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遇「黑天鹅」,燕京啤酒的艰难「复兴」之旅

2020-10-11
未来啤酒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集中度会更高,在这个时候还在掉队的燕京啤酒,处境自然不妙。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新知,作者魏宇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年来逐渐掉队的燕京啤酒,在国庆假期尾声突然向业界扔了一颗「雷」。

10月8日,燕京啤酒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晓东因涉嫌职务违法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不能正常履职。

尽管燕京啤酒在公告中同时表示目前公司运营已由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谢广军接手主持,各项经营活动也在正常开展,并强调「该事项对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未产生重大影响」。

但资本市场还是给出了负面的反馈,10月9日早盘,燕京啤酒以8.11元每股开盘,下跌3.80%,截至当天收盘跌幅缩小到2.02%,收盘价为8.26元每股。

作为有着四十年建厂历史,在资本市场纵横了二十三年的老牌企业,对一些突发情况不可能没有准备预案,这点从副董事长的快速接手可见一斑。因此与担心燕京啤酒的经营状况相比,更值得注意的其实是燕京啤酒被打断的「复兴之路」。

在赵晓东在被调查前,燕京啤酒的业绩就有了一定的起色。这离不开燕京「老人」赵晓东的助力,他在燕京度过了22年职业生涯,岗位从最初的研发到如今的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对燕京上下颇为熟悉。

然而,即便是有伯乐相助,燕京啤酒也没能成为「千里马」。其实赵晓东接手后燕京啤酒的业绩虽有起色,但这份成绩不仅无法与其2013年的巅峰时期相比,与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等同业们相比,也有些相形见绌。

换句话说,这次的黑天鹅事件对外界来说最多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燕京啤酒而言却并非如此。

燕京啤酒的业绩还会不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在消费市场出现新变化之际,老问题尚未解决的燕京啤酒,如何在新战场上翻盘?这些问题都随着赵晓东被调查徒增了些许不确定性。

意料之外的「黑天鹅」

如果不是突遭调查,赵晓东将会继续执掌燕京啤酒帅印。因为就在9月17日举行的燕京临时股东大会上,他顺利连任了非独立董事、董事长。

同时,赵晓东还在燕京啤酒的实际控制人——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局副主席、执行董事;在燕京啤酒控股股东北京燕京啤酒投资有限公司担任副董事长。

就在当选后不久,赵晓东还代表燕京啤酒出席了第 29 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并发表演讲。可见这次的调查着实有些突然。

从经历上看,拥有博士学位的赵晓东是业内少有的学术、技术集一身的管理者。上任董事长后,他就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如以企业家的全局思维和战略眼光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燕京啤酒建设发展的新思路、科学谋划燕京在全国市场的一盘棋、主推鲜啤中档发展战略、创造出具有燕京特色的规范化招投标体系等。

这些新主张确实让燕京啤酒的业绩出现了「喜色」。自从在2017年5月被选为董事长后,除去获选当年,其余两年中燕京啤酒的业绩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赵晓东走马上任前,燕京啤酒的营收已经连续四年出现负增长,净利润增速也一路下滑。2017年的营收规模已从从2014年的135.04亿元降至111.96亿;净利润从2014年的7.62亿降至1.61亿,增长率则由正转负,2017年更是同比下降了48.3%。

2018年,燕京啤酒的业绩实现了小幅增长,其中营收达到113.44亿,同比微增1.32%,净利润达1.8亿,同比增长11.8%。2019年继续保持了上升的势头,营收为114.7亿,同比增长1.1%,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增长17.61%。

初看之下,燕京啤酒近几年的表现大有改观,但与巅峰时期相比,这份成绩其实是不够打的。

2013年是燕京啤酒业绩的顶点,当年营收137亿元,净利6.8亿元,此后业绩开始一路下滑。先是在2014年首次出现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随后两年的情况则进一步恶化,营收和净利均处于负增长。

到了2020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实现营收50.39亿元,同比下降13.88%;净利润仅2.69亿元,同比下滑47.46%。Wind数据显示,根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A股共有7家啤酒行业上市公司,2020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的营收和净利收益排名仅高于兰州黄河,位列倒数第二。

对于这个成绩,燕京啤酒给出了意料之中的解释「上半年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面临较大压力。」

不过其他几家上市啤酒企业的成绩,却让燕京啤酒的解释略显苍白。以青岛啤酒为例,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同比增长了13.77%,珠江啤酒、重庆啤酒也是如此,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6.04%、3.06%。

不难看出,尽管燕京啤酒在赵晓东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的带领下止住了颓势,但不管是与曾经的自己还是如今的同行们相比,燕京啤酒的掉队都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9年,一向低调的赵晓东等公开表态称,燕京要争取在2025年前完成蜕变,实现快于行业发展水平的高速增长,届时品牌形象、产品结构、运营效率也将取得大幅提升。如今,这份规划不可避免的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燕京啤酒的「老问题」

过去的燕京啤酒曾被人奉为国内啤酒行业的「老大哥」,这声「老大哥」彼时的燕京啤酒也确实担待得起。

一来作为北京市场的后来者,燕京啤酒在五星、北京两大品牌已经站稳脚跟的前提下,创新性的使用了「下沉战术」,通过销售渠道多元化的「胡同战略」完成了逆袭。

随后的燕京啤酒不仅成功跻身啤酒行业第一梯队,还成为国内第一个突破100万吨产量的啤酒企业。

二来,燕京啤酒在科研上也曾是「领头羊」,在80年代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款11度清爽型啤酒。

凭借与醇厚型啤酒截然不同的风味,这款产品上市第一年就生产销售了3.5万吨,这个数据此后逐年增加。同时,燕京啤酒还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国行业百强企业。

不过,燕京啤酒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正如上文所说,在经历了2013年的巅峰后,燕京啤酒的业绩便开始一路下滑。其中除了已经提到过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外,其他的指标也不容乐观。

其中最明显就是导致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啤酒销量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啤酒行业整体销量自 2013 年达到 5062 万千升的顶峰后就进入了下滑期,但已经在2018 年、2019年重新恢复了增长,而燕京啤酒销量下滑的事实则贯穿了啤酒行业近几年销量先下滑后上升的整个周期。

2014年-2018年,燕京啤酒的销量分别约为532.11万千升、483万千升、450.36万千升、416.02万千升、392万千升,分别同比减少6.88%、9.23%、6.76%、8.96%、4.39%。2019年的销量再次出现了下滑,约为381.16万千升。

今年上半年依然如此,燕京啤酒1-6月的销量为 209.69 万千升,低于去年同期的257.85万千升。

换句话说截至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的销量已连续下降五年。

此外,曾经率先研制出清爽型啤酒的燕京啤酒,近年来在研发上虽然勇于投入,但效率却堪忧。

燕京啤酒从2015年到2017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99亿、2.99亿、2.52亿元,科研人员数量分别为1221人、1228人、1369人。作为对比,体量大于燕京啤酒的青岛啤酒同期的投入为1287.9万元、1461.3万元、1868.9万元,相对应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49人、48人、51人。

无论是金额还是人数,燕京啤酒都占了上峰,但取得的成果却出人意料,青岛啤酒在这三年中获得了45项专利,而燕京只有19项。2019年燕京啤酒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42.23%,达2.01亿元,人员也增加到了1951名。

如何迎战「新时代」?

如果从1985年实施“啤酒专项工程”算起,我国国产啤酒的发展历史已近四十年。如今的发展状态,已经进入了「供过于求」的阶段,同时随着年轻人登上舞台,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这种变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品牌高端化、受众年轻化、竞争多元化,于燕京啤酒而言则是带着「旧疾」闯关难度无疑更大。

实际上,这种趋势已是业内公认的发展方向。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高端啤酒的市场份额将占到44.2%,超过中端、低端的28.3%、27.5%。华润啤酒首席执行官侯孝海曾公开表示,国内啤酒竞争已经进入决战阶段,华润啤酒从大到强,决战就需要在高端啤酒方面打败百威。

与此同时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新派饮品,如喜茶、江小白等不仅是资本眼中的宠儿,业绩增速也十分迅猛。

赵晓东也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如何让燕京的品牌年轻化,如何创造90后喜欢的新产品是燕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燕京啤酒对此也采取了行动,从2019年开始就陆续推出燕京U8、燕京7日鲜等中高端新品,还在今年5月启用王一博做代言人,意图在摆脱中低端标签的同时抓住年轻人的胃。不过这些产品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以燕京U8为例,在淘宝上按照销量高低做搜索,前几个选项的数据均没有过千。

与此同时,包括燕京啤酒在内的传统啤酒企业们还要面对「外来者」的竞争。

这里的「外来者」指的不只是像百威这样的国际啤酒企业,还有随着年轻人口味出现变化,销量开始走高的预调酒、葡萄酒和果味酒,二者都挤压了燕京啤酒的增长空间。

燕京啤酒的老对手们也在不断发力。

青岛啤酒就在2019年7月提出五年后「再造一个青岛啤酒」的目标;华润也表示2020年利润较2017年翻番,即利润每年要有30%以上的增速。可见未来啤酒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集中度会更高,在这个时候还在掉队的燕京啤酒,处境自然不妙。

如果说营收、利润下滑是各行各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那么带着「旧疾」踏上新战场的燕京啤酒,与身处四化浪潮中的传统车企遭遇了相似的处境,那便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