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为梦想下海养猪,艰苦打拼成「首富」

2019-09-07
艰难磨练是牧原人最大的精神财富。

摄图网_500350441_banner.jpg

编者按:本文转自冯仑风马牛,创业邦编辑后发布。

猪年「猪事不顺」, 2019 年被称为「最强猪周期」。受非洲猪瘟、环保禁养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一些生猪养殖企业进行了集中抛售,甚至选择退养以规避风险,使得生猪存栏量大幅下滑。由于在低价时抛售,也使得不少生猪养殖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处于保本甚至亏损的状态。

自 2019 年 6 月起,由于生猪产能大幅降低导致猪价呈持续攀升走势,并于今年 8 月明显加速。许多网友感叹:一年之间,猪肉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随着生猪价格不断攀升,涉及生猪业务的多家上市公司出现股票暴涨现象。其中,牧原股份的市值在9 月 6 日达到了 1643.47 亿元。

据其官网介绍:牧原集团主营业务为生猪养殖(占营业收入 99% 以上),兼有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屠宰等业务协同主业发展。形成了以「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为特色的生猪养殖模式,并拥有完整封闭式生猪产业链。牧原集团 2018 年出栏生猪 1100 多万头,规模化养殖全国第一。

作为牧原集团创始人,秦英林多次登顶河南首富。总理称他为「学士猪倌」,媒体称其为「养猪大王」。90 年代初,秦英林从养 22 头猪起步,用超人的胆量、执著的追求和艰苦的打拼,缔造出一个中国养猪旗舰企业,划出了一道闪光的人生轨迹。秦英林常言:我要办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做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家,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趟过困难这条河,前面就是一片天。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直赶到马山口……」唱着民谣长大的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祖辈都是农民。

秦英林上高中时,父亲曾把冬天挖莲菜挣来的辛苦钱,拿去买了 20 头小猪养,但是最终只有 1 头活了下来,使全家人难过了许久。这件事也深深地打击到了秦英林,他决心要好好学习养猪技术,帮父亲和乡亲们致富。

高考后,秦英林的成绩本能上河南大学,但他为了自己的养猪梦,放弃了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来到河南农业大学畜牧系。1989 年毕业后,秦英林被分配到南阳地区食品公司工作,他自嘲说:中学时就立志为养猪事业而拼搏,大学毕业分配时我却因为虚荣心驱使而选择了端铁饭碗,而且进了总经理的智囊团,真是白白浪费了我学了一肚子的「猪经」。

1992 年,无意延续体制生活的秦英林「迷途知返」,辞去公职开启了期盼已久的养猪梦。秦英林夫妇忍受着众人舆论的压力,找兄弟借了 2 万多块钱,回到家乡建猪场。结果猪舍建到一半钱就花完了,当时大哥劝他回去上班,秦英林痛哭流涕。在央视节目上,他说:那时候,真是走投无路,希望地下有个缝,钻下去就最舒服了。压力归压力,但庆幸的是亲戚朋友们一百、两百的借钱帮助秦英林渡过难关。在建设猪场时,搬砖、架电线、修水塔等各种劳苦活他都亲自参与,还开创性地设计并采用双级砖拱结构猪舍,在国内独一无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1993 年 6 月,秦英林为猪场引进了 22 头种猪,开始了他的「学士猪倌」之路。创业初期,秦英林在招聘人员上便要求畜牧专业的人才。为了搞好疫病防治,他为企业制订了一套严格的标准体系。在生产中,秦英林和员工们一起喂猪、扫猪栏、给猪做手术……此外,他每周还会给员工做几次培训,讲解专业知识。秦英林常说: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所爱的事业中去,就不会觉得脏和累。

然而正当秦英林的事业进行得热火朝天时,猪场小猪突然不断死亡,却查不出原因,一种覆灭的感觉要来了。秦英林一边封闭猪场、进行隔离消毒,一边求助母校河南农大的专家以及向省农科院等单位咨询。历尽煎熬之后,终于查明了是伪狂犬病。当小猪发病势头得到抑制后,秦英林却病倒了。

这次波折非但没有使秦英林丧失信心,反而增添了他进一步加强科技力量,办好现代化大型猪场的勇气和信心。5 年里,他在种猪改良、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伪狂犬病的防治还为国内养猪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1998 年,国际养猪业发展迅猛,一些国家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为了发展壮大国内养猪业、秦英林决定建设 10 万头规模大型猪场。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银根紧缩,银行方面在「紧急收贷」。关键时刻,本来享受政策,牧原可以免于偿还银行那笔 2540 万元贷款。但在公司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秦英林还是主动找到银行办理还款手续。那时候许多人骂他「傻子」,但秦英林却说:这笔贷款的钱是国家的,必须还。我们担起的是一份责任,不是负担,是在修自己的路。

就在秦英林还清这笔贷款后,主动找牧原放贷的银行接踵而至。他的讲信用、勇担当的精神最终打动了多方资本。

2000 年起,牧原集团驶进了良性发展快车道,形成了以「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为特色的生猪养殖模式。在养猪界名声雀起的秦英林也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众多荣誉,并代表国家参加在法国、巴西等国家举办的农业研讨会,他的企业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养猪专家、企业家前来访问和考察。

那么,牧原集团为何能在二十几年间发展成规模化养殖全国第一的养猪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养猪是门技术活,用科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牧原的致胜之道。从创业起初,秦英林就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猪舍设计、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粪便处理等。牧原集团先后取得 436 项国家专利,早期隔离断奶技术、液体饲料自动化饲喂系统、分胎次饲养技术、自动化温控猪舍技术、种猪繁育技术、隔离与防疫技术、智能沼气发电工艺等都居世界领先水平。也正因此,在牧原,一名饲养员年养殖规模达 1 万头。

秦英林说:我也不算是有心人,只是遇到问题就要找原因。其实很多技术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们在世界范围内都没处学,都是我们自己在试验、应用中不断地创造出来的。拿猪粪便污染来说,这是养猪最大的烦心事儿,过去经常引起冲突,农民围堵政府,要求关闭养猪企业,导致各方都头痛不已。我们也因此感到苦恼过,所以不断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把猪粪加工成有机肥、猪尿液用来发电,建立了循环经济示范园,连联合国官员前来考察都直呼「 OK 」。牧原是国内第一个申请到国际 CDM 项目的畜禽养殖企业,每年得到二氧化碳减排组织的 130 万美元奖金。

2、牧原重视人才,并且高薪养人。秦英林常说:人才如水,企业如船,水涨船高。从创业开始,秦英林就舍得花钱请农大毕业的畜牧专业大学生,送他们去国外学习,以轿车作为年终奖励。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放下文凭,端正态度,秦英林强调:猪不会因为你是研究生,就平白无故多长几斤肉。我们要学习猪来悟做人、悟做事。猪的一生,实则是伟大的一生,他平凡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它已经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其实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快乐就在于最大化地创造价值。

如今,牧原成立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内乡综合试验站」,拥有自己的「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国际一流专家团队密切合作,培养出了一批国家级养猪专家和技术团队,专攻现代养猪技术和猪瘟防控医学,确保中国养猪科技处于世界前沿阵地,让老百姓都吃上优质优价的猪肉。牧原拥有开放、透明的文化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曾经发生连外国专家都为之棘手的疫情,但通过公司里饲养员的艰辛付出,得到了根本性控制。面对非洲猪瘟的肆虐,秦英林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一整套防控非洲猪瘟的技术方法,并将相关经验分享给了同行。

3、秦英林的「品质是我们的生命,养猪先养良心」这句话一直印记在牧原人的心底。早些年,养猪使用瘦肉精是潜规则。面对巨大诱惑,牧原坚决不使用瘦肉精,谁用开除谁。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秦英林还建议,要在全国推广养殖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联动机制,切实降低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成本,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秦英林经常耐心地对饲养员说:我们养的不仅仅是猪,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要给自己爹妈吃,给自己的孩子吃,给天下老百姓吃。养猪一定要先养良心,只有良心养好了,你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4、「只顾自己肥,那是猪的理想。」牧原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内方外正,推进社会进步。从创业那天起,秦英林便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偿帮助周围群众养猪致富。1996 年,秦英林在帮助桐柏县设计猪场时,途中不幸出了严重车祸。秦英林醒来后说:来设计猪场是我的心愿,不后悔,更不能怨天尤人。

2009 年,牧原所在地内乡县受自然灾害影响,小麦发芽,市场无法收购。在政府和百姓都急得团团转时,秦英林冒着巨大的风险以高价把当地发芽小麦全部收购了,甚至连周边地区百姓送来的也都买了。秦英林说:我们做企业的,就是要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伸手相助,如果企业因收芽麦而倒闭了,就在我的坟头立上牌子,上面写着「因收芽麦而死」。实际上,那时候秦英林每天都胆战心惊,因为收购芽麦的数量过大,如果芽麦无法成功转化为猪喜欢吃的饲料,那么足以让企业破产。但庆幸的是,他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难题。

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后, 2016 年秦英林又创新了「 5+ 」扶贫模式,牧原在全国完成扶贫产业投资达 200 多亿元。在精准扶贫的同时,秦英林更是鼎力教育扶贫,实施 20 年「教育扶贫拔穷根」计划,合计捐款 10 亿元。秦英林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被总理点赞。

正是因为秦英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所以牧原也获得了政府、银行和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注定了企业会走得更稳、更远。河南省领导更是直言:秦英林你有胆,有勇气担当社会责任,我们要帮你实现你的梦想。

同样是养猪,秦英林能成为「河南首富」是有原因的。他从一开始就拥抱梦想,远离金钱,思考如何用技术手段解决养猪难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观念上就先行同行一步。正所谓:隐形距离,真实存在。不是宿命,胜似宿命。如今,牧原正朝国际化的梦想前行,致力于让全球人吃上放心猪肉,享受丰盛人生。

一路走来,秦英林感慨道:艰难磨练是牧原人最大的精神财富。不养猪,我们也不会知道什么叫艰难、什么叫执著、什么叫坚守、什么叫价值。当初上大学时,极少有人下定决心要养猪,而我走上了这条路,并且在养猪中找到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