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行业背后的底层逻辑

我们今天就先带大家梳理一下,中国网红20年进化论。

图片来源:图虫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斗战胜佛小组(ID:gh_04725b480370),作者王东东,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前言

这段时间因为很多工作上的琐事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写东西,导致拖更,实在是对不起大家。

本文结尾我给分享大家一个我的数据报告搜索模型,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催更。爱你们。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这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从未少过质疑。

有的质疑声被打了脸,比如当年我深刻记得我妈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网购上面都是骗子。但现在看来,错过淘宝网店创业的那些人真的是错过了一个时代。

也有些质疑声是一直存在的,就比如——做网红到底有没有意义。

2020年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11.4亿,而“网络红人”正是在这样蓬勃发展的网络环境下产生的群体。

在网络上,所谓的红,就是知名度

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一种原本就存在以才艺为主线的艺术表现职业工种变得更有想象力、传播的范围更广、金钱效率更高,让一切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的好与坏全部放大化。

我们今天就先带大家梳理一下,中国网红20年进化论

2.中国网红20年进化

文字时期的第一批网络写手

中国第一代的网红诞生于千禧年,那个时候其实也谈不上网红,更多的是网络作家、网络写手。

作为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他们来说,整个虚拟世界充满了未知,人们的窥私欲与猎奇心理被逐渐放大。

门户网站与论坛在当时开始兴起,但凡是在上面发表个人观点的人都成了那个年代的香饽饽。

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等第一批就是此时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童年时期看到的《闲人马大姐》《家有儿女》《武林外传》《七月与安生》等,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在当时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技术的限制、服务器的上传速度只能停留在文字阶段,网络上的精品内容极其匮乏。

大家如同追着收音机听故事一样,每次按点趴在大屁股电脑前观看他们新故事。

人们第一次通过网络认识这个世界,让更多的人在文字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时候的网红更像是一种线上的作家,给人以精神寄托,他们的内容也开始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人。

虽然我接触到他们的内容已经是电视剧形式了,但是韩寒和郭敬明的一些烙印还是深刻印在了我的身上,我的愤世嫉俗与中二病一样的抬头45度仰望星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特点。

网文经济、网络文学ip、阅文集团的那些事情,其实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慢慢的在各大平台生根发芽了。

直到现在,这一批网文经济的元老们依然在文学改编的地方进行商业化的尝试。韩寒和郭敬明对世界的思考更多体现在他们的电影里,他们的成就依然让无数的网文作者望其项背。

图文时期,审美与审丑共存

不同于文字时代低速的传输,图文时代传输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把对文字勾勒出的世界的兴趣,转移到了更直观的图片。

图片最容易表达的,莫过于美与丑。

关于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定义。相比千篇一律的人,人们往往更钟爱别具一格。这种别具一格包括美,当然也包括“丑”。

现在看芙蓉姐姐,谁也不会觉得她漂亮。确实,她不是靠漂亮走红的,她就是靠丑。丑得别具一格,丑得惊心动魄,丑到积累了一定量级的粉丝。

诸如此类的还有凤姐,可惜凤姐志不在此。而芙蓉姐姐则抓住这时代照射进来的微光奋力翻身,如今,出场费竟高达六位数。

自然有人看不惯丑的人,美人也就应运而生了。高校校花黄灿灿、吴倩、陈都灵都是同时期美的代表。

凭借清纯,甜美的气质,不知道让多少萌动的男生为之倾倒。如今,都进了娱乐圈,拍戏、跑商演。她们会越来越美,但她们最美的时候还是那个阶段,那是一个女孩不可复制的青春年华。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在网络上开始拍摄搞笑段子。在网络上,一个好的内容他一定是带有某些娱乐性质的。

IP诞生,视频专业大军的来袭

随着互联传输能力不断提高,视频平台开始蓬勃发展。

用户不再满足于看千篇一律的PGC内容,而是开始寻找另类而新奇内容。

《万万没想到》和《屌丝男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乘着视频平台PUGC内容发展的快车,来到了观众面前。

小团队高超的专业制作水准和对剧本改编的能力,带给观众新的审美提升。

除此之外,一些从文字平台转型而来的作者也开始慢慢在微博等平台崛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papi酱们,他们大多独立进行内容创作,熟练运用各类媒体,言辞犀利,颇具个人魅力。

2016 年度网红 papi 酱在拍出 2200 万天价贴片广告费后成立了搞笑视频平台 papitube,吸收了不少风格类似的自媒体人。

一个个的网红开始有意识地树立自己的个人IP。

自媒体时代下,个体化的娱乐表达

社交媒体与娱乐平台的发展,传输速度,以及多元化网红内容形式的发展,开始让越来越多的有想法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

那个时候斗鱼还有“一哥55开”、“一姐阿怡”、“三骚”,主播们还是处于不羁放纵的状态,在直播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快手那个时候是一个喊麦平台,大部分人对快手的刻板认知也是来源于此,那个时候,快手是真的“土”,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MC天佑”。

抖音开始自己第一步的发展,抖音早期到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说服高颜值的年轻用户生产视频内容,并帮助他们获取粉丝,纯属拉皮条的生意。可就是这些高颜值的小姐姐和小哥哥们,让抖音平台保持了自己「美好生活」的年轻调性。

自媒体时代下,无数个体开始在各大平台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知乎大v、斗鱼主播、抖音小姐妹、快手的老铁们,每个平台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标签。

可惜的是,这其中大部分人没有长久红下来,个人意识的薄弱加上平台的不规范管理,导致翻车事故频发,无奈之下,很多平台只能手刃了自己一手扶持的干儿子。

全产业商业化的网红

这也是我们正经历的时期,我们能看到的李佳琦、李子柒、薇娅、Papi酱等网红,他们背后不仅是个人IP打造,更是在一开始就得到了资本助力。

他们发展赶上内容与电商打通的趋势,也赶上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趋势,同时也赶上了视频平台的普及

资本助力放大了他们的商业价值,也让他们有了更多传播方式,每一个人的背后都出现了很复杂的供应链。

而逐渐的,由兴趣爱好主导,用爱发电,为艺术理想而创作的初代网红们,逐渐成为了资本结构型网红,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回眸,每一滴眼泪,都是一个流量,金钱,与表演的剧本,不断的以资本追逐最高赚钱效率为宗旨的指使下去对着屏幕,欢笑,哭泣,狂热的售卖。

3.20年行业发展的底层规律

不管是用爱发电,还是资本结构型运作。

这些让我们记住的网红背后其实是由一套相似的操作系统构建而成的。

因为互联网本质是一个新经济流量的放大器。

放大器的用途:放大,但放大的功能本身不改变物体的构成。

我们看看在放大器下,他们获得了什么,我们又如何学习和借鉴。

1.敢于天下先的韩寒

他是那个时代少数敢于休学写作的人,这和当今文化环境不一样。

在当年,敢于迈出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他们纯属是因为对写作的热爱,去网络上抒发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通过互联网的放大镜,韩寒的才华从小范围传播变成了全国性的新文学偶像。粉丝们会探讨韩寒的作品、热爱甚至诋毁。

2.海量正反馈的福报

但是,韩寒从放大器加持之后就接受了无数的反馈,而这些正向反馈是普通报刊杂志时代的写作者一辈子接收不到的。

接收到,收好,修正,变更好!他通过网络上一次次的反馈,逐渐成就了最好的韩寒。

3.用专业与自我打败一切的Papi

当年秒拍微博小咖秀盛行的年代,只是单纯有了平台,可是优质UGC内容却很少。Papi振臂高呼成了网红,在中戏北影体系里并不是那么高门槛儿的,高级摄影、剪辑技巧结合新平台对于此类当时稀缺内容的饥渴被迅速放大。

b站的崛起更是在优质的UGC内容上叠加了新的文本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弹幕。

就这么简单的技术加持,反而创造了更多的内容供给,无数的用户参与到讨论中,一方面增加了社区的粘性,另一方面也给力UP主更多反馈信息。

所以,人家的技术本来就在那儿只是互联网平台放大器让一切都开始发光。

4、不甘于走既定路线的李佳琦

李佳琦,你可能记住的是李佳琦的OMG买它。但实际上,我们作为一线的从业者,在筛选网红的时候,看的不是你会模仿的OMG,而是OMG背后日复一日的坚持。

时代变了,在欧莱雅当BA(beauty adviser)的日子满足不了李佳琦,他宁愿放弃这个很多BA都想要稳定的资深BA身份,走一条BA的稳定发展之路,而是在那一次选拔,拼劲全力。

网红成名用时更短,专业职业限定更少。这也是今天为什么无数明星转道想成为网红的原因。

4.未来网红的趋势

回顾完前文所述的网红这二十年的发展史,我们这一章的内容就是为了探究一些规律,我们在看未来网红的趋势的时候,会分几个维度:

文化、趋势、个体;技术、平台、内容

1.文化、趋势、个体

20年走过来,上述这些人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层面有了一些改变与创新,他们抓住了机会,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海量流量红利的崛起瞬间走红。

下一种文化趋势是什么?

直到Bilibili今天做到千亿市值,影响着中国最有活力的一群人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

充斥着广告的视频平台不是我们年轻人发自内心喜欢的地方,那是被无数年轻人吐槽的商业的地方,奶头乐氛围下的年轻人,总有一天消费会觉醒。就像那些评测博主帮人做消费决策避坑一样。

今天的年轻人更善于表达自己,因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实的味道,有追随自己内心的味道,那是一种不被年长的人Pua的时代。

2.平台、内容、技术

去年下半年新氧举全平台之力打造两个网红咨询师,在所有人还懵逼的状态,这些网红咨询师,已经轻轻松松年入千万,代言、坐诊、行程的繁忙程度比肩明星,吸金能力爆棚。

随之而来的是万亿巨头美团大众点评医美事业群以及阿里、美图等各方势力拼命争夺这些成名的网红咨询师,各平台砸重金培养。

但是,很多垂直领域直播业务负责人在和我聊过之后,我发现他们犯了一个最典型的误区-误以为流量和知名度就是专业类KOL的解药。

在目前各家平台手握亿万流量和大量资本,开始培养自己的网红,甚至是从别的平台挖人。

讲道理,你可以看看现在巫师财经在离开B站后,过得并不是很好。头条的算法分发逻辑注定了平台更适合娱乐内容而非专业,可以说离开原有平台,就离开他真正能红的土地。冯提莫也是如此。

大家只需要把握一两个当家花旦,基本可以吹一辈子。这里面很多的MCN机构实际上是拿着平台资源完成自己的小想法。

这个过程中,红的到底是负责人?还是平台?还是网红本身?没有人去认真的讨论,而大公司的傲慢也是,老子给你发钱,有流量,你给我好好干活儿,然后你观察发现,无数的网红都是小作坊出来的,因为,别无选择。

而今天医美平台都是从小创业公司发展起来,在重要的战略板块儿却忘了初心。

前面提到的底层因素,假设平台能解决、能意识到那更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是真正的那个会红的人在哪里,找到他,全身心的服务他。

我们今天讲的是这20年的发展,大家都想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人能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孵化的一定会红的人。

这位大哥看着像30岁左右的他其实是71年的,他非常懂得保养自己。没有谁会在抗衰领域,比这个不老男神更有说服力,他的口才、他的认知、他的努力,完虐所有脸上打满玻尿酸在那里满嘴跑火车的弟弟们。

因为无数的医美咨询师面诊,有不刮胡子的、戴帽子的、满嘴跑火车的、车轱辘话来回说的。

我们在四月份医美头部媒体美沃斯举办的活动上和新氧科技的金总、欧华的苑总、茉莉花科技的晓东、协和整形外科肖医生等一众医美头部IP一场辩论赛,吸引了几十万医美行业从业者中接近十万人。

我也在里面喷了我们的反方在面诊直播的不专业,也开玩笑提了,我说我会合作小巨老师,捧他。可是我发现整个行业在之后的两个月没有什么人真正和他沟通,真正的服务他。

后来的一个月,我花了一个半月无数次深夜3小时以上的沟通,了解他的过往,对于抗衰的认知,所有医美项目,以及无数次面诊咨询遇到各类有趣的事儿,还有医美行业的无数内幕,我心中只有一个判断,当我把他的要素整理好,SOP做好那一天,他一定红。

最知名的网红是所有平台都想要的,也是下一个互联网战争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天的技术基建时代已经全面AI化,结合大IP和更超前的技术才是核心解药

我能确定,无数平台的部门负责人,不会像一无所有的创业者一样,All in 算法,All in做一名网红的服务员。

我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服务员,前新氧COO刘逍说过:中国的高管们不会管理,一上管理就把权力加持,开始压迫。

张一鸣说过,不允许公司内称哥称总,就是要消除一切官本位主义带来的阻碍,这些无数的小阻碍,和公司成长中带来的名气附加值赋予员工的,用好了是企业荣誉感,可以奔着使命愿景价值观走,用不好,从上到下的马屁主义哄领导开心。

当好服务员,All in算法,才是这个网红流量时代,平台不会像,从PC到移动互联网掉队事件的重演。

文化加持,技术迭代,用心去寻找去服务,那些最努力客户,并且有天赋的人才,很多人逃离北京,去了杭州,成都这些地方,去从事流量生意。

但他们忘了,北京才是这个国家最中心的内核

无数优秀人才汇聚于此,不需要问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网红,我能确定的是,这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专业类年轻人,会在下一个时代下通过技术加持轻松崛起

最后,给大家开启结尾彩蛋。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斗战胜佛小组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