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小鹏“越来越像”特斯拉,马斯克就不会放过何小鹏

2020-11-24
马斯克为什么总盯着这位身价不足自己十分之一的大洋彼岸同行呢?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深潜atom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鹏和特斯拉又吵起来了,更准确地说是身价1230亿美元的马斯克又对身价67亿美元的何小鹏开启了嘲讽模式。

马斯克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对其他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很少提及,但对小鹏汽车和何小鹏却格外关注,时不时就会对小鹏汽车的动态做一番评论。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12月,外媒CleanTechnica发表题为“小鹏汽车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让其维持低价”的文章后,马斯克评论“自主研发”并附上两个笑哭的表情。

马斯克为什么总盯着这位身价不足自己十分之一的大洋彼岸同行呢?是同行相轻还是技术路线相近?两位创始人的隔空“骂战”总是联手冲上热搜。

01

小鹏的本土化策略能,让特斯拉在国内败走麦城吗?

11月20日,小鹏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宣布,将从2021年开始,在生产车型上升级自动驾驶和硬件系统,并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来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

消息一出,便很快引起美国业内人士的关注并发表看法,“为什么小鹏汽车会用激光雷达?我相信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精度,但会严重限制其自主方法的可伸缩性。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其无法复制特斯拉的方法?”。

随后这个消息被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转发,并内涵小鹏之前的抄袭!进一步“火”上浇油的是,马斯克还在回复底下网友询问“小鹏汽车是否复制了特斯拉的源代码”时,回复网友道:“这只是小鹏的问题。其他中国的公司是没有的。”

马斯克质疑小鹏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个人微博上作出了回应,“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何小鹏回应

何小鹏这其实是在向所有的自动驾驶友商们宣战,要把所有的国产自动驾驶打得找不着东。而对特斯拉,他其实还是有所保留,只是说“我们会相遇”,用更古典的表达,可能就是“狭路相逢”的意思。但这段话随后被好事者简化为——何小鹏说,小鹏要把特斯拉打到找不到东。真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自2019年两家公司围绕“自动驾驶商业机密”闹出纠纷恩怨之后,特斯拉和小鹏汽车的互怼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这次互怼不仅牵扯出之前的恩怨,同时也将自动驾驶是否应用激光雷达的讨论推向高潮

在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当中,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策略一直非常激进。今年车展,小鹏汽车宣布量产车型将搭载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行业算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据了解,激光雷达探测精度很高,而且能覆盖很长的距离,既能检测到与物体的距离,也能检测到物体的形状,从性能上来说是很理想的自动驾驶传感器,这相当于赋予了自动驾驶汽车超凡的“眼睛”,降低了对人工智能算法的要求。而走在自动驾驶研发前沿的特斯拉却一直都是激光雷达的反对者,马斯克更希望通过自研芯片,优化算法提升算力的方式实现自动驾驶方面的突破,迄今为止,特斯拉确实领先了整个行业一大步。

但特斯拉在中国开售后,不少用户都戏谑外国工程师不太了解中国。有70万全款买Model 3的第一批车主吐槽说,直到今年10月的Autopilot版本,特斯拉仍然不能适应中国道路。比如,在限速120的高速上,Autopilot无法做到进匝道前提前减速,出匝道后不提速等等问题,让驾驶员除了担心路况,还要担心Autopilot的工作状况。

今年10 月 24 日,小鹏在汽车智能日上推出的了NGP(高速自动导航驾驶),明显对标特斯拉的 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多家媒体测评后得出结论,小鹏的自动驾驶对中国的复杂路况和驾驶习惯更为了解。同样是上下高速的场景,从下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至少小鹏更懂中国高速。

自动驾驶

因此,有不少有业内人士认为,依靠自动驾驶与激光雷达的结合,以及对中国本土市场的理解,小鹏存在赶超特斯拉的可能性。但激光雷达应用于自动驾驶的最大难关就是激光雷达的成本极高,以小鹏汽车当前的营业收入、毛利率和新车交付量来说,打造一款能够量产使用的配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车辆,难度巨大。

02

研发投入少,打败特斯拉是梦想还是空想

汽车制造环节众多,如此巨大的网格体系、如此细致入微的管理系统,是那些只具备互联网背景的造车新势力所无法想象的。当年戴森准备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时,阿斯顿马丁的CEO说过的一句话:“我想戴森可能低估了造车的困难程度,祝他们好运”。即使强悍如特拉斯,其曾预计在2017年底可以达到每周生产5000辆Model 3,但这一目标一再被推后,直到2018年第二季度末才勉强实现。

何小鹏此前向36氪表示,月交付1万辆可实现小鹏的盈亏平衡,也就是年交付达到12万辆。小鹏汽车现在距离这个目标有多远,以熟悉的特斯拉做个参考。特斯拉2003年成立,突破10万辆销量大关,用了14年。有观点认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要达到销量10万的门槛,至少也需8-10年的积累。

小鹏汽车

诚然,“小鹏们”最近在美股一路蹿升,但缺钱仍是现阶段的主题,李斌在获得合肥市投资后,说道“蔚来不过是从ICU转移到了普通病房”。

在何小鹏的多次公开演讲或者是采访当中,“智能”是每次必然提起的关键词。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小鹏2018年的研发费用是10.5亿人民币;2019年的研发费用是20.7亿人民币,2020前6个月,研发费用是6.3亿人民币。最近的第三季度是6.35亿人民币。而2019年,特斯拉全年研发费用约为93亿人民币,被看做是传统车企的比亚迪也有84.2亿的投入。没有真金白银的技术投入,弯道超车的技术不是靠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

相比起还有待观望的自动驾驶技术,小鹏在今年推出的新车型P7直接与Model 3对标,表现出要与特斯拉一较高下的野心。

当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关于特斯拉到底是鲶鱼还是鲨鱼的问题有过不少讨论。按照正常套路,Model 3的起步价就在30万上下徘徊。那小鹏就有充分的价格空间去运作,何小鹏在去年发过一条微博说,“我觉得Model 3国产版32.8万(不带自动驾驶)毫无竞争力”、“等小鹏P7出来肯定碾压”。

何小鹏微博

但是,马斯克摆明了进入中国市场要做一条鲨鱼全场通吃,Model 3价格一降再降。于是小鹏受伤了,10月销量环比下降12.5%,为什么?因为P7环比下滑了18.2%,为什么?因为Model 3又双叒叕降价了。不知道何小鹏现在再回过头看去年5月那条微博是什么感觉,反正不会很好受就是了。

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为什么只有小鹏受影响,是因为小鹏把销量寄托在了和Model 3对标的P7上。特斯拉Model 3的降价,让小鹏P7的定价反而成为了劣势,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小鹏的品牌力与特斯拉还有极大差距,而品牌始终是影响国内消费者购车选择的重要因素,小鹏现阶段宣传的技术优势,并不足以让消费者放弃对特斯拉品牌的追捧

深潜atom一贯坚持,造车新势力在本土化的方向和路径上,其实大有可为。在整个行业还处于培植和上升的阶段,同行之间的意气之争是没有不要。对于小鹏而言,优势和劣势,其实都非常明显,技术上的激进,带来不能忽略的锋芒。但销量上的骨感,意味着还有很多的工作要追赶。在这种形势下,保持谦卑,保持低调,以柔克刚,反而是更好的品牌选择。

小鹏迫切需要做的,是加大研发投入,让技术设想不要仅仅停留在PPT和概念上,而是真正落地。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结合,让汽车成为了科技密度更高的产品,熟谙互联网法则的何小鹏应该明白,产品和用户体验,才是说明一切的基础,也是打赢各种口水仗的根本。其他的,根本不重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