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微软市破万亿,巨头的成长速度为何超过小公司?|海外头条

2020-04-22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削减成本的思路,值得其他公司从中学习。

编者按:

《海外头条》是创业邦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

1月16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继苹果、亚马逊和微软之后市值达到这一水平的美国公司。

当时四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达到4.97万亿美元,比整个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市值还要高。如果将它们分拆,将形成全球第四大股票交易所。

本期推介文章作者Eric Feng指出,这四家公司不仅规模庞大,让人惊讶的是它们还能继续高速成长。

过去10年,四家公司的总市值从5880亿美元增至近5万亿美元,内部收益率(IRR)为23.8%,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的11.8%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的10.5%的两倍。

文章来自Maker《苹果、亚马逊、Alphabet和微软是如何成为市值1万亿美元的公司的》(How Apple, Amazon, Alphabet, and Microsoft Became $1 Trillion Companies)。

从某些方面看,这四家公司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疯狂扩张的初创公司。

微软每增长1%,就相当于增加Pinterest的整个市值。

为什么这四家公司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作者表示,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削减成本的思路,值得其他公司从中学习。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发表了一篇开创性文章《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解释了为什么人们要聚集在一起形成伙伴关系、公司结构,而不是仅仅通过自由市场与个人做生意。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自由市场应该比任何其他组织结构都更有效率。

但科斯指出,个体之间做生意时会产生外部交易成本,比如建立信任、交换信息、调整目标和激励措施等。

然而,在公司内部,许多这样的交易成本可以消除,因为人们在同一个组织中工作,受同一套规则和流程的管理。

当然,公司内部仍然存在交易成本(比如必须获得管理层的批准才能进行项目协作),但是这些内部交易成本由同事支付,低于由承包商支付的外部交易成本。

科斯认为,公司的存在降低了整体交易成本,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效率,这也是公司存在的首要原因。而当公司相对于承包商有了经济优势,反过来又促进了公司的成功和增长。

不过,作者提到,这种优势并不是无限的。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其运营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比如多个业务部门、产品线有自己流程的独立团队,没有建立起信任的远程同事,以及随之而来的官僚作风和公司政治。

所有这些副作用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内部交易成本增加,企业整体增长放缓。最终,如果内部交易成本高于外部交易成本,公司将开始收缩。

这是一个无休止的经济优势转移的循环。一家公司曾经的成功不可避免地会给未来的成功带来阻力。但如果公司能够在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长的同时,将内部交易成本保持在低于自由市场的水平,就有办法打破这个循环。

微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开源贡献者,广泛开启合作关系,从一个可怕的竞争者变成了一个安全的盟友。近年来,微软与存储领域、数据库领域的竞争对手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连游戏领域头号竞争对手索尼也与其结成了云联盟。

亚马逊则创建了一种适用于所有产品的商业模式,那就是无论亚马逊做什么都基于客户购买需求。一个包含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贯穿始终,一致性可以显著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苹果的秘诀在于它的平台。要知道,管理产品的多个版本对公司来说负担很重,Android有5个主要版本,2014年发布的Android 5.0仍在14%的Android设备上运行。

相比之下,苹果去年9月最新发布的iOS系统已经在70%的设备上运行,不需要处理遗留问题,没有跨平台的依赖关系,也没有技术利益冲突,公司内部更有效地专注于一个平台的一个版本。

而谷歌可能有9个不同的服务,并且每个服务都有超过10亿的用户,但数据是谷歌的关键策略。Gmail团队员工收集的数据可以帮助谷歌地图提高准确性,可以帮助谷歌搜索完善发现结果,又能帮助YouTube推荐视频。

虽然谷歌的股价在2月19日创下历史新高后再度下跌,但并不影响这四家公司挑战内部交易成本限制的能力。巨头们还能够起舞,未来冲击2万亿美元市值也许不是梦想。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