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款输入法工具十年拼到上市,这家第一代移动出海企业做对了什么?| 高成长

2019-03-14
触宝走过了一条几乎完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路线,而这10年背后,它趟过哪些出海路上的坑?对今天的创业者又有何启示?

触宝CEO王佳梁(图为受访者提供)

关注新商业时代,寻找下一个王兴、程维、张一鸣,就看创业邦「100未来领袖」。本文系第124篇报道,受访者为触宝CEO王佳梁。同时触宝也是2008年和2009年创业邦举办的创新中国DEMO CHINA的参加企业,在2009年的无线专场获得了冠军,并且还拿到了当时赛场评委的投资。

“出海”企业千千万,但这家很不同。

它创办于2008年,是中国的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公司,这还不够,它选了一条hard模式:直接进入美国等海外主流市场,而且只做海外业务;

2012年它曾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一旦在美国上市公司挑起的专利战“337调查案”当中败诉,它的海外业务将因此折戟,但它却顶住压力,赢了对手,甚至创造了中国软件企业对美337调查的首次胜利;

出海相关企业上市不是新鲜事,从3G门户到猎豹、万兴、昆仑万维。这家公司在创业的第10年即2018年在美国上市,或许是其中时间最长的一家,但它的战斗力依旧爆棚,它的方向已经从最早切入的“输入法”,变成了海外版的“今日头条”;

最有趣的是,创始时的5位联合创始人在10年后的今天依然并肩作战,各有分工。

——这家公司是触宝。它走过了一条几乎完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路线,而这10年背后,它趟过哪些出海路上的坑?对今天的创业者又有何启示?

吃到“出海”的早期红利

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第一款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一个重大的创新在于摆脱了传统手机键盘和触控笔繁琐,将手机行业带入触屏时代。尽管iPhone很好用,但它的输入体验非常糟糕。在苹果出现之前,人们主要用键入式手机,触屏出现之后,软件键盘特别容易按错,输入法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让王佳梁看到了机会。彼时仍在微软工作的触宝CEO王佳梁与董事长张瞰联手推出了第一款产品触宝输入法(TouchPal),并很快将产品定位在海外市场。成了最早的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类产品。它的时间比2012年9月海外推出安卓系统专业手机清理应用Clean Master的猎豹,早了4年。

紧接着,对Android市场的预见性则为触宝后来的发展占尽了另一先机。

当时iPhone问世之后,谷歌也研发出了Android系统,用以对抗苹果的iOS系统。 可是在2008年,智能手机领域还是诺基亚的天下,Symbian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在这种前提下,谷歌发布的Android 1.0系统并没有被外界看好,甚至有言论称最多一年谷歌就会放弃Android系统。

而触宝在成立不久之后的2008年底,就开始锁定安卓系统的开发。“可能也有赌的成分,但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安卓系统会是未来一个很大的趋势。”王佳梁说。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安卓系统不但没有被谷歌抛弃,还随着全球搭载安卓系统的第一部手机--HTC Dream G1的推出和自身不断的迭代更新,占据了能同苹果的iOS系统分庭抗礼的另一大市场。乘着安卓的快车,触宝也迅速打开了市场局面。

到今天触宝已经开发出能支持110多种语言的触宝输入法。覆盖240个国家与地区,截至2018年12月,平均日活跃用户达到1.4亿。

触宝能在海外站稳脚跟,还离不开其团队强大的海外基因。对很多出海企业来说,跨国、跨语言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然而触宝的5位创始人都有海外技术背景,其中包括王佳梁在内的3位创始人均来自微软。长期的海外工作经验,不仅让他们对海外市场有深刻的了解,且在与海外团队沟通和工作的协调方面,也是比较驾轻就熟的。

这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触宝的一个竞争壁垒,按王佳梁的话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做到像我们这样非常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管理。”

而凭借庞大的海外用户群和在自然语言处理及语义理解等AI技术方面10多年的积累,这些年来,触宝构建了丰富的全球用户画像和兴趣库,能精准地了解用户的喜好和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触宝还拓展出了10余款出海的内容型产品,借此打造覆盖全球的内容服务生态,形成“用户-产品-服务”的完整生态闭环。

可以说触宝这一批最早出海的企业几乎代表了中国App市场的全球化缩影,“以单品工具作为市场突破口,获得用户基础后利用数据、流量,打造平台进行获利。”这一发展模式后来也不断被其他出海企业所复制,并收获了较好的成果。

2.jpg

2018年9月28日,触宝在纽交所上市

在与巨头的专利战交手中学到“精髓”

如果说看对趋势、赌对市场是触宝成功的第一步,那么2012年底那场著名的“337案”则让触宝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海外生态。

彼时触宝在国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NUANCE。据《第一财经日报》的一篇报道,在那之前的过去十年,这家公司曾多次在行业内发起收购战:

“2011年底,它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著名的扫屏输入法公司Swype;此前,它还收购了上世纪90年代问世的联想输入法T9。正是这样的收购让Nuance迅速登上行业的巅峰,几乎垄断了英文手机输入法全球市场。”

Nuance原有的技术主要应用于键盘手机的输入法,当触屏手机成为市场主流之后,Nuance盯上了触宝这家年轻、但在技术上反而有诸多创新的创业公司——“要么收购,要么打垮”。

所以当NUANCE在提出收购触宝被拒的情况下,这家公司于2012年12月向ITC提出申请,指控美国进口的部分手机设备侵犯了其专利权,并同时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随后,ITC启动了对触宝科技的337调查程序。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主要是用来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人的权益不受涉嫌侵权进口产品的侵害。早前苹果和三星就曾多次在337调查案中较量。“337”被认为是一个核武器,这个武器的威力在于,一个针对极小侵权认定的排除令,其杀伤力足以使被告无法继续经营。但另一方面,如果采取不应诉的"鸵鸟政策",ITC就会缺席判决,这就意味着被调查的产品将长期甚至永久地失去美国市场。

此时触宝刚刚完成一千多万美元的B轮融资。触宝被告的有5项专利,如果要打这场官司需要数百万美元。对Nuance而言,只要证明1项专利侵权就可以,而触宝需要证明5项专利全部不侵权或者无效,概率本身就不一样。即便后面打赢官司,如此巨额的律师费也可能将一家初创公司拖垮。

进退两难之间,王佳梁第一次深深感到一种无助的绝望感。他甚至想到了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面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面对侵权时,在谈判桌上慷慨激昂与老外谈自己梦想和情怀的桥段,试图以同样的方法说服对方去理解触宝这样一家初创公司的初心和理念。然而现实并非电视剧。王佳梁清楚记得,当时偷偷练了非常久的“台词”,完全没机会派上用场,因为根本没有跟对方的主要负责人说上话。

最后,拯救触宝的还是他们自己。在这件事上张瞰和团队给予了王佳梁很大的信心和力量。虽然当时对于能不能打赢官司王佳梁并没有绝对把握,但他坚信触宝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实力。于是团队一致决定,“既然两边都是死,那不如放手一搏!”

决定应诉之后,王佳梁还找到了美国知识产权界知名的飞翰(Finnegan)律所,并确定由有过多次应对337调查经验印庆余律师主持。印庆余曾主持HTC诉苹果的两个337调查案,并任首席庭辩律师。

庆幸的是,由于希望到海外发展,自触宝成立伊始就在做专利申请的部署,并且之后每年都有数十万元的资金用于知识产权的维护,所以触宝的产品是纯自主研发的软件。

最终经过一年左右的诉讼,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速裁决定称,触宝的输入法产品并未侵犯Nuance公司指控的三项专利。随后,Nuance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及地方法院递交了撤诉申请,在正式开庭之前,撤销了所有针对触宝的专利诉讼,并同意触宝产品无障碍继续进入美国。

在与巨头的专利战交手中,带给王佳梁的一个重要心得是,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尤其做海外市场,国外合作伙伴第一句就会问到知识产权,这个必须有;其次,只要涉及到B2B的合作,大公司会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也包括中国的中兴、华为等;此外,如果你觉得你的一些创新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甚至标配,可以考虑去注册,有可能在某一天就收到一大笔授权金。”

当然,在国外巨头之间专利有时也是一种武器——通过专利把快步上升势头的竞争对手打下去。国外IT大公司,几乎每家都储备有无数专利,也都是官司缠身。因此即便知识产权这件事前期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很大,但王佳梁的建议是:一定是要去做,且宜早不宜晚。

探索下一个海外的风口

这些年内容出海的公司似乎都有意无意地想讲一个“海外版头条”的故事。即便在内容业务上,触宝做的事情某种程度上就是“海外版头条”,但王佳梁并不认同外界对其“跟风、炒概念”的解读。“这是触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必然行径过程。”

在著名的“337案”之后,王佳梁意识到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必须改变商业模式。

2014年之前,触宝主要针对海外市场,以输入法为主,做厂商预装授权,收取预装费。但授权费的背后,需要依靠大量的专利保护自己,然后不停向对手发起诉讼。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无形中,让触宝离C端用户越来越远,进一步限制了触宝发展的想象力。于是从2014年开始,王佳梁决定放弃当时成熟的技术授权模式和每年几千万的现金收入,转而将产品全部免费,并开始探索除工具类产品之外的更多可能性。这为触宝后来从工具转型到内容服务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出海的红利,出海也由原先的增量市场,转而向存量市场(“精耕细作”争夺用户时间)的竞争,触宝不得不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从中国移动应用出海发展的历程来看,2015年是一个爆发期。那时工具、游戏、内容等各类别移动应用纷纷进行出海探索,出海产品、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到了2016年,内容应用出海开始呈现规模化,泛娱乐内容APP应用在海外开始快速发展,O2O如教育、医疗等APP都尝试出海。

而凭借自身对全球市场用户的深入洞察和各地文化的了解,及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理解等AI技术方面多年的积累,触宝于2016年正式在输入法产品的基础上构建起了自身的第二大业务支柱,一个智能的内容分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款垂直领域的内容型系列产品,涵盖健康、健身、娱乐、综合资讯和短视频等多个垂直领域。

内容型产品和工具类产品的不同在于,要理解全球市场用户对内容的不同需求,对于本土化和跨国家的文化研究,以及如何打造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在王佳梁看来,“虽然有一定的挑战,但这也进一步构筑了触宝的竞争壁垒。”

根据触宝最近发布的2018年Q4及全年财报显示,触宝四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147%达4705万美元,2018全年净收入同比增长259%至1.34亿美元;四季度及全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08万美元及1039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则分别为225万美元和2366万美元,

另一个核心数字是触宝的DAU,据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12月,触宝内容系列产品的DAU(日均活跃用户数)为1690万,同比增长483%。

而触宝2018年四季度及全年的业绩表现,主要来自于内容系列产品的快速增长,这也是触宝业务发展的战略成果。 “从结果来看,至少目前来说,这个战略是比较有效的。”王佳梁说。

关于出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海外市场红利正慢慢突显,尽管这在战略层面上已经普遍得到中国创业者认同。然而从战术层面的认知上,大多数人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很多企业对出海的概念还停留在,出国考察几次、派一些员工过去驻点,或者直接把中国的东西输出到海外——copy from China。“但这些远远不够,即便你再去印度十次,你也不一定能够做好。”

在王佳梁看来,要真正做到国际化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全球的互联网产业,根据各个国家不同地区当地的市场情况,相应地去做变革和创新。“聪明的创业者都是能抓到共通点的,在此基础上再去倒推,你就能非常清晰地知道公司在当下这个阶段就是应该做这件事的。”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 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