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桔后来居上,共享单车战场还会烽烟再起吗?

2020-10-30
滴滴如果沿着这个思路做有丝分裂,青桔能承载的想象空间可能就更大。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深潜atom。

胡玮炜已经很久不出现在新闻里了。作为摩拜单车的创始人,她和摩拜一样,来也匆匆,去也无声。企查查APP显示,10月22日,摩拜创始人胡玮炜退出广州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李洋接任法定代表人、董事。

她曾经被当做理想主义的代表,媒体人创业的完美典范,伴随着共享单车的浪潮,被各种媒体追捧。在摩拜被美团收购,ofo宣告破产后,行业观察家们纷纷感慨她运气真好,避免了戴威的狼狈,而且落得盆满钵满。而戴威在经历了曾经的风光无两后,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遥想2016年的共享单车战役,打得如火如荼。卷入了那么多巨头,大家都懵了——这条赛道值得这么重仓和这么烧钱吗?但资本释放出来的气息是,他们再也不想错过对滴滴和打车市场的误判和迟疑,一定要抓住这波狠狠地赚一把。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那时候,大家都在说着风口,说着线下场景和支付入口,马化腾和朱啸虎还在争论摩拜和ofo谁强,专业性一度上升到了拿小灵通做类比。直到后来,这个话题“内卷”到在共享单车上贴广告到底能不能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这波众声喧哗的讨论,才告一段落。

不过,吊诡的是,口水落潮之后,共享单车也并没死掉。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味,而且似乎都还生长的郁郁葱葱。

01、共享单车为什么能顽强的存活下来?

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表征,无疑是中国城市飞快的发展进程。在高楼林立的背后,是中国城市主干道发达但毛细血管并不顺畅的现实。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往往要比三四线城市生活的人走更多的微信步数,个中原因就在这里。这个现实,构成了共享单车出现和成长的基本背景。

共享单车可能的雏形,最早或许应该来自大学校园。以戴威的母校北大为例,偌大一个校园,在这里学习生活四年,没个自行车可能真的很不方便。但学生毕业走的时候,自行车又会以比较低的价格折旧卖掉,有的自行车可能会被转卖很多次,做为一种“共享资源”被处置。

共享单车以更激进的方式对交通资源的分工做了资源配置,用户不需要对自行车有绝对的所有权,在骑行的时段内付费就可以拥有使用权。加上一开始的骑车押金,这个生意模式本身还算比较健康。也就是说,我们对共享单车,是有实实在在的需求的。具体到交通出行,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往往在走出地铁后,还有相当的距离要行走,折叠车这种解决方案已经被证明除了看上去酷,但一点也不方便。

可是当资本巨头纷纷进入,共享单车从最开始的解决交通问题的工具,变成了制造交通问题的垃圾,整个用户的情绪和感官也开始变了。共享单车投放和铺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它实际的运营能力,这造成了极大资源浪费。除了自行车生产企业和运营环节的打工人,留下的注定就是一地鸡毛。

反倒是,在资本降温后,活下来的各家,从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上撤下,开始重新重视精细化运营,也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共享单车的需求,相对回归到了它该有的状态。摩拜易主美团,哈罗单车一直靠精细化运营活得比较健康。

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算是单车领域的一匹黑马。2017年底,滴滴和ofo的矛盾迅速升温,滴滴彻底放弃ofo,将小蓝单车收入麾下,并且迅速完成对小蓝的重新包装,将其升级为自营品牌青桔单车。滴滴利用其在出行领域打下的地盘和战斗力,对青桔做了推广和布局。

02、共享单车的新格局:下沉的产品反比一线城市好

有数据统计,国内有70%的共享单车都投放到了一线城市,日趋饱和的市场,已经宣告了共享单车在五环内的战事基本已经结束,青桔、美团、哈罗三个品牌成为胜利者。拼多多、快手和趣头条等企业在下沉市场掘金成功,共享单车背后的巨头出于抢夺流量、完善生态闭环的考量,积极推动车轮大战在下沉市场的延续。

关于下沉市场的规模,已经不用赘述。一二线市民以及习惯了地铁出行,在这里共享单车承载了“最后一公里”的职责。然而在五环外市场既没有地铁,在公交网络上也不能和一二线城市媲美。目前,海量的五环外居民每天需要计算公交车的到站时间,同时也会浪费大量时间在等公交车这件事情上。

市场够大,需求也存在,那么共享单车一定会在下沉市场崛起么?

理论上是这样,然而我们需要考虑人为因素,人群素质是个挑战。2014年,共享单车走进了五环内的大街小巷,五环内居民对共享单车打起了各自的小心思。有些人私自加把锁将单车据为己有,有些人暴力破坏单车,甚至有些人会将单车零件拆卸用来修理自己的自行车。根据数据统计,ofo共享单车月损坏率曾高达10%,甚至哈罗单车在有些地方二维码破坏率达到60%,一二线共享单车市场也是经过了数年的培育,才逐步解决了故意损坏车辆这个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单车企业的选择就会比较少了,要么是再培养一次市场,让用户习惯并开始保护共享单车。要么是对自行车进行升级,投放共享电动车

投放电动车的一个考量是,电动单车价格较高,破坏电动车的案例容易进行立案,反倒能更好的保证单车不被破坏。另外一个考量是,电动车和自行车的最大区别在于动力,电动车需要定时充电,一个小城可以进行停放甚至充电的区域有限,可以说是先到先得。占据了这些优势地利位置并建立起自己的配套设施后,共享单车品牌在这座城市可以建立起市场壁垒

然而,相比较自行车,对于共享电动车的合规和停放问题,也是共享单车品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下沉市场,出行领域和电商领域,第一次形成了一种“反差萌”——市场在下沉,但投放的产品却更高级。核心还是在于,下沉市场,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并没有一线大城市这么迫切。所以,这就要提醒共享单车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不要贪大求全,抓大放小,找到更合适的场景,做精细化的运营,并保持克制,非常必要。

03,共享单车会有新一轮大战吗?

目前共享单车的赛道上,哈罗背靠支付宝,美团有腾讯助力,滴滴对青桔重视程度最高。但其实发生新的战争的可能性也不大了。因为再来一架,肯定还是老路子,在投放上做比拼,这种浪费资源重复建设的事,不会再有第二次。大家竞争的路子,肯定只有两种,一种是在其他城市下沉,但每一家都会紧贴跟随,另一种是把单车作为自己业务的一环,拓展自己在一座城市立体的服务。比如,美团在一座中小型城市,既提供餐饮的服务,也提供出行的服务。

承载了滴滴日活重任的青桔,积极布局新技术,以提高用户体验。基于5G全新的NB-IoT传输协议,可以提高共享单车的开锁率,并且可以更容易定位共享单车位置,减少车辆丢失率。据悉,青桔单车首批2000辆新车已在北京多地完成搭载NB技术的单车路面运营测试,车辆开锁成功率提升近40%,运营区内车辆连接率保持100%。

在滴滴最新公布的新三年计划中,滴滴表示三年后会让青桔单车单日活跃用户数上涨到4000万。到目前,青桔日订单突破2000万,领先美团单车和哈罗单车。如果这个数据反映的是,单车品牌在城市空间里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立体的服务闭环和品牌效应,我们觉得这些数据会更有意义。

也许,未来新的战役是,这几家,都沿着美团的无边界概念发展,涉足美团的各个领域,形成衣食住行的综合服务,会演变成很多个“美团”的竞争,只是大家切入的角度和时间顺序会不一样而已。滴滴如果沿着这个思路做有丝分裂,青桔能承载的想象空间可能就更大。毕竟滴滴已经通过社区生鲜疯狂试探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深潜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