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服务请回答2022:十大趋势,爆发之势不可挡

2022-01-14
告别风雨飘摇的2021,进入2022年,互联网巨头的日子似乎并没有变得更好:百度直播业务、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先后闹出裁员传闻,快手大幅削减员工福利,还有多家大厂被传将在2022年缩招……除去这些巨头之外,还有大量新经济、互联网细分赛道的中小玩家,深陷发展瓶颈,需要在新的一年逆风翻盘。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作者:Hernanderz,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过去一年国内新经济领域哀鸿遍野,如果要从中挑几条发展得最好、潜力最大的赛道,企业级服务绝对榜上有名。

海比研究院在去年12月底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数智服务市场趋势洞察报告》中指出,国内企业级服务市场正处在高速增长状态,截止2021年底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6万亿,今年年底预期突破4万亿,且预计2020-2025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

由于疫情蔓延打乱企业的线下经营节奏,加上5G商用化和云计算技术的进步奠定数据传输、算力基础,数智化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同追求。根据海比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截止2021年8月,有超过83.5%的受访企业已经进入企业级服务市场,和相应的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

(图片来自海比研究院)

在此背景下,价值研究所相信,未来一年国内企业级服务市场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局面。至于具体的发展状况,我们为大家总结了十个主要趋势:

  • 1. “数实融合”加速

  • 2. 独角兽上市集结号吹响

  • 3. 产业智能化进入深水区

  • 4. 垂直型服务商迎来丰收季

  • 5. 企业级服务也要下沉

  • 6. 公有云告别一家独大

  • 7. SaaS服务商向头部集中

  • 8. 应用型PaaS崛起

  • 9. 低代码进一步繁荣

  • 10. 企业IM“三国杀”

下面就让我们逐一了解这些趋势,在2022年将给企业级服务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趋势一:“数实融合”加速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企业级服务的全面崛起,终极使命还是要回归到赋能实体经济上。从这个角度讲,“数实结合”,是未来一年最值得期待的趋势。

一方面,当前国内实体经济数字化程度相比国外还有一定差距,进步空间很大,但传统行业往云上走、实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

数据显示,零售业、制造业和能源采矿业的实体企业数字化渗透率都超过了10%,分别为31.6%、29%和10.3%,在各大行业中名列前茅。此外,交通运输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与房地产业还有餐饮业也都在加速上云。

根据亿欧智库统计的数据,截止2021年上半年,国内注册的实体企业数量达3000万家以上,但云端服务渗透率刚刚达到20%水平线。从云端服务的用户普及率、用户体量来看,无论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都是增量用户多于存量用户,增长潜力巨大。

(图片来自亿欧网)

另一方面,各大巨头已经加紧布局,将面向B端实体经济企业的企业级服务业务视为其发展重点。

其中,腾讯就在去年年底发布全新的集团品牌片,喊出“以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的口号。目前,腾讯已经在交通、制造、零售等行业进行布局,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进程。比如智慧交通领域,腾讯为广州地铁打造的智能轨道交通操作系统是全球首创,帮助广州地铁实现了智慧运营,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

拼多多则在去年提出“百亿农研专项计划”,为最传统、也最基础的农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根据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统计的数据,在数字化手段的推动下,过去5年拼多多农产品成交额一直保持着10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目前已连接超过1200万农业生产者。通过云端数据将原本十分分散的农业生产、销售环节连接在一起,加上农货中央处理系统等数字化手段的辅助,农业生产已经具备了数智化雏形。

翻看腾讯的业务版图可以发现,实体经济的戏份的确是越来越重了。从AI质检到智慧零售,再到智慧金融和前面提及的智慧交通,腾讯统统都有涉及。在这群科技巨头身体力行的推动下,“数实融合”这个大趋势必然会在2022年得到延续,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趋势二:独角兽上市集结号吹响

其次,承接去年的主流趋势,价值研究所认为企业级服务市场的融资会变得更加火爆,也会有更多独角兽加速上市进程。

IT桔子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企业服务市场总共完成了107起融资事件,在所有新经济赛道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行业。而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三个细分领域中,SaaS领域涌现的初创企业最多,融资也最为活跃。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国内企业级SaaS服务供应商共完成173起融资事件,2018-2020全年分别为304、239和237起。虽然2021年下半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按照上半年这个火爆程度,超越前几年的成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图片来自IT桔子)

撇开过去的辉煌不谈,在价值研究所看来,外界之所以一致看好企业级服务供应商在2022年的融资前景,有充足的理据。

一方面,互联网大厂都在加紧跑马圈地,就算不能亲自下场开干也会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划分势力版图。

同样以当下最热的SaaS企业级服务市场为例,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阿里、腾讯、百度自2016年以来就不断加大对该行业的投资。尤其是腾讯,已经连续多年为零售电商、医疗、物流等垂直领域的企业级SaaS服务商慷慨送钱,投资力度在BAT三巨头中遥遥领先。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上,也十分支持资本进入企业级服务市场——这和大部分互联网细分赛道“抑制资本无序扩张”的基调背道而驰,更凸显了政策层对数字化、智能化大潮的重视。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就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预计到2025年帮助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稳步提升我国的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

面对一片大好的形势,上市,相信已经被不少独角兽提上日程。价值研究所认为,下面几家独角兽企业尤为值得期待。

  • 电商SaaS服务提供商慧策集团,不久前刚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排行榜,去年已完成由软银远景二号基金、高瓴创投、君联资本等大鳄参与的3.12亿美元D轮融资,从融资进程来说具备IPO上市的基础。

  • 1月10日已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北森,是另一个值得留意的企服独角兽。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HCM市场之一,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达到8756亿元,北森则是该赛道的资深玩家。根据招股书里提供的数据,截止去年第三季度,《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近七成都是北森的客户。这些优质的中大型企业客户,是北森最重要的护城河,也是其征服资本市场的重要武器。

  • 在大热的医药行业,太美医疗科技也已经将上市提上日程。专注于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SaaS产品研发、销售的太美医疗,过去7年内完成了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过去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124.75%。长江商报提供的数据,太美医疗目前在国内生命科学研发信息企业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市占率排名第一,达到14.5%。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巨头的集体入场,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级服务市场的融资、IPO,相信都会继续升温。

(图片来自UNsplash)

趋势三:产业智能化进入深水区

企业级服务不是一成不变,相反,每一项技术革新、每一次风口更迭都会第一时间反映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变化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在这个重要市场。

根据国际知名数据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数据,2020至2025年期间,全球IT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4%,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因素。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到2025年全球企业人工智能相关支出预计将达到7697亿,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9%。

从各项数据来看,毫无疑问,AI技术将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久前刚刚成功登陆港交所的“AI第一股”商汤科技,就为我们提供了AI技术赋能企业级服务的观察蓝本。

在商汤科技的四大主营业务中,智慧商业、智慧城市都明显对准B端市场,是名副其实的企业级服务业务。其中,前者主要为企业客户提供人工智能模型在具体场景的应用服务,比如以AI代替物业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日常巡查、环境检测;又或者向机场等人流密集、安全检测标准极高的公众场所提供智能安检系统、人脸识别技术服务。后者则聚焦政企数字化改革,为政府交通、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部门提供AI智能化服务。

根据商汤科技的招股书,报告期内,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这两项B端业务合计为其贡献近9成营收,是其最主要的现金牛。而商汤科技靠B端业务撑起了如今超2200亿港元市值,更是给外界展示了AI技术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广袤增长空间。

(图片来自UNsplash)

值得一提的是,1月3日,紧随商汤科技之后,另一AI独角兽创新奇智也像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立不过短短3年多的创新奇智,专注于为企业提供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目前已经申请了634项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9项。

随着AI技术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加上整个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在商汤科技、创新奇智之外,2022年我们或许有机会看到更多聚焦B端的AI独角兽冲刺IPO。

趋势四:垂直型服务商迎来丰收季

在市场整体高速增长、独角兽排队上市的大环境下,企业级服务行业内部的各个细分领域却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就目前而言,和通用型企业级服务提供商相比,行业垂直型服务商市场规模落后,但2022年后者增长速度预计会加快。

中国信通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通用型企业级服务产值规模超过60%,涉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协同办公、客服管理和客户管理等领域的企业市占率领先。在软件及服务市场,市场份额最高的通用类SaaS服务供应商为经营管理类,占比达39.3%。

但与之对照的是,在一级融资市场,行业垂直类企业级服务供应商更受资本青睐。同样以国内最火热的软件及服务SaaS厂商为例。根据IT桔子的数据,截止2021年7月相关企业已完成49起融资,涉及金额高达104亿;易观千帆的统计则显示,当前国内估值排名前十的SaaS厂商中,行业垂直型厂商占据6席,优势突出。

(图片来自Pixabay)

价值研究所认为,行业垂直型企业级服务供应商之所以能获得更多增长动能、更快的增长速度,和各个行业对数智化升级迫切程度不一致,有很大关系。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就显示,过去五年国内企业级服务渗透率提升最快的行业,一直集中在金融、教育、制造、房地产和建筑等领域。其中,制造业的数智化企业级服务渗透率曾在2018-2019连续两年拔得头筹,当前渗透率已经高于20%。

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也指出,截止2021年第一季度,行业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约为246.5亿,诸如零售电商行业的有赞、微盟,酒旅行业的直客通、泰坦云,教育行业的校管家、布卡、云朵课堂,还有制造业、工业领域的黑湖智造、蘑菇物联、大方工业云、美云智数等头部厂商都获得了不错增长。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毕马威在去年第三季度发布的调查报告就显示,中国58%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加大数智化转型力度,寻求和SaaS服务提供商的合作,这一比例远高于过去几年的水平。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归根结底,制造业、房地产、工业等传统行业本身数智化程度不高,且重线下轻线上的经营模式更容易受疫情等不可控力影响,决定了它们必须更坚决、更快速地拥抱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级服务供应商提供生意。

过去一年,Blend、Procore和Toast等行业垂直型企业级SaaS服务供应商纷纷成功IPO,对于其同行和资本市场来说肯定是一种刺激,我们也相信行业垂直型企业级服务供应商会在2022年获得更大增长空间。

趋势五:企业级服务也要下沉

最近两年,国内各个新经济赛道有一个共同特点:万物皆可下沉。从电商到新消费,从新造车到智能手机,无一例外都在瞄准下沉市场这个最后的蓝海。企业级服务市场,自然也不例外。

价值研究所认为,2022年下沉市场之所以有望实现爆发,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

第一,消费者需求正在主导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

根据QuestMobile的报告,在零售消费、餐饮等第三产业,下沉市场用户对商家数字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餐饮行业为例,截止2021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三至五线城市、中小型餐饮商家的数字化覆盖率同比激增107.9%。艾媒咨询提供的数据则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下沉市场、中老年用户都成为餐饮业数字化主要推动力,扫码点餐、门店自主取餐等服务在众多低线城市的小型商户中得到普及。

其次,随着企业级服务供应商产品、服务供应增加,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涌现,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具备很大的吸引力。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企业来说,数智化企业级服务一直是刚需。比如零售企业需要应对C端消费者消费品味、习惯的不断变化,还要面对产品生产、包装、发货、物流和营销等各个环节繁琐工作,数字化能大大提高它们的运营效率。

在过往,价格、上手难度或许都是阻碍它们投身企业级服务市场的绊脚石。但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和进步之后,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1月9日,被誉为“农村版淘宝”的企业级交易服务平台汇通达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望成为SaaS行业2022年开年首笔大型IPO。

将汇通达“抬进”港交所大门的,正式下沉市场数以百万计的夫妻老婆店。在业务上,汇通达为下沉市场小型便利商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目前已经累计链接超过16万家零售门店、1万家供应商和2万家渠道合作客户,84.1%的活跃会员零售店都位于三至五线下沉市场。

有这些成功经验作为参考,相信未来一年会有更多企业级服务供应商撬开下沉市场这块掘金宝地,寻找更多增量。

趋势六:公有云告别一家独大

正如前文所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SaaS都是各路媒体报道企业级服务市场时重点提及的主角,无论融资金额、诞生的明星企业数量似乎都要领先于PaaS和IaaS。

但需要知道的是,IaaS才是企业级服务的基础,在整个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地位也是无可取代的。而IaaS赛道的融资之所以没有SaaS那么活跃,归根结底还是由行业格局决定的:和百家争鸣的SaaS行业不同,IaaS行业是典型的寡头统治模式。

目前,国内公有云市场主要被阿里、腾讯、华为、百度几大巨头垄断,而且哪怕放眼全球,头部效应也比SaaS市场要明显得多——Gartner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全球TOP 5公有云厂商市占率合计超过80%。虽然2021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但按照各个头部厂商财报里传递的数据,其统治地位相信依然无可撼动。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竞争格局的差异,是由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比如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研发支出规模。和SaaS不一样,IaaS服务商作为企业级服务基础算力、系统的供应方,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投入的资源、资金都非前者可比,巨头垄断无可避免。阿里巴巴就在财报里指出,阿里云研发投入规模在千亿水平。

不过在价值研究所看来,IaaS虽不会出现SaaS那种百花争艳的盛况,但随着企业级服务市场大盘的不断增长,依然会有更多玩家选择进入这个领域。

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620亿元,同比增长38.3%,公有云增速则高达48.8%,占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的76.2%。在大盘不断扩容的情况下,价值研究所认为,头部云厂商的市场份额其实有被稀释的可能。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看到机会的候场玩家,不可能无动于衷。

其中,字节跳动就在去年宣布正式进军B端市场,推出包含计算、储存和网络在内的云计算IaaS服务。

事实上,早在2020年6月份,字节旗下的火山引擎就推出了针对云计算应用层和中间层的产品和服务,切入SaaS和PaaS市场。由此看来,字节跳动此次高调宣布进军IaaS市场并不令人意外,反倒可以说是早有预谋。根据当前规划,字节跳动将云业务的发展重心对准零售、文旅、金融和泛互联网等赛道,难免要迎来和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正面竞争。

但竞争不一定是坏事。相反,价值研究所认为,在头部玩家的你追我赶中,2022年的IaaS市场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趋势: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巨头们会通过技术升级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服务。

巨头掌握主导权的优点或许就在于,可以集中力量搞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Gartnet去年年底发布的报告就显示,阿里巴巴在其11月进行的全球IaaS服务供应商基础技术能力评比中首次超过亚马逊,位列第一。

在Gartnet的测评里,阿里云在云计算、云储存、网络、安全四项核心指标中都斩获了最高分,只有软件运营和治理落后于亚马逊和谷歌。尤其在安全性能这方面,阿里云的云端纵深防御架构每天能成功抵挡60亿次恶性攻击,防护了国内超50%的大流量DDoS攻击。

如今,随着字节等重磅竞争对手的加入,我们或许能够看到IaaS服务商们更残酷的技术内卷。

(图片来自Pexels)

趋势七:SaaS服务商向头部集中

和巨头占据垄断地位的IaaS领域不同,这几年红红火火SaaS赛道上,还没有跑出一家具备王者气质的企业。根据IDC统计的数据,截止去年6月,国内企业级SaaS市场份额前五厂商分别为金蝶、用友、Salesforce、腾讯和SAP,占比最高的金蝶市占率也才不过5.8%,用友和Salesforce都为5.3%,市场集中度并不高且头部厂商优势微弱。

这一现象,和海外市场有显著差异。IDC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在美国企业级SaaS服务供应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微软、salesforce等企业,营收合计占比超过50%,行业集中度颇高。放眼全球,SAP、Oracle和微软在ERP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22%、15%和10%,三者合计占据近半壁江山。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价值研究所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企业级服务市场起步慢,无论通用型还是行业垂直型SaaS市场,都还处于起量阶段。换句话说,国内大多数企业级SaaS服务商都是在最近几年才崛起或转型的,缺乏深厚的技术、客户资源积累,短时间内自然难以形成垄断优势。

其次,和IaaS、PaaS相比,企业级SaaS行业技术壁垒不高、进入门槛也较低,直接导致近年来各个垂直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初创企业,彼此蚕食对方市场份额。在这个阶段,玩家持续增加、巨头依次入局投资加上市场风向不断调整,都会导致行业格局不断洗牌。

(图片来自Pexels)

但正如前文所说,在资本的加持下不少垂直领域的头部企业级SaaS服务供应商都开始冲刺IPO,逐渐拉开和其他竞争者之间的差距。

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就显示,2015年至今企业级SaaS服务商出现种子轮融资的比例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B轮及以上融资比例的逐年增加。这个变化意味着,资本对初创企业的态度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友好,行业准入门槛在提升,高质量企业能获得更多资源。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在此背景下,价值研究所认为,未来一年某些垂直领域的头部效应有望得到提升,且有机会跑出具备一定统治力行业独角兽。前文提及的医药SaaS第一股太美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零售电商行业的有赞、微盟、慧策,社交营销领域的尘锋也都在各自领域掌握了一定话语权。随着行业垂直型企业级SaaS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更多深耕垂直领域的独角兽都有望脱颖而出。

趋势八:应用型PaaS崛起

PaaS市场的情况,和IaaS有一些相似之处——技术升级,是未来一年的主旋律。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聚焦技术赋能的AI PaaS、大数据PaaS、通信PaaS服务提供商,以及深耕应用开发平台研发推广的工业互联网PaaS、BPM服务商,应用开发效率和技术水平也都有一定改善——尤其是应用型PaaS市场。

价值研究所认为,当前国内发展得最好的技术赋能性PaaS市场,主要卖点在于将基础的数智化技术链接到前端应用和业务上,本质上在于降低SaaS等前端服务供应商的技术开发门槛。而应用开发型PaaS是在技术赋能性PaaS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应用开发效率。

(图片来自UNsplash)

在企业级服务市场度过初创期、来到成熟期,底层技术基本完成普及、推广,前端开放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之后,提高开发效率就会成为它们的新追求,这也是应用型PaaS崛起的关键。

事实上,在金蝶、腾讯、百度先后入局后无论低代码/无代码底层技术,还是数据中台的标准化程度都得到明显提升。

技术升级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PaaS市场规模和市占率的提升。海比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8月,应用开发型PaaS市占率从一年前的24.8%提升至26%,预计到2025年会进一步增长至29.9%。整体规模上,预计中国PaaS市场规模会在2025年突破7000亿,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达到28.6%。

市场整体向好,自然会有更多独角兽崭露头角。以华为软件供应商的身份走红,聚焦小屏幕IoT产品PaaS开发平台研发和推广的泰辑科技就在日前收获了由朗峰资本、七牛云领投的B/B+轮近亿元融资。作为泰辑科技老股东的七牛云也明确表示,未来回合前者在IoT PaaS平台的研发上进行深度合作,为IoT企业提供更灵活、易上手的PaaS操作服务。

(图片来自海比研究院)

如今,国外的谷歌、亚马逊、微软、IBM、salesforce等巨头都已纷纷布局PaaS市场,表明这个市场的潜力正在进一步释放。在国内,截止去年上半年阿里云PaaS业务营收38.2亿,领先腾讯云的12.9亿和华为云的10.5亿,但这差距和IaaS公有云市场相比要小得多。

可以预见,未来一年云计算巨头们必然会围绕PaaS市场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趋势九:低代码进一步繁荣

说到IaaS和PaaS的技术升级,相信有人会问了:在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作为基础的底层代码是不是也会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

价值研究所认为,这个推论其实很有道理,低代码对上层服务商的作用本就不容忽视。

尤其是对于很多在疫情爆发之后,才争先恐后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中小型企业来说,高性价比、高灵活度的企业服务,是它们的共同追求。低代码的繁荣,则可以降低企业级服务供应商的开发门槛,降低时间、人力、资金成本,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Gartnet在其研报中预测,到2024年将有65%的应用程序开放活动在低代码平台完成,75%以上的大型企业将至少同时使用四种低代码开发工具,以满足产品更新迭代的需求。海比研究院的报告则预计,2020-2025年中国低代码/无代码市场规模将保持5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全球低代码/无代码市场规模预计最迟在2023年突破200亿美元。

(图片来自Pixabay)

事实上,一个优质的低代码平台对于上层技术、软件服务开发商来说是如虎添翼——为后者提供稳定、容易上手的软件开发框架,降低开发技术难度和技术部门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难度。

在国外,微软等企服巨头很清楚低代码的战略意义,且一早进行了针对性布局。其中,投入大量资源开发面向所有企业员工提供的低代码/无代码工具Power Platform,就被CEO纳德拉称为“微软2019年以后最大的赌注之一”。

在国内,低代码还处于发展初期,但腾讯、阿里等巨头已经意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前些天的企业微信2022新品发布会上,低代码服务商伙伴云被前者授予年度十大优秀合作伙伴奖项,体现了企业微信这一类上层服务商对其低代码服务的肯定。在和企业微信合作的过程中,伙伴云为前者提供的低代码数据协作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搭建管理系统,满足客户的基础连接需求。

阿里则以垂直领域作为切入口,先后推出了vPaaS低代码音视频工厂等产品。阿里云的vPaaS低代码音视频工厂,最大卖点就是方便:3步集成、10行代码、小时级接入,使用这项服务的企业最快能在15分钟内搭建好自己的音视频业务平台。

和PaaS、IaaS等领域一样,在巨头的带动下,相信国内低代码市场也会迎来崭新的一页。

(图片来自UNsplash)

趋势十:企业IM“三国杀”

作为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大热赛道,移动办公正在告别一家独大,进入“三国厮杀”时代。

从用户规模看,阿里旗下的钉钉仍处于领先位置,市占率的优势却已较巅峰时期大幅缩小。

在钉钉占有率最夸张的2018年,根据CBNData提供的数据,其市场份额、活跃用户数超过第二至第十名的总和。而且无论是超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还是微型企业客户数量,都保持强劲增长。QuestMobile的数据则显示,截止2021年6月份,钉钉月活为1.93亿,排在身后的企业微信和飞书分别为8364万和431万,差距巨大。

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企业微信和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都在崛起。

企业微信这边,在1月11日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足以震慑钉钉的数据:跃用户数达到1.8亿,连接微信活跃用户超过5亿,企业微信上活跃的真实企业和组织数量也超过1000万。和一年前相比,企业微信的活跃用户数增长近1亿,在企业微信上开通私域运营的企业数量增长超过450万家,数据上的进步肉眼可见。

飞书这边,或许是因为和字节跳动的气质太过契合,其客户群体也显得更加垂直——和字节一样成立时间不长但增长极快,且深耕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巨头、独角兽。从雷军带头向小米系企业推销飞书,到新能源车三巨头“蔚小理”纷纷来投,过去半年飞书也绝对是人气急升。

虽然市场上还有如流、WeLink等玩家,但它们和头部平台的差距已非常明显。钉钉处于领跑位置,占据先发优势、也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企业微信、飞书则在全力追赶:前者高举融合+开放两大战略,通过产业互联、智能客服等功能加强企业、员工、客户之间的连接,吸引更多用户;后者则在积极补强短板,摆脱功能过于依赖外部开发商、产品库不及钉钉、企业微信丰富的弊端。

可以肯定的是,钉钉一家独大的时期已经过去,“三国鼎立”格局隐隐可现。

写在最后

在最后,价值研究所还是想提醒大家一句:在看到市场的繁荣、增长之余,我们也要正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国外相比,国内企服市场还有很大差距。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底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渗透率、整体规模和美国5年前的水平相当。以当前发展得最好的SaaS行业为例,美国渗透率超60%,中国尚在10%左右徘徊;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SaaS市场到2022年预计将突破万亿人民币,是中国同期水平的十倍。至于亚马逊、谷歌等国际巨头占据统治地位IaaS市场,差距就更不用说了。

好在,国内企业级服务厂商一直在努力补课,弥补自己的不足。随着数字化大潮席卷全球,加上内循环战略推动国内企服市场的更新、升级,在各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们相信国内企业级服务市场绝对未来可期。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