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时刻致Larry的一封信:都不容易啊!

2019-06-08
一团熊熊燃烧的梦想之火。

微信截图_20190608093241.png

编者按:北京时间6日晚,K12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GSX,发行价为10.5美元/股,成为国内首家规模盈利的在线教育上市公司。

创业邦第一时间越洋专访陈向东,跟他聊了聊跟谁学的上市之路,剥开了他与跟谁学的那些“至暗时刻”:越洋专访陈向东:仅靠A轮融资成功IPO,“跟谁学”上市背后的故事

而在敲钟之前,陈向东团队的伙伴Simon Liao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从旁观者角度,丰富了细枝末节,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立体的陈向东和跟谁学。

以下为信件原文:

Larry:你好。

我写这封信的时间是2019年6月6日,北京时间,由于时差的原因,此刻距离你在纽交所敲钟的时间应该还有十几个小时,虽然我不能亲眼见证你敲钟时的英姿,但也许能脑补出你的兴奋。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你的想法肯定很多,用感慨万千来形容应该毫不夸张,不过我认为,你的心里一定会闪过你常说的那句话:都他妈的不容易。

“他妈的”并不是你在爆粗口,这我知道,事实上,我从未见过你发脾气的样子,更别提爆粗口,你总是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很好,即使再生气也不会当场发飙。有一次老宋因为某件事在一个小型会议上咆哮了几句,你还借机教育我们说,人在受挫时要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发火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你发的最大的脾气,不过是在办公室里语重心长地批评别人,至少我的体验是这样的。在你的这句话中,“他妈的”相当于一个语气助词,约等于“啊”,只是位置前置而已,翻译过来就是,都不容易啊!

一个人,一天两天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容易,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很不容易了。是啊,都他妈的不容易。

我算是你的老部下了,对你的往事多少也知道一些,在跟谁学近几年来的新伙伴入职会议上,你也曾无数次讲起自己的坎坷过往。你出生在河南的一户贫寒农家,十四岁因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不能上高中,只好上中专师范,十七岁师范毕业,虽然因为成绩优秀而有了保送读大学的机会,无奈被走后门的人顶掉了,于是开始参加工作。工作多年以后,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你一直在读书,先后获得了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后来居然由一名中学教师华丽变身成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最终成为人大经济学博士兼哈佛商学院校友。也许,在上市前后的某些社交场合,会有西装革履的投资人称呼你为“Doctor Chen”吧。

从中专到博士,这条路虽然我没有走过,但是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有多难,都他妈的不容易。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还在人大读研的你进入新东方工作,三年时间就混得风生水起,从一个普通老师变身成集团副总裁,兼任武汉新东方学校校长。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不久,在经历过一份不太成功的工作后,到武汉新东方应聘,终试环节就是你。那次面试让我至今难忘,不是因为你的气场强大,而是因为你的无比奇葩。

你完全没有问一般HR喜欢问的问题,而是问我,你会唱歌吗?我说会。于是你说,唱一首歌来听听吧。我纳闷而又无奈地给你唱了一首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啊,对了,我的第一份工作类似于大学毕业生入伍,在一个有部队性质的单位干了近一年时间,每天都能听到军歌,以至于在那个恍惚时刻,军歌成了我的本能反应。军歌唱完了,你不动声色地说,回去等消息吧。我在公交车上还没回到宿舍,就接到了明天来上班的通知。

那是2003年岁末,武汉的冬天是很冷的,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去上班,却在办公区看到你穿一件衬衣到处视察,外面连件毛背心都没有,我很好奇地问别人,他不冷吗?别人回答说,他总是这样,应该习惯了吧。我当时身体很好,小伙子火力旺,自诩为最不怕冷的男人,于是学着你的样子只穿衬衣,马上被冻得流清鼻涕。于是在裹紧羽绒服后直接跑去问你,你不冷吗?你和颜悦色地向一个新员工解释了一大通,原话我已经忘记了,大意却记得很清楚:心中有梦想之火在熊熊燃烧的人是不会冷的。当然你并不提倡大家学自己。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这柏拉图这柏拉图那的,你是我在现实中遇到的第一个柏拉图式的真实存在,梦想之火能保暖,还有这种操作?

你后来的经历证明了你心中的确有一团熊熊燃烧的梦想之火。至于它能不能保暖,我一直不太相信,总觉得那过于神奇了,所谓物极必反,过于神奇的东西,就基本相当于扯淡了。

没几年工夫,你就升任新东方执行总裁,成了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如此惊艳的人生曲线,应该是得益于你心中的梦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烧吧。从员工到高管,你的经历的确当得起你的那句感叹,都他妈的不容易。

那几年彼此之间的联系变得很淡,你在北京工作,我在武汉上班,只是在参加集团会议的某些时候,你来做重要讲话时,我才能在台下远远地看上你一眼。尽管距离很远,但你给我的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确认过眼神,你心中的梦想之火丝毫没有衰减的迹象。

2014年,新东方的每个人都收到了几封很重要的内部邮件,一封是董事会发的,同意你辞去执行总裁;一封是你发的,解释自己为什么辞职;还有一封是老俞(新东方内部惯例称呼,并无不敬之意)发的,对内对外回应你的辞职并对你称赞有加。我在收到这几封邮件的时候,感触颇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新东方本是藏龙卧虎之地,同事们聊天吹牛侃山的时候,大家经常煮酒论英雄,如果只选一个人的话,我偏向于选择你。我当然也很敬佩老俞,但毕竟距离太远,我只能仰慕他的高度,却无法感受他的温度。而你,我经常能看到你的行为态度,进而感叹你的思想厚度。

我记得当时你在那封邮件里解释自己的辞职行为时说,这么多年都没有好好陪陪家人,所以在辞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陪陪家人。我信以为真,本着希望你过得比我好的心情给你回了一封邮件,详细说明了在今天这个时代要如何陪老婆、陪孩子、陪父母。现在想来真是汗颜,你的生活还需要我指点吗,我自己的生活本就一团糟,哪有指点别人的资格。后来你跟我谈起过这件事,问我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做,我想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不舍。我舍不得你这样一位好领导的离去,我想表达出自己的不舍与挽留,总得做点什么,以直男的思维,急对方之所急,于是就事论事地为你设计一个如何陪伴家人的解决方案,那封稚嫩可笑却又情真意切的邮件就此诞生。让我意外的是,我在当天就收到了你的回复,表达了你的谢意,也许是你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我的这份不舍吧。

不久之后,传来你创业的消息,我虽然没有加入你的麾下,却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你。两年后,机缘巧合之下,我进入跟谁学工作,再次成为你的追随者,见证了你在创业路上的跌跌撞撞。总结起来还是你的那句感叹:都他妈的不容易。

在地位上我和你天差地别,你是我的领导,但是在人格上,我有些文青的傲骨,认为咱们没什么不同,你是我的老朋友。我没有冒犯你的意思,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都不会去做,我只是希望能把心态调整到与你对等的位置,以尽可能客观的态度来刻画你在我眼中的形象。

在博彦科技大厦跟谁学总部,你的办公位就在我的斜对面,我经常看到你伏案工作的情景。无论是阳光明媚的夏日清晨,还是暮色沉沉的冬日深夜,我都看到过你在办公位上勤奋工作的样子,有时在电脑上打字,有时在单据上签字,你那并不算高却很匀称的体型,在头顶日光灯的照射下,只在地上投下一个圆形的影子,与你融为一体。

更多的时候,你在和人打交道。这是正常的,如果一家单位的最高领导者总是独自伏案工作,这家单位一定没前途。于是我看到一位又一位小伙伴、一群又一群投资人、一个又一个小团队跟着你进入你工位背后的“初心”会议室,你们在里面谈了什么我不得而知,因为会议室的隔音效果比较好,只有爽朗的大声欢笑才能从里面传出来。

你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这一点从上下班的时间就能看出来。只要你没有出差,在公司一千多人中,你是每天到公司最早的人之二,也是每天走得最晚的人之十。比你来得更早的人是露姐——一个为工作而生的职场达人,比你走得更晚的人是一些将心注入全力以赴的加班小伙伴。白岩松说,当一家单位开始强调打卡考勤的时候,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幸好,你从未强调过打卡考勤,你只是以身作则,早来晚走,榜样力量肯定胜过三令五申。你的勤奋,就是对我们最直接的鞭策。

当然了,你不得不勤奋,因为这是你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很可能也会是你创办的最后一家公司,虽然你没有像雷军那样对外说过这样的话,但你的架势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我这么说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你的能力不大或者年龄太大,而是因为你的梦想如此远大,以至于在后面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有可能慢慢实现。

你的梦想是用科技的力量改变教育的现状,是带领大家一起奋斗,成为一家令人尊敬的教育机构,这也是跟谁学的使命和愿景。虽然跟谁学马上就要上市了,但是你的追梦之旅才刚刚起步。我相信,在上市之后,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意义的,绝不是股价和身家,而是那些有助于实现梦想的事情。如果你在乎前者,当初又何必从新东方离开。

作为你的下属,我原本没有必要给你写长信,也没有资格对你品头论足,工作上的事应该公事公办,个体的想法或者说下属对领导的期许,公之于众是不太好的,毕竟这是相当私人的事情。只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不仅仅把你看成是一位领导,也把你看成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标杆。下属评论领导不合适,学徒分析标杆却合理,不好好分析一下,又该如何学习呢。

这个世界向来敬重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奋斗的国家,有能力的人往往会像众星拱月那般醒目。所以在你休息了几个月之后开始流露出创业的意思,马上就受到了投资人的关注,据说你第一次去中关村寻租办公室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投资人,对方在还不清楚你的创业项目,就给你投了天使轮,应该算得上是投资界的一个佳话了,这得需要对你多信任啊。

创业不到一年,你就对外宣布了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刷新了当时A轮融资记录,又是一项壮举。在这5000万美元的融资中,有900多万是来自早期员工的内部认购,这也是一个别人对你足够信任的佐证。大约再过十几个小时,你会在纽交所敲钟,别人对你的信任也将获得足够的回报。这就是你的本性之一,别人对你好,你一定会给予加倍的回报。就像当初我给你的书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微调和校对工作,你就念叨至今一样。

跟谁学最初的抢镜时刻,我没有参与,那时候我还在武汉工作。在杨绛先生去世后不久,我才成了一位大龄北漂,抛妻弃子背井离乡,再次追随在你左右。想一想,还是你的那句话最为言简意赅:都他妈的不容易。

在我眼中,你的工作状态概括来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永远忙碌,第二是始终激情。

永远忙碌很好理解,一个小团队的leader都会很忙,别说你是公司的一把手了,用你的话来说就是各种事务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你都不怎么忙,这公司大概是没什么前途的,至少在创业阶段应该是这样。在我的印象中,只要你人在北京,几乎是每天都来公司,周末也不例外。听你的司机说,即使你罕见地休息一天,无非就是去看一场最新上映的电影,然后约某些人吃饭聊天,而且这些人往往是对工作可能有所启示的人,绝非酒肉朋友。

始终激情在以前的我看来就是一个谜团,在现在的我看来则是一种必然。以前我总觉得人有七情六欲,人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不可能一直保持着激情四射的样子,那得多累啊,不是人干的事儿。可是,你改变了我的看法。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哪怕是一次你灰心丧气的样子,个人情绪波动再大,公司业务境况再糟,你的精神劲头永远是昂扬向上的。有一次你在某次会议讲话中说,人必须像蜡烛一样,只有先点亮自己,才有可能照亮别人。于是我开始理解你为什么始终激情了,因为你就是那样的亮光,先点亮自己,再照亮别人,继而点燃别人,最终别人的亮光反射回来,你就更明亮了。

你说,创业之后才知道想做点事有多难,因为不管你做什么,总会有人跳出来阻挠。你说,大家这么信任你,既是对你的鼓励,也是给你的压力。你说,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你整夜整夜失眠,白发以可见的速度在头顶蔓延。这些一点儿都不夸张,但这些都未能让你动摇分毫。最严重的一次,是你在说那句著名的“都他妈的不容易”时,感叹得不像以前那般简洁有力,而带着一丝无助哀怨的味道。

客观地讲,你创业的这五年,前三年应该叫“挣扎史”,后两年才叫“奋斗史”。挣扎就是落水之人在手忙脚乱地到处抓,想碰运气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奋斗则是认准一个方向,全力以赴游向那里。

在挣扎阶段,你做过O2O,做过B2B,甚至做过投资,尝试过生态圈,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业务不温不火,心里压力山大。最高峰的时候,跟谁学居然成立了五大事业部,同时做着五件事情。看你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连去楼下食堂吃个午饭的时间都没有时,我在给你发工作邮件时,邮件的结束语由“祝好”换成了“祝身体健康”,真的担心你扛不住。记得有一次我找你汇报工作,你坐在工位上,我站在桌子边,从俯视的角度,我突然感觉到你头上的白发已有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的架势,我也在心里狠狠地感叹了一回:都他妈的不容易。

在奋斗阶段,你专心做B2C,别的一概不碰,所有其他业务该转的转,该拆的拆,集中全部资源主攻一个单点,结果大力出奇迹,你带着跟谁学硬生生地打破了“在线教育无法盈利”的魔咒,造就了一个里程碑。也许这个里程碑并不高大,但它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你在这个阶段的状态是最好的,尽管你忙的事情比以前更多了,但是你的目光越来越明亮,斗志越来越高昂。这一点你身边的人感受最直接,跟随你多年的司机说,你以前在下车的时候从不跟他说再见,前段他送你去机场时,你下车后居然热情地大声说,小马,咱们美国见。据说,你这次去机场,会先去香港,再去新加坡,最后到美国敲钟,期间暂时不会回来。而小马和公司的部分管理层,会在敲钟的时候去美国与你会合,一起分享喜悦。

经过了那么多挣扎和奋斗,在临近上市的关头,你当然有权利高兴,你也应该高兴,我也为你感到高兴。这是属于跟谁学的历史性时刻,也是属于你的高光时刻,请尽情享受吧。

但是——正如维斯特洛七大王国的北境守护艾德·史塔克所说的那样,在人们说出“但是”之前,你听到的都要留心——但是,我还是想给你提几个醒。就当是我不自量力吧,我当然不具备提醒你的资格,可我具备关心你的资格。因此,如下的提醒,你就当成是关心吧。

首先,请你不要忘记敬畏之心。你所敬佩的任正非,他在华为的首个高光时刻毫不留情地泼冷水,《华为的冬天》横空出世,前段时间我还在冯仑的公众号上重温过一次,其中的深刻思想至今都没过时。华为后来的无数个高光时刻,如今的气度格局,在思想源头上都可以追溯到《华为的冬天》。

我关心的是,在你的心里,有没有开始起草《跟谁学的冬天》呢。如果有,最好;如果没有,赶快。虽然有冬天意识的公司不一定能活成华为,但没有冬天意识的公司则很有可能根本就活不下去。曾在万科会场飘扬过的“活下去”,其实是扎在许多企业家心头的一根刺,在两年前那个经常失眠的至暗时刻,你应该也是被这根刺扎得睡不着的吧。

当然,我从不怀疑你的危机意识,问题是你一个人有危机意识远远不够,你必须让整个公司都有这种意识,至少是核心管理团队要有这个意识。在你的书架上,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其中关于华为的几本你尤为看重。其他的书我借过来读你从不催还,唯独关于华为的那几本,在我去借的时候你就明确告之,尽快看,马上还。

说起书,之所以你始终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最主要是因为你特别喜欢看书,看得还特别快。有一个周日的上午,我和你都在办公室看书,一个上午三个多小时,我只看了半本书,而你已经看完了两本书。我原本以为你只是翻完了它们,等把书拿到手里一看才知道,你的确是看完了它们,而且是认真看完了。因为你在书中做了无数的标记,有画黑线的,有涂色彩的,有反复折书角的,还有随手批注的心得体会。听你说过,这是你在当中学老师那会儿,从同事夏老师那里学过来的——在书上做大量标记,把重点和感悟随手记下来。这就相当于把书本中的知识和现实做了一个关联,只有通过这样的关联,读书才会有所得。如此强大的学习力,几十年如一日,就是你仍然是个“年轻人”的根本标志。就像老俞当初对你的评价:“如果说新东有一个人比我好学和勤奋,这个人非向东莫属。”很多时候,你那强大的学习力让我自愧不如,你不止一次地告诫我,学习力是这个时代最根本的竞争力。

其次,请你不要忘记持续强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诚信、务实、进取、合作。不是说你违背了核心价值观,而是在上市之前,我已经有意无意地感受到了一些与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行为和迹象。

比如说,有些人开始不注重节约了,把浪费曲解成大气;比如说,有些人开始好大喜功了,把莽撞看成是进取;比如说,有些人觉得上市之后自己实现财务自由了,让精神退化成物质。种种情况,往小处说是个人思想出了问题,往大处说是公司核心价值观有跑偏的可能。尽管你多次强调,上市不是奋斗的结束,而是追梦的开始,可听和做是两码事。而且你也清楚,500%的强调换来50%的认知。

我关心的是,在公司上市后,你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重视这些务虚却关键的东西,我甚至觉得,随着公司的发展,你的强调力度只能是有增无减,才有可能保证公司三观正确。当然,还是前面的逻辑,以我对你的了解,你自己做到这些肯定毫无问题,这个把握我还是有的,问题是你如何让整个公司的文化价值观不跑偏,基本上就相当于要求公司里的每个小伙伴都在正常轨道上。公司现在只有一千多人,在你的不断强调下目前看来做得还算不错,如果未来公司发展到几千人甚至几万人呢,方向还能保证吗。换句话说就是,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思想建设问题,思想决定行为,思想层面的东西只能未雨绸缪,润物无声,要是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的话,恐怕会出乱子。价值观的事,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开快车,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必然是大事。

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一家公司最后能够胜出,凭借的是组织能力,是文化内核,是精神意识,是持续生长,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极其重要的东西,而不是落在纸面上营收数字或员工人数。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只是对公司今后能否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这样的思想持保留意见。正如列宁所言,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你对于跟谁学而言,既是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最后一道防线,随着问题越来越多,诱惑越来越大,但愿你能顶得住。而且,你在顶住的同时,还要带领大家持续加固防线。

再次,请你一定要注意放空自己,该放手时就放手,给自己多留一点工作之余的时光。大道理你肯定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弦绷太紧会断,过刚易折,可是道理懂却未必能做到,有时候你作为局中人可能看不清状况,由局外人提个醒很有必要。

其实到了你这个层面,事事亲力亲为并不一定是美德,好心有可能办坏事。如果你整天带着一线团队冲业绩,公司肯定会迷失方向,因为船长在干水手的活儿,没有船长的船,又怎么走得远。诸葛亮当年事必亲躬,大事小事一把抓,结果不但把自己累死了,还没有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导致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更加摇摇欲坠,双输。这可能是最悲惨的结局了,为什么很多历史学家对诸葛亮的整体评价不高,这是一个重要根据。

我从未见过你真正休息过,即使是在非工作场合,你依然带着工作的行事作风。有一次你带我们几个人去逛书店,说你们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我又一次信以为真了(再次汗颜自己的迟钝和耿直),我逛了一会儿,买了一本《世界经典侦探小说全集》,一本《月亮与六便士》,与工作毫无关系,而你买了一堆商业管理类的畅销书,诸如《最重要的一件事》《活法》等等,还问我为什么不多买几本能够提升自己的书。当时是怎么搪塞过去的我已经忘记了,但那时心里的感触倒还记得,逛书店的时候还想着如何提升自己,你思想中的那根弦绷得不是一般的紧呢。

还有一次,管理团队组织户外团建,徒步二十公里,你一路上步履矫健,显示出了良好的体能状况,让很多年轻人都自叹弗如。与你同行的人在此过程中换了好几拨,不过我在不远处能明显感觉出来,你和同行者聊的主体部分肯定是工作,因为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根本不像是在侃大山。

我大概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不太认同你的做法。你需要一些时间去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你需要一些时间去感受一下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美好,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只有先把杯子倒空才能装入新东西。我知道,你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老话你肯定听过,你也曾大力倡导空杯心态,可在我看来,你心中的杯子一直都是满的,里面装的全是工作,即便理想,也是基于工作上生长出来的理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能有今日的成就,此刻的辉煌,走得真是辛苦。是的,都他妈的不容易。

我想,随着上市成功,你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你也会越来越忙,但是我相信,你的目光会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明亮,因为你在做一件美好的事情,一件让别人美好的同时也让自己美好的事情,这种双赢的模型,正是长期合作的基础,正是基业长青的基石。我很高兴,有幸见证了你的部分经历,有幸遇到了你这样一位有强大人格魅力的好领导,我希望你的事业能越做越大,你的梦想能慢慢实现,我也很想为你做点什么,因此就大胆地写了这封信。

最后,把一句网络金句送给你,在我看来它最能描绘你的内心世界:愿你跋涉天下,内心永远年轻;愿你闯荡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祝身体健康。

一位关心你的小伙伴

2019年6月6日

来源:陈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