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商务、外语练习高频场景,「时空壶」让翻译更自然

2020-11-16
时空壶要解决的是跨语言用户间无感式交流的问题。

不少人国外旅游时都有这样的经历:翻译类APP都是“你一句我一句”,不仅尴尬,对话效率也极低,这让田力敏锐察觉到创业机会:目前市面上翻译类解决方案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现有的翻译APP类、手持翻译机都需要来回传递,不仅体验差,交替翻译效率也低、翻译效果差。谷歌、科大讯飞等推出的单向蓝牙翻译耳机更多是宣传噱头,也存在操作复杂、翻译效果差的弊病。2016年,田力创办跨语言沟通解决方案提供商时空壶。








田力于2010年毕业于电子科大,曾先后在华为、某创业公司担任营销、产品及管理工作。在他看来,翻译本身就是辅助人和人交流,这一点上和很多人机交流的东西是有本质区别的。既然是人和人交流就需要更加自然和顺畅,耳机是目前看来最合适、最能实现自然对话的产品形态。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时空壶,经授权使用

因此,成立1年后,时空壶便已发布其主打产品、业界首款翻译耳机——WT2 翻译耳机,在海外众筹取得近30万美元的成绩后,得到了包括TechCrunch、CNN、福布斯等一线媒体的关注,后续拿下美国亚马逊翻译机品类第一名,进驻了纽约、新加坡、东京等多个线下卖场。

田力表示,时空壶成立的初衷是让翻译这件事尽可能接近于两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在沟通的场景。

这在这款产品上有着很好的体现。WT2同声翻译耳机使用时可以多方佩戴耳机,连接时空壶自有APP,可以实现双向实时进行翻译,由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SR)、机器翻译(MT)以及语音合成(TTS)三个方面的AI技术共同实现。可以支持3-6人同时对话。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时空壶,经授权使用

田力介绍,该产品实现了4个重大技术突破从而形成了其独特优势。首先,普通耳机只能实现音乐共享,没有办法进行两人对话,WT2实现了两人各佩戴一个进行对话,解决了多路同步语言通信技术的难题。

“这个难题一解决,就把很多公司挡在了外边。从2017年众筹到2018年产品上市,甚至到今天能做到类似技术的公司仍不多。”田力说道。

此外,无论在安静还是嘈杂的环境中,该款翻译耳机都可以自动检测人声并开始翻译,不需要手动按键启动识别指令,也不需要任何唤醒词。

为了进一步提高沟通效率,WT2继续探索了同传模式,即与常规产品交替传译模式不同,WT2可以实现同声传译,对话效率大大提升。目前该技术属于时空壶的独家专利技术。

田力介绍,WT2主要是用于轻商务、学习等高频交流场景,客单价1000-2000元级别。

为应对旅游翻译等相对低频的交流场景,市面在售的还有Zero系列随身翻产品,价位300-600元,更加平民化。

据悉,目前所有产品可以支持40多种语种互译,已经销售至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1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占据50%的份额。

截至2020 Q2,时空壶的累计用户已超10万,累计提供语音识别与翻译时长达千万分钟级别、

今年疫情之下,对于跨境游的影响有目共睹,旅游翻译的需求自然也会降低,但田力强调,之所以时空壶能在疫情期间持续投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从一开始就聚焦于更深层次的翻译交流场景——商务、外语练习、跨国家庭等“更高频的场景”。因此WT2更多用户是基于企业日常沟通、商务场景购买,受疫情影响并不大,2019年公司营收3000万元,今年时空壶预计仍能实现30-40%的正增长。

同时,针对疫情,时空壶也积极做出了几点调整,首先针对目前有些商务交流无法面对面的情况,时空壶开发了“远程模式”,支持40多个语种在线上建立群组进行沟通,利用时空壶的产品还可以实现无缝的同传式体验。

其次,针对当前消费力下降的情况,时空壶开发了一个更平民化的产品——M2 翻译耳机,于今年11月的高交会期间面世,相比WT2 翻译耳机价格更便宜,而且像一个普通无线蓝牙耳机一样,可以听音乐和打电话,让用户可以一站式解决两个问题。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时空壶,经授权使用

田力也坦言,品牌在国内市场知名度远低于国外市场,因此要想打开国内市场最关键的点在于营销问题,“如何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能解决自己的某个问题,需要不断教育市场,”一方面时空壶将不断通过媒体进行发声,另一方面在营销上,也在拓宽用户场景。

据悉,M2系列主打的场景定位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语言障碍,对此该系列配置了听译模式,一方可以佩戴耳机接收翻译内容,适合听课、听演讲、会议旁听、听新闻、看剧等单向信息接收场合。

“和手机普及度相比,翻译耳机当属小众,但是我们从来不追求人人都用上,而是服务好需要用的用户们。这部分人群数量也是千万级别。”

下一阶段,时空壶还将针对不同场景,开发不同产品,现在其正在探索和教育场景相关的尝试,比如家长和孩子两方进行英语练习。同时,还在探索增加一些额外功能比如回溯记录、设定一些场景进行一些主题性交流练习等。

据介绍,团队层面目前30人,研发和市场各一半核心技术骨干来自华为、小米、清华等知名企业与高校。

融资层面,此前公司曾获得来自今玺创投、新译科技、力合华睿等投资方的两轮融资。

本文文章头图来源于时空壶,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