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头了!沙雕的抖肩舞,居然已成年轻人的土味狂欢

2019-11-20
在某种程度上,沙雕这种表达方式,将引领新时代的未来潮流未来。

0738a8948c380292956545d8b9d3ecde.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花边科技,作者花边科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在这个娱乐即正义的年代,我们吐槽明星、解构严肃、躲避崇高,在娱乐内容的呈现上,这一届的90后与Z世代广开脑洞,大搞鬼畜、并以沙雕风制梗,在普适焦虑的环境下,沙雕风更是通过其背后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开创了更多表达的可能性。

在某种程度上,沙雕这种表达方式,将引领新时代的未来潮流未来。——鲁迅【这话不是我说的,我没有,别瞎说】

2015年的某一天,油管上一个名为Coincidance(抖肩舞)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的注意。高频踩点的节奏感、莫得感情的扑克脸、机械且魔性的动作,再加上两个高颜值男主(KIKI、CHUCHU),让这部魔性至极的短片迅速爆红。

时至今日,四年过去了,这段视频再次「喜提」B站、抖音热搜榜。好吧,这次它又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当然,本次带动抖肩舞热的,不是什么创意鬼才、营销大师,亦不是那些动则怒砸千万的品牌金主,而是一群为了助力社团招生纳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校在校生。

不怕沙雕多,就怕沙雕住一窝。

近两天,在西安理工大学举办的寝室文化活动中,几个很会耍宝的男生翻拍了多年前的这段抖肩舞,由于面无表情,但节奏带感,腔调滑稽,动作简单,易于模仿,沙雕与魔性齐飞的槽点,使得其在高校内迅速被点燃。

随后,这段沙雕视频被传到抖音上,很快便引起了新一轮的翻拍热潮,并蔓延成全民娱乐的创意素材。

当然,在一片逗比乐呵欢乐多的片场里,也出现了某些对这种沙雕行为,怼以否定的态度:完全get不到笑点,尬到窒息,秒退无疑;原版拍的是洗脑魔性,你们拍的是辣眼睛;是大学课程太少?还是袁隆平让你们吃得太饱? 其实也没必要。毕竟,在全民娱乐(沙雕)时代,一切权威和严肃都将被解构。

当沙雕行为成了代表一代人的声音,一种生活方式的标志时,沙雕文化已为这个时代定下了节奏:抖音、快手、表情包、段子成为了解今天青年文化的新指南,《吐槽大会》的李诞的沙雕与世俗的态度更是成了当今青年的流行偶像。正如一种全新的反叛策略:荒诞不经、反常态、反主流、独树一帜。

毕竟,在今天的年轻人群体当中,已难再现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描述的「迷惘的一代」、再现杰克·凯鲁亚克笔下「垮掉的一代」,有的是上班很无聊,下班很没劲的Z世代(95后)和「沙雕的一代」。

娱乐至死时代,沙雕一下其实也挺好

治愈系不一定能出圈,但沙雕一定可以。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在术上如果有一定的研究,其实想红其实不难。扮丑、猎奇、炫富、才华等都是成功出圈的有效途径,而以沙雕和魔性为看点的「抖肩舞」,也不例外。一张莫得感情的脸,机械且僵硬的舞姿,配上节奏感爆棚的BGM,想不沙雕都不行,加之额外主打的别具一新口号:每天一次防抑郁,也成为了它再次点燃它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代的年轻人赶上了互联网这个大浪潮,也算毁誉参半。在网暴、网黑之外,信息的爆炸式袭来,也把每一个城市青年拉进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里,加剧着每一个孤独、空虚的城飘人焦虑。

从《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到《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教育、民生、疾病、家庭……这些话题时时刻刻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高强度的升学压力,四面八方的社会压力,也让原本清新脱俗的缓慢抒情节奏,开始变得拖沓,甚至有些油腻。因而,单纯的秀小资、优雅,已经无法触碰到这个年代年轻人的G点,已成为了大部分「欲火」内容的「弃儿」。与其进而焦虑,不如退而沙雕,此时沙雕式的娱乐内容,也就成了现代社会最好的解毒剂。

脑洞大开的跟风创作

当然,支持「抖肩舞」完美出圈的,除了「沙雕风」外,还有趣味感、脑洞大开的故事文案创作。看过原版「抖肩舞」的应该能发现,Coincidance爆火的背后,实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两个拥有不同家庭背景的主角,带这各自的信仰踏上路程,由「舞蹈」相识相知,随后「舞蹈」感化的外交官,从此世界再无战争、暴力。这个短短两分多钟的视频中,《Coincidance》的歌词将「和平」、「梦想」这两个极为宏观的主题表达得很清楚,其中还夹带着「原生家庭」、「同性恋」等社会敏感话题。

在只言片语中,将整个故事完整的表达出来,这也是它出彩另一个重要原因。同样的,各高校的翻拍视频中也是如此,看似是在互相模仿,实则内容各不相同。以西安理工大学的视频为例,他们更改了各自的设定,并用上了「魔鬼筋肉人」这一「星」气十足特色称呼,将「大学寝室私生活」呈现在这支时长不到两分半钟的短片中。虽然,翻拍版无论是在拍摄效果,还是叙事完整度上都无法与原版相匹敌,但也正是这种接地气的拍摄效果和贴近生活的内容走向,也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

圈层梗,被认同并点燃为什么「抖肩舞」会在学生群体当中,再次被点燃?不得不再次提的就是小圈子文化。为什么表面上一本正经的局座大人,到了B站也一改往日的严肃风,入乡随俗。为什么「沙雕」的UP主,在B站上会更受欢迎?

之前在讨论「B站」、「盲盒」、「流量明星」等现象时,就说过这一代的年轻人渴望的不是相同,而是认同感。诸如成龙的「Duang、Duang、Duang」、张学友的「吔屎啦你」、蔡徐坤的篮球梗一样,其实抖肩舞的火,也是因为小众圈的人容易产生共鸣,在信息内容不断交替重叠的情况下,逐渐堆积出一个新的热点话题,传至大众圈子后,便成为了段子式热点话题。

总的来说,站在现在这个社会现状的角度来说,内涵「沙雕」的确比传统「文艺」更容易被众人接受,而趣味横生的课堂也总比一本正经的死记硬背要记得多。

美国知名战略家、前国务卿热津斯基很悲观地认为:“谁也没有能力改变未来世界的二八现象,解除边缘人的精力和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一个,在80%的人的嘴里塞上一个奶嘴儿,让80%的底层人心安理得地接受咸鱼地命运,而这个奶嘴儿就是娱乐业。”

事实上,这个奶嘴儿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换代,否则会加剧社会的巨大不平等,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今天,沙雕文化正在形成80%的人的新的奶嘴儿。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花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