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变的公司,混序的世界,制造业的“赛博朋克”静悄悄

2021-10-19
历史总有惯性。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尹晓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历史总有惯性。

北京大学胡泳教授曾经感慨,我们仍然在用工业时代的组织逻辑管理信息时代的业务,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组织就像在甲板上吧嗒吧嗒挣扎的鱼一样,拼命喘着气。因为数字世界截然不同,而大多数组织是为原子世界而不是比特世界形成和发展的。

但从另外一个视角看,这种“原子思维”的病理性症状已经开始褪去。

印制电路板行业龙头企业景旺电子,依托企业微信建立了“数字孪生工厂”。全国五大生产基地、11个工厂的生产信息和品控情况尽在“掌握”。

国内一家建材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微信让2万多个产品图册即时刷新,秒速送达全球6000名销售,一年节约3.3亿张纸、1000万印刷成本,新品从生产到销售效率提升30%。

老牌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通过企业微信统一管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渠道,让20000名经销商人员的服务整齐划一。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五菱,通过企业微信建立私域社群,敏锐捕捉车主需求,新车销量夺冠。

……

在过去5年中,企业微信与数千家制造业企业深度共创,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指向同一个结果:研、产、供、销、服各个重点环节的数字化,正在进入智造深水区——被国人音译为“赛博”的Cyber(虚拟空间)与Physical(实体空间)互相映射,形成一个升维的、开放的连接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化天花板由此被打开。

投身制造业的“文艺复兴”

在《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一书中,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指出,许多重大创新往往从一些不被重视的制造活动中孕育而出,制造环节的过度外包首先引起产业链外移,最终可能导致创新链的断裂。他们呼吁美国企业加强本土投资,推动制造业的持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产业公地”的复苏,避免创新成为无源之水。书中说:美国亟需开展一场属于制造业的“文艺复兴”。

这也许正是企业微信在5年前便开始调研制造业企业的原因之一,彼时腾讯刚刚决定要做企业微信。

“制造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厚重、更复杂,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如果想离产业更近一些,就不能局限于办公这个单点,必须要服务好制造业。”腾讯企业微信行业拓展总经理王琼说。

但做好制造业并不容易,整个过程充满了强检验,必须低调务实、长期投入。正因如此,在沉淀了四五年后,企业微信才首次正式发布制造业的最佳实践路径。

“大部分案例已经沉淀了好几年,意味着它的成功运转不是偶然,而是可借鉴的。我们不想只做了几个标杆之后就把它形成一个行业的标准解决方案。”王琼说。

10月15日,在第二届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上,企业微信首次对外分享了对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并结合丰富的实践场景,正式发布包含“一横一纵”的制造业二维战略。

图片

在纵向上,企业微信助力企业修炼“数字化管理”内功,保障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的信息快速畅达,提升组织敏捷度;在横向上,提升市场敏感度,加强企业内部与上下游产业链/消费端的连接与协同,成为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重要环节的“高速公路”。

信息化时代制造业的决策链路发生了巨大改变,数字化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让中国制造有了变道超车的机会。以数字孪生为基础,实体空间与赛博空间实现要素镜像与映射关系,“实体”变得可追溯、可分析、可预测,达到高维管理低维的效果。

比如北大才子陈生与陆步轩创办的壹号土猪,通过企业微信给猪建设电子档案,小猪进栏时长、预产期日期、产胎次数等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哪头猪该打疫苗、该配种、超过了预产期等信息,也会有超期预警直接发送到饲养员的企业微信上。数据实时采集,让养猪的每个流程可视化、可度量,精细化养殖助力产仔率提升10%,带动湛江官湖全村脱贫致富。

正如多部好莱坞电影所告诉我们的,通过高维度空间能够有效管理低维度空间的活动。低维度空间中扑朔迷离的乱象,在高维度空间一目了然。

一个大型连接器

如今,产业数字化已经是一个巨大而混沌的市场,企业微信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连接是最大的价值。无论是外部产业链还是内部组织管理,企业在连接上仍然留有大量空白之处,而企业微信致力于让企业跟硬件、人、系统连接得更好。作为一款“善于连接”的数字化工具,企业微信可以弥补制造业企业大量的信息传递“真空地带”。

可贵之处在于这种连接不具有排他性。

大部分企业都有历史上的系统沉淀、数据沉淀,企业微信可以统建原来割裂的系统,一个APP就够了。比如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16万员工,60多个子公司,内部搭建了48套分公司系统、500多个数字化应用,企业微信一样可以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互通,从而降本增效。

对企业来说,降本并不是企业微信的新颖概念,所以并非要替换别人,而是要继承原有的系统和数据,只是通过连接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图片

企业微信与微信生态互通

一是做企业的开放连接器,将企业导向一种高效、敏捷、顺畅的工作方式。

基层一线的生产数据,如何敏捷传递到管理层?在景旺电子的工厂里,以前每天换班时都需要有专职的统计员记录订单完成情况、产量结存、出货量等,开会才能获取相关数据。现在,系统自动生成报表通过企业微信推送给每个管理者,而且按照分管业务、层级推送千人千面的报表。数字化之于生产的意义,在于“在对的时间,让对的人看到对的信息,作出对的决策”。而企业微信加速了这一进程。

更具想象力之处在于,过去是“人找数据”,现在是“数据找人”,数据从“拉式”变为“推式”。“信息化算是‘拉式’模式,你要拿个电脑,主动去查才能查的出来。而现在的模式属于‘推式’,有异常时自动推送,也不用找电脑登陆,哪怕你在家里一点就打开了。”一位景旺电子的信息负责人表示。

二是增加交互。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尔认为,管理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在纵轴上,如何通过提供合适的工具、激励和工作条件,放大个人能力;第二,在横轴上,如何将不同个体的能力聚合起来,完成那些个体无法完成的事情。

这与企业微信的“一横一纵”二维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通过与企业的上下游、消费者紧密连接,提升市场敏感度——在最大限度释放个人创造力的同时,通过无处不在的实时连接,实现合作与协调。这种扁平网络化组织的力量在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赋权个人、互相成就,降低原有组织中的无效壁垒和官僚主义。

比如索菲亚通过企业微信把全国7大工厂和数万名经销商员工连接起来,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总部和经销商之间的数据打通。经销商也能通过企业微信,为每名顾客打造一个专属的群,并将需求传递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工厂,按需定制,真正让个性化制造成为现实,也真正把从工厂到消费者的全链路跑通。

三是利用整个制造价值链中的数据所带来的优势,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来自客户的“活”数据,使企业得以结束与用户之间的“失联”状态。真正把用户当成主体,视产品为有生命的、不断演化的有机物。

“神车”五菱员工和车主用企业微信拉群,开始让社群用户参与产品从立项、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宏光MINIEV正是因为用户提出想要一款“满足活动半径10~20公里,能遮风挡雨,价格不要太贵”的家用车而诞生的。

图片

共生型组织

开放花园里的良性生态

与此同时,企业微信在制造业的实践和积淀,会产生充分的传导效应,以制造业为起点,辐射制造业之外的更多产业和企业。

企业的数字化经营正在从“我要赢”,变成“我要和我的上下游伙伴一起共生”。企业微信也是同样的逻辑,核心是做好连接入口,同时提供开放接口,与行业伙伴共通,与制造业企业深度共创。

这种开放性也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避免臃肿和眼花缭乱。从企业微信的实践来看,开放能力也好、深挖行业痛点和需求也好,与平台臃肿并不构成正比关系。

“企业微信工作台内置免费OA,也包括专门为制造业打造的设备报修、报餐等等。”王琼说,“中交建通过企业微信集成了500多个数字化应用,但是这500多个应用是董事长或者某一个员工全要看到的吗,并不是。在腾讯内部也一样,腾讯10万人看到的应用工作台是千人千面的,每个人根据岗位职责看到他应该看到的东西,所以工作台并不臃肿。”

二是企业微信的生态如何管理。王琼对此的回应是:“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方面也有自己的思考,他们比谁都了解应该找什么样的垂直应用服务商;同时很多合作伙伴也会主动寻求活下来的出路。双方都非常懂制造业,服务商还很懂互联网。”

企业微信的策略是把更多选择权留给客户企业,平台为生态服务商提供培训和认证。至于服务商拿不拿得出手,则遵循“达尔文主义”规则——只有那些有效服务客户的服务商,才会被客户选择。某种程度上,这也是TO B和TO C企业的区别,对于B端客户来说,任何一个应用的选型都不是一个人的决策,而是一群人的理智选择。

一个良性、开放的生态,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产业互联网的范畴极大,某些企业先探索了某一部分,某些企业又尝试了另外一部分,每个企业的步骤和顺序都不一样,但是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在企业微信的生态中找到“后发优势”。

关键在于,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腰部企业亦或中小型企业,必须从自己的基本盘出发,行动起来。就像经典电影《绿野仙踪》里的著名场景,踏上奥兹国后,桃乐丝对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了探索,然后告诉她可爱的小狗说:“嗨,托托,我想我们已经离开堪萨斯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必须离开“堪萨斯”,往前走。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