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文转自花边科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通过全员信的方式表示,希望充实创新业务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障,同时明确大文娱的一号位,聚焦大文娱各项业务的紧密融合,实现战略投资业务和财务体系一体化。
在这份调整中的前两项,便是涉及到阿里巴巴大文娱的部分,主要要是UC、阿里文学和阿里音乐从原来的阿里大文娱体系下剥离出来,划分至创新业务事业群,由朱顺炎担任总裁。
而原来阿里大文娱事业群轮值总裁的樊路远,担任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总裁,负责优酷、阿里影业、大麦和互动娱乐(原阿里游戏)。
自2016年起,阿里就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历时3年形成了从内容生产(阿里文学、UC头条)到投资发行(阿里影业)、票务流通(淘票票、大麦)、内容输出(优酷、华数)的业务组合,再加上阿里音乐(虾米、阿里星球)、阿里游戏、阿里体育等应用,试图打造一个马云期望中的“阿里大文娱帝国”。

然而,在不断释放协同创新生态打通之后,大文娱的发展却不如意,3年间管理层的持续动荡,内耗与高成本运营,也成为了制约阿里大文娱的发展步伐的硬伤。
从15年的刘春宁、16年的优土副总裁卢梵溪、阿里影业副总裁淘票票总经理孔奇、到18年大文娱最高层轮值总裁杨伟东,阿里大文娱四年间四位高管沦陷贪腐,创下了阿里集团内部腐败的新纪录。
频繁的人事变动和组织架构调整,一度让阿里大文娱板块被质疑存在战略性失误、在商业模式与发展战略上缺乏系统的顶层思考,甚至乎还被传出了优酷将要被字节跳动收购的消息。
一面是外界质疑加巨额亏损,一面是阿里屡败屡战的决心。曾经的战略明星业务,如今落入如此残局,不免令人唏嘘。
三年的时间内,阿里大文娱轮换了三任总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换了三次战略思路,事业群在业务发展上难以聚焦,战略的混沌与方向的迷离成为了其困局之所在。
现如今,沉重的阿里大文娱趁着本轮组织升级,刻意淡化了大文娱轮值主席这一职权变动,似乎在暗示大文娱的动荡局面即将宣告结束。
文学、音乐,大文娱的弃儿?
在此轮组织变阵中,原本同为大文娱版块的文学与音乐被拆分出来,与天猫精灵合为一组,划分到了创新业务事业群。而在这一事业群结构中,只有UC可视作较成熟的产品,至于天猫精灵、阿里文学、阿里音乐等弱势产品,在业务表现上则多数陷入了低迷之状。
因而,借此轮组织变阵,从业务角度与产品逻辑出发考虑,将天猫精灵、阿里文学、阿里音乐重新梳理,跟主打智能音箱的天猫精灵产生协同,无疑也是为阿里大文娱探索下一个创新业务作布局的尝试。
在创新业务事业群总裁朱顺炎看来,在抢占用户娱乐时间的赛道上,没有绝对的垄断者,会有持续出现爆款产品的机会。因此可以预计,短视频、信息流、语音等内容与硬件产品的结合,都可能是创新业务事业群的押注方向。
毕竟,文学及音乐内容是最适合与音箱硬件产品相结合的内容产品,在目前产品形态下,虽智能音箱成为家庭智能控制中心的角色尚需时日,但文学与音乐内容的填充却是成为了提高智能音箱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光大证券也认为:整合后的创新业务事业群将加大天猫精灵与生态内轻内容业务的结合,从而丰富用户使用场景,提高用户使用频次。而从创新业务事业群最近一个月的公开招聘计划看,30个招聘岗位中超过30%均与推荐算法相关。天猫精灵终端与轻内容结合,利用推荐算法增强阿里在用户端触点,从而为下一个流量入口实现战略布局。
虽然,阿里大文娱过去一直在强调生态协同作战,但由于摊子铺得过大,业务过于繁杂,以至于在发展效率和生态化反上出现了双扑街,同时也被外界誉为“扶不起的阿斗”。
因而,经此轮的业务精简再优化后,对于一直上演大型烧钱戏码的大文娱来说,也不失为一个精简减负的好办法——让业务更专注,主航道更清晰。
大文娱主动瘦身,这次的药方能治本吗?
为何大文娱在一年巨亏100多个亿的情况下,阿里却仍没萌生退意,反而更是集中资源优势,推动大文娱的发展?大文娱对于阿里究竟有何价值?
在湖畔大学被学员问到阿里为什么要做文娱时,马云就表示,大文娱要做的是将娱乐消遣转化为生产力。
大文娱新任掌门樊路远也曾明确对外表示,阿里永远不会放弃大文娱和优酷。因为他们都是阿里未来完成从物质消费跨越到精神消费的关键。
阿里的另外一个员工也曾转述逍遥子这样一段话:“如果阿里不做娱乐,就永远只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有了娱乐就有了向更大商业世界拓展的机会。”
尽管就目前来看,阿里大文娱无论从整体,还是各个细分板块来讲,都仍处于一个“追赶者”的身份。但在阿里内部,大文娱一定程度上既承载了为整个生态引流的功能——综合考虑生态引流价值(体现为用户数增长)以及流量采购费用节约(体现为毛利率上升及市场推广费用节约),同时更承载着阿里式的宏伟商业畅想。
目前,淘宝、天猫在电商领域绝对优势难以撼动,将为源源不断提供流量+现金流支持(7亿用户和每年千亿级别现金流)。阿里在新零售领域八路纵队齐出,已经取得阶段性布局优势,海外同样扩展顺利,新流量正加速汇聚。
而在未来,大文娱重点要完成的是,通过文娱产业放大阿里商业体系的影响力,让后者得到升值,以及获得更多的品牌影响力。
要知道仅2018年双11晚会,天猫销售2分05秒就破了100亿,网友惊呼晚会请来了半个娱乐圈。如果没有阿里大文娱在行业的深耕,这个成绩和影响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因而,在阿里看来,大文娱并不是简单地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待到阿里大文娱全面成熟,产业链间的协同效应将得以体现,通过内容电商和粉丝经济等方式对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引流作用也将显露,并为其带来第二次增长。当然,前提是“全面成熟”,目前的阿里大文娱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文娱始于阿里双H战略的一环,从2014年,阿里陆续在文学、音乐、游戏、影业、视频和体育业务上重金收购、布局。
阿里大文娱的诞生,可以说是资本运作的结果。不同于围绕电商交易所演化的、在阿里组织和文化内部根生土长所孵化的移动支付与云计算等强势业务,大文娱的发展路径则通过拓土开疆的并购形式来拼凑的。
然而,资本可以通过外延式扩张实现规模化,但在推动各板块间的整合与高效协同上,同样也只能有心无力,尽管背后站着阿里。
AI财经社也总结了近两年,外界对于阿里大文娱的质疑主要集中于两点:业务下滑,团队动荡,这两点经常被理解成互为因果。
而业务下滑有两个典型案例:一阿里音乐的核心产品天天动听改版为阿里星球失败,导致一个千万级DAU的音乐产品死亡,直接导致了阿里音乐的落寞;二曾经的视频老大优酷过去几年从曾经的行业第一的宝座上滑落。
作为大文娱极速退潮的2018年,影视娱乐公司上市通道暂时封闭、游戏版号限制、资本从大文娱旷地加速撤退。从烈火烹油到遭遇冰冻,短短半年,影视娱乐堆积数年的产业泡沫迅速破灭。
持续的行业调整,更让外界对于阿里大文娱的诸多变阵动作,持以更谨慎的质疑态度。
对于过去外延式扩张性质的大文娱而言,烧钱换市场无疑将是规模化发展的速效大力神丸。资金对于此阶段的业务而言,就是枪弹与大炮,战役爆发时不我待,只有以最短时间将其清盘打出,并换取以土地上的防线优势,方能显其价值。
而时下,枪炮换土地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战略诉求的是枪炮换玫瑰的精耕新作,讲究的是土地的有效的生产效率。因而,对于此轮变阵成为C位的阿里大文娱而言,主动瘦身,看似被动,实则却在调整中优化,不断聚焦、强化深耕细作的能力。
就像张勇曾说过的,所有组织的变化,无非就是纵和横、分和合两个序列关系,组织设计和变换,就是纵横怎么划,怎么分怎么合。你要跑得快,就要分,你要沉淀经验、沉淀知识积累,你就合,你就变成横向。你要跑得快,你就纵向。
组织形式的调整只是表象,内容的加大投入与制度重建才是底层优化的关键。
在掌管大文娱以来,樊路远的精力就聚焦推动文娱+电商业务的“大宣发”的体系打通。上任以来,不仅主导了淘票票(观影决策平台)、灯塔(电影宣发平台)、阿里鱼(IP衍生平台)、娱乐宝(影视金融工具)四项基础设施,将业务进一步优化协同;另一方面还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
2018年票房过十亿的15部影片中,阿里影业就投中了8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8部影片中,有5部与阿里影业有关。
《流浪地球》成为国产硬科幻开山作,《飞驰人生》延续了韩寒作者电影的人文关怀,《新喜剧之王》则是周星驰带来的又一部情怀之作。最为人称道的是,阿里影业还投出了一部奥斯卡金像奖《绿皮书》,这在中国电影投资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些业绩,不仅为樊路远赢得了“让阿里影业摆脱了内容失利局面”的评价,也为自己赢得了实权化的“大文娱轮值总裁”这一主权。《财经》曾评价他:“不再强调主投主控,出手也更加稳定。”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作为掌门人,樊路远在对大文娱动刀之际,不仅意识到了内容的重要性,提出了“内容投入,不设上限”的战略。同时,在组织制度修正与文化建设上重起重典,也对大文娱进行雷厉风行的整顿,以期尽最大可能提升内部的沟通和服务效率,为大文娱补缺。
他曾就在内部信中称,优酷将进行全面的内部整顿,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制度。随后,这种制度化便具体落实到了优酷的日常工作中,“严肃考勤制度”、“组织优化”,至于项目流程,则细化到优酷的剧本评估反馈不能超过一周,合同审核、付款审批要求做到“日清”等新要求。
在三声看来,在这位阿里合伙人的管理哲学中,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组织和文化”,先把人梳理清楚,再把组织问题解决掉,只要把阿里的文化价值和理想使命带入优酷,目标清晰了,战略自然也就清晰了。
对于大文娱而言,沉疴难解已有时日,短时间完全脱虚也实属不易,而今樊路远以超常举措,将组织瘦身、重典治乱这一剂猛药为其服下,未来是否能为大文娱治本,攻克多年来困扰着大文娱的痼疾、化解其动荡的局面?
有难度、有变数,但也有推进,而这些都需要等待时间来回应与证明。
总的而言,尽管目前的阿里大文娱仍在不断亏损,系统性和长期性布局的缺失也已成为眼前的事实,需要补足的功课和付出的耐心,但此时的阿里已经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呈现出了转好的趋势。至于剩下的,所能期望的也就是静待时间开出别样的玫瑰。
财经在《谁来拯救大文娱》一文当中提到,阿里抱以应对的计划就是,收窄亏损、小步修正、慢慢熬。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