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来了,00后高校炒股人却已经离场

2022-05-04
跑赢大盘、全身而退的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曹宾玲,编辑:付晓玲,数据支持:洞见数据研究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赶在五一前,股市有了一点缓和的迹象,但相信很多人,仍对上周的暴击开端“心有余悸”——周一到周二,上证指数跌了近200点。

“股灾”名副其实,股民哀嚎一片、仓皇出场,同时各类吐槽、抱怨,充斥在网络上。

但其实,除了“捶胸顿足”以及心如死灰躺平这两种状态外,当时还有第三种股民——跑赢大盘、全身而退的人。

而当这里面有很多还是00后的时候,又多了一些不同的含义色彩。

这几天,我们陆续和几位00后高校生聊了聊,他们在投资理念上的“后生可畏”以及对市场的淡然,彰显着这些网络原住民超出年龄的洞察力。

1 炒短线的人,是一群愚笨的蝗虫

木目,西南财经大学,22岁

因为惯常的炒股规律失效,2月小操作一把后,我就封仓了,却因此躲过了股灾。

大二时,为了凑学分选修的《金融投资分析》课,期末考核是在系统模拟盘里操作一学期股票,然后按照收益排名打分。

刚开始每天看收益涨涨停停,挺好玩的。但看着看着,觉得都是虚拟的不够刺激,就让家人帮我开户,“真刀实枪”起来。

就这样尝试了一个学期,课堂成绩拿了90多分,也摸索了一套炒股逻辑。

在我看来,那些经济金融理论,都是基于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在中国市场并不适用。所以虽是相关专业,但我炒股时从不看这些,做价值投资者之类,而是专注炒短线。

炒短线的人,你可以理解为一群很愚笨的蝗虫,不断地啃食那些毫无价值的股票,然后把股价炒起来去赚钱。

在这个圈子里,你不用管宏观的波动,更不用分析什么企业基本面,就看一支股票的人气。然后揣测你对面的人在想什么,评估这只股票或者这个题材,大家会炒几天。

如果你觉得会炒三天,那你就一定要在第二天卖掉。因为你想到了三天,说明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你要比别人提前一步跑,才不会被割。

这个我受博弈论课启发总结的规律,在实操中屡次验证。

比如,去年6月左右,有个我常去的股票平台,大家连着好几天都在讨论三棵树,这只股也一直在龙虎榜热搜上。

具体什么事炒起来的,我没关注。但看到它这么热,说明很多人在玩。我就点进去看了它上一季的财报,发现这个公司经营情况很差,现金流是负数。

风险敞口这么大,居然还这么多人玩,说明这些人根本不看财报,或者看了的,故意跟着拱火“搂钱”。

然后我又看了一下日期,发现它之前公告的下一季度财报快发了。到时候,现金流估计很难扭转,利润可能也瞒不住。但在此之前,当期利润为正,再加上一众券商吹票,头脑发热的股民会让热度维持。

考虑清楚这些,我追着尾巴进去了,然后在距季报发布三天的时候全卖了,赚了大概20%。之后季报一出,果然如预期,三棵树的股价一路向下,散户作鸟兽散。

就这样靠着我的规律,2019年到现在,我浮盈了一万多。但今年我发现论坛和股票平台都很低迷,机会不多,我就没乱折腾,就这样避过了股灾。

不过,我的逻辑没问题,等到市场恢复后,我会再开始下一轮操作的。

2 对股灾有预期,我今年没入场

Lockie,广东财经大学,20岁

因为家人是做期货的,再加上我大学报的是金融学,高考那年暑假,我开始通过模拟炒股,熟悉投资,进入大学后,直接实盘做美股指数。

我做单核心考虑的有两点:一、大环境,就是宏观经济;二、供需关系。

从2020年3月中旬,美联储开始放水那一波开始,美国股市一直是上涨的状态。我差不多这个时候切入,因为大环境在,就一直收益不错。

在朋友、同学一片夸赞、羡慕中,我飘了,然后跌了个大跟头。

去年9月,我观察到一个布林带技术指标一直来回升降,国庆的时候来到了底部。抓住机会我900美金买进了道琼斯指数,马上迎来飙涨,一天就能翻一倍。

我第一次觉得钱居然这么好赚,而为了赢更多,我不断加杠杆——刚开始10手、20手,之后几百手地加。就这样,9天时间收益翻了10倍,账户资金达到9000美金。

那感觉真的无法形容,我发了朋友圈,还打电话给家里人炫耀。

家里人对这个领域很熟悉,就劝我落袋的钱才是自己的,让我不要加太多杠杆,见好就收。

可我那时候已经上头了,太想用极致的胜利证明自己,根本没听进去。然而第二天,就雪崩了,道琼斯拐头向下。

那时候如果我及时离场,还是能有很高的收益。但我看纳斯达克指数还在创新高,觉得可能只是假摔,坚持扛着。

然而奇迹没有出现,就这样我眼睁睁看着收益一路回撤,到了我启用资金的止损点,自动平仓。

从“暴富”到回到解放前的教训,让我深刻体会到,市场的钱是赚不完的,但我手上的钱是有限的。如果太冒进,钱迟早会不是你的。

之后我回A股操作,就靠这个躲过了一轮被割。去年四季度,碳中和概念又抬头的时候,我通过宏观角度结合供需关系分析,决定入场反向操作买煤炭。事实确如预期,收益很快有近一倍。

但没多久出来一个宏观调控,就是打击炒作煤炭,锁定煤炭现货价。股票开始一直跌,当时很多人说这是暂时性的,很快就会放开。

吃过亏的我,没抱幻想,挂了几天及时跑了,收益有40%左右。而之后,煤炭那块就没怎么起来过。

也就是那次之后,我进一步认识到宏观政策的重要性,然后发现各个领域,都有类似的情况;同时,供需这块因为疫情,饱和的状态没有好转。

我觉得有点看不清,之后就没再进场,也就避开了这次股灾。并且短中期我都不会再入场,等市场有明显信号时再看。

3 设置好止盈,别被庄家“拿捏”心态

江海,中国人民大学,19岁

上周,在大盘连阴两天的时候,我就把大部分仓位抛了。所以对前两天的动荡,我心态很稳。

去年高考完,家里给了我20万启动资金,让我创业历练一下。但我评估之后,发现20万不太够做生意。并且那时候疫情也不稳定,就没折腾创业,直接拿来炒股了。

大半年的时间,浮盈了20%左右。虽然赚得不多,但我挺满足的,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了一套挺有效的预判方法。

据我的观察,A股市场的波动,最直接相关的东西是庄家的操作,而不是消息以及宏观之类。

这些机构、基金经理们深谙人性,整天研究的就是怎么在低点让你卖,高点让你买,然后他们在中间赚钱。如果你相信所谓的分析,但其实对这块的了解又不深,很容易被庄家套死。

弄清楚这一点,我选了中线操作的方式,就是预判一个波动周期,严格设置了止盈点,到点就撤。

比如,去年9月左右,我一直追踪的光伏板块里,隆基股份这只股进入了一个波动周期。通过一些技术指标,比如KDJ、MACD这些的综合对比。发现这只股票的特点是:82块钱以下可以随便买,但涨到95以上就得卖掉。

之后我就根据预判,40%的仓位入场,持续了一个中线,在预期的止盈点果断出来,大概赚了小一万。

当然,它后来还有机会的,一直涨到了110左右。但我不会追高的,因为这方面吃过亏。

去年硅价上涨,带动了硅板块热度。我在里面选了一圈,觉得合盛硅业基本面非常好,值得入手,它当时股价已经挺高,我预判它会发挥稳定,就230左右进去。

但没多久,它就开始跌,但企业基本面一直没什么问题,我判断它业绩增长可以支撑市盈率,而且这个持仓也不多,就一直拖着做T。但始终没等来机会,就亏损30%左右的时候割肉了。

这是我为数不多的“惨痛”教训,总结的经验就是:不能买涨,这是典型的散户韭菜思维,套你没商量;不要买高价股,特别是短期市盈率突高的,泡沫很大。

而摸透庄家思路,同时不断进化自己的逻辑,让我避了不少雷区。比如,上周连续两天下跌,我观察到有机构在跑路,谨慎起见就抛掉了大部分仓位。

前两天的动荡中,这种情况更明显了——公募基金大规模跑路,周一净流出五百多亿,周二又净流出三百多亿,股价怎么可能不跌。

不过,我并没有很悲观,等到合适的机会,短期内我还会入场。

4 不要跟着朋友投资,会变得不幸

Suda,中山大学,20岁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为“割肉”清仓基金,痛失一周伙食费而懊悔,现在却无比庆幸自己跑得够快。

上大学后开支变大,不想再额外向爸妈拿钱,我就自己鼓捣赚钱。除了勤工俭学,还想找一些轻松的赚钱方式。

那时候(2019年)正好基金很热,白酒天天上热搜,跟一位学金融的朋友讨论之后,我就跟着他一起炒基金,出于对他技术的信任,我直接投了5000多块,差不多是我一个学期的工资。

买完之后,白酒就开始狂涨,我非常兴奋,天天都要点开看,感觉游戏新皮肤、顿顿喜茶已经在向我招手。

然而还没高兴多久,它就急转直下开始暴跌。刚开始我还比较淡定,可它每天都要跌4%,眼看着本金跌了快三分之一,我坐不住了,赶紧找朋友商量对策,得到的回答却是他早跑了。

我当时气急了,狂喷他不仗义,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理他。但这也无济于事,我已经被套住了,等它涨回来的那两个月,我过得格外煎熬,每次去吃饭,都不敢多拿菜了。

这个教训让我知道了,有清晰的认知很重要,为了不再吃亏,我就去啃《宏观经济学》等书籍来武装自己。

之后再操作,我不再只关注本身的走势,而是对相关赛道的趋势以及宏观经济都做追踪。

比如去年,因为政策预期加事件催化,军工被加了“一把火”,我也买了一些,隔断时间一看,发现它跌了一些。但我看到军工的热度一直在,且回撤幅度我还能接受,就没有马上卖掉,而是持续关注,并30、50的补了几次仓。

然后前段时间俄乌战争爆发,板块又被炒得大热,我买的那个也猛涨。那一波很多持有时间长的人都收益很大,但国际形势太复杂了,我怕它再波动,就在盈利10%的时候卖掉了。

同样的判断方式,我还相继买过人工智能、农业、医药、半导体等板块,仓位没有空过。跟着行情及时换仓,虽然没大爆过,但也落空过,进进出出几次,总能喝到汤。

就拿这次来说,上个月我剩下的基金仓位组合,亏损又刺激到了我的“小心脏”,于是我就火速清仓了。当时很多人都在说这是抄底的时候,也没影响到我。

就这样我算是躲过了股灾,考虑到整个市场大环境,以及我自己的水平,近期我是不会再入场了,等明朗一些再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木目、Lockie、江海、Suda均为化名。)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