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希泰:科创板即将开板,将有巨大红利

2019-02-28
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最应该采取的策略就是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


f76595f916548b834614e1a44101dd60.jpg

回顾过去和谈论未来,本质上是一件事情。每一种专业的深度思考,都必然由当下、过去、未来来组成完整的事实。

在这一适合深度思考的时间节点,创业邦邀请到了近十位顶级风险投资人,来谈一谈他们眼中的2018、2019。在这个普遍被认为艰难的时刻,你会发现,很多话题抽丝剥茧后,竟然会显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

以下为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盛希泰的核心观点:

在谈及科创板推出前,我们首先要回归常识,即什么是市场?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有交易才叫市场,资本市场有两大基本功能:

一是“搞钱”,就是融资;

二是财富效应,创业者获得财富激励。

没有流动性,企业不能“搞钱”,创业者不能财富增值,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没了,这是核心问题。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最应该采取的策略就是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

有消息称,目前科创板的投资门槛预计设定在50万元左右。我认为还可以更低,降低到30万、20万,甚至10万都可以。合理的投资者门槛是保证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条件,如果不能帮助中小企业“搞钱”,市场最终没有活路。为什么新三板做不起来?一是交易不活跃,第二搞不到钱,这个板块必然“死”,没有这两条,谁会去上?

要想实现这两点,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所以,搞好科创板有两个前提:

一是加大对造假企业的惩罚力度,对通过造假获得巨大利益的发行人严刑峻法;

二是充分信息披露,这是成熟市场的经验。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的前提是完善的法律制度,应当把充分信息披露作为首要条件。只要充分信息披露,把商业模式讲清楚,把供应商、客户情况等真实披露了,把该讲透彻得讲明白了,剩下的应该交给市场来判断。

注册制一定要跟严刑峻法结合在一起。我国的证券监管存在一个误区,即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之后,严厉处罚中介机构,对发行人和实控人的惩罚力度太低。

实操中,假如企业恶意造假,有时候就连最厉害的注册会计师也难以发现,侦查渠道和方法比较有限,最后企业不仅骗过了会计师、律师、投行等中介机构,还骗过了地方政府、证监会发审委等所有人。

关键是,造假上市之后发行人获得了巨大利益,被发现造假但惩罚力度太轻,这样的处罚远远达不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以致于仍有人冒着风险造假。我打个比方,把银行金库打开让你去拉,也没有上市公司股票套现过瘾,你去拉金库还得找个地方囤金条,资本市场就更简单了。在这个利益面前,如果没有严刑峻法,我认为没戏。

从监管角度而言,以“净利润”作为上市的主要指标也是不合理的。2000万、3000万的净利润对一些企业来说,会计手法就可以调节出来,而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持续投入的企业暂时还未盈利,但不影响它可能在某些领域中就是行业龙头,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占有率已经第一,这样的企业为何不让它上市继续壮大呢?比如京东在美国上市之前是亏损的。

目前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无本质区别,甚至创业板的审核严格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中小板,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三者属于一板,而科创板将成为真正的“创业板”。

过去,中国的科技创新类新经济企业“被迫”选择海外的资本市场,国内没有一个板块与之匹配,中概股回归也没有完全对应的承接。

我曾说过,2014年阿里巴巴去美国上市,印证了中国崛起和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上市之后市值翻倍,但中国人却享受不到这些企业上市的任何好处。中国资本市场错过了整整一代互联网,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今年,港交所进行上市制度改革后,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大批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我这几年从事创业投资之后,发现这一批独角兽是过去十年培养起来的,错过了他们意味着要再等十年。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重启变革的一次重大机遇,承载着引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和链接创业企业、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的新桥梁。什么样的企业代表未来?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尤其是监管。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要力争赶上科创板的第一批次红利。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