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禁令另一面,既需“塔山阻击战”,更需“南泥湾精神”

2020-10-13
鉴于当前的困难,华为真的无芯可用了吗?华为真的退出手机市场吗?华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周锡冰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0年9月15日,随着120天的缓冲期如期而至,美国制裁尘埃落定,那只让华为难受的靴子缓缓地落在地上。这意味着美国商务部针对华为及其子公司的芯片升级禁令正式生效。从此,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一旦没有美国商务部的批准,就不能再供货给华为。即使是像台积电、联发科、中芯国际等代工企业,也相继表态,将遵守美国商务部的新禁令。

此次禁令,不仅切断了华为与美国供应商的正常合作,同时也隔断了非美供应商但凡含有美国技术,与华为合作的可能性。在中国信息化百人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毫不讳言当前的困难。他说道:“因为这款手机搭载的5nm麒麟9000芯片,或将成为华为麒麟高端芯片的‘绝版’。” 严重的打压,让华为陷入“无芯可用”的绝境之中。

鉴于当前的困难,华为真的无芯可用了吗?华为真的退出手机市场吗?华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01背水一战,哪怕是战到一兵一卒,华为19.4万将士也要完成“塔山阻击战”

遭遇美国致命打击,华为就被迫制定“塔山计划”。据了解,华为“塔山计划”源自“辽沈战役”中的塔山战役,又称“塔山阻击战”。

华为制定此计划的目的就是解决卡脖子生存问题:一方面,华为构建资源池,与相关的材料厂商战略合作。第二,华为有效地利用手机组装线产能(试验线占5-10%),复制给战略合作企业。目前,华为计划合作企业有数十个,它们是,上海微电子,沈阳芯源(芯源微),盛美,北方华创,中微,沈阳拓荆,沈阳中科,成都南科,华海清科,北京中科信,上海凯世通(万业企业),中科飞测,上海睿励,上海精测(精测电子),科益虹源,中科晶源,清溢光电等。

02 关乎华为未来,华为更需“南泥湾精神”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想赢得胜利,就必须在战争中学会战争。针对美国一轮又一轮的疯狂制裁,华为已经做好永远被制裁的准备。既然做好最坏的打算,华为就必须解决生存和战略补洞的问题。

2020年8月4日,为了更好地应对美国针对华为特定的技术封锁,华为如期地启动了包含了意在规避应用美国技术制造终端产品的“南泥湾”项目。

华为命名 “南泥湾”项目,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在困境期间,希望实现自给自足”。在当前,“完全不受美国影响的产品,就被纳入‘南泥湾’项目。” 完全不受美国影响的产品包括华为笔记本电脑、智慧屏、IoT家居智能产品。

在华为心声社区,有关“南泥湾”的帖子就有多个。其中第一个帖子就是有关学习南泥湾精神的内容。该帖名为“学习‘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打造‘好江南’,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此帖发布的时间是2020年5月19日。以此来看,“南泥湾精神”,并非此刻才被提及。

03“两手都要硬,两口都要软”,争取友商合作,斗而不破,坐等时机

在当前,美国看似堵死了华为生产“高端芯片”的路,但是并没有真正弄死高端手机业务。因此,华为必须做好“两手都要硬,两口都要软”,争取友商合作,斗而不破,坐等时机,以此来度过美国打压的生死劫。

所谓“两手都要硬”,是指一手尽快地重构一条可自控、安全,去美国化的芯片供应链。同时通过颠覆式创新,解决芯片的代工、封装、测试等难题,同时扶持代工企业解决华为芯片的代工问题。二手就是构建华为移动服务生态,解决谷歌安卓断供问题,加速鸿蒙作为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进度,力争做到三足鼎立,同时也是解决华为手机操作系统和生态体系的一个关键问题。具体的方法如下:第一,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按照目前的态势来说,华为在生态体系的建设上,还是稳扎稳打的。因为华为的管理层知道,解决操作系统容易,但是生态体系却很难,一旦盲目大跃进,必然遭遇开发者的抵制。第二,重金投入,“土地换和平”,话语权尽可能给开发者。第三,降低平台收入分成,扶持开发者,让开发者获得可见盈利,激发开发者热情,以此带动更多的开发者入驻。第四,联合他国生态体系合作,完善生态体系建设。第五,尽可能地去美国化,做好生态开发者合作者的合规。第六,加强中国本土的投入,做好美国下一轮制裁“其他国产手机”的准备,彻底做成中国联盟的生态体系。第七,在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市场,其开发者苦“谷歌久矣”,华为此刻遭遇打压和断供,激发这些市场的开发者,其合作意愿更加强烈。

所谓两口都要软,是指,一是华为决策层继续保持对美沟通渠道,在公关调门放软一些。第二,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也尽量做到软化美国制裁带来的影响。此外,华为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供应链合规,重构“去美国化”供应链。

按照目前美国对华政策的态势,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或将加剧,长远来看,华为需要建立一条“去美国化”的芯片供应链势在必行,否则脖子永远捏在别人手里。

当华为被断供后,德国英飞凌(infineon)CEO莱恩哈德·普洛斯(Reinhard Ploss)就高调向中国供应商说道:“英飞凌核心知识产权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和其他国家注册,我们100%相信这些国家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言外之意,其大多数产品不会因为美国封杀而在中国受限。据了解,1999年4月1日,英飞凌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其前身是西门子半导体事业部,2002年后更名为英飞凌科技,在模拟和混合信号、射频、功率以及嵌入式控制装置领域掌握尖端技术。

英飞凌业务遍及全球,尤其是在汽车、充电和安全芯片领域,在美国加州苗必达、亚太地区的新加坡和日本东京等地拥有分支机构。在中国,英飞凌在上海、无锡、深圳、北京四地设有办事处。除了欧洲,日本和韩国半导体企业也是可以扶持的。

第二,华为管理层,包括创始人任正非继续接受海外媒体采访,继续阐述华为的真实战略意图,同时继续向美国喊话,加大对美国政府,尤其是特朗普团队相关利益者的公关。

华为管理层,包括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持接受外媒的高频率采访,向海外媒体阐述华为真实的战略意图,同时继续向美国喊话,加大对美国政府,尤其是特朗普团队相关利益者的公关。

保持与美国政府的沟通和公关是为了化解华为与美国政客之间的矛盾。一是,任正非通过媒体向美国喊话。二是,华为透过国会山的咨询公司,游说美国政客,达到美国政府把华为实体清单中消除。三是,华为继续聘请精通公关的顾问,向美国极左翼媒体阐述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主张。

第三,继续游说供应商,继续采购,让其游说美国政府,通过申请。

当华为被断供后,美国供应商就失去了一个超级大客户,其市场空间无法消化,导致美国供应商被迫削减订单。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累计对外采购了700亿美元的零部件,其中向美国供应商就占110亿美元(约合770亿元人民币)。在利益面前,美国供应商就会主动游说美国政府,积极申请供应许可。

2020年9月19日,美国AMD公司高级副总裁诺罗德(Forrest Norrod)介绍,该公司已经获得了对华为供应的许可。这是美国新规生效后, AMD通过申请,首家被允许对华为供货芯片。

在此轮供货中, AMD并非目前唯一一个获得美国许可向华为供应芯片的企业,英特尔也在其中。9月21日,据最新消息,英特尔官方表示,已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

而美光科技、韩国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联发科,中芯国际等厂商均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在9月15日以后继续对华为供货的许可证申请,目前尚待批复。

第四,“美国商务部的禁令并非是‘铁板一块’,彻底切断了华为采购芯片的途径,操作上仍留有弹性。”

之前华为与高通在专利方面达成协议,这为华为手机采购高通通用品芯片打开了一条路。美国堵死给华为麒麟芯片代工,源于美国高通不愿意看到由华为旗下的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脱颖而出,甚至可能冲击其主导权。当华为手机登顶世界第一的全球市场份额后,高通更加恐慌。鉴于此,美国并没有禁止华为购买高通通用品芯片,也包括高端芯片,在华为采购芯片的途径方面,操作上仍留有弹性。

第五,发力多领域产业链,进行反封锁层层突围。据余承东介绍,华为正在寻求涵盖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云服务、物联网标准生态体系,以此构筑华为的竞争优势,其中在半导体的制造方面,华为要突破包括EDA的设计,材料、生产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制造、封装封测等。

以此同时,华为正在联合中外大学,突破基础材料的瓶颈。9月17日,任正非与中科院的专家学者们就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发展时建议:(1)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数理化和化学材料等基础研究的投入,推动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2)华为非常重视与中科院的合作,希望双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各个层面的科技交流,向基础性科学技术前沿领域拓展。

第六,静观其变,到外交相对独立的国家,比如英国、德国构筑芯片制造产品链,或者组建合资公司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去美国化暂时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华为来讲,一方面就是解决自己的补洞问题,一方面还是可以静观其变。原因是,美国总统的变更可能会影响华为在芯片代工或者购买上的变化。当乔·拜登当上美国总统后,有可能推翻特朗普在华为问题上的一些限制,可能不从实体清单中删除,但是由于高通、谷歌等美国企业的游说,这样的限制也是有所改变。

当然,美国打压华为将是长期的,这样的趋势在短期无法改变,那么对于华为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外交相对独立的国家,比如英国、德国构筑芯片制造产品链,华为可以出技术,甚至是组建合资公司,既解决了芯片的需求问题,同时也拓展了欧洲市场。以此同时,华为扶持中国本土企业或者出资组建合资公司,代工芯片制造。再次,华为联合世界各地的大学,通过颠覆式创新问题,解决光刻机的技术瓶颈问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