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谷歌能革自己的命吗?| 海外头条

2019-08-01
如果谷歌真的绝对保护了隐私安全,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谷歌赚钱的方式,还会改变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性质。


编者按:

《海外头条》是创业邦新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

过去几年,公众对隐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断升温,实力雄厚的科技公司通过社交媒体和定向广告积累的力量让人忌惮,尤其是谷歌和Facebook。

这些公司害怕出现问题,却好像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本期推介PC Magazine网站的文章《为什么谷歌不能解决隐私悖论》(Why Google Can't Solve the Privacy Paradox),作者Max Eddy。

作者认为,安卓(Android)是一个成熟的、功能极其强大的操作系统。它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只是在不断挑战自己。

例如,最近谷歌让人们觉得自己在手机上花费了过多时间,就推出了包含数字健康功能的新版本,帮助人们对抗屏幕成瘾的问题。

而随着Android Q公测版的发布,谷歌开始投身于隐私保护的潮流。

问题是,这一次谷歌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超过了其自身商业模式所能允许的水平,这段时间以来谷歌第一次没有达到它为安卓系统设定的期望。

作者对Android Q公测版进行了测评。

在Android Q中,谷歌做了很多改进。新的权限模型只允许应用程序在使用时访问位置数据,可以使用位置数据的应用程序数量也受到了进一步限制。Android Q还阻止应用程序访问永久的唯一标识符,允许用户轻松重置隐私设置。

谷歌对隐私的关注还从安卓系统扩展到了它所提供的服务和工具平台。

谷歌允许用户在地图和YouTube上使用incognito模式,并定期自动删除被收集的数据——这对该公司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但也表明,这些数据一开始就不怎么有用。这些变化,还算是一个进步。

但是,虽然可以跟踪位置数据的应用程序变少,谷歌存储数据也变少,降低了广告针对性,用户仍然会被跟踪,活动数据仍然被保存,仍然可以看到广告。

因此,作者认为这一操作系统虽然不错,隐私保护效用并没有那么乐观。就像高级安全分析师Max Eddy所说,一家建立在地图信息和数据分类基础上的公司根本无法解决隐私问题。


作者解释道,在安全专家的世界里,“安全”和“隐私”这两个词不可能和“谷歌”划等号。

人们都认为谷歌能够监视每个人在网上的一举一动,以便更好地锁定广告目标,它的监督力度或许仅次于美国政府。

谷歌对此觉得很委屈,它一直认为,它所提供的定向广告和量身定制的体验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公司能够很好地管理数据信息。

事实上,除了谷歌在最新发布的安卓系统中把隐私安全放在首位,其他科技公司也做了类似努力。比如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开始支持隐私倡议、苹果(Apple)将其隐私功能吹嘘为相对于谷歌等竞争对手的主要卖点等等。

苹果更是辩称,其商业模式不是为了收集数据,而是为了让公司做出更有利于保护隐私的选择。

虽然机器学习工具已经悄悄进入iOS,但苹果表示,大部分处理都是在用户自己的设备上完成的,发送回云端的内容很少。在2019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更强调了苹果地图和iOS 13是如何小心访问用户的位置数据。

这并不是说苹果公司是一个完美的隐私典范。苹果可能不在乎收集隐私数据,但在其利润丰厚的应用程序商店中,许多APP仍在这么做。苹果公司为保护用户隐私所做的努力往往无法超出其设备的范围。

作者提到,当谷歌第一次宣布这些变化时,他就在考虑其是否真的能兑现关于隐私的承诺。在花了几周的时间测试Android Q之后,作者认为谷歌确实做出了努力。

但谷歌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收集和组织数据的基础上的,这是它作为搜索引擎所必需的,是它的机器学习系统的动力,它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内容的来源。

所有这些,连同谷歌的商业模式,都建立在监视的基础之上。没有用户数据,它无法工作。

这是一个悖论。

如果谷歌真的绝对保护了隐私安全,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谷歌赚钱的方式,还会改变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性质。

不可否认的是,谷歌提供了优秀的产品,并且正试图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更加注重隐私,继续提供独特的用户体验。那么如果用户喜欢谷歌提供的所有服务,用一小部分数据作为交换也未尝不可。说到底,拒绝或接受谷歌取决于用户自己。

这并不是说为隐私而战是一场必败之仗,作者认为恰恰相反。

最好的办法是用户只选择使用对自己有用的产品,并向所有科技公司施压,不断要求它们在保护用户方面做得更好,这就足够了。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