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抖音卖文玩,目标40岁前享受“心灵退休”

2021-09-03
点滴的积累一定会引起“质变”。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1WHY商情局,作者木林森、一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吗?

对于丰绅来说,这是司空见惯。

但这并不是用来扮演“奋斗逼”的凡尔赛文学,而是他错峰人生的起点。

完成工作后,他可以在6点左右与团队悠哉地吃一份炒肝,充满玩味地审视着忙碌起来的都市。

然后乘坐与人流相反的地铁返回工作室,在晚高峰到来前早早回家。

仿佛他的情绪与生活节奏,丝毫没有受到城市焦虑、快节奏、拥挤感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会让人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的那句话,“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这样的“日常”只是丰绅错峰人生的冰山一角。从令人大跌眼镜的辞职,到饱受质疑的创业方向,甚至是对“面子”、“前途”、“人生”和“退休”的理解,都完全不像“年轻人的思维”。

但30岁时,他过上了所有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想过的生活,并且离退休只有一步之遥。

以下是丰绅与他的文玩创业故事。

开始根本没想太多,只想比打零工“舒服点”

2013年我大三,打工成为这个时间段的“主旋律”。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结伴去往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餐厅面试,但我却犹豫不决。要好的朋友劝我面试要“赶早”,以免就近的餐厅招满人,不得不去更远的打工地点。

但我是抗拒的,一是对打工这件事很无感,二是觉得用体力劳动赚钱太“不划算”。如果能有什么途径,既有钱赚又比餐厅打工舒服点就再好不过了。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不断在网上寻找商机,希望借助互联网打开眼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的双胞胎弟弟居然改了微博昵称,头像也换成了一对文玩核桃。查阅他的历史发帖我才知道,弟弟在微博上卖起了文玩。带着疑问我联系了他,询问这件事的收益如何。

在得知一天收益能有三五百元后,我动心了。工作自由、来钱比打工更快、还能借机学习电子商务,何乐而不为?

我开始频繁与弟弟交流学习,借鉴他的微博运营经验:定期更新文玩资讯;寻找同类账号的粉丝主动求“互粉”,把每天的互粉资格用满;前往十里河、潘家园学习基础知识。完成了初始粉丝积累后,我试探性地介入销售端。寻找自己认为性价比较高的文玩核桃、菩提手串带到微博进行拍卖。

幸运的是,没过多久我通过微博拍卖成功售出了一串金刚,净赚50元。这让我的信心大增,看见了日入500元的可能性。不过同一时期,还是打工的同学们赚得要更多一些。有人劝我不要去做这些“歪门邪道”,少折腾多打小时工来钱才会快。

可能我这个人天生比较“拧巴”,小到去食堂吃饭、大到出去旅游,都不喜欢“扎堆跟风”。我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作息曲线和“大众”错开。更何况,我的文玩事业已经开张,更没有理由在这时放弃。

就这样,我坚持着日复一日的基础工作,认真回复每一条私信。遇到一些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就趁没课的时候坐地铁去十里河请教供货商。有时赶得不巧,可能刚从十里河返校就遇到新的问询,只好再跑一趟。一来一回要坐26站地铁,我就在地铁上编辑第二天要用的微博文案,也算是效率最大化吧。

说起来,文玩做到这里有一点让我很尴尬: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并不比打零工更轻松。比方说微博加人,加着加着系统就会要求“输入验证码”,一天下来双手总是酸酸的。记得忙碌的时候,我一天要发起五六场拍卖,拍照传图、客户维护也成为了“日常”。

这还不算完,微博上“问完不买”的粉丝大有人在,很多来回奔波都成了无用功。有时候和同学去吃饭,我只能自顾自地回复信息。因为要根据需求进货,每天的学习生活节奏也变得和大家不一样了。

不过我始终相信,点滴的积累一定会引起“质变”。那个时候,做文玩的性价比就会远远高于打工。

在大四的时候,质变出现了:微博拍卖成交率越来越高,很多拍卖结缘的老客还会来复购,甚至因为信任我选择“先款”。我的收入情况,也比设想中高出了一大截。

毕业那年我的微博拥有了2万粉丝,文玩生意带来的收入甚至让我不屑去参加什么“实习”。

现在想想,“比打工舒服点”的小目标虽然没有实现,但是这笔宝贵的“微博资产”却在日后对我的生活轨迹产生了积极影响。

你有你的苦口婆心,我有我的A/B测试

之后我毕业了,家里人开始循序善诱让我找份工作,干点“正经事”。我当时就想,爱好和生活真的冲突吗?一定是选择一方,另一方就不得不放弃吗?经过我的深思熟虑,我认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只是人们不愿意动脑找更好的办法。

于是我在几份offer里找了个工作相对安逸的国企,在工作时间之外,用来做我文玩的这摊儿事。

有句话说得不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会有的。再忙的时候,我也能找出时间兼顾事业。比如午餐时间,当别人坐在餐厅时悠闲等餐时,我已经拿着面包坐上了去往潘家园的地铁。

周末的时间更是不能放过,凌晨3点起床,4点就来到了潘家园的“鬼市”,北京凌晨4点的太阳有多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冬天时真的很冷。

为了挑性价比高的籽儿,我只能与北京的寒冬为伍“错峰”前往市场。很多时候,只需要半小时就会让我整条腿都冻到没有知觉。包括选籽儿的时候也只能光手挑,没个2分钟手就僵了,等我挑完去吃早餐时,可能大多数人还躲在暖和的被窝儿里。

那时就是凭着信念支撑着,我就是告诉自己,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这样一边工作一边弄文玩的时间持续了一年,后来文玩赚的钱比工资高的时候,我毅然提出了离职,不论别人如何劝我,我也毫不动摇,因为我不是心血来潮、异想天开,而是用一年的时间验证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相比于为“发薪日”奔波的工作,文玩创业更适合我。

面对变故“重新出发”,找到新的增长点

离职后我去水锥子花鸟鱼虫市场开了个实体店,正式从事文玩工作。

这个店也是之前考察了很久,评估了自己资金情况、业务状况后的选择,虽然很多人说我做事果断,其实在这背后是因为每次我都做了大量工作,调查、思考的结果。

当时的感觉比较兴奋,因为每天都有志同道合的人,而且店铺是你自己的,虽然不大但真的是在做事业,之前顶多算是打工。

尴尬的是,就在我事业刚起步时,市场人员找到我说,房子不租了让我赶紧搬走。要知道,这是我花了3万块钱装修的屋子,不到一年就要被迫搬走算是一次从经济到精神的重大打击,当时心里别提多难受。

难受归难受,事业还得继续,我不能让外部因素影响自身状态。后来,我搬到了十里河,

房租贵了大概3倍多,面积也没之前的大。好在,到了十里河我发现这里的商户非常成熟,他们大到商业模式、店铺运营,小到文案提炼、拍摄技巧,样样都比我高出一大截。给我的感觉就是“路边摊”突然进了百货大楼。

虽然面对他们有点挂不住脸,但更多的还是兴奋,因为做事业比面子更重要。为了学东西我开始一家一家串店,与店主们攀谈虚心求教。所谓“同行是冤家”,期间我受到了不少白眼儿和冷落,但与之而来的还有点滴积累的进步,就这样我迎来了巨大的成长。

随着我的成长,店铺的营收增长也是巨大的,但因为水锥子一事,我开始居安思危,学会做小生意也要有“大思考”。我清醒认识到,如果继续按部就班往前走,自己永远都是这个行业的“弟弟”。想要改善经营,必须要做一些别人还没去做的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破圈或者第二增长曲线。

那会儿自己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改变,一位做互联网的朋友“提点”了我一下,让我试试看能不能借助互联网平台带货。顺着这个方向,我注意到互联网形势一片大好:一方面头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火热,另一方面文玩行业在上面的曝光并不多。

我决定与时俱进,转型开始做网络推广。

第一步就是组建团队,我首先找到了比我入行更早的弟弟,我俩既有心心相惜又有点暗暗较劲。有句话说“合则两利”,于是开始主动示好、游说,毕竟对于我而言,只要对我事业有帮助,面子、脸面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叫个事。

后来,我们两个开始合作,店铺也搬到了一起招人做推广。我性格内敛沉稳适合团队管理和任务分配,弟弟性格张扬脑子灵活负责品牌、产品的对外推广。

第二步开始选择平台,因为对互联网不太懂,所以干脆哪个平台我们都做,去尝试。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作风,别人说的只能参考借鉴,好不好用一定要亲自去做,去尝试。

那会儿我们为了卡位词条,每周都要更新7、8条优质内容。文玩主题的内容并不好写,但我们还是主动摄入新鲜知识,并且把这件事坚持了下来。长此以往,因为我们内容专业,很快在网络文玩圈站稳脚跟,“丰绅哥”三个字也有了一定知名度。

随着直播短视频的起势,我们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从一开始的小白拍摄到不断配置器材、组建出镜团队,很快直播间流水就有了质的飞跃。后来的事情是,文玩行业开始在走下坡路,但我们团队却逆流而上,不但换了大的工作室,还在疫情期间顶住了压力,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

在我看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你得真的总结吸取教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逃避问题。

现在我的“小目标”陆续实现,最关键的是收获了一份带领团队共同创收的成就感。按照这个进度,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40岁前实现“心灵退休”。用一种与金钱无关,更随性的状态去面对工作,享受自己的“错峰人生”然后找到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