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和县委书记的距离,就是一个群

2021-06-09

作者 | 蓝字

原创首发 | 蓝字计划

赵家村的扶贫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村里空调坏了,各种求助解决不了,村民们种的蘑菇都要死了,扶贫生意眼看就黄了。

赵玉甫心想:只有县领导能救命。

问题在于他没有领导们的手机号码,也没有他们微信,况且领导们是农民们想见就见的吗?

一个农民村支书,绞尽脑汁,回忆自己哪里能和县领导们搭上定点关系,就算远房亲戚或者老同学认识也行。

赵玉甫和县委的唯一交集,在手机那个企业微信群里,群里有整个县的党员干部,上至县委书记,下至基层党委,只是日常他从没想过轮到他群聊。

鼓起勇气,不揣冒昧,打开企业微信找到那个庞大的群聊,反映了村里发生的情况。

赵玉甫展示扶贫成果

消息一发出,县委领导们还没回复,县电力局就群里允诺马上去解决。

短短半天时间,空调接上电,变压器也顺利修好。

按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的支书赵玉甫的盘算,这一次至少帮村民避免掉近百万的损失。

赵玉甫第一次意识到,他手机里这个叫企业微信的玩意,这么厉害。

在中国基层,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处远的“江湖”,千百年来,第一次与“庙堂”如此亲近。

农村互联网不止“砍一刀”

如何更好地让基层与上层产生互动,这是一个儒家传统和处世之道为传统的东方古国,思考了几千年的问题。

赵家村的支书赵玉甫通过蘑菇棚空调事件找到了答案,而找到答案的,不止赵玉甫。

今年初,一场倒春寒袭击了陕西眉县。

太白山脚下的这座县城,被称为猕猴桃之乡。在过去,对当地的果农来说,倒春寒这种天灾几乎是致命的。由于信息滞后,果农们对虫灾、病灾、气象灾害预警不足,几乎是被完虐。

陕西眉县,猕猴桃果园

但今年事情起了变化。早在倒春寒来临之前,眉县所有的村民都在微信上,及时收到了消息。

一条气象预警信息,经由每个村里的信息员,通过企业微信发到各个微信群。眉县村民第一次走在了天灾的前面,避免了最大的损失。

人定胜天的背后,是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努力。在他们的推动下,陕西省搭建了一个“企业微信政务版大农圈平台”;到现在,陕西已有8000个村接入了这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信息员,他们加上农民们的微信,随时帮助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据说只有企业微信能够和农民们的微信互通,毕竟让农民专门安装使用一个办公软件,难于登天。

除了防灾害,信息员不仅可以在平台上查阅最新的农作知识,还可以帮农民找到销路。

通过一个平台和这些信息员,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成功地将8000多个村装进了同一个网络,触达了每一个角落。

一个个困境正在找到出口,除了大家戏虐横行下沉市场“砍一刀”拼多多之外,互联网技术正在悄悄重塑着这个国度几千年以来的基层治理格局。

“好像是发生燃气泄漏了,群里的网格员和燃气工人快来看一看吧。”

张莹第一时间就在群里看到了这条消息。她一边赶去现场,一边联系了群里的燃气公司。没过多久,工人就找到了泄漏点,关上了阀门。

像张莹这样的人,整个宜昌市有1.1万,他们叫社区网格员,服务着100万居民。

在湖北宜昌,居民遇到处理不了的事都会找社区网格员。小区井盖坏了、路灯不亮了、楼下餐馆油烟太大……都可以找他们。

通过企业微信,宜昌居民们的诉求很快得到解决

这1.1万社区网格员通过搭建内部的企业微信触达每一位居民,在这个网格群里,居民们不用下载新的应用,直接用微信就能快速反应诉求。

社区共治,在湖北宜昌得到了全新实践。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

在浙江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警务室的黄鹏飞成了一个手机键盘侠:一年时间里,他的企业微信,加了4670名辖区内群众。

他的成效是,今年一季度,江东派出所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同比去年下降21%,纠纷类警情下降32%。

除了网购“砍一刀”和刷无聊短视频之外,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最小的分子正在被很多“平时并不关注”的互联网小工具重新解构。

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易地通过一个微信群使唤“公仆”们。

从基层治理移植到生意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谭继娟收到了商场的闭店通知,生意怎么做。

谭继娟是大西洋天虹毛戈平的导购,和她一样,天虹商场里的很多门店导购都不太害怕疫情的到来。

从2019年开始,天虹这家全国百货门店数量最多的零售企业,就开始了百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天虹的商场里,每一个导购都可以通过企业微信添加顾客的微信,然后将顾客邀请入群,导购可以进行会员、订单、售后的管理。

疫情期间,没人逛街,导购们照常通过企业微信发朋友圈,给顾客推荐合适的商品。超级线上销售薇娅和李佳琦,给了他们疫情中赚钱的榜样鼓励。

天虹在企业微信上,已经添加超过了300多万顾客。

正是这些线上顾客,让天虹快速地把经营场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在疫情期间,天虹线上销售额单日就突破了3000万。

线上生意风潮也吹到了国外。

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壳牌”一直有个疑惑:

我们出产的石油,到底卖给谁了?

壳牌集团,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

在“壳牌”过往的运营体系里,都是渠道商帮忙卖油,总部从来不知道买油的人是谁,他们对线下用户数据的感知长年处在一个模糊的状态。

这也意味着,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向谁传播信息,根本无法提高门店配货效率,无法提升门店流量价值,决策资源的浪费极为普遍。

“壳牌”来到中国后,现在通过搭建定制化工具,通过CRS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Service),将“壳牌”传统的渠道门店管理数字化,将客户的信息留存,破天荒地第一次知道——谁买了我的石油。

天虹和“壳牌”只是一个缩影,他们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商业群体。

数据显示,目前超过80%的中国500强企业已开通企业微信,其中81%的零售百强企业在使用。

表面上是企业微信,实际上是中国商业数字化的胜利。

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业变革正在发生。

消灭隔阂就是消灭企业病

从小农社会,到改革开放,到企业进化,中国社会治理和经济进步,见微知著。

直到三年前,金柳最大的烦恼,是公司太大了。

他所在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称中交建),是建筑行业有名的“巨无霸”,旗下的七十多家子公司,超过一半的历史在50年以上,比总部“资历”还深。

16万员工的体量,更是让管理体系变得无比庞杂。

在这个庞大的企业里,光内部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就有48套之多,且彼此相互隔离。

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下一个五年目标里,称自己的信息数字化水平要进入央企前10名。

央企、百年老店、基建巨无霸……每一个标签,似乎都在嘲笑着他们的这个目标。

一年之后,中交建就把所有跟生产相关的500多个数字化系统全部集成到了企业微信里面。150个国家的几十万员工被“塞”进了一个app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项目安全检查一直是让中交建最为头疼的问题,哪怕每个项目都安装了摄像头,也依旧需要经过漫长的层层上报。

但在企业微信的帮助下,中交建的摄像头可以接入“交建通”,一有安全隐患,系统会立刻向主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推送消息,甚至精确到具体塔吊的具体零部件。

变“轻”后的中交建,生产方式和效率不再“国企”。

央企也在年轻化。

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长安汽车上。

2017年5月,当长安汽车决定把10万员工拉进一个“群”,大家一度以为方案的提议者、长安汽车总裁助理胡朝晖“疯了”。

长安汽车生产线

要知道,要让这家员工数量近10万的企业完成这个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天,长安汽车工厂的一名女工就通过企业微信给董事长写了一封邮件:

“能不能多设几个母婴室?”

这封邮件很快就被截图发到了微信圈,工会第一时间去工厂做了调研,最终满足了女工们在车间也可以正儿八经喂奶了。

除了女工“质问”董事长,还有效率的提升。

企业微信取代原有的OA系统后,因为手机随时随地对齐信息,如今长安汽车经销商上报问题的平均解决时长由以前的2.13日缩减到0.13日,效率提升了:

1538%。

中交建和长安汽车的故事,不禁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在“世界工厂”庞大的工业基本盘里,倘若所有的企业都来一次这样的升级换代,中国制造会往前迈进多大的一步?

更重要的是,长安汽车工厂里,一个普通女工的呼声也能得到董事长的回应启发着我们:中国工厂车间里、流水线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应是螺丝钉式的工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被尊重的个体。

企业微信的负责人黄铁鸣问过北大国发院的陈春花,机器重要,还是人重要。

应该朝“人”做,陈春花不假思索。

改革开放后,中国狂飙的商业史上,似乎没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

在发财要快的时代,极致的效率几乎成了企业的唯一追求。

泰罗制催生的流水线,使大量工人异化为工具

但他们都忽视了,企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人,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把一群人组织起来,进而实现商业价值,这就是企业的本来面目。

那么,人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这个问题,无数人尝试过给出答案,约束、激励、胁迫……

到头来,能对抗工具化的,恰恰是更好的工具。

管理人类,富士康曾经是产业链上的一个小巅峰。一名富士康工程师曾对媒体分享过一个细节:

“富士康对流水线的管理极其精细,小到工人完成每个步骤的时间,每天在车间要走的路,一个零件到另一个零件的距离。而内部等级众多,从员到师再到管理级,上下级分明。”

但是富士康曾经众多的“跳跃”宣示了管理的本质,还是要关注认得本质。

既能让企业高效运转,又能最大限度了解员工的状态,进而让他们有尊严地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无数的工具想要实现这一点,遗憾的是,他们似乎永远顾此失彼,难以两全。

让一个最基层村支书找到县委书记;让一个燃气网格员更快找到漏气点业主;让派出所片警告诫辖区群众别上当转账;让长安车厂女工请求董事长设置多一个母婴室。

简单,又很难。

从此,中国商业努力的方向,又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