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财经、补刑法、追南极科考,B站求学实录

2020-06-23
吾日三省吾身: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博学了吗?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娱乐硬糖,作者刘小土。

吾日三省吾身: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博学了吗?

算法娱乐的背后是无尽空虚,放下手机那一刻只剩悔恨懊恼。哎,停不下来的小手,让拖延症和熬夜症变得无药可医。尤其终身学习的热风越吹越劲,我等青年失学者无不自惭形秽。

痛定思痛,硬糖君决心暂别美食区、生活区这些时间杀手,跟着当代求知青年遨游学海、充实自我。要说起来,咱其实也算是互联网老学姐了。从剪辑到设计,从弹琴到跳舞,技能养成几乎都靠bilibili(以下简称B站)。

只不过,这届年轻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需求实在变化快。去年,我们还门儿清,小破站的人都在恶补财经知识。到今年,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物理化学……没有他们嗑不下的。罗翔老师火了,戴建业老师来了,各界大佬学者、科研机构都在跑步进场。

毫无疑问,B站的科学知识内容,正在变得越来越“硬”。这不,6月21日,B站还联合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发起首届“南极科普日”的直播活动。

这是国内实现了首次网络直播实时连线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科考队还乘坐雪龙2号首次在南大洋宇航员海进行海洋调查,直播中更是首次公开很多珍贵画面和科考进展。数百万人围观了这场南极科普盛宴,好评如潮。

而如果我们把“南极科普日”视为一次对互联网学生的摸底调查,就会发现其产业价值远比想象中更大。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年轻用户的兴趣图谱和教学习惯,用以反哺内容创作。在各大平台争相布局知识生态的当下,B站既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又是优秀的学习样本。

硬核的知识,又增加了!

硬核二字贯穿始终的“南极科普日”直播,堪称今夏最强学习限定。全程跟下来,硬糖君已以“南极四级学者”自居。

这场活动主要分为独家连线、科考进展首发、基地科普、UP主vlog、印象南极等部分。每个板块各有主题和风格,但都能勾起围观群众的好奇,输出大量必考知识点。

独家连线时,中山站队员向观众详细介绍南极越冬科考的日常吃住行,揭开了战区环境的神秘面纱。无知的硬糖君,以为等来的会是一出“极限挑战”戏码。没想到科技发展滚滚向前,咱科考队员在南极都有地儿健身、打球啦。

直播过程中,科考队员们还带动观众看到了心念已久的极光景象。一时间,大家纷纷在弹幕里祈福,留下了“疫情退散,世界和平”“考试顺利、平安喜乐”的感人愿望。

隔空探索极地,足以让我们热血沸腾。紧接着,极地中心首发最新科考进展更是将直播间气氛瞬间推向巅峰。

此次南极越冬科考,中国首次有两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去往南极。其中,雪龙2号作为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填补了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如今,雪龙2号船已经返回国内,中国南极考察暨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历史37天,东西横跨35个经度,行程5000海里。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南大洋宇航员海这一最神秘海域展开综合科考,顺利完成首个调查断面科考。他们获取了18米长的海底沉积物柱状样本,打破我国历次南极科考柱状样采集长度纪录,对科学家研究南极和地球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这一过程中,科考队员首次获取了南大洋11个站位的中层鱼标本286尾。南极深海鲑、颊光鱼、大洋珍灯鱼……奇怪的生物又增加了!南极电灯鱼的卡姿兰大眼睛,美妆区值得拥有。

无数个“首次”出现在成果里,观众在拓宽认知边界的同时,集体荣誉感也油然而生。这种高燃氛围下,大家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自发组成了补课小分队。硬糖君留意到,B站上带有“南极”标签的几期视频,播放量明显上涨。

为了尽可能提升知识传递效率,B站还对严肃内容进行了多元且趣味的表达。极地科普由该领域专家讲解,囊括了极地观测、南极鸟类、科考站建筑设计等众多板块,用户能够按需选修;UP主Vlog则以普通群众视角,给大众提供了探访雪龙船、体验极地馆的虚拟体验;印象南极的微纪录片,又带着我们顺着记录者的脚步,去了解、感受极地魅力。

“南极科普日”这堂课刚结束,学渣硬糖君还忙着搞课后复习呢。没想到,已有大批网友在线求更北极系列。你们这一个个会玩能学的,难不成都是隔壁家小孩。

这届学生,为何偏爱B站?

2019年,B站就有意扶持知识科普类创作者,因而何同学、毕导THU 等UP主借势起飞。今年疫情期间,许多短视频博主更是凭借硬核讲解新冠肺炎涨粉数百万。中短视频探讨严肃选题的创作形式强势崛起,不仅吸引大批专业创作者,也极大拓展了短视频的内容边界、应用场景和受众面。

如今,这条知识赛道上已经挤满玩家,B站、快手、知乎、西瓜视频等悉数在列。而为了抢夺优质创作者,各家纷纷推出激励计划、流量扶持,甚至重金挖人来换时间。

自带热度的创作者,能够避开冷启动阶段,快速吸引原始粉丝,但然后呢?如果平台没有形成稳定、良好的知识消费氛围,他们背后巨大的流量价值也就难以充分挖掘。至于平台想依靠某位、某群创作者来构建完善的内容生态,更非易事。

一来,平台间大多存在圈层壁垒,粉丝“移民”的成本极高。挖走创作者,并不等于就接手了他的全部流量。核心粉丝可能会“不离不弃”,更大的路人粉丝盘大概率“另寻新欢”。

二来,用户属性决定内容消费频率和体量。相关品类火不火,关键还得看是否有“对口”的用户。否则即便聚合了创作生态的上游,没有下游承接,仍会面临流量消散的尴尬。

今天的内容创作和传播生态,越来越像相声的逗哏和捧哏。创作者是“逗”,受众是“捧”。没有一个能抓亮点的捧哏,没有捧逗之间的充分默契,再好的包袱也使不响。

具体到知识领域,就是结构和氛围。前者可以给用户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多元品类持续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后者则意味着用户在良好的互动中,相互激活学习、交流的欲望,实现和放大内容价值。

这一次,B站跑在了知识赛道的前头。其自上而下摸索出了一套成熟打法,通过高效运营建立起知识传递体系,有序地向用户传递内容,满足他们的学习诉求。

在很多人看来,B站能够成功立稳青年知识分享社区的人设,关键在于对严肃内容进行降维输出。实际上,B站与专业机构、权威学者的合作同样常态化。用户能在“兴趣班”和“专业课”间随意横跳,找到自我提升的适合方式。

截至发稿,中科院物理所的B站账号已经投递400多期视频,积累下115万核心粉丝。其内容多数围绕物理、化学展开,每期作品都深得用户喜爱。

今年5月,B站还联合中科院物理所推出“科学全知道”科普直播。通过院士专家科普报告、UP主“云”参观实验室、茶话会等形式,向用户全面解析了液氮冰激凌、肥宅快乐水的制作原理。趣味玩法包装硬核知识,这场直播吸引了113万观众同游,“在B站追科学”成为流行。

拆解B站的系列科普活动,不难发现其极其注重知识的丰富表达。无论是“科学全知道”还是“南极科普日”,都融合了多种创作形式。每种类型的风格不同,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诉求,也实现了更好的破圈效果。

硬糖君采访过不少“B站学生”,他们普遍表示,选择B站是受氛围影响。在这里,同好们偏爱在弹幕、评论区里互动交流,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平台还会针对用户诉求策划内容,让他们拥有一定主动权。“南极科普日”开播前,B站就曾发起抽奖互动,向站内用户征集动态提问。这样既能带动活动辐射潜在受众,提前暖热直播氛围,又可以解答观众疑惑,实现跨屏互动。

说到底,知识社区构建比拼的不只有内容本身,而是整个学习生态以及平台的精细化运营。激活创作只是第一步,也只是一步。

B站新丁,知识区是个什么区

6月5日,B站知识区正式落成。“众所周知,小破站是一个学习网站”的旧梗,照进现实。

知识区由原有的科技区整合升级而来,下设科学科普、社科人文、野生技术协会、财经、校园学习、职业职场6个二级分区,以分享知识、经验、技能、观点、人文等内容为主。至此,B站完成了知识社区的基础建设。

但这个知识区,与其说是B站的战略跃进,不如说是顺势而为。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B站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突破5000万,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在财经、法律、生物、航天等细分内容领域,崛起了大批优质UP主。种种迹象表明,这届B站用户认真好学且涉猎极广。

平台已有这个氛围,官方只是推动其“更上层楼”,因此,B站知识区一经上线便好评如潮,并吸引许多垂直领域的专家学者投身视频创作。

日前,B站联合科技圈霸主极客公园还策划了一场持续数天的科技全明星峰会。陈睿、罗永浩、雷军、周鸿祎等科技大佬,和罗翔、半佛仙人、毕导THU等知名UP主对话联动。神仙打架,观众的视野也在知识狂欢下得以拓宽。

不过,知识区毕竟是B站新区,仍需海量内容填充生态。目前,平台已经发起了几期知识分享官的招募令,全面寻找优质知识创作者。不同于单纯砸钱,B站在提供百万奖金和数亿流量扶持外,还设计了阶梯刮奖、分区赛道等玩法,引导创作者在合适方向上稳定产出。

平台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资源生态,无疑是创作者的机遇。而活跃的高黏性用户,则能带动站内作品出圈、破圈。比如,“法外狂徒张三”的经典形象,由罗翔教授的作品树立,却是在B站用户频繁讨论和使用过程中,活跃到大众视野。

今天,弹幕已经全面普及,但真正挖掘这一功能背后文化价值的,还是B站。许多B站视频一旦搬运到其他平台,就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推动创作者全面出圈这件事上,B站用户的价值不可低估。

包括知识社区在内的所有社区,都是平台、创作者和用户的共创产物。单靠某方力量,这事儿都干不成。B站亮出了惊艳几招,但能否顺利拿下“最佳课代表”的位子,仍需拭目以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娱乐硬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