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冷档期

2021-03-21
一个健康发展的电影市场,不应该有一天是浪费的。

图片来自pexels

编者按:本文来自一起拍电影,作者小巴,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3月的市场大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拯救,无论新片还是老片,依然无法全面而彻底的激活提振市场活力。

截至目前,3月1日至20日的票房成绩为15.85亿,同比2019年的30.36亿、2018年的37.06亿,可以看出差距明显。在3月市场清冷背后,既有受全球疫情蔓延、进口大片缺席的影响,同时也是上映影片带动能力不足的直接导致。

例如,上周“3·8”妇女节后一周工作日大盘持续徘徊在4000万上下,周五(3月12日)《阿凡达》“空降”,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大盘热度,但从至今的结果来看,也只能称之为“弱救市”;又如,本周周二至周四单日票房接连跌破4000万,即使周五有一些新片如《日不落酒店》《21座桥》《波斯语课》等上映,但这些影片要不然就是口碑不行,要不然则是受众面窄,依然无法有力打破市场僵局。如此清冷态势恐要持续到下周五的《哥斯拉大战金刚》上映以及清明档开启,才能有所缓解。

而眼下3月市场的寂静,无疑也再次证明了冷档期阴云的依然存在。在大档期前后,都会经历一段冷档期,这似乎已经成为内地影市的“标配”。例如春节档之前的1月和春节档之后的3月、4月,暑期档到来之前的6月中上旬,夹在暑期档和国庆档之间的9月,贺岁档来临之前的11月,都是内地传统的冷档期。

此前拍sir也曾多次强调,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下,是不应该有冷热档期之分的,每个档期都有其价值所在,能应该得到最有效的能量释放。而在市场复苏背景下,今年3月市场寒潮的出现也引发更多思考,结合近年来冷档期情况,我们也再来郑重地聊聊冷档期吧。

冷档期频现市场依然存在问题

近年来,内地影市已经形成了以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为首的四大热档,以及包括清明、五一、端午、中秋、情人节、七夕节在内的小档期概念。毫无疑问,这些档期基本都是被国产电影扎堆占据的,贡献着全年超过60%以上的大盘。

以上热档期虽然只有100多天,但是档期辐射范围并不仅仅是档期范围内。例如春节档严格意义上到大年初六就结束了,但是春节档影片基本都会有着至少2-3周以上的辐射范围。这也会让原本100多天的热档期,具有200天以上的辐射能力。

冷档期是夹在两个大档期之间的较短时间。春节前的“春运档”,夹在贺岁档与春节档之间。而9月的“开学节”,则夹在暑期档与国庆之间。冷档期大多出现在大档期前后的原因在于,大档期之前1-2周上映的影片,会被随后到来的大档期片海腰斩排片。而在大档期之后的影片,也害怕观众短期内的观影热情已经被大档期消耗殆尽,观影积极性在冷档期并不强烈。也正因此,过山车式的影市波动,也早在近几年成为常态。

同时,将全年大盘冰点与冷档期结合来看,也可以看出更清晰的脉络。

图片

图片

从近八年的大盘冰点及解冻情况可以看到,2014、2015、2016以及今年目前的大盘冰点都出现在大档期前,如2014、2015和今年都是春节档前一日即除夕当天,2016年则是国庆档前夕。而在2017、2018和2019三年中,市场冰点也均是因为好莱坞大片上映而消解。去年受到疫情影响情况相对特殊,以复工后半年的市场情况统计来看,2020年的大盘冰点出现在11月,“解冻影片”则是国产电影《除暴》。

从发展规律来看,市场冰点的出现与冷档期出现的时间也基本保持一致性,这也体现了,冷档期在市场健康发展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且伴随着今年因疫情原因好莱坞大片的缺席,这种冷热不均的市场问题相比以往也更加严重。

冷档期是发展的下一步生机

一个健康发展的电影市场,不应该有一天是浪费的。2017年单日大盘低于5000万的天数有33天,2018年全年票房突破600亿,但单日大盘不足5000万的天数却有49天,虽然2019年这一数值略微下跌到了44天,但是考虑到全年643亿票房,单日应该平均1.76亿票房,这也意味着每一年有44天低于30%平均值票房。

图片

同时,结合目前国产片TOP100排名情况来看,也仅有6部影片是在冷档期上映的——《少年的你》(2019.10.25)、《金刚川》(2020.10.12)、《超时空同居》(2018.5.18)、《无名之辈》(2018.11.16)、《叶问3》(2016.3.4)、《无问西东》(2018.1.12)。这也说明,其余94部影片全部在有节假日加持的国产传统热档期上映的。此外,2019年的《“大”人物》(3.8亿)《老师·好》(3.55亿)《犯罪现场》(2.55亿)虽然没有入榜,但也都是选择在冷档期公映,并最终取得了不错票房成绩的影片。

以冷档期的成功案例来看,其实在冷档期上映的优秀影片已经具备了与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的能力。如2018年《无问西东》干掉了《勇敢者游戏》,同年《无名之辈》逆袭了《神奇动物在哪里2》,还有《超时空同居》都在520当天单日票房超过了同期的《复仇者联盟3》。这也体现出,随着近年来国产电影受众的不断下沉,国产影片早已拥有了凭借类型、口碑优势,和好莱坞分账片同档期竞争的能力。今年好莱坞影片进一步缺失,市场对于内容更加渴求,此时也应该有更多国产影片登场,于所谓的冷档期中搏出精彩。

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冷档期阴影也有加重的态势。首先,受到疫情因素影响,好莱坞进口影片数量锐减,此前上映的《猫和老鼠》《寻龙传说》市场表现不佳,接下来的希望也只有放在《哥斯拉大战金刚》身上了。要知道如果是往年,这也不过是此前一个月内好莱坞进口影片上映的数量。且再往后看,已经经过多次延档的《黑寡妇》《速度与激情9》《007:无暇赴死》可能依然无法保证按时上映。这也意味着,传统冷档期更进一步失去市场带动市场活力的主力。

其次,批片爆款难寻。从去年开始,买断批片在内地正式进入严寒期。且由于去年12月某部批片的引进事故,也造成了后续多部批片的过审难问题。包括《鬼灭之刃》在内的多部有望在3月公映的影片,目前都没有了后续的引进消息。原本撑起批片绝对份额的日本动画批片也面临着市场压缩,多部影片排队过审,这也造成了影片档期错过了最佳上映日期,最终票房预期也并不被看好。还有,受外交局势影响,如印度等国别批片也更进一步受限。虽然上个月“限韩令”有解禁苗头,但等到第一部韩国电影上映依然至少需要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如此看来,整个批片市场都在苦苦等待下一个爆款的出现。

上述种种现状也说明,眼下的市场更需要优秀国产影片的登场,完成冷档期中的接力,并带来冷档期佳话的希望。

冷档期是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一大问题,而能够从根源解决这一问题的,也要靠国产影片的持续助力。因为,冷档期不是市场死穴,反而是新的生机所在。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