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传统企业的二代少帅们:怎么对付那些思维守旧、不肯放权的“老家伙”们?

关注
想要大刀阔斧的变革?奈何老辈余威仍在,处处束手束脚

今年国内的政经形势和资本市场风云激荡,一方面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腾笼换鸟,内调结构、外建通道,刷新传统经济;另一面以新经济浪潮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4.0等发展迅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渐成大势。

在这股双创浪潮下,除却几个转型成功的传统企业大佬在今年的经济论坛和峰会中偶有发声,更多的是新经济代表的出色表现。有个朋友在创投圈德高望重,她分享了一个他前几天参加一个房地产界的活动,跟国内的大佬同台分享,出人意料的是,两个房产大佬讲的主题全部都是互联网。他们俩不断的论证说你看过什么《失控》吗?看过什么《必然》吗?最后搞的没办法,轮到她上台讲的时候,只能讲讲房地产。许多依托于房地产、矿产资源起家的企业家们,要么挣扎在转型的路上,更多的是因为踩线、盲目扩张、股市绞杀造成的悲情收手和流星滑落。而更多类似于华为、滴滴、小米等创新企业成了阳光下的英雄和创业标杆,顺应了时势和大众对阳光财富的呼唤和对创富英雄的赞叹!

在这新旧经济胶着、融合、更迭升级的时刻也有一股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在不断的释放自己的活力和热量,就是传统企业的二代少帅们!

中国的二代少帅们,由于媒体和民众的解读以及他们自身圈层的隐秘,以往他们留给世人的一角都是锦衣玉食、海外留学、争强斗富的一面。但实际上他们都有自己私密的圈子,因为家境殷实,大家都过了争强斗富的初级阶段,在经济更为发达的江浙地区,还有专门的“二代会”,前几年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二代接班人的引导,还组织举办过相关的培训班。他们对政商关系较父辈的热衷显得疏离和冷淡,而以往热衷的政经经济联姻、子女联姻也纷纷下架,这两年的高压反腐也不断洗盘着这个圈子,有的家道中落,人来人去,大家都有些讳莫如深,现在更多的是通过艺术、金融、项目、教育、环保、慈善等集聚在一起探讨和对话。他们当中也有的接过传统企业的帅印,虽历经艰辛,取得一些成就,但他们努力和奋斗一面也往往被归功于父辈的萌荫和保驾护航。

这两年的一代创客们大多陆续步入知天命、耳顺,甚至是古来稀年段,但大都退而不休,直接或间接着控制和影响着家族事业。但也有一些70后的二代少帅们从家族事业中接过家族帅印,走马上阵,但大多疲累不堪,一方面虽有财富和产业基础托底,但企业呈现老化和维持状态(创始团队激情不再、人员和设备老化、升级和转型困难、挂牌后难以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想要推进大刀阔斧的变革,但老辈余威仍在,处处束手束脚。当然也有少帅,大刀阔斧内部变革,但走到现在也依然面临企业转型的问题,毕竟在旧有的商业生态中,老一辈创客留下的还是痕迹较重的传统产业,而整个商业生态由武侠时代升级到仙侠时代后,整个商业世界的玩法已改天换地。

在这些接棒传统产业的少帅中,也有的另辟蹊径,并蒂花开,原有产业基础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同时,通过引进高管持股和股权激励,加大了家族事业的传承,还有一小部分更为高端和远见,引进了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家族事业转型为投资事业。在这期间,有一种创业接棒的模式和现象引起了笔者的观察和感叹,在这新旧经济更迭、传统产业苦觅转型出路时,家族企业的二代少帅们也在努力开始寻找家族事业的未来通道,在新的商业世界中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今年陆续也见了几支团队,打底的都是富二代,可是看项目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数据、合伙人架构和股权结构,完全没有一代创客的影子(喜欢收编团队和内部孵化、外部收购),完全的互联网范儿(联合创始人、开放的股权结构、事业合伙人制、互联网的速度和氛围)。除却启动资金的宽裕和前期传统资源的借助,后续都是创始团队一拳一脚打拼出来的,宁可稀释股权引进外部机构也不从家族企业借款。

在做这些项目初步尽调的时候,这种创业方式反而赢得了家族成员尤其是大家长的认可和承认,资源在身边而故意不用,肯定无法调动更多其他的社会资源来帮助企业突破瓶颈,而一味的依赖家族企业,则还不如加入家族事业在资源框架内做好守业,以期延续家族事业。这与国内之前的创投环境有关,一代创客们大多起步艰难,为改善家庭和家族局面,牺牲很多才构筑今天的家族事业,而在成长过程中的家族二代看到的更是艰难困苦、委曲求全、家庭牺牲,后期又多被送到国外读书,所以对家族事业有一种天然的抵触,但也有一种家族延续天然的担当。

许多家族二代纷纷选择了老树新枝模式,而在原有老业务的改造上,也脱离了原有的技改、运营和管理改造的范畴和原有的产业深井深耕模式,更多的是在创新商业模式和资本运营商的突破:

传统产业+互联网

新经济浪潮刷新用户界面的速度和刷新人们生活方式的速度非常惊人,一些创新模式和工具的运用,也完全颠覆了商业生态和商业玩法。前几年有些家族企业采取的内部孵化、外部收购等项目因为缺乏创新基因(联合创始人、事业合伙人、开放的股权结构、资本),发展不尽人意,许多都逐步还原到原来的产业体系和环节中来,笔者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还能偶尔看到电脑部、电子商务部等部门和架构,还有一些原来在集团负责网络维护的技术员,因为互联网的热潮,一夕之间成了公司电商部门的负责人,其结果不言而喻。

传统产业稳定的温床孵化不出具有海盗精神的互联网企业,血统、基因和文化统统不对盘。而许多被传统产业收编的互联网团队也无法忍受每天严谨严密规范的传统管理方式,纷纷离职走人,而许多传统企业老板还为掌握了源代码、网站等关键资源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在互联网江湖,创始团队和关键人才才是互联网企业的轴心。当然,这些试错也给传统企业一代创客以深刻的启发,工业时代的商业玩法和团队打法已不凑效,而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却茫然四顾。在此契机下,家族二代单拉一个事业单元和重构一个公司就成为了可能,他们没有了原来的束缚(产业链考虑、家族影响、管理影响、一代的耳提面命等),从零开始,重新出发,选择的领域和原有产业既有关联,又大为不同,而这种在父辈看来漫不经心、有些胡闹的做法却绽放出别样的光芒,有的受到风投的青睐,这些让那些做传统产业,依托银行、担保原有融资渠道的一代创客们大跌眼镜,而全员持股、高激励的文化、事业合伙人制也深深吸引着原来不以为然的老企业人的目光,那高高的估值和未来的资本展望,也加大加快了一代创客们将整体帅印过渡过去的速度。

新三板挂牌 脱胎换骨

这两年,中国的纳斯达克从创业板、中小板冠冕到了新三板上,许多传统企业纷纷股改挂牌,以期踏入资本市场,突破企业持续发展和转型的瓶颈。在笔者接触到的一些挂牌企业中,有许多是家族二代主导,一方面他们本身大多学金融企管出身,知识结构和见识在这里,另一方面,许多家族一代创客也希望借用登陆资本市场的契机,完成二代企业权威的树立和帅印的交替。但目前也遇到很大的挑战,很多新三板挂牌企业虽完成股改登陆资本市场,但困于传统经济和放缓的发展模式,很难得到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的青睐,而匮乏于后续的增长潜力,许多都叫苦不迭。

这样的机会反而给了许多金融出身的家族二代的机会,他们对金融和资本市场更加热衷,对游戏规则也更为熟稔,他们借用企业挂牌的契机,再推进后续的资本动作(投融资、并购等)前,加大了对原有产业的商业模式改造,因为他们知道袜子、机床、打火机、衣服、牛奶等研产销模式如果对接上私人订制、垂直电商、供应链金融、O2O改造等创新商业玩法,会重构原来的产业玩法和规则,而这些助推器,如果转型成功,则会加大企业的极速增长,也会吸引资本市场和投资人的热烈目光。

另起炉灶 别样花红

选择另起炉灶,想要干出个样来给父辈看看的家族二代也不在少数。当一开始因个人理想和追求与父辈安排冲突激烈时,家族二代都喜欢举沃伦巴非特儿子的故事,一个是大农场主,一个是音乐家,都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和发光发热,巴菲特也在不同场合对他们的成就表示祝贺和赞叹。可毕竟不同的语义环境和文化背景,几千年来的家族意识和子承父业,让许多家族企业一代创客还是寄希望于二代的事业传承。而作为折衷的选择,在接棒家族事业时,有一个并行的时间表。

因为打底的家庭环境和周边的熏陶,很多家族二代对艺术、环保和慈善等领域都颇有情节,所以,我们看到有些演员、艺术家、音乐家、话剧演员、小说家在绽放一段光芒后,都陆续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而在商界中开始绽放自己的光芒。

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文创领域开始成为新贵和创投的聚集风口,而庞大的市场需求、较高的门槛,则让在其间打拼的家族二代们,纷纷找到了平衡个人爱好和家族事业之间的平衡。

当然还有一些活跃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医药医疗、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中间力量,他们也早已成了家族事业开辟的第二战场,有的还完成了创新企业对传统企业的收购,实现了整体家族事业的完美转身,这也是这两年新经济浪潮中的亮点。

主业金融 资本运营

在08/09年那波全民PE热潮中,许多家族二代就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入了创投圈,有的在香港等国际大投行短暂镀金后直接转战人民币PE和VC,有的通过家族事业上市业务直接保荐到PE和投行,还有的通过出资成为LP成为VC的员工,随着时间和项目案例的推移,这些已逐步独立出来各自担纲,都成立了自己的家族产业并购基金或VC,当然出资大多还是依托于原有家族事业基础。

这股金融力量比传统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加有行业和产业影响力,不同于传统VC的业务模式,他们很少为资金募集发愁,更多的在与产业链或产业生态相关项目的搜集和扫描上,也大多倾向于项目的并购价值,而今年上半年许多上市公司发起的产业并购基金和并购互联网+项目都有其更多的影子。

与之相对应的是去年和今年涌入天使投资领域的许多家族二代成员,他们的年龄阶段没有赶上上一波,但遇到了更好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热潮和双创政策的开启,让他们也踏上了这一波的浪潮,不同于前一波的产投并购操作手法的老辣,这一波更加温和,更贴近天使投资的定义,而后续产业资源和其他行业资源更是让其资金加重了砝码。有的还在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因为项目和创始人团队的吸引,加入了创业团队,成为项目的联合创始人,而他们更加看重于此。

互联网文化

由于家族企业的二代大多有留学的背景和经历,他们对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理解更为深刻。在今年碰到了几支团队,他们都从海外引进了创新技术,落地到国内优化了商业模式,而联合创人团队也颇为豪华,还有海外高校的外国人才。与之更为激进的是,他们的项目启动阶段根本没用家族一分钱,都是通过海外众筹网站和孵化器募集而来,而原来海外项目落地国内的水土不服也因为这两年的创投环境优化,则不再是劣势,反而因其团队和项目前瞻性的眼光和技术突出成为企业的优势。

他们的企业组织更加开明、开放,项目制主导的任务分配模式、打怪通关似的业绩文化、平等互助、共联共享的企业氛围,凶猛凶悍、野蛮生长的升级迭代速度,崇尚自由、激情、探索的海盗精神,全员众创、全员持股的企业文化构筑成了新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这一切让家族传统企业的成员目瞪口呆,视为胡闹、离经叛道,但却成果斐然,俨然是新经济浪潮下企业组织形式的标配。

目前的商业生态和游戏规则,依托于老树发新芽已不能应对颠覆性的竞争,只有老树新枝,独自成干,才会彼此融合和支撑。今年福布斯首次发布亚洲富豪家族榜,三星集团李氏家族登顶,大陆豪门集体缺席。该榜单上榜家族需满足的条件是:家族财富以及参与财富积累的家族成员需至少延续三代。随着家族二代成员纷纷加入创业大军,期望未来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期望国内也能有家族企业进入榜单,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有生力量,也是许多家族企业的期待,更是民众对其展现自身能力的期望!

本文为作者孙松廷(海源资本合伙人、总经理)授权创业邦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