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投资圈老司机玩了把占卜,算出这几个行业卦象大吉,能出千亿级公司#创新中国2016#

2016-05-12
顶级VC的预言,信不信由你

5月10~12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6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春季创新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在DEMO模式被引入国内10周年之际,今年开启的“峰会+展览”全新模式关注最前沿黑科技和新锐观点,网罗最潮创新企业和国内外顶尖创投孵化机构,共设置八个专场、两大论坛,招募超5000个创业项目报名及3万全国各地观众入场。创业邦Bang Camp成长营第四期项目也将在峰会现场迎来毕业典礼,一同与八大专场晋级项目角逐2016创新中国春季DEMO GOD大奖。

在11日下午的投资人论坛上,蓝湖资本合伙人胡博予作为嘉宾主持,与来自策源创投、海纳亚洲(SIG)、元璟资本、阿米巴资本的诸位投资人就“消费升级:新千亿市场在哪里?”展开了干货满满的分享。

Q1:全球前100名市值公司中哪家会成为千亿级公司?

胡博予为四位投资人准备了一份全球前100名市值公司的列表,请投资人们从中找一家公司或自己提出一家公司,谈谈哪家公司可能会被替代,或成长出一个新的千亿级公司,这样的公司会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具有什么特征?

王东晖:我认为是能源领域,我相信未来二三十年能源的革命是巨大的革命,会深入到个人的领域当中。现在能源的开发模式以及对污染和可再生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一种模式,便宜的能源已经随着技术的先进出现了,无论是再生能源,甚至以后核聚变一些新的东西,甚至现在核能的提升。我认为今天能源的结构,包括以后能源储电的方式,比如前一段特斯拉发布的模式,已深入到家庭个人。我觉得会给每个人的自由甚至生产的方式、工作的方式产生颠覆式的变化,所以我认为二三十年以后大部分能源公司可能存在的都是投资公司。

胡博予:你觉得这样的能源公司有什么特征?它是发电厂?还是新能源的汽车?

王东晖:我觉得未来的能源公司更多是集中在储能和配电、能源的配送、智能的配送方面,每个人到最后可能都变成一个储能和发电的中心。随着碎片化和一定简单的联网导致配送,这是一个最大的趋势,能源也会这种多样性发生变化。

胡博予:我的列表里面第五名就是个能源公司,它是个石油公司,这种公司二三十年后其实不应该有存在的价值,比如四五十年后就没有石油了。

王东晖:包括汽车。

胡博予:对,包括用汽油的汽车可能都不存在了,但是这个公司在全球第5名,仅次于苹果、谷歌、微软等。我同意这个可能是第一批倒下的公司。

王琦:巴菲特可能预测20-30年世界上的趋势,我自己觉得最牛的人是释加牟尼和耶稣,他们能预测过千年的趋势。我自己的偶像其实是他们,要找到一个真正颠覆人类命运的东西,才能达到千亿市值量级的公司。

这个表格第一位是苹果,我们在过去十几年亲身经历了这个趋势的改变,我自己加入这行是08年,08年时候还是功能手机当道的时代,当年还有像西门子、索爱这些品牌,现在大家可能记得它们,但是绝对找不到它们的存在了。我们亲眼目睹了苹果怎么逆转手机市场以及个人智能设备的市场,包括iPad、apple,像这种东西才能真正成为千亿级的东西。如果发掘一个产品能够对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很大程度上改变的话,这一定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位的公司是谷歌、第三位是微软,这也很有意思,正好代表三个时代,PC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第一位苹果引导了现在的移动时代。我试图理解接下来5-10年的趋势,现在据我的观察来说,我自己比较看好的方向是在AI和VR方面。我们对这个东西比较感兴趣,最近购买了几乎所有主流的VR设备放在我们办公室,我们所有的同事都可以亲身体验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做投资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先了解这个产品,然后看项目的时候才有感觉。

我自己体验的感觉是相当震撼的,为什么我觉得VR有可能变成千亿级的大东西?因为它会铸造另外一个世界给你,这是非常牛的。我自己喜欢的一部电影是《黑客帝国》,上映时看完后颠覆了我对世界的价值观,如果你戴上VR之后,很容易就忘掉了你存活的这个真实的世界的存在,我相信它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你的生活方式影响更深,或者说它对人类触觉感官改造程度是非常可怕的。它将来如果再和AI结合的话是很可怕的一个东西,但至于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我们还在研究中,我们并不是那么清楚,正因为这个不清楚,所以才有我们VC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花时间、花钱去把这个东西挖掘出来。

徐炳东:不用二三十年,未来5年出行领域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过去这几年看到一些比较热门的公司,像滴滴、UBER、快滴公司,包括特斯拉上大家津津乐道的智能驾驶,还有新能源。将来用的可能是电,听说现在最快的科技是充电5分钟可以跑几百公里。把所有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来稍微描绘一下,10年以后还需要车吗?对一般的家庭来说不需要车了,车是自动驾驶,甚至车不需要停,因为它永远可以在马路上走。

这张表上还有很多汽车制造公司,去年我和一个高中同学,他现在是国内非常大的一家汽车集团的高管,他是一个品牌的负责人,负责品牌的整个设计和制造。我跟他聊起来石墨烯,他作为传统行业出来的人,觉得这个完全不认可,觉得完全是资本在吹泡沫,觉得是风险投资在讲故事。过了一年后,他说他们已经研究新能源了,石墨烯对能源的改变应该很快会反映在汽车上。

过去一年有一些巨头也在发生改变,像美国通用汽车也参股了Lyft,一起合作无人驾驶,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大家觉得通用是不是疯了,它是个造车厂,竟然开始做出租车。为什么?当你把这些科技的东西、变革的东西叠加在一起,5年后这些东西都会成为现实。一般的家庭除了奢侈或者必须拥有一辆车,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需要车,尤其是老年人,车可以自己跑,而且非常经济。如果未来5年后汽车生产量或者需求量占现在的十分之一的话,现在世界上这么多汽车生产厂商应该怎么活?列表上这种很多千亿级公司都会消失,就看未来几年他们怎么去做这个准备了。

胡博予:现在的出行领域中,不同的厂商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这个领域,比如调度的有UBER、滴滴打车,造车的比如像特斯拉,同时Google、百度也在搞自动驾驶技术,你觉得在这个领域谁是最后的赢家?或者他们都不是?

徐炳东:我感觉三个大的方向会出千亿级或者万亿级:第一个是有自动驾驶技术的,谷歌在做这个东西,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高的技术,甚至把伦理和法律都结合在一起。这个东西在未来3年、5年是不是能突破是一个比较大的点,一般的小公司做不了这个事情。第二个是汽车制造商,就看它怎么定位了,卖计算机、卖电脑的在过去可能不能接受云存储的服务,但是壮士断腕的话10年以后可能真的就不存在了。第三个层面是用户层面的,像滴滴、UBER公司。现在从打车做起,这些公司本身也是O2O,将来甚至可以造车,甚至可以贴牌车。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聊过,将来谁会有车呢,可能就是很有钱的人做投资的,车就在马路上跑,那汽车生产商是不是也可以做投资、做运营商。我觉得大概就是这三个方面。

胡博予:你觉得这个领域足够大,三个方向都可能是千亿级、万亿级的公司?

徐炳东:我觉得要么就是有特别高科技的,或者重资产型的,我觉得这三个是比较顺理成章的。

元野:结合一下A股上市公司定增的一个新的方向,就是无人驾驶和VR,未来的市场所有人都无人驾驶,躺在车里没事干只能玩VR,玩开车的游戏。当然,这是玩笑。从现有的公司,基于大数据、社交和场景化以及AI几个不同角度切入的话,我觉得金融领域特别是在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有很多机会。这些机会也属于现有的这些大公司,他们自身也在进步,巴菲特也是我们很崇拜的一个投资家,可能没有太多人能够超过巴菲特投资的艺术,但是可能在不同的形式,通过社交的投资平台,包括基于AI的方式实现投资的基金,将来有可能会分散到投资基金的公司,把他们从千亿的榜上拉下来。同时在借贷方面虽然这些受到一些质疑,但是金融的本质还是从个人到个人,中介的作用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和平台化去处理,包括比特币或者其他金融技术上的创新,我觉得在未来有很多的机会能够满足和替代现有金融的需求,所以从支付到信贷也有机会产生新的技术型驱动迁移的公司。

胡博予: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神秘人把我们VC全干掉?

元野:已经发生了众筹平台的穿透,但是VC的变量太多了,可能是距离股票或者信贷更远的事情。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经验价值很小,但是通过一套算法或者一套考试命题,能够定义一个从业者的经验价值和服务的话还是距离比较远。

胡博予:几位都讲得非常好。我也补充一点我的想法。前100名好像没有教育公司,我觉得未来10年或者20年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像AlphaGo这样神奇的云端的老师,它不但能一对一的教学,其实它是一对多,但每个人都以为一对一,它每个科目都会教,学的人越多它越会教。这样一个东西应该比人会更高效,为什么?教英语口语,我可以自动的分析你哪些地方讲得不好,自动的判断你在什么场景下讲得不好,什么你戴着一个手机,把平常的讲话录下音来,然后我默默的帮你定制一套最适合你的课程,这应该是最高效的东西,没有人可以替代。

我觉得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教育有一个特征,就是特别有经验的老教师教学效果好,医疗行业也是一样,特别有经验的老医生治病效果好,大家都找老医生,其实也是因为他有大量的样本,自己脑子里面的神经元网络已经训练过了。我想象一个云端的医生,他治的病人越多,经验就越丰富,诊断的效果就越好,想象这样一个医生应该有可能成为千亿级或者万亿级的机会。

Q2:千亿级的创业者有什么特性和共性?

胡博予:我们都是早期投资人,各位觉得像这种大的机会的创业者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跟上一代的那些千亿级公司创业者以及企业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讲讲你们心目中好的创业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元野:过去十年我们错过的千亿级顶尖创业者远远比抓住要多,但是每个优秀的企业家我们在A轮时都经过了详细的观察。我认为上一代是个红利期,所以在现有结构下面会产生一些创新。企业家光靠有执行力,大格局还有长远的眼光的话可能在下一代的创业难度会更大一点。要在技术方面有较强的积累,有了技术才能够有机会在AI、新能源、医疗这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徐炳东:不同行业对技术方面的积累和认知、对事情长远的发展有充分的预见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个人在观察我们投的公司里面相对成功的人时发现他们普遍拥有一些特质做决策前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最后做自己的决定。好的创业者如果找到一个方向,他会很快执行,把产品做出来,并且在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会很快去迭代自己的产品,不停寻找新的方向,找到新的方向以后再继续用猛力,去把这个方向做透。

而缺乏想象力、孤注一掷做一个方向的公司很难成功。相反,现在很多市场上的大公司,模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而且现在创新市场上迭代非常快,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市场环境能够很快的做出调整是创业者早期要有的特质。同时执行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王琦:这个问题只要问一下他的星座是哪个就好了。这里面有很多我们无法用肉眼去分辨或者未知的东西,我试图去梳理一些过去七八年我认为在CEO身上比较重要的特质。

第一个是洞察力,一个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CEO是很罕见的。如果你要投一个千亿美金、百亿美金甚至几十亿美金的公司,但是如果他无法洞察用户行为趋势的改变,他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产品或者平台,去符合他们将来5-10年的行为改变。

第二是不断升级的能力。在别人静止不动的时候,他能够不断的认知自我,不断的知道自己的问题或者市场的问题,把自己进行净化,这个是CEO很重要的特质。但是这样的人非常少。我们一年看几百个CEO,能见到这样CEO的机会可能都不到10个。如果这个CEO身上有非常强的洞察力以及不断升级的能力,他会是非常优秀的CEO。如果你想从和他深度交谈中了解他是否有洞察力和不断升级的能力,就需要从头开始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另外,抛开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不说,在困难时改变方向的能力是更加容易被考察的。从高管对他的评价,就能够知道他是不是一个能够打高分的CEO。

王东晖:前几位投资人都说了很多关于CEO能力方面的考量方法,我认为伟大的创业者和一般创业者的最大差别是要从动机层面去分析。这个人到底有“多强、多深刻、多持久”的动机是与生俱来加上外界的刺激所形成的。有一个词是“信仰的传播者”,所以更多是信仰层面的差别。像马云、雷军都是这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去燃烧、去宣传,给这些需要传教布道的人。如果我们谈千亿、万亿的机会一定是这种人,可是这种人往往会非常坚信一件事情,一旦失败也会失败得非常惨。这是我看了几千个创业者,一直在努力去挖掘的一类人。

燃烧生命去做创业就是在没人相信的时候能顶各种各样的压力、各种各样的偏见、各种各样的挑战,最终能持续做下去。我们今天另外一个课题是下一个大的机会,包括消费升级等热点话题。首先我们需要对消费升级做个定义,今天整个中国社会是从量到质,再从质到品牌、到个性化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支点来支撑消费升级。

比方说今天的九零后、九五后跟我们的消费观不一样,家里只要是城镇出身的天生就有经济基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跟老板说“不”。前几天跟一个资深合伙人聊天,说员工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开心,这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是不可能的答案。他们十分个性化、追求美食、健身、漂亮、旅游,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新生力量。在引导这类新生九零后、九五后的一定是年轻的CEO,他要离消费者很近,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用户习惯的贴近,所以这类消费升级要看年轻的CEO。

另外一个很大的趋势是针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我们看到更多是线上和线上的融合,包括教育、新能源、出行、医疗。这些行业反而需要成熟,有资深行业经验和资源的CEO。这些人除了有很强的长板以外,也是个全能选手,能做销售,知道线上线下,知道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很多东西。

胡博予:谢谢各位的精彩观点。时间关系,我最后做个总结。我发现这个表格有个特点,全球最大的50家公司里面,第一个特点是高科技公司已经占到33%、34%的市值和27%的净利润。还有一个特点,大家猜这里面中国公司按照市值占了多少?按照市值也占27%,按照净利润占34%。就是我们中国已经起来了,我觉得我们生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非常的幸运,不管是做投资的还是创业的,我们在一个好的时代,在一个好的地方,我们可以有巨大的机会去创造巨大的价值,我们一起去投或者做千亿级的公司。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