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书”走红背后,一场全民知识阅读的重塑

2021-04-26

时代节奏无比快的当下,人们都想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收益。读书,就是人们为破解财富密码找寻的“捷径”。

作者/子雨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此生若有幸,愿以梦为马,诗书风流。”过去读书是文人骚客的专属,如今经济极速发展,知识的藩篱被打破,物质的极大丰富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全民阅读成为社会风潮。而在推动知识普惠的道路上,也有越来越多致力于创造共享的企业参与其中。

一、图书市场苦乱象久矣

走进实体书店,一本本印着烫金大字、包装极尽精美奢华的图书晃得人眼疼,细看书名,《大便书》《迎男而上》等雷人标题让人不忍直视,“畅销百万册、红遍亚洲”等用语夸张的营销式腰封屡见不鲜,而令人不解的是即便这样看起来“言之无物”的图书价格也不菲,不禁让人疑惑:图书市场怎么了?

这是一个无法量化消费端的市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好书”的评判标准,所以,对消费者来说,买书没有贵不贵,只有值不值,尤其大环境日新月异,人们需要通过阅读加强认知,扩宽视野,这直接催生了知识消费的火热。

《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虽然去年由于疫情影响造成了自2001年以来我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的首次负增长,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前3个季度降幅逐渐收窄,第四季度转为正向增长。

旺盛的知识消费需求,却面临着图书市场无法承接的窘境。2020年,新书品种规模达17万种,较2019年同比下降了近12%。新书码洋贡献率从2008年的30%以下,降到2015年的20%以下,2020年进一步下降至13.82%。

内容是图书市场的根基,新书对整体市场贡献率的持续走低透露出的是出版机构原创能力的不足。据CIP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参与重复出版的出版单位大约400余家,有些单位出版的重复出版物多达700余种。

一边是过度包装导致图书价格攀升,一边是内容创作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上能被称得上质优价良的优秀作品寥寥无几。苦乱象久矣的图书市场迫切需要一场革新,行业也呼唤更多平价正版的优质图书。

二、“拼书”走红背后的平价普惠哲学

阅读习惯的养成从不是一成不变,互联网的普及让知识获取的渠道变得多元,拓展了图书销售的新渠道,让用户有了更多选择,阅读也有了更加多维的向度。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豆瓣、微博、百度贴吧上有很多人自发晒出了“多多读书月”的“拼书”行为。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主动营销推广,号召大家上拼多多“囤书”源于拼多多把很多优质好书的价格“降了下来”。

3月31日,拼多多联合中信出版社、知识出版社、青岛出版社、磨铁图书、果麦文化等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等,针对社科、文艺、教辅等多个类目超过1000款图书进行价格补贴,正版好书单本最低可至每本2.5元。

知识是无价的,但花在阅读上的价格不必昂贵。“拼书”走红背后是全民对知识复利的追求,而拼多多5000万读书基金的设立,以及“众声创作者计划”的启动,不仅降低了用户购书的成本,也让海量优质图书有机会被更多消费者看到。

中国有三万九千多个行政村,其中称得上贫困或偏僻的山村有近百个,覆盖约2亿多人口。在那样的山村,有很多人在当地是买不到书的,也没有接触过传统互联网。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拼多多能够把大批这样的群体吸引过来,让他们直接过渡到在新电商平台上买书;意味着拼多多在为用户提供平价好书的同时帮助他们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无形中推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了全民阅读。

《2020拼多多阅读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有超过4亿人次消费者来到拼多多“拼”知识,消费者的图书拼单量增速超过189% ,“拼”回家的知识相当于11个国家图书馆的藏书。

另一个可见的趋势是,小镇青年、Z世代逐渐成为图书消费的新势力。数据显示,文学小说书目中,超过40%的订单是95后、00后贡献,已经超过了75后读者的比例。同时,已步入家庭生活的80后,则更喜欢拼购工具百科类书籍,比如水电路、Python、空调维修等书目。

“多多读书月”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发现平台更广大的用户有着旺盛的知识消费需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图书购买增长迅猛,增长率已经远超一线城市。”

此次“多多读书月”活动,尤其是平价正版联盟的启动,以海量优质图书为撬动点,巩固现有群体的同时满足了广大用户对知识的渴求,让消费者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带动了消费升级,扶持正品和优质商家也让平台完成了向上扩张,吸纳到更高层级的消费群体。

这项图书大促活动发起以来,已经连续三次加码补贴,《万历十五年》《社会契约论》《繁花》《艺术博物馆》《浮生六记》等畅销图书补货数次。

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当知识能在线上以更轻便的姿态传播开来,诸如拼多多这样汇集了上亿流量的电商平台在推动国家文化建设,助力知识普惠上也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挖掘知识普惠新蓝海

如果说过去电商平台以流量为王,靠吸睛谋利,能及时感受到消费潮流的变化,那么当下他们这种敏感则体现在向产业纵深处挖掘的转变上。

于拼多多而言,广袤的农村大地是其深耕垂直产业的沃土。得益于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以及移动支付的便利,农货上行和知识下乡出现了强对流。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挖掘知识普惠的新蓝海。

“过去一年,图书行业电商渗透率已接近60%,但仍有大量新兴阅读群体的需求未被充分满足。”拼多多重金补贴图书市场其实是一种高维打低维,农产品流通加速升级夯实了拼多多的基础设施,陈磊出任CEO后进一步加大了新电商生态体系尤其是农产品价值链的战略投资,这都为拼多多推动知识普惠打开了通路。

知识普惠不止是补贴,更要通过落地方式向纵深发展。除了投入读书基金外,拼多多还举办了“为你读书”等公益行动,邀请文化界、出版社名人走进中国基层的山区、乡村为学校的孩子们捐书和读书。“乡村图书馆”的搭建让农村留守儿童跨越了地域的局限,弥合了城乡知识阅读的鸿沟,也让知识普惠上升到教育普惠成为可能。

而在这个人人都是流量的时代,拥有近8亿用户的拼多多也成为了极具潜力的知识普惠市场。数据说明一切。过去一年,拼多多畅销10万+的图书,同比增长了124%。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80%;来自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52%。

阅读的最高意义在于养成精神贵族,而“拼书”的火热带来的是一场全民知识阅读的重塑。

这对利润空间逐渐下降的图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转折。果麦文化拼多多电商负责人表示,果麦在拼多多平台保持了高爆发速度,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完成去年全年2/3的销售额,“拼多多的新阅读群体,让我们更加了解图书市场的新需求,对于未来增长抱有极大的期待”。

高瓴资本张磊曾说,只要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他长远的奖励。

致力于知识普惠的拼多多,正朝着这样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