下来。无论你是否愿意,我们正在一头扎入一个彻底透明的世界,而记录着我们一举一动的万亿传感器也将隐私推到了悬崖边。以色列公司Beyond Verbal 可以分析出10 秒的语音片段中的音调变化规律,其对情绪和言外之意判断的准确率高达85%。

  瞧,这边又来了个谷歌眼镜(Google Glass),这副智能眼镜能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实时记录或发送视频和照片。那边又来个无人机,这些成本不到100美元的家伙有着各种各样的飞行高度,能用5 000 兆像素相机捕捉下方的任何景象。最后,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纳米卫星公司,它们在近地轨道部署了网格状的数百颗卫星,可以提供地球上任何地区的实时视频和照片。技术创新的惊人步伐带来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

  接下来看看与我们更为贴近的东西。人体大约有10 万亿个细胞,共同组成了复杂程度难以想象的生态系统。不过,对于如此错综复杂的系统,我们在跟踪健康状况时通常只会用到3 个基础指标:体温、血压和脉搏。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对这10 万亿个细胞进行一一测量,并且指标还不止3 项,而是100 项那会怎么样。如果我们能跟踪血液循环系统、肾脏和肝脏的酵素浓度,并将数据实时地与其他指标关联起来又会如何呢?从这浩瀚的数据海洋里会诞生出多少前所未见的更大元因素呢?

  例如,激光光谱目前就被用来分析食物和饮料中的过敏原、有毒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热量。包括苹果、Consumer Physics 的SCiO、TellSpec、Vessyl 和Airo Health 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已开始了这一技术的探索工作。不久之后,激光光谱将会成为一种医学和健康的指示工具,同时还能测量和跟踪我们身体的方方面面,包括生物指针、疾病、病毒和细菌。举个例子,OwnHealth创始人约纳坦· 艾德里(Yonatan Adiri)就利用云计算来分析尿检试纸的照片,并对许多医学状态进行诊断。

  高通三录仪X 大奖赛会为第一支开发出既能快速准确地对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和监控,又足以取代10 位职业医师的手持医疗设备的团队颁发1 000 万美元的奖金。来自全世界的300支团队正为之竞争,其中还包括Scanadu 这样专为赢得这一奖项而成立的公司。

  据估计,这场比赛将在一年内出现获奖者。至少在这方面,我们无须等上150年就能离《星际迷航》(Star Trek)更近一步了。

  指数型组织正从两种角度利用这种加速趋势:在现有的数据流上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或在旧的范式上添加新的数据流。前者中PASSUR Aerospace 是一个好例子。由于航班的早点或晚点都可能会带来最高每分钟70 美元的成本,因此该公司在全美各地设置了许多电冰箱大小的自动依赖监督广播(automatic dependent surreillance-broadcast,简称ADS-B),用以跟踪电台。这些电台会监控天空中的每一架飞机,并以分钟级的精度准确预测飞机抵达登机口的时间。

  除了能省下大量成本之外,这一系统还被FAA 和航空公司反向应用,以决定某一次航班应在何时起飞。

  从以上案例及其他数百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我们正朝着一个“一切均可度量,一切均可知晓”的世界前进,而这一切不仅发生在我们周遭的世界,而且也包括我们身体的内部。只有为这一新的现实做好准备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长期成功。

  既然我们已经讲解了指数型组织的特性和影响力,那么我们来看看指数型组织与其他体系之间的映射关系。表6-2 将指数型组织的属性与伊藤穰一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守则和纳西姆· 塔勒布的反脆弱理论进行了对比。


  

指数型组织VS MIT 媒体实验守则VS 反脆弱理论

  在本章中,我们将眼界放宽,讨论了指数型组织在更广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它们将会一展身手的美丽新世界。估计,许多读者现在脑中正在思考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

  ● 我的组织的指数程度如何?

  ● 我们准备得是否充分,能否在新的现实中取得竞争优势?

  ● 我们需要改变什么才能成为指数型组织?

  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指数型组织都拥有范式指数型组织的所有特性,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实际上,我们的研究表明,一家指数型组织要想达到10倍的基础合格线,赢得指数型组织的头衔,往往只需最少实现这11 项特质中的4 项即可成功。这个数字已足以让你利用信息服务称霸一个新的市场,或在原有市场中大幅度降低成本。

  不仅如此,有些属性并不适用于某些行业(至少目前看来)。因此,若你从事的是特务组织或者你的公司是在北海开采石油,那么随需随聘的员工这一属性显然就不合适了。

  确认你的公司是否走在通往指数型组织道路上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一次指数型组织考核。我们设计了一套测试题,供你解答这个问题。测试结果可能让你感到欣慰,也可能令你感到不安。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你会从中受益。

  因素9:“专家”不再值得信赖

  有一种由来已久的说法:专家就是“告诉你某件事情不可能实现的人”。

这句话放到现在,已经成了绝对的真理。历史告诉我们,最好的发明或解决方案几乎都不是出自专家之手;它们基本上来自局外人。也就是说,来自那些并非业内专家,却有着新鲜观念的人。

  当Kaggle 举办比赛的时候,就发现首先参赛的总是这个特定领域的专家,他们还抱着“我们懂这一行,我们从前都这么做过,所以我们会搞清楚的”这样的想法。接着,在两周时间内,也总是会出现一些完完全全的局外人,他们踏入这一领域,将专家们的最佳结果打得落花流水。例如,休利特基金会(Hewlett Foundation)在2012 年赞助了一场比赛,目标是开发一款算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自动评分。在参赛的155 支队伍中,有3 支队伍分得了总计10万美元的奖金。最有趣的是,在胜利者当中,没有一人在此前有过任何自然语言处理的经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击败了那些拥有数十年自然语言处理经验头衔的专家。

  这自然对人们当前的观念产生了冲击。奇点大学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学主席雷蒙德· 麦考利发现:“当人们想在硅谷谋得一个生物技术职位时,都会隐去自己的博士学历,以免被当成一个眼光狭隘的专业人士。”

  那么,如果专家值得质疑,那么我们该转而寻求谁的帮助呢?正如我们已提到的那样,一切事物都是可度量的。而进行此类度量工作的最新专业就是数据科学家。安德鲁· 麦卡菲(Andrew McAfee)将这批新的数据专家称为“极客”。他还将极客视为HiPPO,也就是薪资最高之人的看法的天敌,因为HiPPO 的观念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直觉。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应该一边倒的竞赛。相反,我们认为对于指数型组织来说,这两类人将会共存——但有一个条件:HiPPO(或者专家)的角色会发生变化。虽然他们依然是解答问题和寻找关键挑战目标的最佳人选,但是极客将负责挖掘数据并提供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