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 | 你是“狐狸型”企业家,还是“刺猬型”企业家?

2020-08-25
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知道一件大事。

图片来源壹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智慧云董事,作者陈雪频,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导读:战略就是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有些企业,不能平衡好“得”与“失”的关系,往往是什么都做,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只要觉得有利可图,什么都做。最后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但公司的竞争力并不强。

我认识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公司的年销售额都不到一百亿,但业务模式和企业文化都相差甚远。为了方便比较,我姑且以A公司和B公司称呼他们吧。

先说相同点,A公司和B公司都是家族企业,创业历史都在30年以上,董事长都是创始人,他们都是白手起家,经历过多年的打拼,才有了现在的事业。创始人都性格强势,有很好的商业直觉,二代也都没有接班。

不同点的于,A公司是从制造业起家,现在则成了一家多元化公司,横跨了农业、文化、房产、制造业等好几个行业,主要业务都在国内,公司看上去规模很大,但利润和市值都不高。B公司也是制造业起家,但一直专注在这个细分领域,属于典型的专业化公司,最近几年更是展开跨国并购,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是所在领域的隐形冠军。虽然销售额和A公司差不多,但利润和市值都要高于A公司。

A公司和B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经营业绩不同,企业文化也很不一样。

就以开会为例。A公司每半年公司会开一次高管会议,几个事业部的老总都要轮流发言,报告各自事业部最近的经营状况。往往一个事业部老总在发言的时候,别的老总都在闭目养神,气氛一片祥和。B公司每个月开一次高管会议,每次开会时大家都很紧张,因为大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把一些分公司的销售数据列出来,哪个分公司做得好,哪个分公司做得不好,一目了然,因此颇有压力。

A公司和B公司基本上可以看作多元化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代表。

开会的细节就能看出这两类公司的差异。在专业化公司里,开会的时候大家比的是同一样的东西,谁优谁劣一目了然,而且问题讨论聚焦和高效,开完会大家都有紧迫感,能立刻行动起来。但在多元化公司里,不同行业的情况差别很大,就像苹果和橘子很难比较一样。几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凑在一起,除了财务数字可以比较之外,其他数据无从比较,也因此很难管理,开完会后也没啥行动。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知道一件大事。狐狸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他们从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四周徘徊,等待最佳袭击的时间。刺猬则毫不起眼,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事情,一不留神瞎转到狐狸所在的小道上,立刻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让狐狸无处下口。狐狸要比刺猬聪明很多,而且使用各种方法发起进攻,但刺猬总是屡战屡胜。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小品文《刺猬与狐狸》中,把人分为刺猬和狐狸两种类型,这个比喻就来自这个古希腊语言。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把世界当成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他们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而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一条基本原则或是一个基本理念,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为简单的应对方法。

用狐狸和刺猬来比喻企业家,喜欢多元化的企业家属于狐狸型,喜欢专业化的企业家属于刺猬型,他们的做事策略和风格都相差很远。

狐狸型的企业家喜欢多元化,而且偏机会导向。他们大都天性爱冒险,发现眼前有机会不去抓住,心里就如同猫抓一般的难受。他们的口头禅是:“遍地都是黄金,为什么你们就不去捡呢?”他们对自己非常自信,认为各行各业都差不多,“做企业都差不多,不同行业有什么关系?”

不过现实是,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相差甚远,而且每个行业都竞争激烈,能同时在多个行业做到领先的企业凤毛麟角。如果只是把企业规模做大不难,但要在每个领域都做到优秀则很难。再说只是把企业规模做大,摊子铺得更广,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举一个不是太恰当的例子,有时候一个人长胖了,看上去比以前好像更魁梧了,但身体素质反而可能下降了,还得了各种慢性病。

在30多年前,由于中国刚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基本上生产什么都能赚钱,企业家也都有很强的机会导向意识。但这样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企业要生存下来,必须在所在领域做到足够专业。有些机会看上去遍地是黄金,但要把黄金捡起来也很不容易,就像你看到了满江河豚,而且知道河豚肉很鲜美,但要尝到河豚的美味,也要有高超的烹调技巧,否则会反而要受其剧毒所害。

但很多企业家都有路径依赖。他们的发家路径要么是靠拍脑袋,仗着满腔的激情做出来的,要么是靠奋发自强,步履维艰地走出来的。在他们的成功道路上,运气总是占有一定的成分,但他们容易把这种运气当做必然规律,对专业缺乏敬畏心。对于他们来说,最麻烦的不是对各个专业不精通,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怀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在盲目和无知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很多老板因为事业有成,往往会把自己看作“超人”——无所不能,无所不管。没有什么比成功更失败的。成功需要牺牲很多东西,比如越发浓厚的“超人情节”,比如不断膨胀的自我内心,这些往往是导致一个人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要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因此很容易看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硬生生地把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了多元化企业。

战略就是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有些企业,不能平衡好“得”与“失”的关系,往往是什么都做,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只要觉得有利可图,什么都做。最后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但公司的竞争力并不强,公司的利润也一直上不去。

卓越的企业家大都属于刺猬型,他们知道专业和聚焦的价值。任正非说:“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就是专业和聚焦最好的证明。华为公司用了30多年的时间,在通信这个领域投入了几百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专利总数遥遥领先于同行,才能在5G时代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我看过那么多企业,基本上卓越的公司都是奉行专业主义的企业,那些业务四处开花的公司大都看上去很美,但竞争力普遍不强。

很多年前,王石给中国移动做过一个广告,广告语只有两个字:“我能!”在创业阶段,为了提高士气,经常喊些“我能”的励志口号是有必要的。不过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家就要意识到“我不能”,不能继续膨胀,应该专注和精简。“我能”很提气,但企业家更要经常告诫自己的是:“我不能!”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智慧云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