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交易平台拓展为产业链平台,已融资1亿的Carro创办人,谈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0-03-09
实际上,在东南亚做平台,招人是最大的困难。

aarontan.jpg

Aaron Tan陈伟程,东南亚最大的汽车交易平台Carro的创办人兼总裁。认识Aaron几年,靠谱哥觉得每次和他聊天,都不会觉得累,而是很有趣。因为他中英文相当流利,思维敏捷,最关键的是说话不拖泥带水,骨子里有他受西方教育的理性和直接,又因为出自日本华人家庭所以兼具谦虚,还有点幽默。

疫情期间,Aaron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谈到“转危为机”,于是,靠谱哥就约他聊聊。

Aaron,现在疫情还在持续,你的公司受到哪些影响吗?

Carro 已经融资达到1亿美金,进入了C轮。去年在新加坡总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四个国家的总交易额达到5亿美金,明年的目标是到大约10个亿美金。结果病毒来了。

影响肯定是会有的,但是到目前,Carro还okay。至于接下来的话,估计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三个国家,受到的冲击不会太大,但对泰国的影响估计比较大。

因为印尼最近才刚出现第一起确诊病例,当地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马来西亚方面,3月至今的交易额还可能会比前两个月好。(为什么呢?)因为上上个月(1月),大家在过新年,交易量受到影响,2月也慢了一点,3月实际上是在回弹,接下来长期的影响,就不清楚了。

新加坡这里虽然也有一定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在疫情期间不搭公共交通,应该去买车,所以交易量暂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泰国则不同了,如果你注意到泰铢的走势,会发现泰铢这一两年增值很多,会让我们的成本增加,加上疫情期间经济不稳定,买房买车的市场不会太活跃。Carro已经在泰国13个城市设立了团队,今年不会猛扩展 但是会努力在现有的城市做的更多。

这样的话,你们在融资方面会受到影响吗?

融资方面,或许会有影响,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做到收支平衡,而且现金储备还不少。

说起来,我们从创办到现在,只烧了七八百万美金, 而且主要烧在人力成本方面,请财务总监、工程师、营销人员等等。

我们现在四个国家共有大约四五百名员工,最近刚新招了CFO(首席财务总监)和Chief Legal Officer (首席法务总监),我们要想把公司做大,还要招更多人。

你在朋友圈提到“危机转化为机会”,你是如何把危机转为机会?

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概念。在疫情期间,我们要如何适应这个环境,做出一些事情?人家不想买车买房,我们身为一个汽车交易平台,如何让客人线上更加便捷买卖车?

在美国,线上平台卖车,是很普及化的事情。但在新加坡这些国家,地方很小,大家习惯了直接去看,有些人还不太习惯上网买,或许这次疫情是让他们改变思想观念的时候,了解线上平台服务的需要。

第二点,也是更关键的一点,如何让公司做到Recession Proof(不受经济萧条影响)。疫情还只是七八个月的事情,年尾就因该会恢复正常。我更担心经济萧条。

新加坡、印尼等地方的经济增长一旦为负增长后,我们如何做到recession proof。

我以前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经济萧条的时候,你要买的股票是什么?答案是两只股票 :麦当劳 和沃尔玛。因为快餐和日常用品都是刚需。

如何把自己的平台做成刚需?成为recession proof (不受经济萧条影响)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你们公司现在的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会面对哪一方面的挑战?

我们的业务很多,包括二手车交易、新车交易、汽车金融、贷款、保险、服务等多个领域十几个分公司。

上个财政年度的营收(revenue)有大约七千万 ,亏了大约两百万。 今年营收长了两倍大约1亿2000万,基本收支平衡。

业务一直在扩大,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永远是吸引人才,不管是技术、marketing市场营销、operation运营方面,都面对人才引入的挑战。

实际上,在东南亚做平台,招人是最大的困难。

你们外部有哪些竞争对手?

公司不止是做二手车交易,还做汽车金融、保险等等,在每一个领域我们都有对手,但在东南亚,做我们这样一个链条的公司没有其他人。

比较可怕的是,中国类似公司也有可能进攻东南亚,我们的应对方式,就是把执照做好 在吧partnerships(合作) 弄好。实际上,其他国家的人要想进入东南亚,他们最大的困扰是执照申请问题。个别公司没有拿到执照,就想攻占这个市场,结果被封了。

我们是本地人,我在印尼等地的伙伴也都是当地人,这些是我们之前就策划好了,也是我做风险投资十几年的经验吧。只要我们把每个环节做好,把产业链条铺好,我们就会设立了Barrier of Entry 入门壁垒。

再有,你看东南亚市场很多公司都是这样做的,包括Grab在内,一开始提供Ride-hailing(网约车服务),后来也逐步开展其他业务,包括送餐阿什么的。我个人觉得东南亚很多产业链还没开展。

旗下十几家公司,你怎么有效管理?

首先,我们的风控做的很好,你拿借贷方面来说,我们的两三家做借贷业务的公司,坏账率只有0.3%,保险业务方面,我们的风控也蛮好的。我们都是通过数据分析等,把风险降到最低。

除了风控,最麻烦的是对人的管理。我坚持一个观点“疑人莫用,用人莫疑”。我不micromanage(不会管得太细),手下差不多10个CEO,这包括每个国家一个CEO,财务公司一个CEO,保险公司CEO等等。

他们内部要协调,但也要和外面的公司竞争。例如 保险。我今天跟贷款公司借贷,贷款公司问你要买保险,给三个标价,其中一个标价会是外面的,客户可以自己选择,那么客户肯定会选择最好的用户体验的。如果我们自己的公司客户,都没有用自己另外一家公司的业务,就要反省,到底是为什么了。

好的,谢谢你接受访问。

伟程也幽默回应:“谢谢老板抽空访问我”。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