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的“无能”无关情怀只关乎商业

2019-10-16
罗永浩是金句制造专家,你一定对这句话印象深刻:锤子手机,东半球最好的手机。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李云龙说增长,作者李云龙。

这几天罗永浩又小火了一把:

image.png

说锤子没干下去,让很多锤粉又用回了iphone,是自己的无能。

整体上讲,我是极其欣赏罗永浩的,但跟情怀没有什么关系,只跟商业有关系。

有一次,罗振宇采访罗永浩8个小时,在谈及为何要做锤子的时候,罗永浩有这样一段论述极为精彩,他说自己判断在未来不久的时间内,一定会发生一次新的计算革命,他做锤子未必能够成功,但是要保证当那次计算革命来临的时候,自己在牌桌上。

纵然锤子已经输了,这段构想都没什么毛病。罗永浩是一个有战略思维的人。

我们总谈增长,在我看来增长分为两类,一类是“10%式的增长”,一类是“十倍速的增长”。“10%式的增长”来自于降本增效,来自于精细运营,来自于团队流畅运转,但“十倍速的增长”一定来自于战略思考,来自于对大势的判断 。

我在给企业做内训的时候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才是驱动增长最重要的要素?

我最满意的答案来自于一个广东的企业家,他说李老师,我认为让我的产品“长在一个增长的市场上”,这件事情对增长最重要。

Perfect!

如果罗永浩坚信很快会有一次计算革命,那么做锤子,就是让自己“长在一个增长的市场上”,当这个市场启动起来,它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喷薄向上,你躺在上面正常经营自然就能带来快速增长。

纵然锤子现在败了,也一定有大量新生企业随着那次计算革命而成长起来。

那么锤子败在哪里呢?我认为是中国的商学教育出了问题。

千团大战的时候,我在一个腰部的团购网站负责品牌。当时坊间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创业者那么爱抄袭? 有一个做团购的就会出现1000个做团购的。每一波概念都是这样,O2O乌央乌央的上千个项目,共享单车噼里啪上百个项目。

而美国创业者就很少这样做。

当时主流的答案是美国创业者比较骄傲,不爱干别人已经干过的事儿。我不认同这个解释,人和人的区别没有那么大,哪怕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如果一个项目有很大概率成功,相信美国的创业者一定不会因为已经有人做了而主动放弃,毕竟人家才是正宗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嘛。

那他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美国创业者接受的商学教育要比我们充分:他们知道跟风创业的成功率很低。

以我现在对商业的辨析水平,一定不会贸然参与一个自己资源一般且行业里已经有巨头的项目——正如罗永浩的锤子干的那样。

不跟风、避开巨头,这些都是基本的商业常识,但中国创业者知之甚少,他们往往凭着一腔热血,不做理性分析和判断就冲上去了,以为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过程中解决”。

避开巨头是怎么避呢?是要避开巨头的价值网。

即便我们要参与手机市场,也不要进入与三星小米华为同一个战场面对面硬刚。我们看小米、华为、苹果和锤子,发布会都长得跟亲兄弟似的。作为生产同类型产品的商家,他们的供应商相同,目标客群类似,人才池趋同,营销手段互相借鉴。在这样的市场里,谁会获胜呢?很显然是资源更多的大家伙。

梁宁在她的新课《增长思维》(与我的新书名字相同,纯属巧合)提过,当任正非决定做手机的时候,一下子配了12000个研发人员,先发的小米穷点儿,200个专职研发,现在应该多很多了。锤子如果配200个呢,脑子里的画面感就有点捉襟见肘。

罗永浩是金句制造专家,你一定对这句话印象深刻:锤子手机,东半球最好的手机。

巧妙吧?有逼格吧?一下子就能反应出隐含意思吧:苹果第一,我第二。

但这样做的后果就真是把自己推到了华为小米三星的市场上:关键是用户也这么认为,这就很烦了,会让用户把锤子跟这几个品牌放在同一个心理账户里。

另外一个你可能不太熟悉的手机品牌做的是真正的巧妙:8848。在互联网圈那是一定没有人用的,谁用谁low。但人家请王石代言,做机场杂志广告,从来不把自己放在跟小米华为三星对比的位置上,目标客群是那些“土逼老板”,一年也能搞个十几亿销售额,挺好。

如果真是想等下一个计算革命,像8848这样猥琐发育说不定还真能捱得到。

8848的操盘手是杜国楹,做过很多项目,背背佳、E人一本,都很成功。很多人认为罗永浩会营销,我却认为至少在营销上,杜国楹要高过罗永浩一个段位。他最新的一个项目你大概率也是听过的:小罐茶。

这几年创业很火,有一个叫“精益创业”的创业方法论也跟着火了起来。但很多人都用错了,他们对精益创业的理解就是“不断试错”,这就真错了。

精益创业是在严密的推演之下在具体操作手段上的试错。

今日头条的张一鸣说:逻辑上成立的就一定会成立,如果没有做成,是我们没有做好。

注意这句话的重点是前提要有逻辑推演,而商业逻辑推演就是商学教育在做的事情。

从小我们就被爱迪生做灯泡的故事所激励,他测试了1000种灯丝,终于等来了钨丝,点亮了世界。

但另外一位大神特斯拉却很瞧不起爱迪生,他说如果他来做,至少有一半的实验是不需要做的,因为在他的逻辑推演中那些实验是注定无效的。

关注公众号增长研习社,回复:李云龙,获取李老师个人微信号。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