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2.6、张一山被吐槽,《鹿鼎记》翻车谁的锅?

2020-11-17
上线一天,干脆利落,豆瓣开分2.7,涨了一点2.8,又降到了2.5。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产业(ID:yulechanye),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上线一天,干脆利落,豆瓣开分2.7,涨了一点2.8,又降到了2.5。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是新版《鹿鼎记》豆瓣热评的最高赞。

11月15日,新版《鹿鼎记》悄无声息地就上线了。

比起前期宣传的安静,差评倒是来的汹涌又猛烈,上线第二天,总共上线8集,就喜提了豆瓣2.7,经过轻微浮动涨到2.8,两个小时后又降到了2.6,然后又迅速降到了2.5。

“鹿鼎记评分”“新鹿鼎记鳌拜家写了鳌府”话题,立刻就登陆了微博热搜榜高位。连带着陈小春和黄晓明版本都迅速蹿升到了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榜前列。

时隔6年,台网联播,这部备受关注的经典IP翻拍,做错了什么?要知道,就连一直被诟病的黄晓明版也有5.6的豆瓣评分。


猴式耍宝、剧场式武侠,不通用了?

打开新版《鹿鼎记》的评论页面,一星差评率高达81%,让人怀疑是不是全员文盲的低级错误下,微博影视大v评论区也几乎沦陷,张一山版本的韦小宝,口碑颓势基本无力回天了。

豆瓣超过5400条短评,有95%的一星。

大家不满意的差评点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张一山的夸张表演,二则是针对剧情上去除了明史案和丽春园的改编。

首先,先来说一下张一山版本的韦小宝。

一方面,在这个角色之前,大众对《余罪》里张一山的表现,印象过于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对新版《鹿鼎记》的预期。

但差评满篇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盛极一时的港式夸张剧场表演,已经不再是当下观众的审美了。

满屏的差评里我们不难发现,“用力过猛”“猴戏”“浮夸”等等词汇是构成《鹿鼎记》2.6分的关键词。靠夸张表情演绎狡猾机敏,靠挤眉弄眼展示坏里透着贼,也成为了大家无法接受这个新韦小宝的最主要原因。

开场,特写怼一张大脸,表情狰狞,五官拧在一起。

与康熙打闹,除了表情扭曲,仿佛随时要喊出“呆子”,全程还发出了令人的鸭叫?

韦小宝的“泼皮无赖市侩”原本是令人哭笑不得又喜爱的,而目前为止,新版的韦小宝,在耍宝上失去了分寸,在喜感和猥琐之间进退失据,角色自然也就崩坏了。

事实上,TVB耍宝老前辈——陈浩民,在好几年前的《新河东狮吼》和各种济公故事里奇奇怪怪套路模版化的夸张表演,就告诉了大家这件事情——TVB剧场式武侠的表演模式,不吃香了。

猴式耍宝,不仅不能成就笑点,还极大可能成为尴尬闹剧。

2020年了,TVB风靡一时的剧场式武侠路数,其实可以不必再勉强又拙劣地模仿了。

一定程度上,过于喜剧化的表演方式与人物原始设定的难以适配,是造成了如今这般被差评局面的主要原因。这种锅,当然不能由演员一个人来背。

再者,剧情改编方面,全面娱乐化的方向在情节取舍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关键情节如擒拿鳌拜这样的高光情节上,节奏推进飞快;但初遇皇帝、初遇建宁这样意义不大的情节铺垫上,又极为拖沓。

加上对茅十八、海公公等人物过度刻意的喜剧化处理,使得这部被称为武侠届的《堂吉诃德》的经典故事成为了一场闹剧,一场比起研究故事内核,更想要热搜的闹剧。


荒诞的幽默,完成起来并不容易

《鹿鼎记》这个故事,不应该只有“渣男”和“七个老婆”。这不是一个关于武功秘籍和称霸武林的故事,它是一场讽喻盛宴。


金庸通过韦小宝的虚构经历,串联起康熙时期的朝内外大事,在天地会复明、三藩之变,渐次叙及中俄雅克萨之战等宏大历史事件的空间里,把自己的侠义帝国打破,摊在大家面前。原著小说全文都充斥着“流氓幸福论”。

《鹿鼎记》当中两个能称之为侠的人物——茅十八和陈近南,他们的境遇。前者,孔乙己式主角,反传统武侠的人物设定;后者,武艺高强,品德兼修,却死于自己家小喽喽手下。加上穷酸秀才小人模样的文人形象、积世业儒日渐贫窟的嘲讽、顾炎武等人推举韦小宝做皇帝的荒诞等等。

仔细想想看,那些“反清复明”的口号背后,是不是组织者煽动某些情绪,打着正义的旗号,完成自己的欲望和目标?

这才是《鹿鼎记》的内核——安排“主角无所谓正邪”的油滑市井小混混韦小宝,来打破对英雄主义的幻想,颠覆传统武侠里的侠客形象。

关于这部作品的解读有很多,也足够详细。能被倪匡称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的《鹿鼎记》,不该只是耍宝、卖贱和渣男、七个老婆。

要翻拍,不愿意研究内核,抛弃了故事原本所承载的厚重,只想用咸湿笑话粗暴通吃,确实对不起这个IP。

为了突出情节的荒诞感,加之影视化不可避免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朝喜剧、娱乐化方向处理,无可厚非。

而事实上,从1977年香港佳艺电视台拍摄的《鹿鼎记》开始,这四十年间的十几版影视剧,大部分,都有年代较久带来的正面加成,俗称滤镜。

以1984年,梁朝伟版的《鹿鼎记》为例,梁朝伟扮演的韦小宝,受时代大背景的影响,这一版本,在角色设定上,降低了韦小宝市井和机敏狡诈的人物特征,逐步出现了“伟光正”。配上梁朝伟白白净净的脸,痞帅但也缺乏一些“坏”,是一个贱兮兮的少年形象。

但这个版本,拆开年代滤镜,也有不少令人尴尬的狗血桥段,其中韦小宝与康熙的虎狼互动,堪比泰国爱情片。

当红小生加热门IP再加上兄弟情剧情设定,这种配置是不是十分之眼熟?放到如今,就是一部制造顶流的社会主义兄弟情大片。热搜话题娱sir都想好“用陈情令的方式打开鹿鼎记”或者“救韦小宝的是康熙”。

只不过,荒诞并不意味着完全娱乐化。

1992年的周星驰版,是极致的恶搞路线,也是周星驰电影的经典。拿手的无厘头式搞笑,在故事上较大人物和剧情都采用了荒诞的表现形式,但也带着那个年代港片特有的坎普气息。

如果你仔细看看,大量荤段子带动的故事节奏背后,还是能看到关于《鹿鼎记》的那些标签——“堂吉诃德”、“阿Q”等等。

之后TVB全盛时期,推出了陈小春版《鹿鼎记》。这一版本,普遍认为是迄今为止,流传度最广的一个版本。一方面,彼时《古惑仔》系列声名鹊起,陈小春如日中天;另一方面,引进播出带来了更加广泛的知名度。

陈小春的韦小宝,带着些许古惑仔气息,一改少年人设为义字当头的市井痞子,整体演绎上也是TVB最拿手的剧场式武侠剧手法,基本上也是个武侠轻喜剧。

彼时,TVB剧场式武侠演绎法盛极一时,陈小春的韦小宝使用了小剧场模式和腹诽台词,将人物可爱化、正面化处理。直白点,这也是个经过美化的韦小宝,是TVB类型化生产线上的标准作品。

而事实上,如此多的影视化版本当中,比较接近原著叙事模式和基调的,其实是2008年,张纪中导演,黄晓明主演的《鹿鼎记》。

从韦小宝入宫当假太监到鳌拜事件,再到后来攻打雅克萨及归隐,张纪中基本上都遵循原著的文本。撇开黄晓明适合不适合这个角色不说,这个版本有宏大叙事的架子,整部剧走的是偏戏说历史剧的路线。高墙萧索、色调阴郁,帝国权力的冷峻展露无遗。

可惜了后续故事线的全面崩坏,黄晓明的不适合也让韦小宝风评被害。荒诞的幽默反讽,完成起来并不容易,稍有不慎,就是油腻流氓。如今日的张一山版本,俏皮耍宝与猴戏,也就一线之隔。

或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人韦小宝,每一版本都有其闪光与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没有一版韦小宝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但既然选择了翻拍,剧场化的夸张表演又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喜好,不如好好琢磨一下故事,朝着《铁齿铜牙纪晓岚》这种戏说历史的方向,或许能弄出一个靠谱的《鹿鼎记》。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