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从这里跳下去你们就退押金?」

继共享单车退押金难后,共享汽车的退押金迟迟不到也成了坊间热议的话题。

继共享单车退押金难后,共享汽车的退押金迟迟不到也成了坊间热议的话题。

12月18日下午,途歌发布退押金提醒声明。该声明中称,公司会遵循退押金流程进行信息审核和处理,核实完毕后可依顺序对用户进行退款。而这一流程在前一日途歌给媒体的回应中明确为“20+7个工作日”。

对于为何要这么长的周期,途歌在17日回应中称,“共享汽车不像共享单车,需通过我方初审、第三方复审以及交通部门举办校正审核,核查在使用车辆期间出现违章、违停以及用车异常等问题,确定无误后方可原路退回。如果有违章以及异常用车等情况,是需要用户先处理再退还的。”

而在途歌发布声明的前一天,12月17日,众多用户涌到嘉泰国际大厦B座途歌办公空间前,熙熙攘攘,噪杂不已。

相比于ofo 99元的押金,途歌的押金高达1500元,几乎没有人会对这笔钱毫不在乎。

在现场排队的用户并非当场就能领回押金,一位已在现场登记的用户告诉记者,登记后,途歌工作人员给的回复是明年2月13日才能退回押金。

“途歌,退钱!途歌,退钱!”的口号声在拥挤的人群中此起彼伏。

“我们会按流程来给大家退款,但具体还需要和公司财务再商量。“面对着指责,灰衣男子辩解。被抓住的该名男子并不属于途歌公司管理层,他的话似乎难以服众。

事实上,途歌押金暴雷这一幕并不是近期才出现,但今天场面无疑是最激烈的,来往于途歌办公室内的用户和供应商不下百人,现场两三个民警维持着秩序,但场面也几乎一度失控。

“是不是从这里跳下去就行!行的话我现在就跳下去!”僵持下,一名情绪激动的用户跳上了办公桌,“你说话到底能不能行,不能行就把你们负责人叫过来!”

公开资料显示,途歌成立于2015年7月,是国内头部共享汽车平台。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落地运营。旗下拥有奔驰Smart、宝马mini、雪铁龙、标致等多款服务车型。用户在其平台可以预约汽车使用,押金为1500元。

途歌的经营模式与其他共享汽车最大的不同在于,途歌的汽车可以随意停放在任何停车场,而其他品牌的共享汽车需要停放在指定网点。这一模式给用户带来了很大方便,但同时也增加了运营成本,5小时内的停车费由途歌支付,之外的由用户自己承担。有用户对界面新闻表示,有时候打开车看到100多的停车费,马上就会停车还车。

任先生曾是途歌的忠实用户,使用时间超过一年。“整体体验还挺好的,但是今年8月份开始发现车越来越少。为此我还专门打电话给客服咨询过,他们说是因为在加装电子油卡,所以部分汽车回收改装了。”任先生说,“但是到十月中旬的时候,几乎都看不到车了。”

目前在北京,途歌App上几乎看不到有可用的车辆。

用户张欣之前在使用途歌时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用完即退。但即使在这般谨慎下还是出了差池。

“之前几乎秒退,上次使用后就发现押金已经退不出来了。”最近她陆续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途歌的负面消息,情急之下急忙赶了过来希望能够挽回一些损失,不过目前来看,似乎只是徒然。

“从下午1点多到现在一直没有达成一个解决办法。据说上午他们工作人员说能退15个,下午又加码到30个,但后来又说都退不了。”张欣说道。

“有想过退不了怎么办吗?”

“(用户)心齐的话就走法院,心不齐的话就不了了之了呗。”张欣语气里流露出一股无奈。

事实上,用户目前受到的损失并不是最严重的,真正的大头是那些与途歌合作的第三方公司,其中包括租赁公司、停车场、油站和地勤运维人员。

“少则五六千,多的两三万的也有,我上次来的时候听到一家租赁公司要债八百万。”一名运维人员透露到。

他介绍,途歌是采取随用随停的模式,当用户使用结束后运维人员会将车辆开回指定停车点,其中会涉及到一些停车费和油费,需要运维人员预垫付然后前往途歌报销。

“之前可能一个礼拜结一次,但最近一两个月来这部分拖欠的报销款一直没结。”

供应商的状况也同样如此。一位停车场老板表示,途歌从8月份起账款就受到了影响,截止至今,拖欠了几万停车费到现在还未解决。

当问及为何会一直拖着而不早些追要时,得到回答,“因为最近他们说要融资了,拿到钱后立马就能结清,我们也相信了。”

据了解,受到此次波及的地勤运维人员在上百人,目前途歌员工也有百人左右。

去年共享经济大热时曾经诞生了一大批汽车共享平台,途歌就是其中之一。但和背后有重庆力帆的公司不一样,途歌的绝大多数汽车都来自租赁公司, 其近期车辆骤减与租赁公司收回车辆有关。

有消息称,郑州达喀尔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在逐步回收租给途歌的车辆,该公司一共租给成都途歌200辆车,到现在已经基本回收结束,最近在和途歌走解除合约的程序。

另外,一部分途歌的自有车辆疑似也在变卖。

据网友的截图,早在9月,途歌便开始“网上卖车”,在某二手车网站“急售”一辆雪铁龙C3-XR。

这不免让人有些唏嘘。就在半年前的北京车展上,途歌还曾以一次绝妙的营销获得了不少赞誉。但是半年不到的时间,途歌便从从神坛跌落。

问题出在哪里?途歌火速崛起的原因有二:

其一,车型相对豪华,主要品牌为奔驰Smart、宝马mini、雪铁龙等等。并且相对市面上其他的新能源汽车,途歌几乎都是燃油车,驾驶方便,用户不用担心续航里程;

其二,采用随开随停的措施,用户不需要停靠到定点站点,方便使用。

但这两点事实上给途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车型相对较好的代价在于不管是租的还是买的,都需要大量的运营成本;‘随开随停’的设置的确给了用户很多方便,但给途歌却带来很大成本——产生的高额停车费都需要途歌运维人员垫付后,再开回到指定网点。一方面是停车费,另一方面途歌需要支出庞大的运维成本。

另外,共享汽车的模式由于缺乏一定监管(或者说监管成本太高),用户往往使用时不会太在意车辆,一些磕碰时有发生,最终买单的还是平台。

本质上,共享汽车这种过于沉重的模式需要庞大的资金链和持续的资本投入,然而今年起互联网寒冬,VC机构热钱不再,很难再支撑这种模式持续下去。

一切都预示着,寒冬真的来了。

文:新浪科技综合剁椒娱投、北京青年报等

来源:新浪科技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