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8位投资大佬谈了谈:2022年,硬科技到底投什么?

2022-01-18
硬科技投资大佬们的新年计划,创业邦打包送给你!

作者 | 巴里

编辑 | 子钺

图源 | 摄图网

2021年,“无人不谈硬科技”已经成为了投资圈的真实写照。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 年前三季度,一级市场获得投资金额最多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 / 医疗健康以及 IT,对应的投资金额分别是 1927.25 亿元、1847.59 亿元和 1577.46 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创业邦也盘点了2021年十大对创投圈影响深远的科技大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

从国内政策和形势方面来看,“双碳”战略目标、“专精特新”政策、北交所的设立等,都在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路径方面为科技圈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思路。

国际关系的复杂变化,一方面对中国的科技企业提出了诸多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带来了国产替代和智能化等时代发展红利。此外,“元宇宙”概念的爆火,也引来了众多创业者、投资人入局。

投资人也普遍表示,2021年火热的芯片、AI、汽车智能化、机器人、元宇宙、碳中和等赛道,在2022年也将继续延续其发展势头。

以下是8位投资人对2022年硬科技领域做出的展望,以及对创业者的建议。

(无先后之分,按机构首字母排序)

图片

北极光创投黄河:机器人创业要把握好阶段性重点

北极光创投从2010年开始对机器人行业进行观察研究和投资,经过11年的历程,北极光创投仍然坚信机器人行业会有相当好的成长潜力和美好未来。

大逻辑是人口红利消失和第三产业抢夺用工,导致可用工人加速下降,但更重要的在于,产业链在过去的10年间基本完成了关键部件产业化的进程,使得国产机器人有竞争力地大规模产业化成为可能。作为制造大国的基础能力,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成为必然,也是唯一的可选择路径。

在短期未来3-5年,北极光创投仍然会坚持对工业机器人行业不同应用和场景的投资,以及部分特种机器人的布局应用。

机器人行业属于制造业,不管其用途如何,同样具备制造业的共同特征。而制造业是一个体系,不是单一的技术,是由供应链、工业、应用场景、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共同定义的。

因此,黄河建议,创业者要在行业里沉淀足够长的时间,尊重制造业基本特征,对产品和应用场景、相关工艺都有深刻理解。工程化和服务能力强的团队,远比学术研究能力强的团队成功希望大,但行业进入下一个五年阶段后,重点会发生改变,没有强大技术研发能力的团队难以行远,容易遇到瓶颈。

图片

成为资本江维康:简单的国产替代很难再行得通

成为资本投资副总裁江维康表示,2022年在硬科技领域主要看好的,还是场景智能化及碳中和主题方向,主要原因在于这二者都是中国To B领域中,超越具体行业情况的方向。

具体来说,场景的智能化是目前人口结构变化下,必将发生的趋势性变化;而碳中和主题,则是地缘政治框架下的国家战略,因此这两大主题都是具有确定性的发展方向。从类型上而言,新机会还是集中在解决卡脖子和颠覆性机会上,简单的国产替代目前在市场上的反馈情况没有那么理想了。

对于创业者的建议,主要包括在创业之初的时候就要立大志向,制定可被逐步验证的计划并且不断地升级团队。在2021年的政策变动之下,未来3-5年的投资主线会越来越集中于科技方向,而在这样的趋势下,就对于公司的全盘操作能力有了更大的要求。

江维康认为,只有拥有远大志向且细致落地计划的公司,才能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资本的认可。

另一面,创始团队应该加大对于外资企业现有人才的挖掘,进一步借用他们多年在外资企业管理经验,并复用到公司的管理框架中。

图片

高通创投沈劲:汽车、XR、5G仍是投资重点

在2021年,高通创投在中国完成了对卓视智通、创屹科技、世炬网络、格科微、登临科技、灵动科技和毫末智行的全新投资,以及对感图科技、卓视智通、纵目科技和极视角的追加投资,覆盖了5G和AI技术赋能的多个领域。

处于半导体、汽车两个领域的被投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中微半导体在2019年完成了IPO,格科微在2021年完成IPO,登临科技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商业落地的GPU企业,纵目科技已经成长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毫末智行的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也即将规模化量产。

高通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表示,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5G赋能的创新是长期的趋势,高通创投在2022年也将持续关注。同时,作为高通的风险投资部门,高通创投做出的投资也会更多地支持高通的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

1、汽车

以前在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占比中合资品牌较高,但进入到2021年,国产品牌市占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渗透率也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提高。

除纵目科技和毫末智行所在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之外,高通创投对于汽车领域的投资更为广泛,包括车与云的连接(高通称之为车对云)、车路协同等。2021年,高通创投领投C-V2X和计算机视觉方案提供商卓视智通。

沈劲指出,现在的主机厂、芯片厂、Tier1正在形成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汽车领域创业,定点和量产才是硬道理。他建议,创业公司应该尽快与芯片厂商、主机厂做定点和量产,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加速创新技术产品的规模化落地。PPT造车、PPT造芯对于现如今的投资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2、XR

实际上早在元宇宙兴起之前,高通在XR领域已经深耕多年,进行了技术研发、产品商业化和对外投资。到如今,基于高通骁龙XR平台的XR终端已经成为主流,已经发布的VR和AR终端就有50多款。高通CEO安蒙曾表示,XR是元宇宙的终端平台,高通的技术则是通往元宇宙的钥匙。

据悉,高通创投也在2021年发起XR产业投资联盟,进入到2022年在XR领域的投资也将会更加积极。目前,小米产投、联想创投、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30家投资机构都是该联盟成员,创业邦负责该联盟的管理及运营。

沈劲建议,XR领域的创业者要做到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最小化的可实现的产品)。产品不要太过笼统、大而全,尽快拿出一个虽然小但是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出来。

3、5G

高通作为5G研发和商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推动5G生态链的创新。

沈劲谈到,一般VC不太会专门把5G作为投资重点来谈,但5G作为高通的主要技术和业务领域,高通创投通过5G生态系统风险投资基金和在中国举办5G生态创业大赛等形式寻找优质标的,为这些优秀的5G生态初创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在2022年,高通创投也将会继续抓住5G技术变革的机遇,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创业。

图片

海银资本王煜全:服务规模化将会改写每一个行业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认为,在众多趋势中,“一虚一实”值得关注。“虚”指的是VR/AR,“实”则是以AI为核心的机器人。同时,伴随大数据和AI的结合,能够把经验进行大规模复制,可以将其称之为“服务的规模化”。

1、VR/AR

VR产业相对复杂,基础网络、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等方面综合做得好,才能实现爆发性增长。AR则相对简单,只要有了好的AR硬件设备,再由应用来引爆就有可能实现成功。因此,VR/AR还需要一些热点来引爆,例如AR在远程维修、远程服务等专业领域和行业应用上有可能实现大规模部署。

2、机器人

在机器人领域,相对于工业机器人,王煜全更看好服务机器人的爆发。他认为,工业机器人将会呈现相对线性的增长,不会出现爆发性的机会。2022年,服务机器人则很可能将会迎来一个爆发的小高潮。

王煜全特别指出,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并不在机器人本身,而是在于解决方案的整合,即所谓的集成商。这是由于客户单纯购买机器人毫无价值,最终购买的一定是一整套解决方案,而这套解决方案是由集成商来提供的。

不管是在汽车还是电子领域,擅长部署流水线的专业集成商都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只是这些集成商“忽悠的还不够响,听不到高科技”,进入了误区。因此,集成商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要学会用AI武装自己,做一家AI公司。

3、服务的规模化

进入到服务的规模化时代,每个领域都应该按照服务的规模化的规则重新做一遍。原来厂商卖的是产品,现在卖的是服务,卖服务的特点就是要清楚客户的痛点,解决长期持续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卖产品。

扫地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其痛点是边边角角永远扫不到,毛发永远会缠住,但是厂商宣传的重点却是配备了激光雷达,对于环境感知更敏锐、路径规划更精准,这就是典型的产品化思维:我用产品亮点说服你,你买完回去就结束了。而服务思维则是持续的关系,客户不满意可以退货或者不再付服务费。

例如,借助AI和大数据可以对人体的健康进行长期监测,而且通过AI可以针对每个用户给出个性化建议,这时候这家公司就可以称之为健康服务运营商。

又如,在交通出行行业有三次革命,大部分人只看到电动车这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叫做自动驾驶。有了电动车之后,自动驾驶必然会成为下一个潮流。当电动车全部配备自动驾驶后,它解决的就不再是驾驶问题,而是交通出行问题。这时候用户需要的是交通出行服务,交通出行服务商也自然会应运而生。

再如,以前只有麦当劳、肯德基这种大众化餐饮才能实现自动化,未来高端餐饮也将如此。自动化的特点就是规模化,要想把高端服务固化下来做到规模化,就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以前卖产品,现在卖服务;以前做低端,现在做高端;以前只为少数人服务,现在想要普及化……服务的规模化,将使得每个行业都会被改写,这是留给创业者反思的问题。

图片

联想创投贺志强:大赛道和大应用往往都有大机会

在联想创投总裁、管理合伙人贺志强看来,在新的一年中,国内的几个大方向包括新能源、先进制造、半导体、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这些领域都有很明显的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和资本红利,而且这些行业都比较大,大赛道和大应用往往都有大机会,当然也都有相应的难题要解,比如技术难题、政策问题等。

以AI为例,在制造、能源、零售、金融等行业中常常会面临用工成本或者一些新业态和用户需求的刚需和挑战,如果这些问题恰好是AI能够去解决的,并且这些行业本身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程度又比较高,或者是比较适合去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改造,那么这个行业就比较有AI的参与价值。

尤其在疫情之后,有些行业的商业化拐点到来了,这个拐点不仅仅是融资层面,也是指,从它前期可能是做了一些比较多的技术产品研发、预演等,到进入从0-1或者是1-10这样的一个真正需求场景里,开始准备规模化的落地应用。

对于AI领域的创业者,贺志强也给出了建议。伴随AI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也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是以一个相对基于现有的 AI计算框架来创业,那么在创业之初就要对团队的行业价值和商业化价值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know-how和资源优势,否则很难去建立竞争壁垒和区隔性。

所以,对于在这个时间点入局的新团队而言,有一个比较强的行业背景或者跨界的背景,并且有一个清晰的行业落地规划和路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不具备这些,那么有一个具有突破创新性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创业或者竞争壁垒,去推动下一代AI的计算跃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图片

启明创投叶冠泰:坚信中国可以做出世界级半导体产品

在过去的一年中,苹果基于M1芯片笔记本的出货量产,对于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来说是一件科技大事。

在苹果M1发布之前,英特尔处理器在服务器和电脑端的统治地位被认为是无可撼动的。实际上,苹果之所以能够推出M1芯片,其技术也是源于在2008年收购的一家名为P.A.Semi的芯片设计公司。这个团队经过13年精益求精的打磨才做到了在性能和功耗上的全面超越。苹果M1、亚马逊服务器芯片都基于ARM架构,叶冠泰非常看好ARM芯片体系在未来的发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Wintel联盟让各个PC厂商的产品相似,苹果M1打破这个局势之后,接下来联想、戴尔、HP也很有可能推出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这对于国内的新创芯片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和机会。

2022年,启明创投在硬科技方面重点关注以下几大方向:企业级软件服务;云计算/基础软件;芯片方面,包括芯片设计以及芯片制造核心设备;电动车方面,包括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及操控相关技术;工厂自动化及机器人方面,结合AI的机械臂、机器视觉可以帮助工厂在更少人力的情况下实现更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以及元宇宙相关技术等。

在过去几年,叶冠泰主要关注的方向为芯片设计与制造工艺、企业及软件服务。加入启明创投前,他曾担任英特尔风险投资部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期间,他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投资了芯原股份、澜起科技,这两家公司也相继于2020年、2019年在科创板IPO。

叶冠泰说,对这两家的投资都超过了10年以上。实际上,最近一年半在科创板上市的芯片公司中,约50家为芯片设计公司、30余家芯片核心设备公司、10余家晶圆厂,但无一例外这些公司的投资周期都超过了10年以上才得以上市。

所以,硬科技创业者需要长期不断地投入、不断的坚持,做到无止境的精益求精。中国要成为世界级芯片强国,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稳步向前的过程。

图片

云岫资本高超:“新基建”时代,基础建设存在巨大机会

云岫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高超认为,纵观历次技术革命,往往先从底层技术开始变革,再影响到下游应用,从而改变整个生态网络。我们正处于数字智能、创新能源、医疗科技的“新基建”时代,基础建设领域存在巨大机会。

数字智能目前最大的市场是数据中心和智能汽车,数据中心中的GPU、CPU、DPU、交换机芯片,智能汽车领域的MCU、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汽车传感器、碳化硅等功率半导体等都存在巨大机会。芯片层的景气也使得半导体正处于扩产周期,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正是投资的好时节。

底层技术的发展、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下降正在带动下游机器人、企业服务等软硬件应用的发展。在机器人领域,云岫资本看好柔性化、深入场景、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企业服务方向,云岫资本在底层高度关注代表先进技术方向和生态能力的IT基础设施,在应用层看好新型协同管理工具、数据安全、营销科技等通用企业服务和工业、地产、金融等高价值垂直领域的机会。

能源领域除了强需求拉动的传统锂电、光伏扩产机会外,高超认为应重点关注新的能源基础设施机会,主要是技术迭代下的新型能源材料及管理平台。比如新兴光伏技术、锂电技术、新型电池、氢能,以及碳中和下的能源互联网、CCUS、碳管理。

对于硬科技创业者,高超建议应重视核心技术研发,突出硬核属性。同时,抓重点产业场景落地,业务方向不宜分散。此外,在融资上要把握好节奏,不要过度看重估值。

图片

云九资本沈文杰:看好新能源、B端机器人、新的芯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云九资本执行董事沈文杰认为有两大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几个行业第一家IPO,如年底的商汤科技和上半年的图森未来,也有概伦电子这样第一家EDA公司。行业第一个上市的公司往往也是行业的领导者,二级市场的价值认可、定价已经充分的披露,都给行业有很大的指引作用。如图森上市以后,二级市场表现给行业带来了发展动力,后面的自动驾驶公司都纷纷完成融资,过程中也都有了定价标准,使得行业清晰了不少。

另一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2021年突破万亿人民币的宁德时代,突破万亿美元的特斯拉,大众、丰田等巨头都提前了发展目标和加大投资,以及大量产业链里公司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景气度非常高,这种发展速度说明了行业还是在早期,还有大量的机会,是高确定性和高价值的方向。

基于2021年的这两大变化,沈文杰看好新能源行业、B端机器人、新的芯片这三大领域的发展。

1、新能源行业

围绕新能源行业,从更多的车型,到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再到软件系统,还有很多机会。新能源行业在高增速和天花板之下,意味着行业在早期,机会都还在,谈终局还太早。

2、B端机器人

沈文杰观察到,最近很多B端机器人公司的业务都开始快速增长,拐点出现了。如果是很多家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行业的增长拐点临近了。机器人的概念很旧,客户都用过很多机器人产品,早就过了概念想象的阶段,制约因素如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更高质量的完成工作等外部条件和技术、产品形态等内部条件,可能是发展到了量变到质变的时刻。

3、新的芯片

半导体行业有两种大逻辑,一个是国产自主可控,一个是新的技术/产品。国产自主可控一直在路上,2021年19家科创板上市大部分集中于此。但全球范围内一些新的芯片正在出现,如DPU,如之前寒武纪诞生的时候的NPU。也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服务器端、终端的变革,这在软件定义硬件的大背景下意味着更多新硬件的出现。同时,大量海外人才回国也帮助中国有能力在这些新的赛道里和世界同步竞争。

竞争到了深水区,概念时代已经过去,比拼的是真正的技术和实力。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