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费升级赛道的后起之秀们,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越的?

关注
创业的机会一直在增长,越来越多,独角兽出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微链创始人蔡华.png

2018年9月11日下午,由长宁区人民政府、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共同指导,微链、长宁区青年联合会、长宁区创业协会主办,鼎创汇创客空间、亿欧公司、双创热土互联网产业合作联盟联合主办的“「链动中国」·上海独角兽创新峰会”正式揭幕。

微链创始人蔡华对《2018上海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2018上海独角兽机构捕手榜》做出解读,全方位展示上海创业生态。「沪江」、「陆金所」等企业一直展现强劲发展力量,「饿了么」、「拼多多」、「小红书」等上海消费升级赛道的后起之秀,都通过深耕细分市场、挖掘流量无人区实现弯道超越。

“创业的机会一直在增长,越来越多,独角兽出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微链创始人蔡华强调,从数据看,21世纪以来,独角兽的平均成长速度在加快,创投市场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这背后是中国创新力量的崛起与强势后劲。上海作为全国创新先锋,其背后的人才与资本动力都十分具有竞争力。

全文如下:

今年在3月12号这一天,我们在杭州跟杭州市创投协会一起发布了杭州市的独角兽跟准独角兽的名单,整个榜单发出去之后引起的反响非常大,关注超出预期。首次提出准独角兽的概念,我们提出的是1亿美金跟10亿美金,独角兽大家都知道,往往是成为媒体的焦点,我我们更多关注到1亿美金到10亿美金,往往比独角兽更需要生态、媒体、政府以及创投圈的关注,所以我们当时提出1亿美金。

到2018年3月底,科技部火炬中心,进一步把独角兽这个词炒得更加热,全国有164家的独角兽企业,整个估值达到6000多亿美金,这是整个发展情况。

在7月19号我们在深圳发布了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的榜单,整个影响力非常好。恰好在今年的时候大家对独角兽这么关注,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站在创投圈里的一直知道,整个现在所有企业的创新都基本上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说白了一个企业如果要创新,要想快速发展,我们就有风险资金在里面,独角兽其实代表了一个风险的投资机构,快速发展的估值,快速成长,往往也是被资本最关注的企业,只有得到资本的支持这家企业才能快速发展,特别是创新型企业。

资本推动企业的速度究竟有多快?

当时的时候从10年开始可以发现,独角兽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实我记得在10年左右的时候大家在说创业机会是不是变少了,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家都在看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包括今天大家在想有没有机会?看这张图可以发现独角兽的数量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整个资本对企业的推动速度也越来越快,创新机会永远不缺失,资本投资的机会也永远不缺失。另外企业必须要借助资本才能告诉发展,否则在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都有所缺陷。

我们统计了一下中国和美国整个世界的独角兽分布情况,几乎可以说在13、14年之前,独角兽等于是美国独有的一种物种,几乎全球的独角兽大部分企业都在美国,但是从14年开始中国数量开始逐渐增多,到15、16、17年,中国的独角兽和美国的独角兽数量非常接近,18年统计到现在,中国的数量比美国明显要多,所以中国的独角兽发展速度非常的快。这也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年初的时候有一个跑到上海来挑战,不带现金挑战到上海来生活,我们开玩笑,到中国要挑战一下不用手机只用现金去看看,只带现金的时候人家常常没有零钱给你找,这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在创新经济的发展,在AI技术等等领域的发展,在全球领域,在商业模式里面中国已经达到突出的地位,这是中国整个发展的情况。

作为创新创业改革发展这么多年来,作为上海,马云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城市能够代表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高度,我觉得只有上海”。这么多年发展过程当中,整个中国经济在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海。上海作为全国的整个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我们心目中有很多的标签,比如创新型城市、经济中心城市、中国交通枢纽、创客之城、金融中心,上海的标签非常多,就证明上海给大家创新创业的影响力非常多。大家知道现在消费升级,消费分级,这个概念现在在整个创新领域占的比例非常高,而上海恰好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几乎是所有的品牌的必争之地。在17到18年之间几乎所有消费升级的品牌都会选择上海来作为一个首发地,盒马鲜生在上海开始第一家店,星巴克甄选也基本选择是在上海,包括首家的无人书店等等,上海整个消费代表全国的高度。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关注上海?

上海整个上半年可支配的收入是稳居全国第一,整个上海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是在全国遥遥突出的,这是上海的基本情况。

回到今天的主题,上海整个城市的创新源力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用独角兽和准独角兽榜单来看一下,现在整个上海的独角兽企业一共有51家,估值在10亿美金以上的。同时我们关注到准独角兽,估计在1亿美金以上的这些企业是167家,而你们看这167家的企业基本上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这些企业基本上在将来的1—3年之间我们相信它很快能够成为独角兽企业。

投资机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后面的支持者们,这些投资机构TOP50里面,我们发现这几家机构不是偶然的,在这里面都是投过至少三家以上的,这些投资机构的水准不是偶然碰上的,而他们确实是用自己的专业水准跟自己的眼光找到这些独角兽,这些至少都是投过三家以上的。

今年在4月份的时候当时跟浙大浙商研究中心我们对全国的独角兽生态做了一个排行榜,我们认为独角兽的出现不单单是一家企业,而是整个生态。有几个特征,第一,独角兽都是会成群结队的出现,在时间点上可以看到几乎都是14年之后,速度非常快。第二个地区密度非常高,这个原因是什么?从企业密度到强度到人才到基金到产业郑则到创业城市的整个生态里面去看,整个上海几乎就是在中国稳居第二位,北京是第一,所以上海整个创业的环境是非常好的。

再解读一下独角兽的领域分布情况,上海其中以电子商务跟医疗健康为主,这两个领域是最多的,上海一个是在消费服务这一块,电子商务这一块,第二个是在医疗健康这块创新创业企业非常多,其次是企业服务跟文化娱乐,汽车交通这一块,总体趋势我们看了一下,比起上次发布的深圳、杭州的榜单里面,上海各个领域里面的分布相对比较均衡,不像深圳在硬件方面特别的冒尖。

独角兽、准独角兽的地区分布情况,上海相对比较平衡,浦东和徐汇区最多,长宁、闵行、静安这些区几乎都差不多,排在第二部分。第三像嘉定之类的也是排第三部分,整个区域分布相对而言也是没有那么集中,我们当时分析深圳的时候发现一个情况,南山区占了80%左右,上海的整个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每个区发展都非常的均匀。

阶段分布情况,准独角兽基本是在B轮和C轮比较多,基本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可能只要进入3—4轮的融资都可以达到10亿美金或者1亿美金以上的估值,整个企业发展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这里面很多企业可能成立才三四年的时间。

从06年开始到17年,最高峰的其实是在12年的时候,是准独角兽企业非常多。再看一下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在整个上海独角兽基本都在2011年左右是最多的,有9家独角兽企业是在11年成立的。

在上海可以看出,我们比较一下杭州的数据,杭州基本上独角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10年之后成立的,但是上海整个创新企业比较持续,每年的独角兽出现的数量比较持续,说明上海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好的一个创新创业的环境。

在整个数据里面,12年的时候这个数据比我们统计的深圳跟统计杭州的时候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从12年开始发现上海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已经有30家,但是在杭州跟深圳大部分的准独角兽企业都是14年成立的,说明整个上海在创新的时间效应上比杭州、深圳要更加前面一点。14年是创新创业“双创”的高峰期,所以杭州跟深圳都是那个时间成立的。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