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职场人生存手册

2020-01-10
懂得甄别信息真伪,是职场人安身立命的一大技能。

99bd5b42368c4498389356a168e16279.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qspyq2015),作者申敏,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眼下,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信息革命。当电子设备连入互联网时,每个人如同被置于一个巨大的露天广场。在这里,隐私成为被贩卖的商品,数据成为拆解重构个体的指标。

而信息革命的浪潮与职场接驳,颠覆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关系。

焦虑笼罩周身,不努力奔跑就会被社会抛弃的毒鸡汤甚嚣尘上。职场人,被扣上了“社畜”的帽子,像一台上紧发条的永动机。

近期刷爆网络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口碑严重两极化的根源在于男权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厌女症的集体爆发,与长期被压抑的家庭女性濒临崩溃的情绪宣泄。

职场——成了立场迥异的两性,交锋最激烈之处。然而,男性的修罗场,又何尝不是女性的角斗场?残酷底色,都一样。

职场厚黑学,不会放过任何被禁锢于漩涡中的人。年龄、性别、家庭出生和教育背景,这些简历上的一个个必填项,有时并不能帮当事人“渡劫”。

豆瓣高分韩剧《辅佐官》是政坛男性职场的微缩图景。李政宰饰演的张泰俊在第二季里由辅佐官晋升为国会议员,除了聪明才智,助他攀升的还有背后庞大的人脉网。

更准确的说,是成熟的个人信息网络。

这意味着当你想第一时间了解何种资讯,都可以立即找到能精准提供这方面信息的关系人。当然,这里指的是具有机密性的内部消息,而非搜索引擎可查询到的常识。

懂得甄别信息真伪,是职场人安身立命的一大技能。

博弈论中被称为“机制设计”的特殊方法可以帮助实现这一技能,即:设计一套博弈规则,令对方做选择,再通过他们的选择来推演其真实意图。

抽象的信息与具象的人融合,做聪明的“拿来主义者”——为游走于黑白两道的张泰俊指引道路,化险为夷。

男性聚集的职场圈,讲究胜者为王的生存法则。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或雄心壮志成为佼佼者。平凡,才是常态。

还记得坐在地铁上边哭边吃面包的小伙子吗?他化身职场“社畜”的缩影,辛酸又无奈。

日子一天天地过,只要还想好好活着,就得咬牙坚持,这是成年人的独有魅力。

一些将现实素材艺术加工的影视剧,有的一针见血戳穿平静表象下隐藏的千疮百孔,发人深省。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身为妻子的金智英想重返职场,苦于无人带孩子,丈夫主动提出向公司申请育儿假的建议,却被同事无情揭露育儿假是男性职场人晋升的绊脚石。

有的影视作品,则选择理想化的叙事方式来治愈人心。毕竟,苦中作乐是底层普通人生活的主题曲。

日剧《我的事说来话长》塑造了创业失败、啃老六年的“蛰居族”和为家庭放弃音乐梦想的中年“社畜”,皆为日本社会的两大典型男性形象。

丧气中透露出真实。可是愈扎心,治愈效果愈佳。

大结局,无业游民岸边满在家人鼓励下,终于迈出找工作的第一步,完成了自我和解,也象征着导致啃老族的日本“就职冰河期”的融化。

为实现野心,职场男性有时需要应对各种“局”。上司的饭局、竞争对手的酒局——这种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几乎连轴转的应酬,究竟有多少是有效社交?

与其迷恋各种拓宽人际关系网的机会,不如潜心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光芒绽放那刻,自会有欣赏你的人递来橄榄枝。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是已婚的女性职场人遇到的高频问题。暗藏的性别歧视,昭然若揭。

尽管有人抨击,为女性鸣不平。

可不得不承认,对职场女性不公的现象,从未杜绝。

而在无孔不入的信息社会里,承担家庭与事业双重重担的女性,更是被围堵得难以喘息。

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女主角对男上司得寸进尺的工作“套路”不敢拒绝。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手机里上百条工作信息的轰炸。即便是下班了,还要在等地铁的闲暇,拿出笔记本修改方案。

这不就是现世里职场女性的真实写照吗?

公交车、餐厅、电影院、卫生间,生活的公共场合随时都可能变成工作地点。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这让我倏忽想到了那个提着高跟鞋赶末班地铁的年轻女白领。她们活成了打不倒的斗士,却要独自消化“女汉子”的自嘲和调侃。

发达的信息社会,让沟通零时差,但生活被完全绑架。如今很难再找到合理的理由,拒绝任何时间上司发来的工作要求。更有甚者,只因为休息日没回领导微信,便被辞退。

信息社会把职场环境扭曲成畸形,身处其中的职场人精神紧绷,亚健康接踵而至。

布罗茨基说:“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是在学习不要屈服,而余下的生命则是使用这门学问。”

深陷泥淖的职场女性,出路何在?

虽不是每个人都能活成韩剧《迷雾》里的女强人高惠兰,却可以选择像“凪”(注:zhǐ,日本汉字,指风平浪静)一样,暂时与世隔绝,放一个风平浪静的小假,好好蓄力。

有时候,为了目标一路狂奔,也别忘了偶尔停下脚步看看方向,坚定信心再出发。

女人,要先学会自爱,才能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这是吸引力法则。

当今社会,每个职场人都不可避免被信息洪流裹挟向前。这场信息风暴给人造成侵蚀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阶层跃升的机遇。

信息,正成为职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而由此催生的“知识经济”,也逐渐演变为人才成长道路的一块块垫脚石。

尤其信息社会给了人跨界的机会,诞生出斜杠青年的新物种。死守一项技能的人,除非是不可替代的高精尖,否则大把的人在后面排队补位。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葛罗夫,在回顾自己的创业史时,感慨良多:“只有那些危机感强烈、恐惧感强烈的人,才能够生存下去。”

这套未雨绸缪方能主宰命运的“罗杰斯论断”,套用在职场上,则凸显出在实践探索中培养预见力的重要性。

“罗杰斯论断”

成功的公司不会等待外界的影响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是始终向前看。提出者是美国IBM公司前总裁P·罗杰斯。

或许职场的性别壁垒我们不易冲破,但是利用“格乌司原理”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却可以习得。

“格乌司原理”

也称为生态位法则、价值链法则。原指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生存空间。如果两个竞争种能共存于同一个生存环境之中,那么它们一定是生态位分化的结果,也即它们的生态位之间存在着分化。如果没有这种分化或者生存环境使这种分化不可能,那么,一个竞争种将消灭或排除另一竞争种。这一原理是由俄罗斯微生物学家格乌司提出的。

每个人的生态位,包括生存与发展环境,即:自然环境,以及由文化、观念、道德、政策等组成的社会环境。

只有根据自身的天赋、独特优势和资源人脉,深刻地认识自己,并精确定位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方能事半功倍。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才是职场捷径和生存核心。

在男性扎堆的硅谷创业基地,伊丽莎白单枪匹马打造出互联网独角兽,正是一次女性突围的成功案例。

无论是穿梭在钢筋水泥森林、时间被铁律切割成碎片的全职职场人,还是被不安定感充斥却享受时间自主支配的自由职业者。

不同的是身份标签,共通的是为事业打拼的心。

如何在信息社会借势,是每个职场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