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配送服务,真的做到无接触了吗?

2020-02-24
无接触配送服务,真的做到无接触了吗?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见微评论。

疫情来势汹汹,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冲击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服务业。

小吴是美团的外卖配送员,正常的时候,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他有几乎一半的时间奔波在送餐的路上,然而疫情当前,被迫“赋闲”在家的小吴显得忧心忡忡,“不干活,哪里来的钱交房租水电费呢。”小吴无奈道。

所幸公司很快开始复工了,并且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服务。“无接触配送”通过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骑手在收餐环节的安全,在要求骑手全面配备口罩、消毒餐箱等举措的基础上,为用户和骑手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保护。

此举一出,各平台公司争相效仿,肯德基、麦当劳、饿了么、闪送都开始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甚至北京一馒头店都在营业时推出滑板卖馒头的方式,以此来进行“无接触”售卖。

但是,无接触配送服务真的做到了无接触吗?无接触配送服务又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保护配送员和消费者的安全呢?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究竟可以存活多长时间?

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中给出答案是:病毒在光滑的物体表面能存活数小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那么病毒还能存活更长的时间,最长可存活长达五天。

而我们看到的“无接触”仅仅停留在外卖从配送员—消费者这一环节,而食品从食材加工成商品再进行售卖,其中经过的层层工序,是否都能做到隔绝病毒感染,我们并不知情也无从考证。此前西安就有一名肯德基店员被确诊感染,而该店员在1月17日至25日都在肯德基前台负责食品备餐工作,由此可知,每一个步骤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每个步骤的防疫都不容忽视。医院运送物品的隔离箱才是真正的无接触传递,而显然无接触配送服务是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

其次,通过网络或电话约定外卖送达地点,骑手走了之后再去拿外卖,减少了手过手这一步骤感染的风险,却也增添了其它的风险,外卖错拿、乱拿也成了避无可避的情况。许多大学生调侃道:“这不就是我在学校取外卖的常态吗,方便是挺方便,就是外卖总丢。”虽然美团在个别小区设有智能外卖自提柜,但是也只是个别地方,大部分地区的外卖还是缺乏防盗保障的。

对于配送员来说,疫情期间还要挨家挨户奔波,平台强制要求配送员佩戴口罩,但是又不向配送员提供口罩,“一单才赚五块钱,一个口罩三十五块钱还买不到。”说到这里小吴也是满腹牢骚。

没有口罩提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配送员去的地点多且杂,也难免有脱下头盔口罩打电话的情况,被感染的风险不可谓不大,纵使有钱可赚,可赚的也是胆战心惊。

无接触配送服务确实是餐饮行业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进行自救的有效探索,但是究其实质究竟对疫情防范是否有效,在笔者看来,与原先的配送服务相比,无接触配送服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送员和消费者被感染的可能性,但是根本来说,还是存在被感染的风险的。

平台在各个方面所要做的防范措施还有许多,单就将配送员的体温等健康信息呈现给消费者还远远不够,毕竟在潜伏期的病毒也有感染的可能。对于已复工的员工,平台应该确保其在复工前自我隔离达到14天并且无感染症状;在员工工作期间,平台应为其免费提供工作用口罩;应该对食品生产商家合作,共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商家也应该做出相关的卫生安全保障,确保后厨和前台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物业也可对外卖进行有序管理,将外卖取送点放置在有监控摄像头的地方,以减少外卖丢失的情况。

虽然疫情期间的无接触配送服务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特殊时期看起来也确实藏有不少隐患,但在笔者看来,该项举措可能在疫情结束后的未来大放异彩。不接触配送服务一旦落实了基础设施建设,将智能外卖提取柜配备齐全,那么将大大提高外卖配送行业的工作效率。就算我们打游戏、洗澡、上厕所错过了卖电话也没有关系,配送员送达一时联系不到买家也不用着急,将外卖放到智能提取柜并发送消息通知买家即可。这是外卖配送的“丰巢”,也是童年的“送奶箱”的再现,总体而言,无接触配送服务仍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这也将会是未来外卖配送的新趋势。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