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和短视频围剿下,微信公号的红旗还能抗多久?

2019-07-14
信息传播也遵循一定鄙视链,但互联网让这个鄙视链更短一些。

3705531bbf5789a45796a5678c042224.jpg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邢书博。

信息传播也遵循一定鄙视链,但互联网让这个鄙视链更短一些。

写学术专著的瞧不起写杂志的,日报瞧不起晚报,纸媒瞧不起网媒,门户瞧不起微信微博文章,微信微博瞧不起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瞧不起趣头条,然后他们共同瞧不起抖音和快手,即便后者比他们更有群众基础和商业价值。

以色列历史学家由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提到一个概念,即作为一个物种的群体在进化中的成功(主要是指基因的拷贝数量),并不能够带来个体的幸福。

书中他举了肉鸡和奶牛的例子。肉鸡在自然环境下的寿命是7年,但人工饲养环境下长到三五个月就会被宰杀。奶牛的世界更为残酷.众所周知,哺乳动物只有产仔才能产奶。饲养主们通过不断让奶牛产仔,然后杀掉幼仔,再让母牛怀孕的做法,使得奶牛能够满足工业生产永不间断的需要。

信息碎片化时代,个体没有自由

人类从动物进化到文明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个体的悲歌。饮食方面,在农业社会之前,人类的食谱中有几十万种动植物。由于当时人口较少,基本不会遇到饥荒。即使某种动植物数量稀少,换一种吃就是了。但是自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的主食只有小麦玉米土豆和稻米,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粮食减产,人类就会面临饥荒,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解决。

原始社会,人类的平均寿命是65岁,且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活的焦虑。反而在他们留下的岩画中,历史学家发现他们除了填饱肚子,基本都是夜夜笙歌,载歌载舞。但进入农业时代,人类的寿命只有35岁。而现在,全球平均寿命刚过70岁,但伴随着污染疾病和心理和社会压力,绝大部分人都活的很累。

工作时间方面,在原始社会,人类通常每天只工作两三个小时,主要从事采集而非狩猎,吃饱了就回去。农业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过五六个小时。进入工业时代,八小时工作制已经有些反人类的,但这个制度也是美国的煤矿工人顶着洛克菲勒的机枪队为我们争取来的。

而现在,北京的西二旗和深圳的南山的程序员工程师们还在探讨“996”甚至是“911”的合理性,真是给祖先丢脸。

人类让渡了个体的自由、幸福和健康,换来的是整个人类群体从原先非洲草原上的几百万光屁股猴子,繁衍成现在近70亿人口,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

相应的,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也空前扩大,以至于渐渐逼近人类的生理极限。这个极限甚至于到了产生劳资纠纷的程度。革命老区法国的工人们最近上街反对资本家在他们休息时间聊工作,并且一些地区已经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的“不接消息”权。

造成这个矛盾的原因除了信息过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的发展让生活节奏变得更快更碎片化,但却打破了人类这个群体用几十万年时间才养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

“永远在线”

在PC时代,人类的信息获取方式还只是在电脑前主动搜索,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是分开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们发明了一种叫做“推送”的概念。

这个概念抹平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让你在凌晨两点也能收到工作群里的消息。惊喜不惊喜,开心不开心?

有个案例可以证明:PC时代,无论MSN还是QQ,都有一个看到好友离线还是在线的功能。但是到了微信时代,这个功能却被取消了。张小龙的回答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友是永远在线的,没必要再增加这个功能。

这和邮箱等通讯工具的理念如出一辙。

实际上,张小龙在进入腾讯之前,做了一个中国最好的邮件客户端,foxmail。目前微信的主要功能其实在foxmail时代就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微信聊天页就是邮件列表,微信公众号就是邮箱的Rss订阅栏,微信的通讯录,在邮箱里也叫通讯录。

邮箱作为互联网最早的通讯服务之一,早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就已经大规模应用在功能机里了。早期电话短信极为昂贵,人们便使用只用流量服务的电子邮箱替代短信,把本来异步通讯的email生生用成了同步收发的短信。至今你在一些日剧或者韩剧中都会发现,当一个少年打算要一位少女联系方式时,要的是电子邮箱而不是手机号。

但电子邮箱的延迟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有了黑莓的电子邮件推送功能,才真正实现了像发短信发微信一样的永远在线。

2001年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当时由于海量电话和短信阻断了整个通讯网路,只有黑莓依赖自己的服务器和流量服务,反而畅通无阻,为救援和消息传递留下了宝贵的信息通道,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但是由于政策和文化习惯的原因,电子邮件一直在中国没火起来。一个原因是早期的QQ其实做的还不错。

马化腾把它定义为网络寻呼机,也就是可以通过短信渠道和电脑端互相发消息.当时在手机上聊QQ和运营商流量包一样,是需要付费才能使用的。这项服务也是当时首次遭遇互联网寒冬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们唯一的救命稻草,臭名昭著的SP服务。

所谓SP服务是指当时移动公司向第三方开放了内容服务的权限。所以当时的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可以通过移动梦网向手机用户提供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是需要付费的,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色情链接、诈骗短信和吸费陷阱。

现在如果你对一个有20年网龄的老炮说你当你是做SP的,他一定会生气,这等同于说他同时在做P2P、传销、微商和电信诈骗。

但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公司确实靠着SP原罪活了过来,成功洗白上岸。不过当时这些SP内容还掀不起大风大浪,原因是他们没法做推送。要知道,当时能做大规模信息群发的只有三大运营商的短信功能。

移动在微信之前的通讯应用飞信就是短信的升级版。移动应用实现大规模推送而不是点对点聊天的历史并不长,标志性事件是微信公众号功能的发布。

记得我的一个朋友在看到公众号发布之后,第一时间给我发了条消息,激动地说,我去,我终于可以免费发垃圾短信了!后来才他因为发不当言论被微信永久封号。

事实上公众号早期也的确不辱使命,大量养生保健黑五类信息从微信公号里被生产出来,和微商一样占据着你的朋友圈。

10亿不是微信的顶,难出“寒门贵子”才是

微信公众号风靡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基础设施意义。在PC时代,建设公司网站和个人博客的技术门槛比较高,令文字作者望而却步。在微信时代,这个技术壁垒没有了。微信公号具有了公司官网的意义,也成为了自媒体的主要阵地。


但这个阵地还能守多久,红旗还能打多久,要打一个问号。去年微信用户破10亿,微信公号自然也成为了第一大自媒体平台。但随后,微信公号活跃度用户度双双下降,加之资本寒冬来袭,广告主投放数量和报价也在下降。

迫于压力公号首页改成了时间流,微信主功能也加入了短视频。这一改动让自媒体作者们认为降低了自身的品牌价值,沦为单纯的发稿平台,无法运营用户关系。同时,这也被认为是微信对抗头条和短视频的利器。

如果大家对这次改版没什么印象的话,在功能区的“看一看”功能或许更能体现微信变革的紧迫感。

但是众所周知,微信公号是基于用户关系的分发平台,关注的人越多,理论上文章打开和阅读量更高。所以对于某些账号而言,即便内容是低质的,但只要通过活动或者购买粉丝,也能获得不错的曝光。但买流量需要花钱,粉丝运营需要积累和技术,做活动也极度依赖资本和活动运营的含金量,总之有很大的投入门槛。

寒门难出贵子,微信公号也难以孵化新的大V这固然可以保证已有的大V在微信平台获得稳定的收益,但活水难寻,注定会青黄不接。

而对于头条或者短视频分发平台来说,由于机器推荐的公平性,哪怕没有一个粉丝的新人,都可能获得海量曝光和关注。这在微信公号里是不可想象的。

也正因为此,这几年互联网上各种下沉的声音不绝于耳,仿佛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马上就要礼崩乐坏了。

其实恰恰是因为机器推荐,才让原本不可能发光的小人物有了明星般的光环。比如手工耿,比如华农兄弟。假设他们在微信公号上做首发,他们极有可能因为没有粉丝和人脉圈子而淹没在芸芸众生中。

去年微信10亿用户的时候,有人说微信就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这是及其傲慢的说法。要知道,中国还有4亿人不会用拼音打字,甚至不会打字。这部分人原来被拒绝在PC互联网之外。所以当百度说自己代表整个互联网的时候,看看他现在的处境你就明白这种说法靠不靠谱了。

而在微信时代,同样有4亿人是没有微信的,更遑论去看公号文章。

这些人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太可能通过网站和关注公号,因为这需要用户主动搜索和关注内容。

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以前是报纸杂志,现在是头条快手。

而且因为这些人是初入互联网,并没有判断信息优劣的能力,机器推荐在相当程度上更公平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普通人制作和消费内容,并决定内容的导向,而不是精英主编人为筛选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

他们不需要牛逼哄哄的编辑来定义什么是好内容,什么是好作者。把选择权留在自己手里,这就够了。这是信息和交流平等的权利,而不是住在北京五环里的精英们定义的阶级层级和无知的傲慢。

实际上,快手们的用户数量也接近这个数字,说明他们抓住了真正的下沉用户。不,下沉这个词不对,不是互联网主动选择去下沉,那些用户本来就在哪里,只不过在之前被那些趾高气昂的公司故意忽略了。而现在,当他们发现有新的公司抓住了这个机会这波用户,他们又在抱怨礼崩乐坏,简直太贱了。

然而就像由瓦尔赫拉利说的那样,群体成功进化并不能代替个体的不幸福。

相信人还是机器?

但机器推荐也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机器的准确度,一个是内容的低质取向。但并非不能解决。

要让机器推荐的更准确,需要海量的信息,而信息获取与隐私安全一直是互联网苍穹上的梦魇。

去年山东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隐私泄漏案件。北京一家叫做数据堂的大数据公司非法窃取公民信息400亿条,贩卖给了微软、苹果和Facebook也就是说我们全体中国人,每个人被卖了20来次。这还只是一家公司。

前年,华为和腾讯,为了微信的底层数据归属权问题大打出手,成了一桩公案。

不光如此,互联网公司为了更好的获取和利用的个人信息,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做知识图谱的人工智能技术。这项技术有点像福尔摩斯的推理探案,只需要你的一些蛛丝马迹,就可以推理出你的所有关键信息,你的住址,位置,银行卡号,个人兴趣爱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理论上,互联网巨头们可以利用你手机的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拿到你的个人数据,但他们没必要这么做。他们有钱有技术,可以直接买,也可以利用知识图谱算出来。

马云说未来所有公司都是大数据公司,得数据者得天下。现在滴滴掌握着你的出行数据,淘宝掌握你的购物数据,支付宝掌握你的财务数据,微信掌握你的社交关系......无数头条和短视频们掌握你的兴趣爱好。云南、贵州、山西、内蒙的大山里,是存着你照片聊天记录的数据中心,日夜不停的运转。

整个移动互联网像是《黑客帝国》里的电池仓,我们人类就是电池本身.只不过电影里人们为机器生产电力,现实中你为机器生产数据。

另一个问题是机器推荐的内容地址问题。

导演王晶说喜剧的根源在于屎尿屁和性冲动。话虽然糙,不过按照马斯洛需求原理,最底层的欲望往往最容易获得关注,机器自然也投其所好。

c9b05993d79246e8890ab91f7b320f8a.jpg


这个问题在前互联网时代就一直存在。报纸电视电影都有过黄色时代,传统互联网更是淫窝泛滥。微信微博里现在还有人付费发黄图,相比而言快手们推几条大白腿反而天真可爱。无需太过担心推荐平台的内容低质问题,别忘了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整饬内容对平台来说不是一个商业和技术问题,而是政治要求。做得到就继续,做不到就破产,没有商量的余地。从头条们这三四年以来巨资补贴创作者,收购和吸引微信微博知乎贴吧的大V们的举措来看,他们不见得比微信平台更愿意伤害用户。

以原笔记本吧为例,这是百度贴吧里比较专业的头部贴吧。但由于百度接连的卖吧事件、广告过多和撤换吧主甚至为用户定KPI等反运营操作之后,把原管理团队逼到了微信微博,后来短视频兴起,评测内容也更适合视频传播,所以他们又去了A站和B站。现在你也可以在更多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中看到他们的内容。

之前在做快手的《我是年轻》这个节目时,我曾采访过一个在快手里发造飞机内容的东北人老朱。

老朱说快手像一个给全世界发微信的大朋友圈,而不是你微信里的小朋友圈。

如今看来,微信公众号虽然表面上改成了信息流的方式,但时隔一年后我们发现,他依然坚持以用户关系作为分发渠道的方式,没有机器推荐的影子,除了文章后面推荐的微信广告。

但如上文分析所言,没有机器推荐的信息流是没有灵魂的,它违背了机器推荐的公平性和扁平性。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现在已经处在一个机器推荐的世界,而人与人的关系却变得前所未有的疏离。这又是一个群体的便利让个体不幸福的例子。

最后,为什么我们依然期待微信?可能还是习惯的问题。毕竟30年前诞生的电子邮件现在还是普及度最高的互联网应用,没有之一。

也或许像长安十二时辰里用大案牍术选出了不良帅张小敬一样,这里替没VIP会员的剧透一下,其实也是人选出来的,那人叫徐宾。

你看,相信人还是相信机器,这始终是个问题。

微信公号的红旗还能抗多久?基本上就是看短视频和头条的决心有多大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邢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